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海歸半導體人才應取其精華 不宜盲目重用

隨著中國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半導體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而這時候,從海外引進技術人才就顯然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不過,引進海外技術人才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魚龍混雜,既會引進梁孟松這類在晶圓製造行業深耕多年的老兵,也可能會引進一些很水的半導體行業從業者。而且從實踐上看,一旦引進的技術人才出問題,幾十億的投資可能都會打水漂。

引進海歸半導體人才應取其精華 不宜盲目重用

我們先來看某地方政府與高通的合資。

據自稱是該公司員工的網友爆料:

該公司管理層基本都是美國人,家人孩子都在美國,花中國人的錢,養自己在美國的老婆孩子。根本沒打算幫中國做成中國芯。他們把控數十億研發預算,大筆揮霍,巴結高通高管和美國供應商。中間有沒有貪汙腐敗不敢說,但至少以後混不下去可以輕鬆回美國找工作。

就CPU來說,第一款產品其實就是高通ARM服務器CPU的馬甲,第二款產品一直做不出來,兩年來多次推遲流片日期,最近更是一步到位推到2019年底。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很多高管能力不行,很多高管在國外都是打雜的角色,沒有主持過類似的研發項目,也沒有帶過真正的芯片項目。回到國內馬上小雞變鳳凰,稱王稱霸,拿著中國人民幾十億預算練手。兩年揮霍掉近20億,只有一小部分花在工程師身上,大部分付給了美國人。

芯片研發項目交由一個毫無經驗的海龜管理,該海歸能力和經驗都不足以勝任,芯片開發團隊多次抗議項目管理混亂,都被公司管理層彈壓,隨後骨幹大批離職。為何多次抗議一直穩坐釣魚臺?因為此人後臺硬,是公司分管研發的副總在美國的鄰居和好朋友,獲得無限信任......目前,合資公司原董事長已經撤職,新董事長已經暫停了所有支出和合同談判。

無獨有偶,晉華在發展存儲芯片上,也選擇了找聯電尋求技術合作。這種合作重要崗位居然不是自己人,而是讓臺籍高管身居高位。

根據公開資料晉華提供三億美元資金採購研發設備,並依進度陸續支付聯電四億美元,開發出的技術成果雙方共有,整體技術完成後,再轉移到晉華進行量產。而在當中,一手操盤的恰恰就是臺籍高管,其中一位高管還被捲入鎂光指名道姓指控的"帶槍投靠"事件。根據鎂光公佈的資料,這位臺籍高管利誘鎂光員工將技術資料下載到U盤等存儲介質,然後把技術資料交給這位臺籍高管。

引進海歸半導體人才應取其精華 不宜盲目重用

總的來說,晉華本身並不具備存儲芯片技術的研發能力,採用的是出錢委託聯電研發,然後知識產權共有這種模式。而這種模式下,一旦合作方出了問題,且連自己的公司高管都不是大陸籍員工,那麼風險就完全不可控了。

在《三國演義》中,蔡中和蔡和向東吳投降,周瑜道:

"此二人不帶家小,非真降,乃曹操使來為奸細者,吾今欲將計就計,教其通報消息"。

引進海歸半導體人才應取其精華 不宜盲目重用

如今,在大批引進海外半導體技術人才的情況下,周瑜的做法值得上位者學習借鑑。

正如同裸官不能擔任重要崗位,裸海歸也不宜在國家項目、國家工程或國企中擔任重要崗位。

對於那些老婆孩子全部安頓在美國,孤身回國之徒,應當仔細甄別,除非少數特別優秀,能力極度卓越,業績非常亮眼的技術尖子之外,那些只在海外鍍了一層金,缺乏帶大型項目經驗的海歸,不宜委以重任。

簡言之,就是Jim Keller這種級別的人才多多益善,外企裡的一般人才,特別是老婆孩子都在美國的海歸,不宜委以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