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点,哪些指数基金依然低估?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今天收盘以后,沪指已经攀升到3170多点,但很多人有了5000点的疑惑,到底是不是牛市来了?

这种预估的事情,咱们先不管,看看3100点,还有哪些指数依然低估,值得我们保持定投频率。

如果从指数点位来说,3100点也不过是沪指的中位值,很多不参照估值定投的人基本上都是按照3000点作为无脑定投的分界线。

说实话,这种方式在过去,我觉得还是可行的,但普涨的行情越来越少,结构性轮动频次更多。

这个时候,如果只看大盘指数的点位投资,很可能一叶障目,在高位投资相关性强的指数。

毕竟,如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一定意义上可以代表大盘,但中证500、创业板等偏中下盘,不一定适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指数严格按照相关PE、PB和ROE来评估,还是有必要的。

指数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估值的分化。

比如2017年白马蓝筹阶段牛市,中小创则完全背离。

这个时候如果参照大盘指数,可能完全认为市场没有投资机会了。

好了,既然确定指数估值数据的差异化,我们来看下3100点时,哪些指数依然还低估

第一个是中证500

低买的重要性,过去已经通过数据验证多次。

而估值则是评估是否低买的重要指标,长期来看,如果选择最高或最低的估值数据,并买入,这个时候的收益差距可能达到20%以上。

虽然,对基金来说,通过低估定投基金,不管你进入的位置有多高,长期来看也是可以通过分摊降低成本的,未来牛市已经会盈利。

但盈利也分高低。

比如中证500在2018年12月估值16倍,跌至历史分位0%以下,处于历史第二大低位。

2015年牛市顶峰最高估值达到81倍,整个估值相差5倍

中证500过去12年的平均PE为41倍,那么,你觉得从哪个位置投资比较好呢?懂的人自然懂,不多赘述。

过去,我一直很看好中证500,它的成长性和高弹性,在指数基金定投中真的是不错的标的。

目前也不过22倍,历史分位点8.62%,虽然没有2018年底那么诱人,但依然风韵犹存哦。

3100点,哪些指数基金依然低估?

第二个是红利类指数

与中证500不同,这类指数的策略因子起到了很高的作用。

比如中证红利、深红利和上证红利,高股息、分红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指标。

而标普红利只考虑盈利+分红的因素。

所以,大家能看出来差异在哪吗?

核心的影响因素就是在大中小盘配置的差异

如果从PE或PB的估值数据来看,对比其他指数,红利类目前位置还有可操作空间。

比如上证红利和中证红利,虽然上证红利比中证更低一些。

其实,对比红利类指数的结果,标普红利中金融地产等权重占比更低,是当下在中小盘、大盘均衡的品种

所以说,对于红利也有不同的方向区分。

第三个是主题行业指数

这里的主题行业指数指的中证环保和养老产业

插一句,很多人觉得医药也可以呀,不过目前来看,从成长性选择两个,我更看好中证环保和养老产业

因为对于环保和养老的盈利增速,虽然比较缓慢,但依然有向上的趋势,而同比医药虽然现在比环保的赚钱能力强,但有下行的意向。

同样,很多人担心医药未来改革如带量采购,进一步对行业形成利空。

不过,医药因为需求、盈利稳定,更适合追求高资金流的朋友。

3100点,哪些指数基金依然低估?

最后总结下,如果你已经重仓上车,那么恭喜你。

如果你清仓或初入基金市场,也别恐高,从一轮牛熊来看,3100点也不高,只不过如果后续向下调整,你是否能忍受亏损?

毕竟,很多人从年初这一波反弹已经盈利不少,它们已经忍受了3年的亏损,你才刚开始而已。

所以说,当市场便宜时,多囤点货,没坏处。

现在市场虽然不高,但半山腰依然有人恐惧,总想一次性把子弹全部打出去,到了想加仓的时候,手里没存货了。

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况,起码如果控制好仓位,你现在手里应该还有30%的资金可以用。

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