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用户1950395802602


“绿肥红瘦”这个词出自李清照词《如梦令》,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绿叶茂盛、红花凋零,但更深层的含义不在于此。读这首词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李清照当时的状态——宿醉,酒意未消,以及搞清楚,她为什么要喝酒。

只要找到了这个答案,就明白了什么叫“绿肥红瘦”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说昨夜雨下得不大,风却吹的很急,但即便是这样的风雨交加,我也在沉沉酣睡,并没有把酒意消尽。

一夜宿醉,到天亮了酒还没醒,这说明李清照昨夜喝酒了,而且喝得还不少,可她为什么喝酒呢?这两句找不到答案,我们继续往下看。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问卷帘人,一夜风吹雨打,海棠花还好吗?那人回答:“好着呢!”卷帘人是谁,不知道,可能是侍女,也可能是其他人,总之是跟李清照很亲密的人,否则不会为她卷帘。

这个“试”字用得非常巧妙,一方面,说明李清照关心窗外的海棠花,所以她要问,另一方面,又说明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她也不敢自己去看,所以只能试问,这种矛盾的情感,描写得非常细致入微。

醉了一夜,早上醒来酒意未消,关心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海棠花还好不好,嘿。

可卷帘人却说还好呢!李清照心里就开始疑惑了,一夜风吹雨打,海棠怎么可能依旧?转念一想,这卷帘人不懂风情、不懂赏花,只看着院子里还有海棠花,就说依旧,哪知道有花和有好花,是不一样的。这就自然地引出了末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是对卷帘人的反问,也是自言自语,意思是说,你哪懂欣赏海棠花啊,我看都不看就知道,一定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了。“应是”一次可以断定,李清照没有亲自看窗外,只是自己的推测。

这海棠花虽好啊,也经不起风雨无情,她用绿代指花叶、用红代指花朵,这是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又用肥形容花叶因雨水充足而枝繁叶茂,瘦则是形容,海棠花因经不起风吹雨打,都凋落稀少了。

那么再延伸一下,绿色繁茂,是说夏天要来了,红花凋落,是指春天要离开了。所以这句诗是对红花凋零的伤感,春天将逝的惋惜,有惜花、惜春之意。

再回到第一句“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昨夜本来在园中赏花小酌,完全是为了过过酒瘾,突然下起了雨,吹起了疾风,抬头一看,那花儿已经被风吹得摇摇欲坠,有些花瓣儿都被吹落,想起花儿要谢、春天将逝,就引发了李清照内心的伤感。于是乎,从小酌,变成了狂饮,借酒消愁,然后宿醉。

必然是因此,她才会宿醉醒来,酒意未消的时候,关心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正是园中的海棠花。



也可自话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小词《如梦令》,全词如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要明白“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就得先明白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借代。借代就是借一个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或某个特征等来指代这个事物。

比如,借帆来指代船,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白领这个词来指代职场人士。

“绿肥红瘦”这个词,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是指海棠花的绿叶,红,是指海棠花的红花。绿肥红瘦的意思,就是海棠花已逐渐开败,而绿叶却逐渐繁盛。

用红绿来代指花叶,让小词中的视觉形象更鲜明。

我们再品读一下这首小词,这是一首写李清照惜花之情的小词,妙在李清照将这种惜花之情写得曲折委婉、摇曳多姿。

词人早晨醒来,一夜的死睡,依然没有让昨夜酒后的醉意完全消散,在残存的酒意中,她想起了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于是她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显然不关心海棠花的状况,她只是敷衍地答道,海棠花还是老样子。

但是,内心敏感的词人知道,暮春时节,经历雨打风吹,海棠花肯定已经渐渐开败,不过绿叶却更加繁盛了。

绿肥红瘦,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好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谢小楼


问题:“绿肥红瘦”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开门见山,回答问题!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小调词《如梦令》,全词摘录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解释这个名句之前,首先了解汉语中“借代”的修辞方法。

所谓“借代”就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其语言特色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另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来替代所要描述的情感。

诸如:借“帆”来指代船;借“路难行”来表达坎坷;现如今用“白领”来指代职场有地位的人士。“绿肥红瘦”这个词,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肥红瘦”的真正含义?

一年四季中到了四月的时节,人间四月芳菲尽,满目青山,百花依旧争艳,不同的是绿叶与红花相衬,但主体色调却是丰满璀璨的绿色。春去夏浅,去了春红,花色点缀绿色,更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感悟“绿肥红瘦”:

有花开就有花谢,盛大的花事,最终会在热闹中慢慢走向平静。

  • 人间四月,有着芳菲绽开的明艳,最美的花瓣开在枝头,但是繁华之后,它孕育青涩的果实,走向简约从容。
  • 人间四月,有了生活的历练,有了体验与感悟,生命便多了几许的从容与笃定,成熟与智慧。
  • 人间四月,是恬静的!万物以沉默来宽容岁月,宽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情,人生苦短,纠结什么呢,向前看吧,窗外那么美好,何必只顾屋内的方寸?携远山一朵初夏的流云,书一笔清远与写意,歌一阙《如梦令》,欣赏词中的“绿肥红瘦”。




读易安先生小调《如梦令》,感愧其锦绣文章,叹岁月静好,但春花易谢,四季更替,乃冷暖有序,世事无常,人间沧桑,更是人之常情——随有感而发,附庸风雅。

回首茫茫时光去,浅暖偶有闲情。

且随山水换新嵘。

鸟争檐上落,童稚伴晨醒。

世事难卜谁先晓,人生何处伶仃?

何妨春色解冬泠。

风清浮梦去,宠辱岂能惊。

在此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感谢文友提问邀答!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用最美的文字点缀生活,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原创不易,敬请文友关注分享,留言转发,评论雅正】


兵法天下


出处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二首中的第二首。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曾经游玩的作品。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游玩回来的少女,在清溪的荷塘之上泛着小舟,欣赏着周围藕花开放,满滩的鸥鹭飞舞着,心中不禁充满欢呼雀跃。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种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借代。借代就是指不直接用某人或某事物,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举个例子:我们说“白领”就是指代职场人士。

“绿肥红瘦”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是指代绿叶,“红”是指代红花,这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是指大雨过后的绿叶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是指雨后的花朵被大雨打的凋谢稀少,这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经过词人巧妙的搭配,使得原本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竟产生出奇妙的反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让词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红瘦”表明春意正在渐渐逝去,而“绿肥”则表明盛夏即将来临。


亦心君羊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出身名门,丈夫赵明诚身居高位,而且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在李清照早期的诗词里,描写闺阁女儿生活的场景,随处可见。比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本篇“昨夜雨疏风骤”,有相似之处,都是写“富贵闲愁”,刻画出闺秀女子的生活画面,淡雅别致,富有情趣。

“绿肥红瘦”,说的是海棠书在一夜风雨之后,花落了,叶子更加浓绿。“肥瘦”一般形容人,此处用在植物上,是拟人化的写作方式。

日前热播电视剧《知否知否》,是引用了李清照的这首词做片名。

李清照后半生身世飘零,再嫁也不如意。与后来的丈夫和离了,通过官府判决生效的。《知否知否》里更多的表现的是豪门贵族的生活画面,尤其是几个代表性女性的婚姻与命运。借用李清照这首词做片名,非常恰切。




融媒新闻




此清婉小词,乃李清照的处女作。李清照祖籍济南,却是在汴京长大,其父李格非,苏轼的学生,宋徽宗时考取进士,在京为官。




李清照是文坛才女,【如梦令】轰动京师,此事传入宫中,宋徽宗下旨李清照入宫。李清照那年17岁。



宋徽宗初见李清照,痴呆39分钟,完全被李清照的美艳折服了,自言自语【今日乍见石榴裙,江山万里顿失色。三千粉黛如秋草,魂牵梦绕李清照】。



宋徽宗爱上李清照,李清照在宫中三个月零九天,徽宗从此不早朝。可李清照之心未在宫中,每天面对宋徽宗的勾引调逗,芳心坚定。写下【深深宫墙隔野烟,风吹夕雾问渔船。明月照花随流水,飞哥是否在河边】。



据专家胡说,17岁的李清照已经对岳飞情有独钟。李清照一直没有接受宋徽宗的爱,宋徽宗传旨苏轼进宫,劝李清照为妃,怎奈苏轼一见李清照,也失了方寸。吟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见了李清照居然想起自己老婆,可见李清照确实是女人中的女人,魅力无穷。



苏轼非但没有劝李清照,自己梦里相聚泪水多,哭成一塌糊涂,神魂颠倒。宋徽宗大怒,把苏轼贬官赶出京城。李清照的执着,也为父亲的仕途带来不利。




李清照是个不羡慕富贵的才女,宋徽宗虽然山盟海誓三千宠爱在一身,李清照一笑倾城道【华清至今水尚暖,唯叹不见玉真面,长恨歌韵人人传,红唇细腰月下旋】。【赵老,还是好好爱惜江山吧,别瞎几把整没用的!你不行了,有色心没色能,出洋相很好嘛?】






宋徽宗捶胸顿足,仰天长叹【我还想再活五百年】,李清照终于离开皇宫,去寻找自己的真爱【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与岳飞的爱情,给李清照带来了无限憧憬,李清照的词里可以看出【散尽愁云,清照临夜新梳洗,岳郎再聚,相拥凌波地。今又重来,诉尽灯前事。月如水,西楼熏被,待君春梦里……】。


李清照与岳飞,虽然种种阻碍,没能在一起,李清照却生下岳飞的孩子,让自己的奶妈朱姨带回乡下抚养。为掩人耳目,随朱姨之姓,名朱乾。宋亡后,朱姨举家迁徙安徽凤阳,朱元璋便是朱乾第九代孙,打下江山,建立明朝。



李清照虽然后来嫁给赵明诚,未能白发到老。李清照的晚年,是在凤阳度过,与儿子朱乾生活在一起,凤阳现有李清照墓为证,不过后来迁入明祖陵。【明秘史】记载,朱元璋曾封李清照为【文祖太后】。



白这个颜色


“绿肥红瘦”:绿叶繁盛,红花凋零

“绿肥红瘦”是出自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首诗词借宿酒醒后询问侍女外面海棠花的情形,体现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苦闷。整首词篇幅虽很短,但意味深长,以景衬情,用对话的形式来推动词义发展,借事物来指代另一个事物,且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刻画的栩栩如生,跌宕起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意思是“你知道吗,现在应该是绿叶茂盛,红花凋零了。”

“绿肥红瘦”: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肥瘦一般都用来形容人或者动物,这首词里用肥瘦来形容植物是诗人的拟人化语言,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例如李清照还有一句词是“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绿是绿叶,红是红花,应该是绿叶渐多,红花凋谢越来越少的意思。 绿叶和红花中的“绿“和”红”都是形容词,这里把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所谓借代,就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来替代所要表达的情感。

有部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它的剧名就直接引用了李清照的这首词做片名,这部电视剧更多的表现的是豪门贵族的生活画面,讲述几个代表性女性的婚姻与命运,借用李清照的词做片名还是很合适的。


李清照出身名门,丈夫赵明诚是当朝宰相的的儿子,身居高位。李清照早期作的诗词里大多都是描写闺阁女儿生活的场景,现存李清照《如梦令》的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另一首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与以上的“昨夜雨疏风骤”是有相似之处的,都写得“富贵闲愁”,刻画闺阁女儿的生活画面,淡雅别致,富有情趣。


扁担圈读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广为人知的李清照(1084-1156年)的《如梦令》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属于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亦是千古名篇。

目前,网上主流的解释是这是一首惜春,惜花之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在深入思考后,小白发觉这个解释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此作完成时,作者年纪大约十六七岁,虽然会有花季雨季的苦闷,但正是人生充满希望和朝气的时候,会感伤花谢,难道不奇怪吗?这和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情知未来时日无多而发出的《葬花吟》是不一样的。一般这类感伤,多在中老年。如陆游的梅。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像一个几十岁的人一样感伤花谢,未免给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如果以此来解释,其思想境界显然比葬花吟低了好多。

二、却道海棠依旧,是带着失望的语气。卷帘人是侍女,与女主人朝夕相处,一般不会不了解女主人的心思,这里的解释是随口回答,海棠依旧。如果真是这样,应该是出于安慰的目的较多。身边的侍女安慰自己,她反而对其失望,这女主人也太挑剔了吧?

三、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明显带有责怪的语气,为了一件自己还没证明的事责怪卷帘人,这简直是有点蛮不讲理了。就算她真的这么不讲理,也不至于写出来,空惹责怪。 绿肥红瘦,绿和红都是喜色,没道理红去了,绿多了,自己就不高兴,况且,红只是瘦了,还没有消逝,如果这样就伤心,连带着贴身的侍女一起埋怨,这给人的感觉简直是性格有缺陷了。

各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情感,尤其是婉约派更是以情感细腻著称。然而细腻也不能无故乱细腻,自古伤春伤花之作无数。如果作者的情感如此浅薄,即使词作韵律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传世之作。

小白根据上述疑点提出另一种解释。

首先,从“却道”和“应是”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失望的是海棠依旧,期望的是绿肥红瘦。

其次,雨疏风骤,表明的是春天。春天的时候,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最常遇的苦恼的是什么?不消残酒,女人为什么会喝很多酒?答案是情字。

再次,海棠依旧。海棠是树,是木头。棠字又包含着呆。书呆子的呆,而且下文可见,这种分离,不是生离死别,更不是出远门,而是可以马上相见但是自己又不便打扰。自然不难联想到读书干正事去了。 绿肥红瘦。瘦瘦的红被肥肥的绿包围着,这不是与爱人相拥吗?

最后,再加上词人为婉约派,最善描写的就是男女情爱,所以得出结论,这是一首闺怨词,倾诉的对象是自己发奋读书的爱人。描写的是这样的场景:

昨晚的春风春雨撩拨着我的心弦,可是爱人不在,我只好独自饮酒,一不小心就喝醉了(你不心疼我吗?)。早上起来,带着担惊受怕的心试问卷帘人,答案却是,海棠依旧(你个书呆子,竟然又去读书了)。知不知道,知不知道,现在应该是肥绿拥着瘦红的时间了(你个死胖子(肥!),还不快过来抱抱我?)。

海棠依旧,此时的失望,不仅包含着闺怨,亦包含着对心上人上进的欣喜。

绿肥红瘦,既包含着相拥时的甜蜜,同时有着那么一点点的小魅惑,与爱人相拥,是多么甜蜜的事啊!而且还有埋怨时的调侃,你个死胖子。更为难得的是,这种以词形式表现出来的调侃,还封住了对方被调侃时反击的话柄。姐在写词说叶子肥,你自作多情什么呀?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小女人才会有的狡猾。

如此一来,全篇情致盎然。千古第一才女,并非一个伏案苦读的学霸,而是一个会耍小性儿,会叫你死胖子,木头疙瘩的元气少女。这才与词人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里那个性情活泼的少女相符。才女怎么调情?直接说爱你,那是低俗小说。要用暗喻,用隐语。调情的最高境界,要让你听得脸红心跳,但是就是没有一个爱字,让你找不到拒绝的理由。说我想睡你的那叫性骚扰,说我想和你起床的,就是徐志摩。而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的李清照,显然比徐志摩还徐志摩。

“绿肥红瘦”,精致至极,婉约至极!


唐小白的书屋


首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绿肥红瘦”这个词出自李清照词《如梦令》,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绿叶茂盛、红花凋零,但更深层的含义不在于此。读这首词啊,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李清照当时的状态——宿醉,酒意未消,以及搞清楚,她为什么要喝酒。

只要找到了这个答案,就明白了什么叫“绿肥红瘦”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说昨夜雨下得不大,风却吹的很急,但即便是这样的风雨交加,我也在沉沉酣睡,并没有把酒意消尽。

一夜宿醉,到天亮了酒还没醒,这说明李清照昨夜喝酒了,而且喝得还不少,可她为什么喝酒呢?这两句找不到答案,我们继续往下看。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问卷帘人,一夜风吹雨打,海棠花还好吗?那人回答:“好着呢!”卷帘人是谁,不知道,可能是侍女,也可能是其他人,总之是跟李清照很亲密的人,否则不会为她卷帘。

这个“试”字用得非常巧妙,一方面,说明李清照关心窗外的海棠花,所以她要问,另一方面,又说明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她也不敢自己去看,所以只能试问,这种矛盾的情感,描写得非常细致入微。

醉了一夜,早上醒来酒意未消,关心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海棠花还好不好,嘿。

可卷帘人却说还好呢!李清照心里就开始疑惑了,一夜风吹雨打,海棠怎么可能依旧?转念一想,这卷帘人不懂风情、不懂赏花,只看着院子里还有海棠花,就说依旧,哪知道有花和有好花,是不一样的。这就自然地引出了末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是对卷帘人的反问,也是自言自语,意思是说,你哪懂欣赏海棠花啊,我看都不看就知道,一定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了。“应是”一次可以断定,李清照没有亲自看窗外,只是自己的推测。

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一起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古画修复装裱师


我是羽熙看剧,关注我一起热聊热播好剧~

《知否》是最近一段时间热度最高的一部电视剧了,就算大家没看过,只要上网都会看到一些相关的话题,这部剧很难不火,无论是制作团队还是演员阵容都很厉害。

剧名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出自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首词中的最后一句,然而剧名在剧中其实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在这部剧中,红瘦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这就要从这部剧的时代背景说起了,在那个年代,红色代表的是男人,而女人则是绿色。有一个词语“红男绿女”就是这个意思,红色和绿色所代表的就是地位,男人遇到大事的时候就需要穿红色衣服,相反女人就要穿绿色的衣服,没穿就代表你的身份地位不够尊贵,没有那个资格穿。

不知道大家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剧中盛家的大娘子穿的衣服就是绿色的,因为她的地位高,是正室,这也说明盛明兰嫁给顾廷烨也是正室,所以剧照中明兰穿的是绿色的喜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