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最近抖音上“流浪大师”很火,火到很多当红明星都被盖住了风头,随着举国网友的持续关注,沈先生一夜之间被迫成了网络红人。不仅如此,沾着“大师”的光,又陆续出现了“沈师娘”、示爱“沈师娘”等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火辣人与事。

看过几段沈先生“流浪”的视频,内容多是路人抓拍其不修边幅、怡然快论的片段。另有旁注说沈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疑为谣言),曾短暂做过公务员,后日常行走于街巷市井之间,以垃圾分类为业,闲暇则以读书为乐,二十多年孜孜不倦。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我想沈先生能引发大众如此关注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学识的渊博,更是因他那蓬头垢面的肮脏流浪汉形象下,栖居着一颗安静清洁的灵魂。谁能想到整日衣衫褴褛像个流浪乞丐的人,竟能够引经据典、语出惊人。谁能想到潦倒于市井,整日与垃圾打交道的邋遢人,却能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地安静读书,并拥有着广博的学识。深挖之下,眼前不务正业的流浪汉,当年是复旦的高材生(疑为谣言),还有公务员的稳当工作……这种鲜明的内外对比、前后反差,这种充满戏剧性的传奇色彩,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意识冲撞感,因为它颠覆了我们日常惯有的认知思维,超越了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轨迹。毕竟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会比沈先生优越:体面的工作,光鲜的外表,舒适的住所,华美的衣衫,温馨的家庭,甘美的饮食……然而,正是这种衣食无忧的境况下,很多人活得并不快乐,至少没有沈先生的那份从容自得,没有那种源于内心富足的悠然笃定,于是对比之下,惭愧与慰藉顿生,欣喜与怜悯并起……我们还能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超然物外、不拘形骸而执着于性灵的纯粹存在,就像《月光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从这个层面讲,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心怀好奇的平凡看客。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然而,当越来越多人围观沈先生,听其怡然快论的时候,有人开始觉得“沈大师”这个免费资源有利可图,于是蹭热度、刷标题、扒黑料、恶意炒作等消费“大师”的事情纷至沓来……平凡的现实生活毕竟太过乏味,人们需要一点新鲜刺激来充当生活的调剂,于是这正中了时下娱乐精神的下怀,无数的猎奇心被挑逗撩拨、被酝酿发酵,以至热度直线上升,直到满是馊馊的味道……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而事件的真正主角沈先生,着实冤枉。他仅仅是简单地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捡捡垃圾分分类,偶尔发发议论读读书,即没有自我标榜,也没有自拍视频,甚至从未自认“流浪”。“大师”的生活,仅仅是在自诩物质丰裕优渥,而精神贫穷枯索者眼里,是为“大师在流浪”的。“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多么解气的口号,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有意无意的探访者的到来,“大师”已经不能安心分类垃圾了,他整日被人围堵拍摄,正常的宁静生活受到了无端干扰……于是大师被迫选择了突然离开,在某个角落小心翼翼地开始新的“流浪”……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今天又看到“某知名主持人”关于沈大师的评论:“所学知识上不能治国安邦、下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叫什么大师在流浪……”其实,在这个大师横流的社会,沈先生从来没有自封过什么大师,大师的称号都是民间的善意馈赠,无论符不符实,总比那些动辄自封大师的人好很多。况且最开始称沈先生为大师的人,多是出于对其学识的敬重而礼貌尊称,何必如此较真?祖国的大厦,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还得有填基糊缝的泥浆土石,而且这个社会本来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人,都得过最平凡的生活,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安邦治国、经纶天下;学问这个东西,当修之广博,而非流于一门一类的狭隘,如果都冲着安邦治国去,而简单基本的事情没人做,那就要天下大乱了。另外,沈先生的选择,最初亦有自己的苦衷,据传其对垃圾分类理念的执着,曾为周遭亲人和同事所不解,一度被以为罹患精神之症,最终只能独自“流浪”,数十年以书卷为伴。(网传沈先生因妻女遭遇车祸而意志消沉、难以自拔,并报以数十年的苦读自修,以解脱苦痛,疑为谣言。)就家庭责任而言,沈先生确实未如常人一般尽孝于父母,于此他在被拍的视频中亦有悔言。然而就此而论他逃离自己的责任,未免有失公允,他的“流浪”非为一己逍遥快活,确有他因。换角度言之,其执着的垃圾分类理念,又何尝不是一个小小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如此简单的环保意识又有多少人愿意做、且能够做到呢?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一个过着自己日子的人,与人无害,与世无伤,却莫名地被打扰,被强加绑缚各种道德、价值标签,甚至被个别媒体当作无底线炒作恶搞的对象,被部分人士视为无节操蹭热牟利的工具……流浪的“沈大师”是正常的,一群追捧的人是真疯了。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过自己生活的权力,只要不扰于他人、不害于社会……社会的价值体系应该是多元而包容的,积极向上的固然值得引导,怪癖离群的也无需抨击。真正要做的是尊重和理解,使内心笃定、平和,像“沈大师”那样能在喧嚣的世界里安静地读读书,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裕充实,纵然身处贫乏之境,亦不失安然之态。否则纵使物质生活再安稳,精神上也是个流浪汉……

“大师”重归“流浪”,背后究竟招惹了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