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音樂的聶耳#名人勵志故事# ——激發孩子興趣的六步法

六步激發孩子的興趣(學習動力):

追求音樂的聶耳#名人勵志故事#

聶耳是中國現代音樂家。他於1912年2月15日生在雲南昆明的一個醫藥世家。

在聶耳4歲的時候,父親因辛苦勞累過度患肺病治療無效而身亡。全家生活的重擔和教育子女的責任一下都落在母親一人的肩上,母親繼續經營“成春堂”藥鋪,靠每天給人看病賣藥維持生活。

【發掘興趣】

聶耳從小就表現出良好的音樂天賦,先後學會了吹笛子,演奏二胡、三絃、風琴等樂器。1925年,聶耳小學畢業,同年考入了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

中學生活,使聶耳在音樂、文藝方面的愛好和興趣有了進一步增長。而且他開始對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街頭藝人彈“洞經調”的時候,他常常站在一旁傾聽,這對聶耳日後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名曲《翠湖春曉》就是吸收了洞經音樂的養分創作而成的。

【總結經驗,找到榜樣】

這期間,他對外語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儘管學校的功課已經夠多了,但他總是晚上擠出一些時間到英語學會,或是基督教青年會去聽英語課。在英語學會,聶耳認識了一位外籍教授柏希文。柏希文是一位博學家,不但會英、法、德、拉丁語,而且還是有名的鋼琴家和音樂理論家。通過和柏希文的接觸,聶耳對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有了瞭解。同時,在樂理方面進步不小,為聶耳日後的音樂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定點提升】

有一天,聶耳在《申報》上看到了“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招考演員及練習生的啟事,聶耳當即去報了名,並被錄取。這樣不但解決了生活問題,更重要的是使他邁進了自己喜歡的音樂事業。這時聶耳19歲。

聶耳在音樂藝術方面雖然有很好的天賦,但畢竟沒有進入專業學校受過正規的教育和訓練,因此在音樂理論和技巧方面水平是不夠的。為此他抓緊一切時間刻苦練習小提琴。先是向首席小提琴師王人藝請教,後來又跟隨奧地利人普杜什卡學習。此外,他又對和聲學、作曲法等進行自學,並且開始有了對音樂創作的嘗試,先後寫了小提琴曲《悲歌》、口琴曲《進行曲》與《圓舞曲》等。他還參加了明月社,和其他年輕演員一樣參加練習、演出、看電影。

【身份定位,策劃未來】

工作之餘,聶耳又參加了上海“劇聯”成立的音樂小組,組織革命音樂工作者參加當時的進步電影和戲劇運動,並研究群眾歌曲的創作。

1933年初,聶耳在白色恐怖嚴重的時刻,經田漢介紹,由左聯負責人夏衍帶領宣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在黨的直接教育引導下,聶耳以飽滿的革命激情,更積極地投入到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革命音樂創作中,經過艱苦奮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音樂的先驅者,人民的音樂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