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中國人對於盛唐幾乎的所有的幻想,幾乎都來自於那幾位詩人

。哪個中國人不會記得李白心裡那場白月光,又有哪個中國人會忘了杜甫十年流離的困頓,也並沒有中國人會忘了王維定下了中國一直流傳到現在的審美

而關於他們的稱號,也一直是特別有意思的事。我們叫王維“詩佛”,杜甫叫“詩聖”,李白則叫“詩仙”。所謂“佛”,拈花一笑,一切自在不言中,所謂“聖”,總歸是離不開自己所深愛的土地和百姓,而“仙”,說到底,他沒有什麼離不開的,他做的一切都是在做自己,他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李白

明代人徐增曾經寫過一篇詩歌評論著作,叫《而庵詩話》。在這篇文章裡,他提出了詩歌的“才氣說”,他將詩人的才氣分為三種,天才,地才和人才,並且說“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於人才得王摩詰”,將三位經典詩人,編排進了三種才氣裡,一出手就引得議論紛紛。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李白杜甫的稱號,而在於王維,為什麼得到了“人才”這一稱號?

李太白才氣天下十分他佔九分,是舉世無雙的“謫仙人”,為人又是灑脫不羈,這個“天才”形容他恰如其分,杜甫則是另一種風格,對於格律詩的使用,在他的晚年已臻化境,並且杜甫一生都在土地上流離奔波,對於大唐土地上的百姓疾苦更是瞭解甚深,“地才”更是對杜甫這種註定受苦受難的聖人心腸最好的詮釋。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那王維,又是怎麼得到“人才”這一稱號的呢?相比於李杜,我們對王維的一生,瞭解的很少。縱觀他的一生,可以說王維的佛性和人性,是分不開的。“佛”拆開來就是“人不”,意思就是“人不會到的那種境界”,我們今天,就來品品王維那種佛性和那普通人的一面


“天下文宗”

王維這人,可以說是盛唐混的最好的大詩人。看到他的命,杜甫李白都要嫉妒。

小小年紀就是狀元及第,後來官運一直非常亨通,一路升到監察御史,後來因為厭倦了官場,便在自己四十多歲的時候,在建造了歷代文人雅士無數次幻想的輞川別墅。在自己的別墅裡,他寫詩作畫,有的時候還和唐玄宗一起編排編排音樂。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杜甫

杜甫可沒有住過這麼好的別墅,李白除了《清平樂》,也基本上和皇帝的交流點到為止。王維這人,你說他懂政治吧,他又沒什麼進取心,明明很懂音樂,小時候就能看圖猜音律,卻又不憑這個來討好,唯一的一次還是看孟浩然可憐,想拉他一把,結果孟浩然這個直性子,還把皇帝得罪了;但你說他不懂政治吧,他還就神了,安史之亂做了偽官他都能安然無恙,李白只是參加錯了隊伍,就要被砍頭,杜甫辛辛苦苦跑到靈武,結果老了又是漂泊。

王維就老死在自己建造的舒服的院子裡,去世之後唐代宗還稱他說是“天下文宗”,你說李白杜甫心裡多鬱悶,卻也沒法反駁。

對於王維,他們服氣。

說王維是“天下文宗”,這個“文”就不是“詩文”的“文”,而是“文藝”的“文”。李白杜甫詩寫得好,王維詩也寫得不賴,特別是很多女生都喜歡王維。他寫什麼“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還有什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有它賦予紅豆不一樣色彩的詩“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你看多撩人。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王維

李白杜甫不會的藝術,他更是會。什麼書法啊,繪畫啊,還有音樂篆刻啊,這傢伙就是那時候的國民文藝偶像。年少拿狀元,又多才多藝,蘇軾都說王維“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近代誰也不服的錢鍾書看到王維的畫,都得低下頭,誇一誇他的畫“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

國民偶像在貴族中也是非常吃得開,幾乎什麼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什麼“賜金放還”,甚至連白居易剛到長安的刁難“居大不易”,對不起,王維先生都沒經歷過。

開元、天寶那些年,王維非常混得開,和朝廷的那些親王也都是至交好友,還不時指點指點他們府裡樂姬的排曲什麼的,總之就是混得開,過得相當的滋潤,連當狀元都得到了重度音樂發燒友岐王的支持,你沒想錯,就是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的那個岐王,玉真公主一見到他,就覺得這個狀元是他沒跑了。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宰相張九齡

王維還頗有點隨遇而安的意思,這也反映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宰相張九齡執政的時候,王維受到他的提攜,提攜成右拾遺,張九齡也不止一次表示過對王維氣質的欣賞。但在張九齡被貶的時候,王維在他的政敵李林甫前,依舊是非常吃得開。這一點在安史之亂之中也有反應,如果沒有那首詩和一個好弟弟,王維的生命我想也就到了盡頭。處在人世間沒有堅定的立場,這也是王維的僅有的黑點,並且也影響了他的詩歌風格。

不過好處是,王維證明了智商高的人,情商也會高,再有人說什麼書呆子沒情商,你就拿王維去懟他,準沒錯。


“詩佛”

徐增說王維是“詩中人才”,他的關鍵有兩個,一個是以理趣勝,第二個是精通佛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有禪意。可他忽略的一點是,王維竟然還是個邊塞詩人,在自己隱逸之前,他去過一段時間的邊塞,做個判官體驗體驗生活。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王維

他寫過“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也寫過被香菱質疑過卻又不得不折服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他的邊塞詩沒有杜甫寫的那麼慘,不會去寫什麼“生男埋沒隨百草”,他寫過書生意氣,寫過大漠孤煙,總是在荒涼之景中能給你找出一份美感出來。也

許“書生意氣”太過抽象,“繫馬垂楊”一出來就生動了,也許你也會覺得“直”和“圓”這都是什麼詞,結果你仔細想一想,還真沒有比這個更合適的。

他是天生的畫家。

年少成名,風流倜讜,能詩善畫,詩文字眼之間是一派掩飾不住的名士風流。他的詩好像都沒有自己的情緒,唯一有自己情緒的詩《凝碧詩》在關鍵時候還救了自己的命。他看花看世界,看流水看白雲,他在受夠了世事紛擾之後,終於找到了永恆,自然以及他的琴。這兩個有了,他的詩也就有了,他的畫也就有了。盛唐人寫詩其實不是在寫詩,都像是在寫自己,而在文學創作中,不為了寫而寫,永遠是最高的境界。

他不清高,有的時候甚至有些不太像詩人,換句話來說就是沒有個性。李白是俠客,他總是有自己的劍,自己的稜角,陸游是書生,總是坐著自己的小毛驢慢慢的在劍閣的細雨中品味自己的孤獨。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陸游

王維好像沒有孤獨,也沒有稜角,我們在他那種環境裡,是不會說“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的。這也就是他的佛性,佛是沒有個性的,也沒有稜角,好像他們就在自然裡,或者說他們就是自然本身。溫柔敦厚,這四個字則是對佛性,最好的註釋。

他的世界裡就不會有不好的事物,甚至連自己的情緒都沒有不好的時候,他也不願將詩作為自己發洩怨憤的工具。就像傅雷說莫扎特的音樂一樣“從來不透露他痛苦的消息,非但沒有憤怒與反抗的呼號,連掙扎的氣息都找不到”,他和莫扎特是一類人,從不把藝術作為反抗的工具,他們把藝術純粹的還給了美。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而之所以說王維奠定了中國人的審美,還是因為他的山水田園詩寫的太出色了。在很多中國人看來,什麼是中國風,就是一葉扁舟,遠方几處竹林,還有幾位浣紗女子。孟浩然寫的是王國維先生倡導的“有我”的山水田園之景,比如他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很容易就看見“我”的痕跡在裡面。而這一點我們很難在王維的詩歌裡面看到甚至讀出來。換句話說,在他的詩歌裡面,我們找不到“他”的存在。


結語

王維的好命,其實來自於盛唐的包容,以及對文化藝術的重視

八九十年代,很多人都幻想過“夢迴大唐”,甚至有一個樂隊就叫唐朝。這也恰好反映了,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盛唐夢。

在盛唐,你可以效仿李白的夢幻一生,卻不必害怕因言獲罪,也可以像杜甫一樣,用自己的筆記錄那個偉大時代的繁華和急轉而下的落敗,如果不想太累,還可以選擇像王維一樣,自己找個房子,不沾世俗,專心於自己的音樂和詩歌裡。

那時候,說不定在我們的人生中,也會有一個人見到你,會發出“謫仙人”的驚歎,而你也不會謙虛地說“哪裡哪裡”,當你有了自己的子女,也許你也會在你兒子週歲的時候,寫一句“詩是吾家事”,絲毫不掩飾自己心裡那份驕傲。

詩佛王維,為什麼被稱為“人才”?品品王維佛性和普通人的一面

林黛玉

《紅樓夢》中,有一個情節是林黛玉教香菱學詩,黛玉讓她

先讀一百首王維的詩,再去讀杜甫李白的詩歌,以這三人的詩歌做底子,才算是真正入了詩歌的門。這可能是曹雪芹的一家之言,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三個人,確實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頂峰,幸好的是,他們都是那個偉大時代的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