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在讲过大神伏羲之后,现在我们要讲讲造字的人文英雄仓颉。文字的发明,对于任何文明而言,都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衡量一种文化是否进化到文明的阶段,有四个全球公认的标准:

第一是拥有强大的宗教体系和神庙建筑群,当然也包括内容丰富的神话系统;第二是拥有城市和城墙;第三是拥有文字;第四是拥有以金属(主要指青铜器)铸造技术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比如车轮、纺织、农耕和历法的应用。在这四个标准里,文字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关联到人类智慧的传播、交流和继承。所以,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文字的发明至关重大。

关于仓颉的身份,古代文献的记载有一些分歧。一说他是国王,本姓侯冈,而仓是他的封号,或者是他担任国王的那个国家的名字。还有人说,他是黄帝手下的官员“左史”,跟他并列的另外一位造字者,是黄帝的右史,名叫沮诵,但不知什么缘故,沮诵很快就遭到了世人的遗忘。

史,是一种西周时期的官职,是国王身边权位最高的官员,专门负责观测天象、问神占卜、管理时间,而占卜最大的问题,是需要记录那些卜辞。传统的结绳方法无法完成这种工作,对文字的需求因此变得十分亟迫。所以,由史官来组织团队发明文字,显然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再说仓颉的这个“颉”字,在《诗经•邶风·燕燕》里,“颉”是向下飞翔的意思。整个名字的语义,可以解释为“飞临于仓国的人”。多么简洁有力的名字,它是对仓颉生命状态的精准描述。我们被告知,他是那个飞临尘世的人,他的降临奠定了华夏文明的高度。仓颉为什么从天而降,古代典籍里没有解释,但我认为他得到了天空神伏羲的加持。伏羲率先发明了符号记事的方法,但他还需要有人继承他的事业,把符号变成一种真正的线性编码的文字。我推测,正是伏羲,把符号的秘密传授给了仓颉。

仓颉除了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还有一副奇异的尊容,那就是“重瞳”,也就是每只眼睛各有两个瞳仁,看起来非常古怪。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据说只有八个人,除了仓颉,还有舜帝、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君重耳、西楚霸王项羽、还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南唐李后主,等等。我们不禁要问,所谓“重瞳”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理状态?在古代神话里,它是神异之人的标记。据说,拥有重瞳之人,不仅五脏六腑都跟常人不同,而且还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鬼神,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阴阳眼”,并有使用幻术咒语,游走于阴阳两界之间的能力。在现代医学里,有一种眼部疾病叫做“多瞳症”,属于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但我不想用这种科学解释来败坏人们对于神话的美好想象。总之,根据古书的记载,仓颉就是用这样天赋异禀的重瞳,观察鸟兽的足迹,从中获得灵感,进而创造出了神奇的汉字。

文字的发明显然是天翻地覆的大事,这个事件的重要性,可以从众神对造字的反应看出来:当时,天上下起了粟米雨,鬼神都在夜晚号泣,龙也为此潜藏到水底,再也不敢露面,仿佛大祸就要临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文字跟文明一样,它既能承载美德和营造幸福,也能为世界带来灾难。鬼神们无疑预见到了这种未来的危机。《吕氏春秋》把仓颉跟黄帝手下另外几位大臣的功绩相提并论,他们是,发明车仗的奚仲、发明农业的后稷、发明法律的皋陶、发明陶器的昆吾,以及发明城墙的夏鲧。请注意,这些重大发明,除了陶器属于新石器时代,其余都是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

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在回顾了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之后,我想讨论一下汉字被创造出来的真实历史。神话跟历史有某种共通性,但还是有一些重大差异。

首先,神话中的造字年代,是黄帝时代。有人认为,黄帝时代应该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也就是仰韶文化时期,距今大约6000-7000年左右,而汉字真正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商朝中期,也就是距今3200年左右。这意味着,神话和历史之间有很大的出入。当时,盘庚的侄子武丁继承王位,依靠仓颉率领的团队,在短短几十年里,完成数千汉字的创制,实现了商帝国的伟大复兴。武丁或许大家不太熟悉,但他的老婆却赫赫有名,她就是商代最著名的女战神妇好。她的墓葬出土之后,因为随葬品的奢华和精美,引起过考古界的一片哗然。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任王后,她辅佐武丁南征北战,甚至亲自挂帅,率领商朝最大一支军队,约一万三千人左右,展开了一场当时最大规模的战争,成功讨伐了北方的羌人国家。这是妇好建立的赫赫战功。当然,仓颉和沮颂建立了更加重要的文官治理格局。正是文字的发明,全面强化了殷商帝国的综合实力,开辟了“武丁中兴”的繁荣景象。

在盘庚迁都后的几十年内,甲骨字被密集地创造出来,效率如此之高,只可能是出自官方的有组织运作,而非文化自然发育的结果。光是安阳殷墟,就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4000千多个汉字。根据常识,文字的发明,必然是官方权力推动的结果,并且一定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因为个体户根本不具备发明文字的能力。那些闪现在玉器或陶罐上的刻画符号,它们不是真正的文字,只是文字诞生前夜的零星作业。

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这里有必要提及一些甲骨文制作的基本背景。汉字的最初书写方式,是被雕刻在乌龟壳和牛肩胛骨上,然后被加热,直到出现裂缝为止。王室的祭司可以通过裂缝的纹样和走向,预测各种未知事件。这些神奇的动物骨骼被命名为“卜骨”,其上的铭文最短仅数个字符,最长则有30-40个字符,记录了王室与祖神的通讯结果,其议题包括生死、战争,气候、收成和祭祀仪式等等。为俾其永久保存,殷人将这些铭文浇铸到青铜器上,称为“金文”。

事实上,这揭示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汉字工业体系:其中,一支精英团队负责研发汉字,而原料团队则负责收集龟甲和牛胛骨,庞大的工匠团队为甲骨进行清洗、打磨和凿孔,还有祭司团队负责占卜,并由专业的刻写匠人把卜辞镌刻在甲骨上。最后,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图书馆来收藏和管理这些甲骨,以便随时能够进行检索和查阅。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一个以“仓颉”为首的祭司集团,按照占卜的语义需求,不断创造和发明出新的甲骨文字。毫无疑问,只有经过数代祭司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多达4000个文字的辉煌成果。那些祭司的家乡,似乎主要来自黄河沿线的河南、陕西和山东。这就是仓颉独自一人却拥有十多个墓葬地的原因。

仓颉的生平事迹十分稀缺,但他死后却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在中国大陆上拥有最大数量的墓地。目前已知的仓颉墓,大约有十来处,遍及中国北方黄河中下游流域,其中,在河南的就有开封、新郑、南乐、虞城、原阳、洛宁、鲁山七处,陕西白水一处;山东寿光和东阿两处。此外,西安的仓颉造字台和新郑的凤凰衔字台,据说都是仓颉造字的处所。一个人拥有这么多墓葬和纪念地,就连大神伏羲和女娲都不曾受到如此厚爱,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些实际上是仓颉团队众多成员的墓地。他们生前都在仓颉的名义下辛勤工作,创造文字,死后又被人以仓颉的名义分别埋葬在各地。无论如何,仓颉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

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首部中篇小说集《字造》《神镜》《麒麟》

朱大可:仓颉们,远古时代的文化英雄

首部长篇小说《长生弈》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