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大洗澡” 871萬保險營銷員將被清核

“一些沒怎麼出勤的保險代理人,三個月沒出單就會下工號,現在都有後臺總數據的監控。”3月27日,泰康保險一位保險業務員對長江商報記者介紹,現在管理嚴格之後,一些“有水分”的保險業務員面臨著被清退。

該業務員指的“管理”是近日,監管部門下發《關於開展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數據清核工作的通知》,清核對象覆蓋保險公司從事保險銷售的所有人員。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有871萬名保險營銷員,實現保費收入1.8萬億元,佔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的近七成。若將銀保銷售人員、團險銷售人員及財險公司銷售人員算上,此次清查涉及的銷售人員數量或達千萬人。

有保險高管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公司雖然重視隊伍,但對“人海戰術”已經沒什麼慾望,現在要做的更多的是要保證隊伍的品質,進行內部清理整頓、治亂打非、優勝劣汰,“真正業績頂尖的人是很難被挖走的”。

人力報表“擠水分”

此次清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保險公司自查整改,要求保險公司在4月30日前完成自查任務的50%以上,5月31日前完成全部自查清核工作,6月15日前保險總公司向銀保監會、保險省級分公司向所在地銀保監局分別報送;第二個階段為監管部門重點檢查,9月30日前銀保監會及各銀保監局分別選取部分保險總公司、保險省級分公司開展重點檢查。

銀保監會將根據保險總公司從業人員清核結果,對“四個數據”差異較大或者所屬省級分公司自查質量普遍較差的保險總公司進行行業內通報,並對相關保險總公司開展現場檢查。

“這次清核可以說是保險業的大洗澡了。”一位北京保險專家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多數壽險公司長期存在增員難、留存難兩大困境,導致有效人力規模大大降低,因保險公司把關不嚴,虛掛及虛增人力現象也普遍存在。

“有效人力是保險公司對高管的一項重要考核,直接與其薪酬與獎金掛鉤。”上述保險專家認為,此次給保險從業人員“擠水分”,可以解決此前長期存在的“虛掛虛增”情況,消解人們對保險代理人群體產生的信任危機,希望能挽回此前因部分無良保險業務員不規範操作所造成的受損聲譽。

營銷員對保費拉動效果仍強勁

監管背後,是保險業長期依賴的“人海戰術”。

從目前已經公佈的上市險企年報看,中國人壽銷售渠道總人力為177.2萬人;平安壽險代理人規模達141.74萬人,中國太保代理人總人力為84.2萬人,新華保險個險渠道規模人力37萬人,四大上市險企壽險營銷員合計為439.4萬人,佔全國營銷員人數過半。

值得關注的是,營銷員對保險公司保費的拉動作用頗為顯著。

去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5.9%,代理人全年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1.1%,新業務價值率同比提升4.4個百分點,其中,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率57.1%,同比提升7.2個百分點。

保險營銷員對中國人壽的個險業務貢獻也很明顯。其去年個險渠道總保費達4082.78億元,同比增長15.4%,首年期交保費為792.41億元,在長險首年業務中的佔比達99.66%。其中,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分別為61.65%和46.35%,續期保費同比增長25.0%,續期拉動作用效果明顯。

中國太保披露的數據顯示,代理人渠道在總保險業務收入中的佔比為90.3%,同比提升了2.5個百分點。個人客戶業務收入1954.18億元,同比增長14.9%。

新華保險也在年報中提到,截至2018年末,其個險渠道規模人力37.0萬人,同比增長6.3%。全年實現續期保費958.60億元,同比增長24.9%,推動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實現1222.86億元,同比增長11.9%,市場排名上升1位。

有保險業內人士分析,隨著銀保渠道進一步壓縮、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個險代理人渠道對保險公司而言,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代理人瘋狂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後續如何提高代理人的銷售水平及服務能力,或許將成為上市險企代理人隊伍建設的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