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最近,馮小剛的電影《芳華》大熱,聽說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人(尤其是當過兵的人),走進久違的電影院,去尋找遠逝的青春記憶。於是,我也陪多年未進過電影院的父親,去看了電影《芳華》。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看電影的時候,我這個沒經歷那個年代的人,反而哭成了狗,父親卻好像一直未動聲色,不過看得很專注,我想,藉著電影,他一定是回憶起了他的軍旅生涯,他的熱血青春。

從電影院裡出來,父親好久沒有說話。在回家的路上,我主動開口問父親:“你覺得這部電影好不好?符合你們那個年代嗎?”

父親回答說:“也好,也不好。也符合,也不符合。”

咦?怎麼講?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父親說:“電影拍得很感人,不過調子太沉悶了。我們那個年代,是奮發向上的,戰友們也都很團結,相互幫助,也不存在農村兵受歧視的現象。”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當然,父親當兵的時間,比電影裡展現的年代早了十年,或許,情況會不一樣?

歡迎與《芳華》同齡的老兵來留言,說一說你的看法和觀感。

父親還告訴我說,電影的名字《芳華》太“女氣”了,太柔了,沒有一點剛性。說著說著突然鏗鏘有力地對我說道:“什麼是軍人?軍人是鐵軍人是鋼,軍人就是要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哪裡有困難哪裡有危難就往上衝!”說著,大手向前一揮。話語之間,71歲的父親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他的年輕時代,他當兵的時候。

我覺得父親說得對,“芳華”這個名字確實具有女性的柔美,但是作為這部電影的名字,還是比較切題的,畢竟,電影《芳華》主要描繪的是文工團女兵的芬芳年華,劉峰,看似是電影主角,其實不過是女兵的陪襯、人生的配角罷了。

電影《芳華》,由作家嚴歌苓編劇,馮小剛導演,嚴歌苓和馮小剛,同是1958年生人,當年都是文工團的兵。

小說《芳華》,其實就是嚴歌苓的青春回憶錄,嚴歌苓回憶的,自然是屬於她的“芳華”,馮小剛導演又在電影裡面傾注上了自己的回憶與感情,打上了馮氏印記。

所以,《芳華》是嚴歌苓與馮小剛的青春“芳華”,展示的是他們記憶和理解中的芳華年代。個人以為,格局和情懷有點“小”。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但這不影響這部片子成為一部好電影,成為一部引發中老年觀眾回憶潮的電影。

看電影《芳華》,80、90後觀眾看到的是人性的壓抑與爆發,好人不得好報的悽慘;70後觀眾看的是自己小時候的記憶,那些熟悉的老物件;70前觀眾,則看的是回憶,是他們自己的青春,他們已經逝去的芳華。

現在來說說我的父親,一位1964年老兵的“芳華”。哦,不,不能用“芳華”,因為父親嫌這個名字不夠陽剛,不夠有力量,應該用“火熱的年華”,來形容父親以及他的戰友們的青春時代才比較恰切。

父親跟我說過許多他當兵時候的事情。一說起在部隊時的往事,說起他的戰友,父親就兩眼發亮,臉上神采飛揚。

父親出生在曾經很貧窮的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因為家裡窮,他讀書只讀到高小就輟學務農了。

1964年,父親應徵入伍。在部隊裡,父親勤奮好學,一不怕苦二不怕累,連續三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在當兵的第五個年頭,父親穿起了四個兜的軍裝。

父親告訴我說,他剛當兵時,每個月的津貼是6塊錢。父親的津貼一分錢也捨不得花,全部都寄回了家裡。當兵期間,曾經連續六年,父親都沒有探過一次家。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父親與他的戰友。私人照片,禁止擅自轉用。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父親當年在部隊。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父親經常說,是部隊鍛鍊了他,是部隊成就了他。他在部隊學到了文化,見識了廣闊的世界。

作為一名曾當了十幾年的老兵,父親對我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極端看不慣,斥之為“消極邋遢”,經常教育我說,年輕人就要敢闖敢幹,不要怕失敗不要怕吃苦,人活著就要奮鬥,就要努力上進!

我想父親對電影《芳華》的評價“也好,也不好”,“好”應該指的是這部電影,再現了那個年代,“不好”應該指的是電影《芳華》沒有真正反映出軍人的精氣神,那種專屬於那個年代軍人的理想、激情與鬥志昂揚,那種專屬於軍人的集體主義精神、責任感與團結向上的力量,那種軍人的“爺們兒”氣與鐵血軍魂。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這張老照片我翻拍模糊了,抱歉。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私人老照片,禁止轉用。

看父親當兵時的老照片,那個年代的人,有著與我們現在完全不同的氣質,乾淨、陽光、單純、朝氣蓬勃。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女軍人,也都是爽朗大氣的,更別說男兵們了,更應該是響噹噹的純爺們兒!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當年的兵,現在已經老了。這是父親的戰友聚會照。

陪父親看《芳華》,看這位64年的老兵怎樣評價他們年代的“芳華”

感謝網絡,讓父親與失聯多年的戰友重逢,不過,照片中的聚會,父親因家中有事,未能參加,遺憾。

許是因為嚴歌苓作為文人的女性視角,因為寫的只是她當年在文工團的經歷,《芳華》中的男兵,淪為了可悲的陪襯。走進電影院的老兵們,在回憶感動之餘,會很遺憾電影沒有拍出他們當年的熱血青春,他們真正的奮鬥風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