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借钱不还的,报警有用吗?

前言

债务纠纷已经是我们最常见的法律问题之一了,法小妹也常常在后台接到网友们的提问,大致都是某某某欠了我的钱,现在一直没有还,我觉得TA骗了我,我的钱现在拿不回来了,可不可以报警?

遇借钱不还的,报警有用吗?

在遇到类似问题之前,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民间借贷纠纷和诈骗罪的性质是不同的,需要作出合理的判断,才能采取合理的行动。

按照简单的逻辑来分类就是,前者属于民事借贷纠纷,可以起诉;而后者属于刑事案件,可以报警。

==========

诈骗罪VS.民事借贷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遇借钱不还的,报警有用吗?

民事借贷纠纷,是指因借款人与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

因此,不难看出,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普通人怎么进行对两者的基本判定呢?一是看借款人与贷借人在借贷时的相互关系。一般民间借贷关系多发生在自然人之间,例如亲戚朋友等,借贷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而诈骗则往往发生在双方相识不久,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

遇借钱不还的,报警有用吗?

二是看发生借贷关系的原因。 正常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时无力解决,才向他人借贷。而以借贷为名实行诈骗的,则往往是编造虚假的困难事实,或以利益为诱惑,骗取他人同情或信任。

三是看借款人是否愿意归还及不能按期归还的原因。

正当的借贷关系,借用人并不否认借贷关系,并表示设法归还。即使不能按期归还,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困难。而以借贷为名诈骗财物,则往往表现为携款潜逃,或是大肆挥霍或赌博,根本不想到归还。

*此外,各地对诈骗罪的立案金额标准是不同的,如果你认为自己遇到了诈骗,可以致电当地公安局,咨询立案的相关立案的金额标准。

我应该怎么办?

遇借钱不还的,报警有用吗?

如果你的案件为普通的民事纠纷,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和资料(诉状等)到当地法院进行起诉,以要求对方按约定偿还。

如果你认为你遇到了诈骗,可以及时报警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善言法务

全新视角解读法律,我的经验,您的指南!

图: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