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事件回顾

昨天两位高校导师又“火”了。

事件一:

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陶崇园在学校跳楼自杀,据家属爆料,在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就读期间,陶崇园长期遭受导师王攀压迫,被迫叫导师爸爸、为其买饭打扫卫生、并被其阻止深造,不堪忍受后选择跳楼自杀。

解决: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事件二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倪某,在学术交流群辱骂学生“垃圾,白痴,文盲,写的东西跟屎一样”,并称“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等把自己锻炼成牛人,再提休息两字!”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解决: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以上两位导师不仅在生活上、学业上对学生构成了压迫,而且在精神上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那么在国外这种现像存在吗?

问了几个以前在国外读研读博的朋友,基本感觉是国外导师很少让学生做私事,参与科研和项目都有明确的劳动合同和工资结算,法律对于劳动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

今天请先跟随零零一起看看德国怎样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于高校师生关系进行的规范。

德国规范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德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纯工作性的关系,教师是专业人员,专注于学习上的问题,不涉及私人领域。

德国大学教授都有自己的秘书,会帮助教授处理报销和日常管理方面的事务,不需要学生承担这一职能。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德国教授还有专门的学生助理、学术助理、学术雇员等多种岗位,全都是制度化的工作关系,受聘者和大学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此外,现行的一些制度也有助于减少或者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首先,德国实行双导师辅导制度,有助于减弱学生对单一导师的依附关系。当第一导师因为时间或专业原因不能尽心尽力辅导时,博士生还可以从第二导师那里获得帮助。

其次,用《辅导协议》规范和约束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该协议会详细规定辅导的内容和范围、见面讨论的次数和频率、双方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等等。

再次,德国许多大学都制定了《良好辅导的准则》,明确良好辅导的特征和衡量指标,提高辅导质量。此外,德国大学普遍制定了《良好学术实践规范》,用以规避抄袭、剽窃、署名排序等方面的学术失范问题。对这两类规范的遵守可以有效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

最后,引入合理的冲突协调机制和更换导师的机制。在德国,当博士生和导师出现矛盾时,可以寻求学院内部信任的老师或学校内专职协调员的帮助。他们会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协调双方的矛盾。

如果双方的矛盾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就需要启动退出或更换导师的机制。这种退出机制的存在可以为处于弱势一方的博士生提供很好的保护。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而之所以这些制度对于博士生进行专门的保护,主要是因为德国硕士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跟我国本科生与导师关系很像,除了论文,导师对学生未来没有生杀大权,所以这些制度是专门为博士研究生所设立的。

而要实现这一切,是不是很容易呢?零零从看看美国对于研究生身份的判定的历程的侧面,来看看这个问题解决的速度和难度。

美国历程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在我国,“研究生属于学生群体”似乎是一个无须证明的事实。

但是在美国,对研究生身份(主要由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组成的)的判断却没有这么简单。而这种复杂判断所反映出的利益纷争,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为什么研究生需要成为“雇员”

要想搞清楚为何美国会为研究生究竟是“学生”还是“雇员”而纠结,只需要了解一个简单的因果与逻辑关系即可。

凡被定义为“雇员”者,就受到《国家劳动关系法》的保护,而一旦进入工会,就是拥有或者找到一座靠山,从此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在美国,劳动法规定,对于有限的学生—雇员,才允许其有集体谈判权。事实上,只要建立工会,就可以争得集体谈判权,进而以组织的名义去为自己的权益与校方谈判。否则,学生的弱势身份是很难在学校这一强大的机器面前掀起一点波澜的。

美国研究生工会

那么,研究生的工会是什么组织呢?据相关材料介绍,美国的“研究生雇员联合会”实际上就是一种劳动工会组织,代表的是那些被高校雇佣,从事教学、科研和日常文秘工作的研究生。截止到2014年,在美国有31个研究生雇员工会,还有18个未得到承认的工会;在加拿大有23个研究生雇员工会。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纽约大学之外,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工会组织都诞生在公立大学,而且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而且这些工会组织把自己的成员称之为学术学生雇员,这就预示着其成员也完全有可能是受雇佣的本科生。

如果稍微回顾一下美国高校研究生雇员工会成立的简单历史,人们很容易发现,在能否把研究生当作雇员的问题上,美国高校与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初期是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左翼运动的影响,公立大学的研究生开始组织工会。尽管私立大学也有学生在为此奋斗,但都未获成功。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高校成立工会的热情在减弱。除个别外,几乎没有高校再成立工会。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4年,则被认为是高校工会的突飞猛进时期。到2000年时达到顶峰。据报道,2001年加入工会的研究生是1990年时的三倍,达到38750人。

实际上,从2004年到现在,是私立大学已经陷入究竟同意还是不同意、批准还是不批准研究生雇员工会的时期。

直到2016年8月23日,NLRB又一次推翻了2004年的决议,裁定研究生助教受到《国家劳动关系法》的保护。

实际上,这次裁决为所有私立大学的研究生成立工会扫清了障碍,相信今后私立大学的研究生雇员工会将会较以前有较大的发展。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工会

虽然有不少组织是支持研究生建立工会的,但也有不少高校以及高校组织明确反对这一做法。他们认为,工会化威胁到了高校的学术自由,因为大学所指定的教育政策会因此受制于工会可能提出的集体谈判;也会伤害现有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因为集体谈判的结果有可能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引发纠纷。

但据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证据显示,研究生工会化会对学术自由与师生关系造成什么影响。

在支持与反对研究生建立工会的两大阵营中,双方观点鲜明、对比强烈。从大的方面来说,双方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一些学者认为,学术学生工会化是大学日益公司化的必然结果。而另一方面,研究生则强烈批评学术和大学都太过私人化,使人不得不联合起来。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研究生工会的兴起,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现在美国高校赋予研究生的工作量越来越多,而经济资助则让学生捉襟见肘,特别是在诸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依靠奖学金和奖助金是很难立足的。因此,研究生指责高校,此举意在减少聘用正式教师的支出,实为剥削助教。

当然,现状也与当下学费猛涨,而研究生所获得的那点薪水难以支撑生活相关联。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倾向于把自己视为是雇员,从而可以联合起来组成工会,更好地为自己争取权益。

当然,劳工组织的积极活动也是推动研究生工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研究生相信,组成工会是有效的,可以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权利,使工作有保障、收入有所增加。

当你和导师的关系变得有毒……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是否明确了雇佣关系,有法律制度约束了,一切就没有问题了呢?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Emma在接受英国卫报的采访时说,在换了导师18个月后,她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因为之前的导师在她实验不顺利的时候从没有出现过,后来在自己的央求下过来指导,最终实验还是失败了(这在科研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导师却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太糟糕了。

这对于一直拿全额奖学金的Emma来说,是对信心极大的打击,她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以至于毕业后永远了离开了科研界。

还有许多研究生和导师间关系的破裂是由于工作方式的不同(比如拖延型的学生遇上高度规划型的导师)或者导师对研究生的研究不感兴趣,使之感觉孤立、任其自生自灭。

结语

零零认为,大学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法律制度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仅仅靠师德一顶帽子是不够的。

现在的导师不是传统的师傅,信奉打骂成才,但是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生通过跟着导师学习,达到更高的学业水平,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而就在网上大家都在对上海交大骂人的导师进行讨伐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仔细看了题头。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也许上海交大的这位导师和学生间属于“性格不合”或者“工作方式不同”而造成的事件,大概谁都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到如此之大。但是导师语言如此粗俗不堪,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怎么说都是错误的。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以后真的遇到学生做错了,或者没做好,老师都战战兢兢,不敢说学生,不敢给学生一点压力,或者都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的“保护自己”,那么学生的学术成果又从何而来呢?


上海交大教授辱骂学生被停课 | 德国与美国的导师制



这些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期望值不同而导致的师生问题,研究生们可以多和导师主动沟通,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和职业导师谈谈,或者和同学交流就会发现也并不是自己的问题,实在不行就更换导师。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应该是合作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综合体,要诚实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确定共同的目标以及学会妥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