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創業思維?

我看有戲


你好,我是莫離。

莫離是做拼多多無貨源店群創業的,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創業思維。

所謂的創業思維就是利用不確定的環境來創造出商機的思考方式。效果邏輯和精益創業衍生出的創業思維是一種行動導向的方法,體現了實用主義的哲學思想,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的。


六種創業思維

1.利用手頭資源快速行動

創業的開始不是對於這個機會的識別和發展,或者預先設定目標,而是首要分析你是誰(你的身份)、你知道什麼(你的知識)以及你知道誰(你的社會網絡),既瞭解你自己目前手中擁有哪些手段。創業行動應該是手動驅動,而不是目標驅動;創業者應該運用各種以有手段或手頭資源來創造新企業,而不是在既定目標下尋找新手段。創業不同於廚師做菜,不能等到所有配料都準備齊了才開幹,更像是手裡只有三根殘絃樂器的彈奏者,你能利用這三根殘弦彈奏出什麼音樂呢?

2.根據可承受損失而不是預期收益採取行動

創業者必須首先確定自己可以承受的損失以及願意承擔的損失有多大,然後才投入相應的資源,而不是根據創業項目的預期回報來投入資源。畢竟,任何預期收益都是不確定的,但你失敗後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是確定的。在採取每一步行動之前,創業者都應該只付出自己能夠承擔並且願意負擔的收入,否則就跟賭徒差不多了。在考慮投入時,應該綜合權衡各種成本,包括金錢、時間、職業和個人聲譽、心理成本和機會成本等。

3.小步快走,多次嘗試

果斷的大步行動可能會讓你獲得很大的好處。不過,除非第一步就邁對了,否則你就不會得到這個好處。第一次就邁對步子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因為一個想法或計劃的成功率和投入的資源數量無關,所以小步行動通常是有道理的。因為一個想法或行動的成功率和投入的資源數量無關,所以小步行動通常是有道理的。

4.在行動中不斷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

尋找願意為創業項目實際投入資源的利益相關者,通過談判、磋商來締結創業聯盟,建立一個自我選定的利益相關者網絡,而不是把精力花在機會成本分析上,更不要做大量競爭分析。

5.把行動中的意外事件看成好事

西方有這樣一句諺語“如果生活給了你檸檬,就把它榨成檸檬汁”。這實際上是要求創業者以積極的心態主動接納和巧妙利用各種意外時間和偶然事件,他們在創業途中無法避免,不應消極規避或應付。在創業過程中,你採取的行動可能不會給你帶來預期的結果,這是需要你友好對待,否則將會錯失某些重要的東西。

6.把激情當成行動的動力

如果你不敢嘗試,卻總是遇到挫折,長期下來,我們可能就會彷徨,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嘗試多少次、犯錯多少次才會成功。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動機來度過這些磨難。研究早已證實,“激情是驅動創造力的關鍵要素”。如果驅動你的動力是諸如激情等內在動機,而非外部因素,那麼產生創造性成功的概率就會比較高。

莫離最後想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關於莫離:十年電商運營經驗,8年運營總監,目前是一名拼多多無貨源創業者

如果對無貨源店群有任何問題,可以私信莫離。另外私信莫離或者在評論區評論“學習”,將會免費獲得一份學習教程。

<strong>

<strong><strong>


莫離侃電商


純個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參考!

專業修電腦這個自由職業做了近十年了!

2008年剛到上海,想創業原因二個:

1、找的工作買不起上海的房子;

2、受不了公司的人事鬥爭;

當時就想著接合自己的特長:做修電腦這個無本生意! 當時想著:

一、自己18歲自立,成年後基本沒找父母拿過,在十幾家小公司呆過:每家公司都是修電腦牛人,技術還算過硬(想想那個時候的想法還有一點不成熟……)。

二、有二到三年網媒經驗,最經濟的推廣和營銷概念有了初步的意識:寫的文章、技術、產品、甚至正能量的看法和建議,找一些免費的論壇、QQ群發發……

持續一二個月,初期的的積累就達到了!就比如現在,我一句修電腦就概括了自己,其實中小企業IT任意產品和平臺都參與並提供技術支持。。😛😛😛😛

但專業修電腦,更讓人記住自己……😛😛😛

十年前的創業意維:失敗了沒關係,最多多吃二三個月泡麵,群租房找個更便宜了……

當然,如果我現在資金不缺的情況,擴大規模:更偏向於為社會樹立正能量,不一定要賺很多錢,但公司一定要為社會樹立一個榜樣!


IT運維民工


創業思維就是你不斷的去發現市場,然後制定你的願景和使命,也就是說在這個市場中,你想成為什麼,你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從而創新出你的商業模式,這就是創業思維


周學傑


創業思維是指一種不等不靠,遇到大的困難不想把命運交到別人手裡,依靠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去改變環境,創造價值的一種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特別是遇到社會變革的環境,平等競爭的環境,適合有創業思維的人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