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是怎样在益州从无到有的?

jsy809371305


刘焉入蜀真没什么难度,这一点,他跟刘表比不了。

刘表入荆州时,南阳给袁术占了,长江以南各郡太守割据自立,他单骑入宜城,靠着拉拢本地大族蒯越、蔡瑁这些人,一同合谋把江南豪族治得服服帖帖。从襄阳开始到占有荆州大部分土地,开办学校,安抚百姓,收纳士人,甚至鼎盛时期陆军,水军达十万之众。

再看刘焉。

刘焉从京师雒阳出发后,身边的人中只有一个蜀人董扶,他身边也没有兵马护送。

因为当时蜀地正在闹黄巾,黄巾贼帅马相自封天子,率黄巾军杀害了益州刺史郤俭等朝廷官员。刘焉不敢以身犯险,就停在荆州不走了。后来全靠益州从事贾龙在本地组织政府军,一举将马相击败,这才把益州的黄巾消灭。最后是贾龙派人前往荆州把刘焉迎入蜀地的。

刘焉入蜀后,全靠益州地方豪族的支持才坐稳了位置,甚至他还去与汉中米贼张修、张鲁结盟,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北藩,以此拒绝长安朝廷的命令,自己安心在蜀地做土皇帝。一度还有僭越的行为,在董卓执政时期就引发董卓不满,甚至派兵入蜀讨伐刘焉,结果是朝廷军队战败。不久之后董卓也被刺杀,刘焉更加恣意妄为。

刘焉在蜀地作威作福,顺者昌,逆者亡,屠杀了很多不服他的人,后来甚至与曾经帮助过自己入蜀的贾龙反目成仇。最后贾龙也死在刘焉的手里。


浔阳咸鱼


刘焉是湖北天门人,汉室宗亲后裔,其地位比刘备那一支要名正言顺的多,家世也还好,年轻时的刘焉就因为家世身份而为官,经司徒府征辟,至灵帝朝时官至太常。

太常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的官,居九卿之首,位高而权轻。因为东汉末年的乱世,在朝中为官的刘焉一度想去交州避祸。



当时同在朝中为官的侍中董扶对刘焉说:京城将会大乱,而益州有天子气息。正是这句话,让刘焉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董扶是益州广汉绵竹人,当时有名的占卜家,那个时候的人又信这个,于是刘焉相信董扶的话,就开始想办法挖空心思去益州。

当时的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宦官当道,吏汉腐败,汉灵帝昏庸,大肆卖官聚收钱财,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而地方官吏大多贪腐成风,割据自重。



刘焉向汉灵帝上书,设置州牧,以汉室宗亲和受信任的重臣出任,总揽一州之大权,以管理地方,明正吏治,刘焉自请益州牧,汉灵帝同意了, 设置了三大州牧,分别是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豫州牧黄琬,这三大州牧是灵帝朝名正言顺的州牧,而其它的州牧都是自立或后来董卓乱政时封的。

当时的益州刺史是郤俭,郤俭的益州刺史一职是花钱买的,而郤俭到任益州后,大肆盘剥百姓、贪污受贿,似乎想把买官的钱赚回来,在益州名声非常差。



刘焉得到朝廷的任命,就与董扶一起去益州上任,刘焉是从洛阳南下,途经南阳、荆州,到达荆州东部边界时,此时由于黄巾军作乱而道路不通,而益州也正因为黄巾军马相的叛乱而发生战争,马相率军杀了益州刺史郤俭,而马相又被益州从事贾龙率军击破并斩杀,贾龙之后迎接刘焉进入益州。

刘焉进入益州后,开始巩固自已的地位,采取了一些安抚的手段,刚开始拉拢益州本地大族和南阳、三辅流民,当时的黄巾军之乱,主要是在北方,益州虽然也有,但规模小,持续时间短,而当时南阳及首都三辅地区有大量的流民进入益州,这些人约有数万户,刘焉将这些人称为东州人,将这些人编入军队,称为东州兵。



刘焉站稳脚跟后,开始对益州本地大族动手,为了树立威信,诛杀了不太服从命令的益州本地大族十多人,这直接导致了刘焉与益州本地大族的不合,犍为太守任岐与贾龙因此而怨恨刘焉,并起兵反叛刘焉,被刘焉的东州兵击败被杀。

张鲁的母亲因为长得漂亮,又懂鬼神之道,因而与刘焉家有往来,因此张鲁也得到刘焉的信任,被派往汉中与张修一起进攻汉中太守苏固,击败并杀了苏固,张鲁之后又杀了张修,独占汉中,自立门户,因此与刘焉结怨,而刘焉同时与朝廷断绝往来。



刘焉来到益州就是因为董扶的一句话,益州有天子之气,在巩固地位后, 刘焉的野心逐渐显露,私自制造天子所有的车驾千辆,图谋不轨,这事还被荆州刺史刘表告到朝廷。因朝廷自身也是乱作一团,没有精力来管这些事。

之后, 刘焉制作的这些车驾被一把不明不白的大火烧得干干净净,连同刘焉的州牧府也被烧了,之后刘焉将益州治所从绵竹迁到成都。

而同时,刘焉密谋,征西将军马腾及刘焉在朝中的几个儿子一起率军进攻长安,因计划外泄,刘焉的两个儿子刘范与刘诞被杀,194年,刘焉病死。

刘焉从进益州到病死,不过五六年时间,根基不是太稳,刘焉去世后,他最软弱的儿子刘璋在益州大族赵韪的支持下继承刘焉的事业,直到214年被刘备拿下益州。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焉的政治出身很好,是西汉鲁王的后代,在东汉也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刘焉一路从低等小官县令晋升到朝中大员九卿之一的太常,可见他的政治眼光及官场处事也极高明。太常属于文官,而他看到了汉灵帝的政治腐朽,地方混乱,借机向汉灵帝建言曰:“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明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此建议被灵帝认可后,刘焉请交州牧,后被灵帝认命为益州牧。

刘焉有过当地方官的经验,一进入益州,对外:命张鲁为汉中太守,截断了益州与汉中央的交通。对内:打击地方豪强,找理由杀王强、李权等十余人,刑立于地方;平定了犍为大守任岐等人的叛乱,掌握了兵权。

自此,刘焉偏霸一方,成就地方军阀。


自在随心任逍遥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县人。后来益州牧刘璋的父亲,是汉鲁恭王的后裔,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

当时的益州刺使郤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自求被封益州牧,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郤俭为黄巾军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部下张鲁盘踞。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后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三博疼痛顾柯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刘焉向汉灵帝请求外调,被批准为益州牧。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焉当任太常时,看到天下大乱,朝纲不振,就向汉灵帝提建议说:“现在之所以到处叛~乱,是因为地方上的刺史、太守贪污和鱼肉百姓。应该选拔一些有威望的大臣,去担任‘牧’,使得国家安定。”

本来刘焉打算去交阯,当交阯牧,以躲避黄巾军叛~乱。可恰好当时益州刺史郗俭名声败坏,被益州黄巾军给杀了,结果汉灵帝就派刘焉去平~叛,任益州牧。

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摇身一变,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