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在講過大神伏羲之後,現在我們要講講造字的人文英雄倉頡。文字的發明,對於任何文明而言,都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衡量一種文化是否進化到文明的階段,有四個全球公認的標準:

第一是擁有強大的宗教體系和神廟建築群,當然也包括內容豐富的神話系統;第二是擁有城市和城牆;第三是擁有文字;第四是擁有以金屬(主要指青銅器)鑄造技術為核心的關鍵技術,比如車輪、紡織、農耕和曆法的應用。在這四個標準裡,文字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因為它直接關聯到人類智慧的傳播、交流和繼承。所以,對於一個民族國家而言,文字的發明至關重大。

關於倉頡的身份,古代文獻的記載有一些分歧。一說他是國王,本姓侯岡,而倉是他的封號,或者是他擔任國王的那個國家的名字。還有人說,他是黃帝手下的官員“左史”,跟他並列的另外一位造字者,是黃帝的右史,名叫沮誦,但不知什麼緣故,沮誦很快就遭到了世人的遺忘。

史,是一種西周時期的官職,是國王身邊權位最高的官員,專門負責觀測天象、問神占卜、管理時間,而占卜最大的問題,是需要記錄那些卜辭。傳統的結繩方法無法完成這種工作,對文字的需求因此變得十分亟迫。所以,由史官來組織團隊發明文字,顯然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再說倉頡的這個“頡”字,在《詩經•邶風·燕燕》裡,“頡”是向下飛翔的意思。整個名字的語義,可以解釋為“飛臨於倉國的人”。多麼簡潔有力的名字,它是對倉頡生命狀態的精準描述。我們被告知,他是那個飛臨塵世的人,他的降臨奠定了華夏文明的高度。倉頡為什麼從天而降,古代典籍裡沒有解釋,但我認為他得到了天空神伏羲的加持。伏羲率先發明瞭符號記事的方法,但他還需要有人繼承他的事業,把符號變成一種真正的線性編碼的文字。我推測,正是伏羲,把符號的秘密傳授給了倉頡。

倉頡除了有一個獨特的名字,還有一副奇異的尊容,那就是“重瞳”,也就是每隻眼睛各有兩個瞳仁,看起來非常古怪。中國史書上記載有重瞳的據說只有八個人,除了倉頡,還有舜帝、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君重耳、西楚霸王項羽、還有“問君能有幾多愁”的南唐李後主,等等。我們不禁要問,所謂“重瞳”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理狀態?在古代神話裡,它是神異之人的標記。據說,擁有重瞳之人,不僅五臟六腑都跟常人不同,而且還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鬼神,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陰陽眼”,並有使用幻術咒語,遊走於陰陽兩界之間的能力。在現代醫學裡,有一種眼部疾病叫做“多瞳症”,屬於先天性虹膜發育異常。但我不想用這種科學解釋來敗壞人們對於神話的美好想象。總之,根據古書的記載,倉頡就是用這樣天賦異稟的重瞳,觀察鳥獸的足跡,從中獲得靈感,進而創造出了神奇的漢字。

文字的發明顯然是天翻地覆的大事,這個事件的重要性,可以從眾神對造字的反應看出來:當時,天上下起了粟米雨,鬼神都在夜晚號泣,龍也為此潛藏到水底,再也不敢露面,彷彿大禍就要臨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文字跟文明一樣,它既能承載美德和營造幸福,也能為世界帶來災難。鬼神們無疑預見到了這種未來的危機。《呂氏春秋》把倉頡跟黃帝手下另外幾位大臣的功績相提並論,他們是,發明車仗的奚仲、發明農業的后稷、發明法律的皋陶、發明陶器的昆吾,以及發明城牆的夏鯀。請注意,這些重大發明,除了陶器屬於新石器時代,其餘都是構成文明的基本要素。

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在回顧了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之後,我想討論一下漢字被創造出來的真實歷史。神話跟歷史有某種共通性,但還是有一些重大差異。

首先,神話中的造字年代,是黃帝時代。有人認為,黃帝時代應該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也就是仰韶文化時期,距今大約6000-7000年左右,而漢字真正出現的時間,大約是在商朝中期,也就是距今3200年左右。這意味著,神話和歷史之間有很大的出入。當時,盤庚的侄子武丁繼承王位,依靠倉頡率領的團隊,在短短几十年裡,完成數千漢字的創制,實現了商帝國的偉大復興。武丁或許大家不太熟悉,但他的老婆卻赫赫有名,她就是商代最著名的女戰神婦好。她的墓葬出土之後,因為隨葬品的奢華和精美,引起過考古界的一片譁然。婦好是武丁的第一任王后,她輔佐武丁南征北戰,甚至親自掛帥,率領商朝最大一支軍隊,約一萬三千人左右,展開了一場當時最大規模的戰爭,成功討伐了北方的羌人國家。這是婦好建立的赫赫戰功。當然,倉頡和沮頌建立了更加重要的文官治理格局。正是文字的發明,全面強化了殷商帝國的綜合實力,開闢了“武丁中興”的繁榮景象。

在盤庚遷都後的幾十年內,甲骨字被密集地創造出來,效率如此之高,只可能是出自官方的有組織運作,而非文化自然發育的結果。光是安陽殷墟,就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4000千多個漢字。根據常識,文字的發明,必然是官方權力推動的結果,並且一定是集體創作的產物,因為個體戶根本不具備發明文字的能力。那些閃現在玉器或陶罐上的刻畫符號,它們不是真正的文字,只是文字誕生前夜的零星作業。

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這裡有必要提及一些甲骨文製作的基本背景。漢字的最初書寫方式,是被雕刻在烏龜殼和牛肩胛骨上,然後被加熱,直到出現裂縫為止。王室的祭司可以通過裂縫的紋樣和走向,預測各種未知事件。這些神奇的動物骨骼被命名為“卜骨”,其上的銘文最短僅數個字符,最長則有30-40個字符,記錄了王室與祖神的通訊結果,其議題包括生死、戰爭,氣候、收成和祭祀儀式等等。為俾其永久保存,殷人將這些銘文澆鑄到青銅器上,稱為“金文”。

事實上,這揭示出一個龐大而精密的漢字工業體系:其中,一支精英團隊負責研發漢字,而原料團隊則負責收集龜甲和牛胛骨,龐大的工匠團隊為甲骨進行清洗、打磨和鑿孔,還有祭司團隊負責占卜,並由專業的刻寫匠人把卜辭鐫刻在甲骨上。最後,還需要一個龐大的圖書館來收藏和管理這些甲骨,以便隨時能夠進行檢索和查閱。正是基於這樣的需求,一個以“倉頡”為首的祭司集團,按照佔卜的語義需求,不斷創造和發明出新的甲骨文字。毫無疑問,只有經過數代祭司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多達4000個文字的輝煌成果。那些祭司的家鄉,似乎主要來自黃河沿線的河南、陝西和山東。這就是倉頡獨自一人卻擁有十多個墓葬地的原因。

倉頡的生平事蹟十分稀缺,但他死後卻創造了一個奇蹟,那就是在中國大陸上擁有最大數量的墓地。目前已知的倉頡墓,大約有十來處,遍及中國北方黃河中下游流域,其中,在河南的就有開封、新鄭、南樂、虞城、原陽、洛寧、魯山七處,陝西白水一處;山東壽光和東阿兩處。此外,西安的倉頡造字臺和新鄭的鳳凰銜字臺,據說都是倉頡造字的處所。一個人擁有這麼多墓葬和紀念地,就連大神伏羲和女媧都不曾受到如此厚愛,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這些實際上是倉頡團隊眾多成員的墓地。他們生前都在倉頡的名義下辛勤工作,創造文字,死後又被人以倉頡的名義分別埋葬在各地。無論如何,倉頡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英雄。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首部中篇小說集《字造》《神鏡》《麒麟》

朱大可:倉頡們,遠古時代的文化英雄

首部長篇小說《長生弈》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