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主题农庄开发迎来四大利好

1、土地政策更明朗

一系列的土地政策的出台,土地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促进主题农庄的落地

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2016年:《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2017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大修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通知》

2、资源回流更快速

国家大力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主题农庄的兴起引发资金、人才、技术等向乡村回流

资金:《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提供了保障,主题农庄打造的旅游商业新模式,吸引了城市富余资金回流乡村。

人才:《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引导和支持人才下乡服务和培养工匠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能,建设主题农庄吸引了大批量人才涌入乡村。

技术:主题农庄吸引了先进的工业技术、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等进入乡村,辅助农业发展,改善乡村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3、市场机遇更广阔

促进乡村与各个板块的融合,驱动乡村新业态,拓宽了人群和受众

乡村+休闲: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衍生出的农家饭馆、乡村民宿、休闲农庄、户外活动设施等多个产业链节点。

乡村+度假:“乡村度假综合体”开创乡村旅游新时代;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度假民宿等兴起。

乡村+科技:数字乡村振兴,科技走向乡村,三网融合,开展农村电商、农业科技等,实现乡村信息化、网络化。

乡村+教育:培育乡村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吸引外来游客参与乡村教育体验。

乡村+养生:乡村景观资源-以静养生、空气资源-以气养生、农耕活动-以动养生、人文资源-以和养生、饮食资源-以食养生、环境资源-以睡养生,衍生系列养生产品。

4、管理机制更高效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管理机制变得更加高效

土地制度不断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等为主题农庄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政策补贴力度加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效能。农庄植入乡村必然会得到政府的补贴以及政策支持。

市场和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市场与监督机制的完善,使主题农庄市场在乡村资源配置中更具备优势。

投融资渠道不断开拓:休闲农庄的大量兴起,使得融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招商引资、金融机构,个人也可以参与其中,还可以通过农庄市场进行融资。

人才机制不断完善:主题农庄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主题农庄的有序开发将释放乡村五大价值

1、土地价值

市场驱动下,转变传统土地利用模式,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实现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过去:土地价值未实现效益最大化

农业耕作,通过农作物种植获得价值

土地承包,仍局限于土地耕作,获取微薄利润

四荒地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

现在:主题农庄引发乡村土地价值实现质的飞越

主题农庄带动土地价值的提升,助推乡村点状用地的整合,闲置用地得到集约开发

旅游产业导入,特色产业的带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升值

2、产业价值

政策驱动,三产融合带动乡村潜力释放,乡村产业附加值大幅度增加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明确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主题农庄迎来大好机遇,乡村产业出现新模式,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三产相互融合,提升乡村产业价值。

产业价值体现

以乡村为核心,以农业要素为主题,以文化为引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流通、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农商直供、私人定制等大量新业态,振兴乡村产业,提升产业价值。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3、文化价值

主题农庄助力乡村文化复兴,让“乡愁”切实落地,活化传统文化,激活乡村活力,提升文化价值

乡村文化的物质方面:涵盖乡村的房屋住所、劳动工具、生活器具、服饰以及艺术品等,是乡村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能够展现乡村文化内涵,囊括乡村的风俗习惯、乡民信仰、乡间道德伦理、当地特有的语言、艺术以及一些其他约定熟成的东西。

4、生态价值

多层面展现,将乡村的生态转化为可消费可体验的产品,促进乡村保值增值

乡村生态环境:借助主题农庄发展循环农业,满足都市人亲近自然、享受自然,衍生绿色安全食品、有机食品等产品。

乡村生态体系: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开发主题体验类产品。

乡村生态空间:支撑快速增长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城乡间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构建乡村度假类产品。

乡村生活方式:主题农庄使得乡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需求日渐增加;借力民俗、节庆等活化,展现乡村生活原生态样貌。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5、人力价值

以乡情为桥梁、政策为引领、激励为导向, 鼓励支持专业人才回流,助力乡村“逆袭”

农村户籍的农民工返乡

主题农庄的兴起,能够给予当地人更多的就业职位和机会;通过创业优惠政策、返乡创业项目、建立相应的表彰激励机制等,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

中高等院校毕业生返乡

主题农庄的开发使得乡村得到发展,打破就业壁垒;通过制度、福利政策扶持留住高校人才,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为家乡做贡献,为毕业生分享更多的红利。

农村能人和农村青年留乡

利用产业留人,鼓励本地能人和青年在农业领域就业,制定乡村本土人才回流创业扶持计划,并从土地流转、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创业支持,以留住年轻人。

技术性人才下乡

主题农庄促使资本、文化、艺术、景观、设计、建筑、传播等各种外部力量跨界融合,文青、学者等技术性人才的融入,为乡村注入新生机,人才价值得到展现,乡村价值得到提升。


主题农庄的开发要点

1、中国休闲农庄发展进程

1.0 农家乐模式

餐饮+乡村休闲

低消费,短停留,发展门槛低

农民自发投入,缺乏统一管理和体系,受市场波动较大,且对周边依赖性较高。

2.0 精品民宿模式

住宿+休闲度假模式

长停留,高消费,周边带动小

投入较大,对周边带动作用小,缺乏产业带动性。

3.0 主题农庄模式

主题文化休闲+多元乡村体验

多种开发模式灵活且市场活力强

可以获得多方支持,发展速度快,对周边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2、主题农庄开发的四大趋势

产业下沉:未来的主题农庄一定是朝着规模化、企业化的产业运作方向发展的。

文旅互融:未来的主题农庄会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成为乡村旅游的主力军。

主题创新:未来的主题农庄一定是以差异化主题为核心竞争力。

旅居度假:未来的主题农庄一定以度假人群为主要服务目标,以度假产品为主。

3、主题农庄开发六大常见问题

只懂生产,不懂运营

简单的认为做好农业就能做好主题农庄,缺乏文旅发展考量,未能给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营销薄弱,淡旺明显

缺乏系统营销思维,每年只依靠固定节庆、花果季获得固定的客源,淡旺季明显。

产品单一,盈利薄弱

缺乏对农庄资源的整合再包装能力,产品体验单一,导致赢利点单一,客流难以转变为财流。

客源不准,资源浪费

缺乏常态化客源和团体资源的深挖和导入,周一到周五完全空闲,造成资源浪费。

粘性不足,重游率低

缺乏客户粘性培养,在口碑服务、产品更新上不足,游客没有再来的理由,导致重游率低。

​缺乏联动,难以借势

与周边联动性不强,未能与周边优势互补,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主题农庄开发类型研究

1、文旅产业型

依托良好的一二三产业基础、政府协助等资源,以某项农业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充分发掘农业资源潜力的同时,拓展产业园区等渠道,结合二三产业形成农庄为核心的文旅产业链,通过售卖产品、特色服务、主题住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释放农庄产业潜力。

优势资源:

农业基础深厚、二三产业发展良好的农庄、村庄等;

基础条件:

有一定农业知名度;

打造要点:

全产业链拓展+主题性旅游活动+品牌形象营销;

可开发项目:

纪念品商店、农事体验、农业研学、主题游乐,主题餐厅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2、养生度假型

依托出色生态环境、原生人居文化等资源,以养生度假为核心功能,导入度假住宿、农事游乐、农家餐饮等功能,强调住宿体验和服务体验,打造闲适愉悦的农庄度假氛围。

优势资源:

出色的生态环境或人居文化等;

基础条件:

有一定市场基础或景区依托;

打造要点:

自然人文度假体验+丰富游乐活动+优秀服务;

可开发项目:

度假住宿、养生体验、农事游乐、养生餐厅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3、强IP景区型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一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等优质的资源,挖掘并设计主题形象代表或植入外来强IP,将主题形象应用到景区环境营造方方面面,并配备相应的餐饮及住宿服务设施、丰富游乐体验,在景区中开展一系列以IP形象为主题的农庄体验产品。

优势资源:

文化底蕴深厚、优势产业,生态环境良好的农庄、村庄等;

基础条件:

有一定的市场基础或者景区依托;

打造要点:

鲜明的主题形象+丰富的游乐设施+延伸产业链+品牌形象营销;

可开发项目:

农耕体验、主题游乐,主题餐厅,主题住宿,纪念品商店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4、亲子教育型

对标亲子家庭,挖掘亲子家庭核心诉求,将教育理念融入到农业体验等项目中,开展一系列以亲子教育为主题的的农庄体验产品,达到寓教于乐、能力锻炼与提升等目的。

客群定位:

全年龄段亲子家庭;

核心诉求:

亲近自然、寓教于乐、能力培养等;

打造要点:

精准定位+重视参与感+体验课程化+平台搭建;

可开发项目:

农耕体验、采摘乐园,手工体验馆,森林课堂,动物牧场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5、目的地聚集型

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土地资源等优质的资源,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结合各农庄特点差异化发展,由公司、村集体、村民三方合作开发运营,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及统一运营;村集体把握方向,提供土地流转等中介服务,村民参与产业提升和农庄基础设施建设,三方共同建设并实现利益共享。

优势资源:

自然资源禀赋较好,土地较为集中;

打造要点:

统一规划+差异化发展+统一运营;

可开发项目:

农耕体验、采摘乐园,手工体验馆,森林课堂,动物牧场

主题农庄的发展背景、开发要点及类型研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乡土田园农业规划设计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18974896623 13467614200

免责提示: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乡土田园整理,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