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清朝乾隆有著名的閉關鎖國,因此舉中國的命運軌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然後一次鴉片戰爭就此打開了我國的大門,就此我國內鏡一下子湧入了一大批洋人,我國的外交就此開始,很多國外外交使者都會帶著自家王的心意,禮物來面見皇帝,各地風氣文化不同,互贈的禮品也不同,大清經常會贈予帶有權威尊貴象徵的黃馬褂,花翎,頂戴。何為黃馬褂?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在古代黃馬褂是最高榮耀的官服,這個很容易理解,在歷代朝廷官服都不會使用黃色,金黃色是皇上和太子才能穿的,後來黃色的官服是用來賞賜功臣大將的,是皇上給予的最高榮譽,而花翎就是孔雀翎,沒吃過豬還沒見過豬跑麼?這個在電視上我們是經常看到的,那些大臣的官帽上總會掛著的一撮黑乎乎暗綠的羽毛,那就是花翎,是清朝官員和貴族才會使用官飾,它代表的是身份的象徵。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至於頂戴,它可不是官帽,而是官帽頂上的配飾,官員上朝任職時會帶有頂戴的官帽,用來區分官級的官帽,最高等級是紅寶石的頂戴。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而那些洋人外交官的贈物裡有他們的先進的文化與科技物,其中最為代表至高無上的榮譽就是勳章,那是清朝從未見過的東西,閉關鎖國後的落差就此顯現出來,勳章這種東西來自歐洲,用作榮譽證章和區分戰場騎士的標誌,到了清朝便把這種榮譽作為君主之間的敬重而授勳,在當時的時代潮流,相比人家的贈品,清朝的贈品顯在時代外交上顯得另類了些,這也無奈是閉關鎖國導致的差異。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對於勳章,歐洲騎士都會將其佩戴在身代表著自己的戰績,這個相比當時的中國,皇上給功臣的詔書和金牌等象徵榮譽的東西,他們會出於對皇權的敬畏而把賞賜的東西供奉起來,派人看守著,不敢隨意帶著身上,這就是兩者的文化差異,當洋人帶著這種文化差異進入清朝,兩者之間產生了發酵。到了光緒帝這裡,就開始改變了。對於光緒帝這段歷史我們都知道這其中掌權的其實是慈禧太后。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但是,作為皇帝他至少還是有自己的一些決策權力可以實行,比如這外交贈品,在光緒帝這裡終於一改以前千篇一律的黃馬褂,也是突發奇想起來,對於這批打破清朝安祥的洋人,當時的政局最好就是與他們交好,為了更好的促進國際之間的交流,當時有這麼一個機構組織,叫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這個專治洋人外交的機構融化外來的文化,寫下了一套詳細的定製勳章規劃,當這份創意呈上皇上面前,立即得到了響應,就這樣,中國的第一枚勳章誕生了,它的名字也是十分的有皇家風範“御賜雙龍寶星”一聽就感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氣息撲面而來。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這枚處作為中國處女作品的勳章,可是非常的有中國風,和歐洲還是有區別的,它是長方形狀,外形有點像令牌,中華一直以龍為形象,所以這枚勳章的圖案一定是可有龍的,而且還是雙龍的琺琅,雙龍中間守護的是滿文字,中上方是一個類似太陽的團琺琅,整塊是銀塊質,周邊角落還刻有勳章的名字,背面也是可有字樣。這樣一枚勳章的定製是十分的嚴格的,他們也有統一的名稱也制定的一套完整的級別套裝,價值也是不菲,不久根據美觀的審視,星型勳章代替了方形的勳章,並且一枚勳章鑲有奇珍異寶,唯一不變的就是龍的標誌。但是這些都是頒發給洋人的,為此大清還有一套頒獎制度《獎給洋員雙龍寶星章程》。而且每發出一枚的章程都要經過清政府外交部門的授予蓋章。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可以說勳章的製作的經過多次的整改,最初的勳章的比較設計是比較青澀,不乏有些單調,到後來的星型勳章,就越來越精緻了,越來越高級,這也是有光緒的推動中才會越來越完美,因為光緒帝總會嫌棄勳章的顏值不高,典型一個完美主義者,特別講究,儘管當時的清朝經歷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壓榨,他還是會對其下重本,而勳章就是被光緒一次一次的嫌棄中邁向更高級的改造,其中光緒帝甚至還想讓外國製造,不過被朝廷大臣給勸阻了,就該在上海製作,然後在派有能力的大臣監督。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我們來看看光緒到底是怎麼嫌棄那些勳章,連一點的細節都不放過,他還要明確指定勳章的佩戴採用尊貴的黃色,但是在勳章的制定規定裡頭等勳章是採用紅色的,為此官員還特地的提醒,卻迎來光緒的呵斥。設計方案確定後,光緒帝又覺得不妥,又下令讓鑲在裡面的珠寶換大顆一點,認為這樣可以增加勳章的價值。幾經波折改動才做出來,可以看到當時的大清對外交的禮儀思想文化都還不成熟,十分的稚嫩,因為這樣清朝的外交衙門也因此有很多的爭議。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勳章的製成,光緒帝就不喜歡用黃馬褂做賞賜,經常用勳章來外交,其中比較頻繁的就是法國和俄國,後來,出於外交的頻繁,有時候的勳章制定來不及,而且對他們的風格習俗不熟悉,無法做出一款符合大眾眼緣的勳章,又出於敬重,寶星勳章到後來的設計會讓外國洋人設計,當時有李鴻章監督,後來製作的勳章款式有很多國家風格的樣式,而且龍的標誌也被撤銷,而且勳章的外觀是越來越華麗,金銀珠寶少不了,而且形狀也變得越來越神聖莊嚴不可侵犯,帶有濃烈的神秘光輝。

乾隆愛賞賜“黃馬褂”,而光緒只唯愛此物,並且花費了很大心思

對於勳章的賞賜,大清不僅賞給外交的君主使臣,當時的大清政府逐漸的昏庸,就連甲午戰爭襲擊的敵人日本軍官也賞賜勳章,勳章的經歷是就是歷史的一個縮影,訴說了當時的國力的懦弱與思想的進步,到後來,勳章的賞賜終於允許把國人加入名單,而李鴻章就是國內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