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中國療愈系的男神們——以電影《芳華》《美人魚》為例

朱大可:中國療愈系的男神們——以電影《芳華》《美人魚》為例

這些年來,作為娛樂工業龍頭老大的電影業,在療愈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正在走紅的《芳華》。這部電影很有意思,馮小剛有兩個重大貢獻,第一,此前所有電影都把自己的預期人群目標定在90後,認為電影院是90後的天下,但馮小剛改變這個市場大數據的基本框架。據說,現場全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而且在黑暗裡彼此親密握手的,還都不是婚內人物。他們在電影裡完成了自我投射,他們當年受挫的渴望,通過電影得到了補救。不僅如此,他們還決定要在現實生活裡去做更徹底的補救。所以就有人說,不得了,《芳華》出大事了,它製造了一場新的老年婚外戀浪潮,要是真能這樣,這就是馮小剛一大貢獻。

還有他的第二貢獻,我認為馮小剛最近的電影三部電影,《老炮》《我不是潘金蓮》《芳華》,構成了慾望三部曲,他的電影展示了明顯的療愈特徵,它們都是專門用來治病的,其他導演好像還沒有這樣的直覺,至少還不夠充分。馮小剛瞭解中國人的慾望及其焦慮,這是他比所有人高明的地方。

剛才提到,中國電影的過去目標,基本都指向90後,稍帶一點80後,但拍電影的人,卻基本上是60後的,這就形成了一種怪異“歲差效應”。我演的你看不懂,你想看的我拍不了。但芳華打破了這個僵局,改變了市場的走向。

那麼,《芳華》究竟療愈了哪些人呢?

首先是50後,也就是我這代,是被打壓和遺棄的一代。他們被經歷的每一個時代所拋棄。先是文革拋棄了他們,被強行弄到鄉下去,死去活來;文革後剛剛頂替退休父母的職業崗位回城,卻遭遇九十年代,國企改革,全部下崗,經過再培訓後,女的成為超市營業員,男的成了新式小區的門衛。他們是被社會不斷遺棄的一代。

有一部分觀眾是越戰老兵,數量雖然不多,但是他們面臨的困境非常嚴重,還有一部分觀眾屬於大院子弟,他們也是少數,但跟馮小剛的青春記憶比較接近。

朱大可:中國療愈系的男神們——以電影《芳華》《美人魚》為例

最後才是90後。有些年輕觀眾看芳華,哭得一塌糊塗,據說連隱形眼鏡都哭掉了,因為他們也從中看到了自己正在流逝的芳華。所以,這部電影具有廣泛的療愈性。芳華是所有人的青春記憶。

這部電影在敘事結構上有一些毛病。《敦刻爾克》拍得真好,劇情單純,沒有一個戰爭鏡頭,只是講述撤退過程,僅此而已,卻很有力量。回過來分析《芳華》,馮小剛在裡面有一個六分鐘戰場的長鏡頭,據說他自己很滿意,但我認為整個這段戲是個瘤子,完全多餘。

第一,馮小剛不是拍戰爭的高手,那場戰鬥在視覺上拍得很差,八一廠任何一位戰爭片導演,像嚴寄洲這樣的,都比你拍的強得多;

第二,這段戲在故事裡是冗餘的,要想表達男主的傷殘原因和戰爭的殘酷性,只要把筆墨放在碧色寨的野戰醫院就OK了。死者的屍體、慘不忍睹的傷員,鮮血淋漓的救援場景,這些要素具有足夠的說服力。

這段多餘的戰場戲的結果,首先是削弱了文工團芳華主題,製造了一個新的戰爭主題。雖然也有電影會就雙主題,但需要極高的駕馭能力。第二,馮小剛不應該揚短避長,戰爭不是他的強項,反而會露怯的。

馮小剛電影很少有深刻的隱喻,也沒有涉及深層反省和批判,但是他懂得人性及其弱點,懂得人的慾望、焦慮和痛苦。這是馮小剛比較聰明的地方,他比同時代的張藝謀和陳凱歌,看起來都更接大眾慾望的“地氣”。

朱大可:中國療愈系的男神們——以電影《芳華》《美人魚》為例

但《芳華》還是製造了一個價值分裂的狀態,一部分人說好,一部分人說不好。說好的感覺像登天了似的,說不好的,罵得有些不堪。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任何療愈,針對的病患是不一樣的。它也許可以做一些頭疼腦熱小毛小病的療愈,但是它無法做大手術,切開人的內臟,挖出深處的惡性毒瘤。可以肯定,凡是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觀眾,就會對電影有所不滿。

影片裡的文工團員,大多數是一些加害者,有嚴重的道德缺陷,他們集體欺負一個小姑娘,而且對無償幫助他們的活雷鋒被誣陷完全無動於衷,而且事後毫無悔意。在電影的結局,導演也沒有進行任何反思或譴責。很多觀眾不滿的是這個,認為你這樣講故事無法療愈我的傷痛,因為你對加害者沒有任何說法,這就跟於紅衛兵對文革中的暴行沒有任何懺悔,是同一個道理。

芳華的療愈能力有限,它只能療愈一部分人,這部分人很滿意,非常高興,感動得熱淚盈眶,但還有一部分人沒有被療愈,反而被他的故事撩撥了創傷,痛得無法忍受,所以就出現了一種價值撕裂的場景。質疑者批評說,痛點被你觸動了,但是你的藥不行,根本治不了我。

但我還是覺得,不要對馮小剛過於苛刻,在如此嚴厲的審查環境裡,能夠做到這個份上,已經算是療愈系的男神了。他是玩太極的高手,很少有人能有像他那樣戲裡戲外、聲淚俱下地表演,一看就是難得的高手。

中國電影要想掌握市場,就必須研究原型,而不是大數據。大數據是表象,是浮雲,只有慾望原型才是最本質的東西。

就講講最基本的中國電影原型吧。先說說灰姑娘原型。灰姑娘原型在電影《美人魚》裡充分被表達出來,這個《美人魚》曾經破了當年的最高票房記錄,很多一線觀眾一邊看一邊罵,但是小鎮青年特別喜歡這部電影,他們是這部電影的觀看主力。

什麼原因呢?就因為女主人公是一個典型的灰姑娘,在其他的網絡小說或電視劇裡,她的變體叫做瑪麗蘇或者傑克蘇。

瑪麗蘇長得很漂亮很可愛,所有男人喜歡她,集人間之愛於一身。傑克蘇是男生,所有的女生都喜歡他。這是對灰姑娘原型的現代發展。在最初的原型裡,只有王子喜歡她就足夠了。

朱大可:中國療愈系的男神們——以電影《芳華》《美人魚》為例

在《美人魚》裡,女主不但被一個鉅富所愛,而且這愛還是高純度的無性之愛。這個電影試圖告訴我們,只要你足夠純潔,你就有逆襲和上位的機會。這就是電影的基本主題。它打動了那些在小鎮裡渴望翻身的青年人。

《美人魚》是雙重的環保主義,一個渴望大自然的純潔,一個是渴望心靈和肉體的純潔,這個就是周星弛的個人意圖。我們看到了周星弛個人慾望和大眾慾望的一次交匯。這是雙重焦慮的療愈,因為周星弛本人也需要自我療愈。透過影片,你可以反推出他的內在焦慮。

作為慾望療愈經濟的龍頭產業,這些年來,電影票房不斷飆升。2011年《金陵十三釵》6億,《美人魚》33.9億,《戰狼》是55億,已經非常離譜了。我想先說說票房這塊。

《戰狼2》的票房跟《美人魚》不一樣,《美人魚》是純粹的商業票房,而《戰狼》有很大一部分是政治票房,是組織觀看,而且它把上映時間拖得那麼久,還佔據了每天黃金時段,這是嚴重違規。就像大家參加考試,所有人都在一個半小時內交卷,而他過了五個小時才交卷,最後的成績當然比別人好了,這還用說嗎?這是行政部門授權下的票房舞弊,是一場不公正競爭。但是不管怎麼樣,它確實是今年的現象級作品,可以成為文化研究的年度樣本。

影視作為療愈工具,確實顯示出極其強大的功能。今天,肉身慾望、明星經濟和顏值經濟,支撐著我們的娛樂工業。娛樂新聞現在被各種線,什麼事業線、馬甲線之類所糾纏。不管是什麼樣的線,都緊密團結在身體這個核心的周圍,是對身體的無限讚美。這是身體消費市場的現狀,它安慰著那些飽受性慾望煎熬的觀眾。

本文根據朱大可先生在2017年12月24日季風書園演講“中國人的慾望、焦慮和文藝療愈”之錄音稿整理修改而成,這裡刊發的是第四部分。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華夏上古神系》為朱大可先生耗費20多年的研究成果。全書以跨文化的全球視野,運用多種學科工具,獨闢蹊徑地探研中國上古文化和神話的起源,發現並證明,全球各地的上古宗教/神話均起源於非洲,這是繼美國學者發現全球智人源於非洲、新西蘭學者發現全球語言源於非洲之後,第三個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有助於修正人類文化起源的傳統觀點,向西方主流人文闡述體系注入“中國元素”。這些觀點顛覆晚清以來的學界定見,為認識華夏文化的開放性特徵、傳承本土歷史傳統、推動中國文化的未來複興,提供了富有卓見的啟示,可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學術的重大收穫。

朱大可:中國療愈系的男神們——以電影《芳華》《美人魚》為例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搜索微信公眾號iwenhuaxianfeng,或掃描如下二維碼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