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論語》的原則,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

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有一種不孝,只有在身邊的人才能感受到的孝順。這種理論聽上去是很不公平的。《論語》中曾子有這樣一句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麼來說吧,舉個例子:

違背《論語》的原則,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

李某的母親剛剛去世,這個消息影響了整片區域,原因是李某的母親身體一直很好,昨天還看到她去地裡幹活。剛聽到這個消息很多人都不信。但看到李某的妻子給張羅葬禮上的一切用具才有點相信。這場葬禮是李某和妻子一手操辦的。由於沒有提前準備,所有的東西只能現買,並且李某的妻子都是挑好的買。並且大張旗鼓的說:“生前沒有享過多少福,走了之後一定要風風光光的走。”我們中國的古文化流傳至今,是很提倡這種孝道的。李某妻子的做法讓我很詫異。對,就是詫異。正常來說給老人辦一場風光的葬禮沒什麼不好。對李某的妻子來說,這比太陽打西邊出來還稀奇。在李某妻子過門之後,因為李某有個殘疾的弟弟需要李某照顧,李某的妻子不同意,最後僵持不下只能由李某的寡母照顧。從那以後,李某的妻子沒有再和李某的母親說過一句話,也沒再去過她家。(結婚時分家就沒在一起住了)

違背《論語》的原則,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

她在辦葬禮這件事上如此表現,在整個村裡的影響一下就起來了。各個村民眾說紛紜:早幹嘛去了?其實她還是挺孝順的。說的各有千秋,支持她的人佔了一大半。在村委會舉辦評選優秀村民的時候被評為第一名。

違背《論語》的原則,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

還有一位老人家,家裡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和他媳婦屬於那種不善於表達的老實人。在村裡經常會吃虧,但是對父母很是孝順。有好的東西經常會想到老人家。老人家比較偏向小的。老大拿的很多好東西都被老人轉手給了小兒子。他家的小兒媳很厲害,經常對老人又打又罵,這件事是眾所周知的。有一次老人因為小兒子的媳婦的緣故住院了。大兒子伺候到出院,回到大兒子家裡修養,小兒子的媳婦給買了幾瓶消炎水打吊瓶,被村裡的人看到了就傳開了,說他家小兒子和兒媳多孝順,還給老人買藥(村民不知道老人生病的原因)。這麼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存都知道他們家的孝順了。

違背《論語》的原則,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

這是一個黑白顛倒的時代,一個人一直堅持在做好事,沒有人會說他好,甚至有些人會鄙視這種做好事的人。有的人一直在大傢伙印象裡不好,突然幹了一件大家都認可的事,這便是好人。為什麼說唐僧西天取經需要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壞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即可?

違背《論語》的原則,有一種孝,是別人認為你很孝順

咱們再來說一下曾子那句話的意思就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的祭祀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案例確實也是這樣。《論語》雖然是我們學習的標準,有些以偏概全的觀點我們還是需要謹慎分析的。個人認為每個人都要行善積德,不被發現沒關係。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讓別人說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