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線上的鋼軌“美容師”

高铁线上的钢轨“美容师”

濃冬,寒夜,凌晨3點,楊凌南高鐵站的點滴燈火,讓延綿的鐵路隱約可見。

“天窗期03:10-06:10,大家準備一下準備上車”,西安局集團公司工務機械鋼軌打磨4組工長鄭金元對著對講機喊出了當天施工的集結號。

隨著施工命令下達,在西安至渭南的高鐵線路上,吱、吱、吱……一列黃顏色鋼軌打磨列車在一聲長笛後,緩慢地行走在鋼軌上,車上的96頭打磨機高速轉動,軌道兩側霎時火花四濺,如舞動的火舌在鋼軌上飛舞,一道金色的火龍劃亮夜幕、絢麗無比……打磨車行走過的鋼軌,煥然一新,在夕陽下閃閃發亮,伸向無盡的遠方。

高铁线上的钢轨“美容师”

80後工長鄭金元介紹:“鋼軌在使用一段時期後,表面會出現不平整的裂紋、魚鱗傷、掉皮等現象,嚴重影響列車平穩通過,這時就需要將鋼軌表面打磨平整,保證列車平穩安全通過。還有一種打磨就是將新鋪設鋼軌表面的碳化層進行預打磨,延長鋼軌使用壽命。”

打磨作業可謂“蛋殼上雕花”,必須精準操作機器和正確輸入參數,打磨精度為0.2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一旦出現誤差,就要返工。所以要求工作人員必須有熟練的崗位能力。

打磨列車上,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黑邊的眼鏡、稚嫩的臉龐顯得文靜且朝氣蓬勃,面對打磨車操作室控制區琳琅滿目的儀表盤、旋轉按鈕、電腦顯示數據,他們啟動電機、打開動力系統、下架工作裝置、輸入打磨參數,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嫻熟精準操縱,不由得讓人驚歎。

高铁线上的钢轨“美容师”

“這個班組一共有32個人,90%都是90後,年齡最小的23歲,年齡雖小但他們已經是工作崗位上的嫻熟老手,他們常年流動在鐵路線上,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陝南的高山還是陝北的荒漠,都留下了他們打磨鋼軌的印記。去年,我們在全省內打磨鋼軌2000遍/公里,今年還將超過這個數字。”鄭金元自豪地講到。

90後的青工李林玩笑地說:“為了不影響高鐵的運行,打磨作業都是在高鐵夜間停運修整時候開展,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都是‘夜貓子’。”四五節宿營車、一列打磨車就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全部。他說他喜歡在夜晚,駕駛著打磨車徐徐前進,打磨車打磨出的火花像給列車穿上了風火輪,在夜空中格外漂亮,這也是他經常對家人和朋友炫耀的地方。

高铁线上的钢轨“美容师”

凌晨4:50,天窗期結束打磨工作,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從作業前準備到作業結束,他們已在寒冷漆黑的現場忙碌了近6個小時。大夥們趕緊收拾完現場,檢查完線路設備,收起車輛,撤離現場,他們都一心想著趕緊回去好好補個覺,因為一項艱鉅的任務還在等著他們。

早上9點,鄭金元吹響了集結的哨子,20名青工迅速列好隊伍,開始了今天最髒的工作——保養除塵。其實,打磨車保養最苦最髒最累的工作也就是除塵工作。打磨列車經過一次作業後,車體周圍覆滿了大量的鐵屑、鐵末、鐵粉,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粘在打磨車的電機、電器設備、制動閥件上,影響打磨列車的後續作業正常運轉。

李林和其他同事穿好連體服,戴上防護口罩,像防化隊員一樣時而半蹲,時而躺下,時而側臥,擰螺絲、擦機器、敲鐵鏽,飛濺的粉塵像烏雲一樣瀰漫了列車周圍,除完塵後,李林卸下口罩,白淨的小夥子已被肆虐的鏽塵裹成了“黑臉包公”。

高铁线上的钢轨“美容师”

李林平時還酷愛健身,不僅僅是因為強健體魄,還是為了工作中能夠輕鬆高效的更換打磨車的磨頭。"打磨車磨頭消耗非常快,一組車96個磨頭,三四個班下來就要更換一遍,一個磨頭30多斤重,一個人有時要換七八個,非常的費力氣,如果體力不支,就會影響更換效率。”

鋼軌打磨對於列車的安全運行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也是一項單調枯燥的工作,長期流動在鐵路線上,遠離自己的家人,一個月甚至於兩個月才能回一次家,老人和孩子基本都照顧不上,這群90後的青工長期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保障列車安全運行,我們在乘坐列車出行時不能忘記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默默奉獻著歲月的芳華,在鋼軌上打磨著自己的青春,綻放出美麗的“火花”。 (記者 同海怡 通訊員 邵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