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樑在節目提到,在百家講壇上能紅的都是二三流學者。這個說法對嗎?

事實新視角


不得不說,老梁這個觀點還是有些道理的。

首先要知道,能上百家講壇的,其實是經過很多的挑選的,並不一定是學問做的好,研究搞得好,就能上去的。

之前學校有個近代史的老師,講課也很有意思,學生都挺喜歡。百家講壇節目也有邀請他試講,結果在試講的時候,他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碰到了,然後就因為這個,影響了整體的試講效果,最終沒能上百家講壇。

我們看到的百家講壇上的明歷史文化類星,多是口齒伶俐,講課生動,颱風特好的老師,如易中天,王立群等人,風趣幽默,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其實很多講歷史的是中文或新聞專業的,就是因為表達好。

而在大學等研究機構裡面,歷史學問做的好的,一流的學者,很多並沒有這樣厲害的表達能力。特別是歷史學,板凳需坐十年冷,大多數情況是比較“刻板”一點的。

此外,還有個因素就是——文人相輕。

百家講壇無與倫比的“造星”能力,讓沉寂的歷史文化研究圈湧現出一批公眾人物,不僅賺足了世人關注,也賺足了口袋。於是難免就有人眼紅了,本來誰都不服誰的圈子,相互之間的鄙視就產生了——孔子講過,巧言令色怎麼滴來著。。

不過事實求是的說,歷史研究和歷史普及,本來就不是一個任務和目標,所以一流也好二流也罷,只要能讓觀眾有所收穫,有所思考,就是好的。

更何況,百家講壇上也不乏真正的一流學者,如復旦歷史地理研究所的葛劍雄,就是無可爭議的一流權威學者。

能遇到這樣的大家,並且在百家講壇這樣的歷史文化普及節目上,真的是大眾之福利。

然而像這樣的一流學者,又不會特意利用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去吸引世人眼球,所以就顯得“不火”。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學術做到一個領域的權威,真正是不愁名利,也不屑於這種刷嘴皮子所得的“名利”。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我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

先界定一流與二三流。概念難說,對比下,一流可能要符合如下特質:領域內有先進研究成果,地位上有對應的學術認同位置,身份得到國家或權威機構的認可。

做學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嚴格嚴謹的說,對一個學科的研究,如果要有所建樹的話,但是相關文獻的閱讀和研究就需要付出極大的辛苦。而且同時還需要整理分析歸類辨識,然後才可以推演和論證自己的觀點。

所以,如果要達到一流的學術水平,要付出的辛苦很大,耗費的時間也很多。

而且,這樣的研究之後的結論,很難在公眾領域分享。大眾喜歡簡單直接有趣好理解的知識。能深入淺出講解的知識,很難是深度知識。

回憶下百家講壇的老師,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我看的不全,抱歉)在高校的學術地位不高,職稱也不是最高的,內容也以故事加思考為主,距離純粹的學術尚有距離。

紀連海老師還是高中的歷史老師。如何一流?

家講壇首先是一個電視節目,其次是一個知識普及形式。想想百家講壇的一些講師,其實所講的內容大多並不具備專業深度。哪怕是易中天老師,他的歷史研究也缺少一種大的視野和深入的思考。

不過,一流的內容也真是上不了百家講壇啊。這幾天讀施展老師的《樞紐》,他是幾流無所謂,但這書看的是真累啊!


新觀點評說天下


看過老梁節目的觀眾大都知道他的確是一位學識淵博、博聞強識、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但是他總是以高者自居,對別人評頭論足,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首先是楊冪。老梁梁宏達曾在節目中抨擊楊冪“沒演技,沒作品,紅得莫名其妙”,但是他一個完全與娛樂圈不相干的人懂什麼是演技嗎?再說楊冪的努力他又知道多少呢?楊冪這些年爆紅的電視劇,難道他都沒看過?還說她沒作品。其實作為傳統文化人,老梁確實對娛樂圈的人存在偏見,這一點不可否認。

對於老梁在節目提到,在百家講壇上能紅的都是二三流學者這個說法我是不贊同的。何為一流學者?何為二三流學者?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界限。我們不可否認你老梁確實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是總是以高者自居,貶低別人的言行怎對的起文化人這個稱號。

作為評論家,獨到的見解很重要,但也要弄清楚事實,有理有據的分析,也要尊重每一位同樣在努力奮鬥的人,這樣才是一個真正評論家的作風。


一言一語知天下


我基本贊成老梁的看法:1.一流學者沒有時間去從事教學研究之外的事情.他們或輔導研究生,或從事課題或自身研究的資料收集。2.一流學者的學術成就基本代表了當前該學科該領域該題目的最先最權威成就。初學者 、二三流學者正在進行的研究,一流學者已經走過來,水深水淺自然知道。新的資料,新的實驗或驗證,二三流學者還不知道就開口亂講。一流學者往往曲高和寡。他們思考的問題接觸的資料二三流的還沒涉及到,一般民眾更不知道。3.對文史哲問題研究, 藕一直提倡多層次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綜合地“全息”研究,自然就是跨學科多維研究。不僅如此,還要掌握課題發生,如歷史事件發生時各學科或知識、信仰所達到的最高階段。以歷史學歷史研究為例,不僅文史哲要打通,而且對當時天文學、地質地理學、中醫學、經濟史,對交通等狀況對國家政策對民族宗教問題的管束邊際效果,都需要一個宏觀的較為準確地把握。百家講壇等欄目,


文物陳列策劃設計樑子


應該說這種說法不準確,至於對不對我沒有達到他們的水平,更沒資格評論他們的能耐,但有一點,老梁一直在宣揚正能量,並不是在譁眾取寵,他有真能耐!



至於他說某些演員沒有演技,比如《小時代》的演員,我覺得他說的很正確,演員努力會努力,總不能認為一個起早貪黑很努力掙錢的黑心商販很值得我們學習吧。說演員的演技不行,其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更何況他們演的東西還教唆人們拜金,不勞而獲。。。



總體來說,老梁說評的都很客觀,這對於部分被批的公知的粉絲來說可能受不了,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說出了一部分真相,不就是為了某個行業向專業的方向,向好的方面發展嗎?你不可能滿足所有觀眾的口味,但是他總是一種調味品,也是極好的。


泉心涼


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對



首先其實我還是很喜歡梁宏達的,知識面廣,說話淺顯易懂,有時一針見血,我看過他很多節目,《老梁故事會》《老梁說天下》《大唐雷音寺》等等,包涵的東西天南海北,不會讓人覺得枯燥,很容易讓人聽進去。


但有時他的批判主義很強,想什麼說什麼,不給人留情面,像之前說過誰誰誰一點演技也沒有啊,誰誰誰是票房毒藥啊,直接是連名帶姓的在節目中講出來,別說是當事人了,就是作為觀眾的我也替那些人覺得尷尬,俗話說'打人不打臉',這麼赤裸裸的打人臉應該會得罪不少人,而且這麼做是不是得體有待商榷。

至於他說上百家講壇的都是二流學者我就更加不認同了,我覺得不管什麼領域什麼階層都有一流二流的人,央企的人也不都是高大上,私企的人也不全是三教九流,就好比原來我們學校在整個區排倒數第二,那又怎麼樣,難道我們學校的老師就都是二流的了嗎?真正的好老師就不會來了嗎?當然不是,教我的政治老師就是個市特級教師,不照樣來我們學校授課了嗎,要知道那時候好多市重點學校連一個特級老師都不見得有呢!


所以不要單看呆的環境怎麼樣就把這個環境的人歸位一類人,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境界也不同,有的人就希望呆在重點學校教課,而有的人就喜歡去貧困地區支教,沒有貴賤之分,都是對社會做貢獻,都應該敬之。

在次重申,我還是很喜歡老梁的,也關注了大唐雷音寺,希望越辦越好


狂人布歐


我不怎麼同意老梁梁宏達說的這個觀點,百家講壇為什麼之前請一些一流學術專家大家看愛,這是有原因,學術專家當有自已獨特見解,但是沒有很好口才,他無法把一些深奧的東西用淺顯的話表達出來。還有就是講話不生動不行,就是講話要風趣。大家都不愛聽。為什麼有些寧願去聽二三流學者講,也不願聽一流學者講。

但是也不能忽略重點,一流的學者或許良心要好的多,至少他們對學術負責的精神強很多,不會隨便忽悠人,而二三流的甚至不入流的那些人在良心和學術道德上就差很多了,他們講出來的東西很可能就是在忽悠人的東西了。比如於丹易中天閻崇年等。


心理在線111



手機用戶香山紅葉紅


這個說法不能全部否定都是二三流的學者,因為百家講壇初期的像王立群、紀連海、易中天這些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再說我們看百家講壇也不是為了做研究,無非就是增長一些知識,即便是三流的學者講座,也夠我們填補腦中空白了。凡是看百家講壇的肯定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無非是抱著對歷史人物的好奇,增長一些知識罷了,寓教於樂,挺好。


哲耀優品


老梁本身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但是他對那些學者的評論不敢苟同!

第一,百家講壇作為一檔比較有影響力的節目,節目組肯定會去邀請一些比較知名度高,有些成就的學者,而有些學者確實是一流學者,但也許他的口才不行,也許他不在意這些名聲專注搞研究,但是不能說這些紅的就不是一流學者!

第二,百家講壇他是面對普通大眾的,所以在表現形式上肯定會淺顯有趣味性,那麼必然會讓一些真正的研究者感覺很膚淺,但是不能確認這些當紅著就不懂更多的,不能因為講得大眾化就否認人家的能力!


綜上,我覺的老梁的評論還是稍稍欠妥當的,一流學者也是人,也會有成名的慾望,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