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消灭”摩拜,互联网变现真的只有流量收割?

勇者用剑刺死恶龙,然后坐在尸身上,看着闪烁的珠宝,慢慢地长出鳞片、尾巴和触角,最终变成恶龙。

最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几乎重构了一切商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当下最深入人心的变革——出门只需一部手机,几乎就可以解决99%的日常需求。然而,移动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流量。DAU、MAU等琳琅满目的术语告诉每一个创业者,活跃流量就是你的命根子——于是,为了攫取流量,无数机构、创业者就通过大规模补贴来吸引用户、沉淀用户,并寄希望于“我不是最后一个倒下”——当年的O2O风潮、百团大战,无不是这一逻辑。

问题在于,当大规模补贴获得流量红利之后,这些企业看似成了领域中的佼佼者,但是可靠、稳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其实还是没有形成,于是,为了变现、为了给投资人以回报、为了实现投资协议中的“Qualified IPO”,不少企业就会开始降低补贴,并且提高费率或抽成比例,以形成更漂亮的财务数据。

王兴“消灭”摩拜,互联网变现真的只有流量收割?

这类问题,在某些大型独角兽上有所体现。

比如滴滴。前几天,我叫了一单滴滴快车,车上和司机聊起收入问题。司机表示,乘客支付16元后,他自己大约能拿到10元,每周结款一次。为了验证这一数字,我在下车的时候自动扣款68元,而司机端收到53.38元,平台抽成21.5%——师傅认为,这个比例过高了,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非常有趣的是,美团也是这个抽成比例:大量媒体报道,目前美团对商家的提成在22%左右,也就是说商家每卖出100元外卖,美团就会拿到22元。众所周知,餐饮行业看似毛利高,其实都被房租成本、人员成本给“摊平”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确实提升了店铺的收入,但是如果抽成过高,那么一家餐厅还是赚不到什么钱——一招辛苦为谁忙啊!

而为了提升终端用户体验,更出现了外卖员与时间赛跑,大马路上逆行等行为,就是为了30分钟送达而已。

类似的,1月23日,美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内部信中透露,摩拜将成为美团LBS平台单车事业部,未来摩拜单车品牌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这本身也是将更多流量导入了美团。

王兴“消灭”摩拜,互联网变现真的只有流量收割?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时代中,一些类似滴滴、美团的独角兽们一直都是在“收集”流量,甚至以巨额补贴收集流量,进而占领市场,等实现“剩者为王”、获取到海量用户后,就开始提高费率,来提升业绩。

这种玩法甚至已经成为“价值观”,它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产生的危害却开始显现:

本质上看,商家、车主可以理解为小b端,他们在平台上都属于供给端,消费者处于最终的需求端。通过补贴获取流量沉淀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一过程中的业务更多应该属于“开门型”业务,是高频、刚需、海量(简称“高刚海”)的业务,毛利通常不会高,但是却成功占领心智。

在这之后,重要的不是从此类业务中攫取更高毛利——想要高毛利,肯定是“剪羊毛”,可是如果羊毛不多,你还想要高毛利,这时候就不是剪羊毛了,而是“生薅羊毛”。请注意,把“羊”薅急了,是会咬人、撞人的!

真正的商业模式是,在获取了高刚海的业务后,要找到真正的“羊毛业务”,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国外是有的。

王兴“消灭”摩拜,互联网变现真的只有流量收割?

在日本,7-Eleven是典型:你去看财报,会发现,7-Eleven总共8000多名员工,做了100亿的业务,平均人效125万,和阿里近似。这是因为7-Eleven不是个便利店,是个赋能平台。

在日本,7-Eleven的2万家便利店都是“小b”(7-Eleven只有约500家自营便利店),是加盟店。7-Eleven通过系统将便利店、生产工厂(factory)、物流供应商(fulfilment)连起来,通过b2f模式,进行基础设施赋能、商品赋能、经营赋能,让每一个加盟店从100万的收入变成400万,从中进行毛利分成43%。

最终,加盟店(大部分是家庭店铺)收入更高,生产工厂有更多订单,物流服务商有更多配送业务——甚至一些生产厂商、物流供应商还有上市的,最终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

王兴“消灭”摩拜,互联网变现真的只有流量收割?

在中国,汇通达也是类似模式,它发现乡镇居民买到的大型家电不仅价格比一线城市高,型号还不全。于是,汇通达就将乡镇夫妻老婆店(即“小b”)和家电生产厂商(即“小f”)联系起来,将碎片的采购需求整合起来交给生产厂商,进行需求的连接、配对,实现乡镇居民(即“C”)、夫妻店、生产商三者共赢,形成巨大的流量洼地、流量池——这里并不攫取毛利。

基于流量洼地,汇通达通过金融等业务为夫妻店等提供资金支持,获得必要的毛利。最终,在2018年4月,获得了阿里45亿人民币投资。

从数据上看,2018年年末,汇通达共连接了19个省的10万余家小店,总销售额达到3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0%,这一切证明了这种共生式经济体、共生式商业模式在中国也是成立的。

所以,获得流量是好事,但是如何从流量上变现,是值得思考的,直接变现流量是非常简单的,提高费率就可以,但是这种模式很容易引发平台参与方的抵制与愤怒,最后变成一地鸡毛。

过早的流量收割,就是饮鸩止渴,长期竞争力,绝不能只是流量收割,而是如何创造一个“利他”的经济体——当你“利了所有平台参与方”,你作为平台,就是最大的受益方。

《零售威观察》以全球视角,关注于零售、流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变化,为国内“新零售”发展提供一手的全球创新案例分享、企业战略分析和前瞻性观点。平台创始人王子威,独立零售分析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