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既然首恶康王氏都已经伏诛了,明兰为什么还要跟父亲摊牌?

豆豆说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所以在剧情中有很多是没有按照原著来描述的。比如最高潮的一部分,康姨妈下毒,明兰封锁盛家智擒真凶。

在小说中,是没有描写明兰跟父亲盛紘摊牌那一段的。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盛紘这位父亲都是偏心眼的。对同样是庶女的明兰和墨兰,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可原著中的明兰并不以为忤,反倒多次帮父亲盛紘说好话。

那电视剧中为什么要加上一段明兰跟父亲盛紘摊牌的情节了?而且当时首恶康王氏已经伏诛了,而明兰这样做,是很欠缺考量的。毕竟是一家人,撕破脸后,要是父亲还是对她存有芥蒂怎么办?

所以这段摊牌情节,小编在进行二刷《知否》时,是反复观看了好久的。而且娱乐圈著名演员赵丽颖在这段情节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无论是语气还是神态,都看得出赵丽颖是非常用心的。

当然老戏骨刘钧的演技也是非常高超的,演绎的惟妙惟肖。尤其是弯下腰捡棋子的镜头,那无声的落泪,感动了很多观众。

但这一段情节中,正午阳光制作组团队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了?表面上是给观众呈现出明兰在宣泄自己对父亲的不满,对自己当初在盛府里所遭遇的不公,进行控诉。

自己生母卫小娘为盛家传宗接代,却落了个一尸两命的下场。而作为父亲的盛紘,却不管不问,连一滴血都不愿付出。

明兰心有怨愤,是应该的,而且为了祖母中毒之事,明兰已经跟父亲盛紘翻脸了。所以摊牌一事也是顺理成章的,相信很多观众都是这样想的。最初小编在看第一遍时,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在重新观看DVD版时,就觉得明兰要跟父亲摊牌这件事,或许没那么简单。明兰很能忍,在盛府忍受姐妹的欺负,出阁后又要忍受便宜婆婆小秦氏的欺负。

她这次突然摊牌,并不符合她的个性。而且自己祖母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为什么明兰此时还要跟父亲摊牌了?

原因很简单,明兰在警告父亲。不能在厚此薄彼,不能在首鼠两端,对待盛府内发生的事情。不能在抱有只要没危机到盛家存亡安危,就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处事。

明兰首先肯定了父亲盛紘的才能,但是也侧面表达父亲因为冷漠自私。冷眼旁观家族里的宅斗,而不去制止,导致生母卫小娘之死。也知道若是想让父亲不顾一切的整顿家族,只有用最核心的利益才能打动他。

明兰如今摊牌,是想告诉父亲。祖母这次可以逃出生天,难保不会有下一次。家族里必须一碗水端平,当初盛紘宠妾灭妻,害死生母卫小娘。如今盛紘又想为盛家的颜面,放过康王氏。明兰无法接受父亲的冷漠跟自私。

这才决定跟父亲摊牌,让他明白。真正为盛家付出的人,盛紘不去关心,比如明兰跟祖母。而那些践踏盛家门楣的人,盛紘反倒特别在意关心,比如林小娘母女。

明兰此时的摊牌,无疑是对后续的剧情产生巨大的作用。观众有没有发现,盛紘对嫡母盛老太太的态度变了很多,以前都是小心翼翼的伺候,浑然不像是母子关系。如今却是喜笑颜开的跟嫡母报喜讯,比如明兰产子,如兰有身孕。

假如这还不明显,还有对待四女儿墨兰,要知道盛紘对待林小娘母女是没有免疫力。可墨兰如今的各种委屈撒娇,都没有让盛紘动摇心神。反而将墨兰一顿斥责,可以看出,盛紘改变了许多,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偏听偏信了。

所以这明兰对父亲盛紘摊牌的情节,是非常有必要的。若不是明兰的这次摊牌,或许盛紘还是会我行我素的。而且也为明兰日后遇难,盛家人不离不弃的照顾她,埋下了伏笔。


豆豆说剧


没看电视剧,就看过原著,也看了一下网上对改编内容的描述和评价,个人感觉,电视剧改编的高潮与冲突比较多,但原著更合理一些。电视剧为了突出主角的能力,简直是堆出各种事件让女主大大表现,却没想过古代闺阁女子能不能参与。比如王大娘子要以通奸罪处理林小娘,然后盛老太太让明兰替她传话,怎样处理林小娘。像这种事情,家中长辈会让未婚少女参与?避得越远越好吧!还有康王氏下毒、王老太太家团灭,原著中是康王氏秘密被送到戒院(?忘名字了),王老太太一家伤心离京,王舅妈临走前还去对大姑子冷嘲热讽一顿,出了一口恶气!这些都是长柏出面处理的,既惩恶,又让王、盛、康三家保全面子,明显原著更符合当时的价值观,而电视剧为了爽大量加戏。如果王家真的获罪团灭,对长柏以后的仕途也是大有影响,不然怎么会有一句话叫做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所以吧,个人觉得电视剧像是爽文,原著是种田文


猪宝圈


其实剧版对主角的人设改动挺大的,首先原著女主是穿越的,她从小经历的那些磨难是以一个成人的心智去承受的,而且她是在她小娘死后才穿越过来的,跟她小娘并没有什么感情。所以她对她父亲的怨恨肯定没有剧版那么重,所以剧版有这样一段情节其实是将人物合理化,她从小的那些磨难虽然是林小娘带给他的啊,但是罪魁祸首其实是她父亲,明兰是个很通透的人,这点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原来不说,是因为没有资格说,后来有顾侯做后盾当然要说出来,以泄心头的怨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