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即使教师工资上涨,工作积极性因职称在工资上的干扰也不会明显提高,您怎么看?

百姓茶馆话人生


桃子老师是一个教师。我以我的亲身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工资只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之一,当然今天我们只谈工资对教师积极性的影响。

题主谈到即使教师工资上涨工作积极性因职称在工资上的干扰大家积极性也不会明显提高,这是肯定的。

实际上同事们平时都很和睦,但是每每涨工资时到显得挺别扭。为什么呢?就是长得多少问题。职称高的长得多,职称低的长得少,差距有时还不是一点点。因而涨工资时大家还到不谈工资了,大家心知肚明,都感觉别扭,这都是职称惹得祸。

教师行业干的好坏没有明显标准,工资唯一挂钩的两个因素就是职称和年龄。由于没有明显标准,所以职称评定中存在种种问题。甲评上了,乙气不过,因为乙觉得甲还没有自己教的好,只是甲有人罢了。如此这般,乙的工作热情减退,甲评了职称,感觉自己没有了奋斗目标了,热情也随之减弱,大家回到原点。但是涨工资时矛盾又一次凸显,因为甲长得多,乙长得少呀!

本来涨工资时件好事,但是由于职称差别,差距越来越大。职称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还到成了阻碍教师积极性的绊脚石,不如取之也罢!

我是桃子老师!一家之言,同意的点赞,有异意的评论发表!谢谢!


桃子老师tz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说法比较切中当前许多教师的思想实际:即使工资涨得再高,教师的积极性也不会因此有大的提高。原因是:

1、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已经挫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职称的资格条件和名额比例限制,并没有看到较大调整的迹象,使部分教师感到晋升高级职称无望而失去信心。这种思想情绪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教师群体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追求个人更高收入和更多利益,是人类的共性,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又往往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于是便有了攀比,这山看着那山高。收入上的绝对平均只能养活平庸,不能激发积极性;过大的收入差距又增加了逆反心理。以职称工资为主的教师收入分配机制不改变,其他的补充措施跟不上,如教龄津贴、10%的加提、绩效工资、班主任费、乡村补贴、车补等,仍然制约着教师的积极性。

3、社会人群中对教师职业略带歧视性的偏见,也使原本工资收入就不低的教师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笔者当地退休教师6、7千,有的近8千,为什么一般不透露自己的具体收入?就是怕被人酸。一位医院护士长在老师面前直言:每月提成加奖金就万元以上!小区的有位家庭妇女指着走过去的人说:这是个退休老师,退体金7千多呢!别人只是用眼角斜睨一下,流露中不屑一顾的样子。酒局上介绍一位老师,同桌几乎无人与之交流,介绍一位某局干部,立马有人寒暄敬酒、相见恨晚。教师的地位和尊严到了这步天地,涨点工资又有何用?


理想需求和现实供求的矛盾,政策制定和实际执行的偏差,个人利益和工作奉献的碰撞,以及社会对教师形象的扭曲和偏见将长期存在,单纯靠提高工资、换取教师的积极性是不现实的。当前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增强全社会的道德理想信念、崇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扯题太远,欢迎批评!


鹰眼看教育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工资上涨确能增加教师的生活幸福感,进而增加工作积极性,然而,幸福感是相对的,是与周围其它人相比较形成的。干同样的活,如果涨工资后你的收入与其它老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你还能幸福的起来吗?八十年代,你家有一万元就超级幸福了,被称为“万元户”,因为村里你最豪;现在你家有两万,但村里普通人家都有几十上百万,你还能有幸福感吗?老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当然,人的能力有差异,完全平均化的吃大锅饭更会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如何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呢?按劳分配是个好办法:利益分配按教师付出劳动的质和量进行分配。只要如此,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只有让职称与利益分配脱钩才能让高职称者放弃躺着获利的心态,才能让低职称者更有获得感,进而更愿意付出,乐意付出!


冰剑2019


作为一名长期坚守教学一线老师来说,对这样的问题有着比较切实可靠的看法。

首先先谈一下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应体现在老师对职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热爱这个职业,并乐于为这个职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

这种工作积极性是发自内心的,主观上的体现。

有工作积极性的老师大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大都不待扬鞭自奋蹄,精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一般有工作积极性的老师因教学效果显著,成绩优异,很大可能名利双收。特别优秀的老师大都能晋升高一级职称甚至走向领导岗位。

而随着教师工资的逐步上涨,更加加强了广大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教育事业。

而所谓因职称因素而影响老师积极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无论有没有职称,教师队伍中都存在积极和不太积极的老师,正如毛主席所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教师队伍也不例外。

作为学生不存在职称问题吧,有的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有的学生不愿意学习,道理是一样的。

说职称影响老师工作积极性,职称不会背这个黑锅。也不应该背这个黑锅。

其实从事每个专业技术职业人员,都有职称。如医生等。惟独教师职称广为诟病,其原因无外乎三条:

一是指标限制。二是缺乏公开公平。三是老教师优势不在。教龄占分少。导致一些一线老教师年年眼睁睁看着别人晋中级,晋高级,没自己的份,心中有泛不尽的酸,有咽不完的苦,有诉不尽的怨,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有奇迹发生。

确实一线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老师,在教学效果上难于三四十岁的青壮年老师比拼。

如某中学一至三年级三个段,每段七个班。每段学科六至九科。

每科任老师既使在每学年期中期未四次考试中都考同段同科第一名,也难在绩效考核中进入前五名。而县级优秀教师表彰分到校的名额也就三四个。如何分配到自已一个名额?

更何况年度四次考试名次得不了第一名的老师,综合考核分更低,更无缘一些优秀表彰证书。因此也更无缘高级晋升。

其实这些老师大都很敬业很辛苦的,他们工作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也是他们共同支撑起教育的蓝天。他们虽然会埋怨,但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身边有一些年龄大的老教师已明确表态:远离职称,健康生活。他们与同科其它老师相比,虽做不到极致,但差距也不是很大。就是明证。

职称确实影响老师幸福指数。无论真假,毕竟它代表了对自己专业素养的认证以及相应的待遇。但不会影响老师的工作热情。毕竟教育是一个良心事业,而良心也是教师必须守住的底线。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自拍的美图。






一袭轻岚


工资涨到一个月100万,顶多兴奋一个月,然后就有跌下去了。都给评上高级职称也不会起到多大作用。依然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是信仰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啥都好,就是没有信仰。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因为爱,因为责任,而是因为其他什么金钱地位名声之类的。

按理说,在所有的职业里面,最开心的职业应该是当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天天和单纯的孩子们在一起,人际关系简单,工作也简单,有一颗爱心,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就行了。但是,人们不喜欢。

太复杂,说不清楚,大家不妨看看周围,有几个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高?有几个特别满意自己的工作,而且全身心投入的?


白海东


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仅仅只是提高待遇确实不能取得太大的效果,但是要说完全没效果也是不可能的。

效果肯定是有的,提高了待遇,生活更有保障了,对于家庭和生活的忧心自然减少了,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学校。待遇提高了,相应的按工资比列扣除的考核性绩效金额也提高了,为了让自己的钱不落入别人的包包里,教学积极性自然的也会提高一些。但是很显然这种提高完全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效果有,却跟国家提高教师待遇最终目的可能不尽相同。

就提高教师待遇,却不能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来说,首先,酬劳分配不公平,基层教师,有太多的人付出和收获是不相匹配的,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在这里存在太多的意外,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

其次,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桃李满天下,在现在这个社会,真的只是说的好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社会的,相关部门的,家长的,学校的,也有教师本人的,就不再一一道来。

再来,现在的教育者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的教书和育人。有太多教书以外的事情占据教师工作的时间。教书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需要每个老师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取得好的成果,可是现在有太多别的事情占据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让老师从心里上就产生异常的疲倦,所以这也是现在很多老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教书很简单,育人很难。

现在的课堂,多了更多的小心翼翼。原因不一。曾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某小学一学生,下课得时候在跟同学玩耍的时候,被同学推了一下,坐在了地上,死活不起来。有同学报告给老师,老师来了之后,该同学还是不起来,并让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什么时候来,他就什么时候起来。你们如何看这件事情呢?我当时听了是有些无语的,事情的后续发展我是没有关注的,曾今在我的教师生涯中,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只是我运气好,双方家长都比较讲理,双方商量着就把事情解决了。在整个过程中,我就起到一个通知的作用。现在的老师在育人这件事情上有太多的无奈和不敢,有太多的人心里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息事宁人明哲保身的想法。可是我们的教育尤其不需要的就是息事宁人和明哲保身。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德”一直都是居于首位的,可是实际上,德育一直是不被重视和流于形式的。但其影响之远,我们终将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一一体会并尝尽其中苦楚,或者说现在已经初见端倪了。

从教育者的工作来说,其工作性质是特殊的,他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其他,说的伟大一点,教育者肩负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行业者们却从未感受过这份伟大,也从未因此感到自豪。

教师是一个需要精神信仰的行业。即便是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如此的,需要贡献,但是不能讨论生活。可教师也实实在在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想要做好,是需要精神信仰的,对这个行业本身的信仰。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行业者对这个职业是没有幸福感的,更多的人选择这个行业并不是因为行业本身让人有归属感或者自豪感,而仅仅只是为了生存。生存威胁带来的积极性原则上能够带来长远的影响,但是作为教育这样一种肩负重任的职业,生存威胁带来的积极性是消极的。


诩謁


职称能代表什么?课讲的好才是关键!应以一线教师同行评议情况为准,来评估和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按精品课题和课时量进行激励,精品越多,贡献越大,自然应该收入更高。

基本规则:

以精品课题数量为依据,推行占比30%的浮动工资。精品课题由区内同科目教师互听课程录像同行评议确定(只取同一课题相对最佳),校长50%的收入从优秀教师精品课题中提成,教导主任,班主任等管理支撑人员也从优秀教师的精品课题中少量提成。教育局关注区内各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平衡,为各校精品课题数量均衡负责,并提供公共服务。

同行评议指区内教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听课,大家讨论匿名投票决定。这是相对最公平的方案,没有权力,没有权威,同票同权。另外评的不是一门课而是一个课题,所以大家都有机会。通过听课就能发现和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过程。

*区内同一个课题没有找到比你更好的,那么你的就是精品!

具体方案:

1)教师工资:(学历基准工资+课时经验工资*累计课时量)占比20%+(精品课题工资*精品课题量)占比30%+(本月学员数量*本月课时量*课时工资)占比40%+授课责任工资占比10%

例如,本科学历基准工资600,工作3年共授课720个课时,每课时经验工资0.15元,精品课题工资平均分摊下来每节150元,这个老师两个年级都带过所有精品课题都有录像的,现在仍被评为精品的有10节课,本月授课100人24节课,课时工资按1元算,授课责任工资500元用于考试作业批改等未出现质量问题。

那么这月工资就是:

(600+720*0.15)+(150*10)+(100*24*1)+500=5108

2)班主任工资:教师工资占比85%+管理责任工资占比%10+本学期精品课提成占比5%

例如,因本身也是教师,按公式计算本月教师工资5108元,管理责任工资500元未出现责任问题,所带班级各科教师本学期精品课程工资合计3000元提成8%。

那么这月工资就是:

5108+500+3000*0.08=5848

3)校长工资:学历基准工资占比20%+管理责任工资占比30%+精品课提成占比50%

例如,本科学历基准工资1000,管理责任工资2000元未出现责任问题,全校各年级各科教师精品课程工资合计60000元提成0.5%。

那么这月工资就是:

1000+2000+60000*0.005=6000

4)县市教育局局长工资:学历基准工资占比20%+岗位业务工资占比30%+管理责任工资占比50%-所辖各区的“区内学校间精品课程数量标准差与该区内精品课程学校平均数的比值”扣减占比约10%(以管理责任工资为基数计算)

例如,本科学历基准工资1200,岗位业务工资2000,管理责任工资4000元未出现责任问题,下辖5个区,以某区为例,5个学校精品课程数量分别是300-360-400-380-360

那么这月工资就是:

1200+2000+4000

-(区1标准差72/区1均值360)*4000/区数量5

-(区2标准差72/区2均值360)*4000/区数量5

-(区3标准差72/区3均值360)*4000/区数量5

-(区4标准差72/区4均值360)*4000/区数量5

-(区5标准差72/区5均值360)*4000/区数量5

=6400


火狐520


振兴教育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而不是振兴教育的全部。

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呢?

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可以期待实现的希望。

青年教师经过努力,获得肯定和褒奖,有破格晋级的机会。会激发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潜能。

中老年教师,都有过曾经的辉煌。当年没有职称制度,现在又"人老珠黄"。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国家的富强。要尊重他们,就像尊重革命先辈一样。让他们也看到自己的希望,让他们曾经的奖状、奖章,也可以作为晋升职称的衡量。这样做 不仅仅是对他们一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们默默奉献的嘉奖。更会激励所有老师,为教育事业竭心竭力。

心不顺,没干劲。振兴教育,应该从解决教师的心愿做起。


大哥73442327


我也是教师,30多年从教。说句实话,涨点高兴是有的,因全社会人都在涨,教师也是个小人物,高兴也正常。要说会增加积极性,怕不会吧,因职称的因素,可能积极性会更消退。实际上,教师的积极性与钱有关,但不是主要的,或者说与钱的关系特少。教师基本上全是上学读书出身,这些人面子是超过钱的作用,在目下没有硬标准的,人为的评优,树模,评职等因素下 ,想改变教师状态,怕不容易。当然现在教师的焦点聚在评职上,也说明确也很突出。在下边基层学校想评个职,很难,与名额多少关系也不大。因除个别人有特别突出表现正常晋升外,可以说大多数评了职的,也永远是心中的痛,那来积极性呢?男的不是玩命找,拉关系,就是用钱和人家说话,女的用钱,或用人和人家说话。反正都是3,4十岁以上的人了,用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也是有苦说不出,可过了都是自己心中的痛。说不好点,职称并没有错,只是最下边的领导做的有点过。因此,现在你就是涨多高的工资,绝大多数的教师积极性也不会见涨,各有各的难。另,真与钱有关,现在社会上有钱人多的是,虽说国家查的很严,要是真想挣钱,办法一定会有的,但只个别外,基本上没教师去干,说明教师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要解決教师积极性,把聚焦的热点解决好,自然会有所改变的。想想没职称时,领导同志干一样的话,谁也没多拿什么,人人都努力干,你不干行吗?人人.天天泡在班上,自己搞复习资料,自己印,搞的全身全是油墨,也没一个人表扬说好,自己干的还.热火朝天,同志们还天天都快快乐乐,现在想想,那都是神话,现在说出来怕都没人信。


开心丨每天


用钱来调动工作积极性,还不如完善教学奖惩制度还要走得长远点!

用钱来调动工作积极性。好比打仗时,用钱让士兵冲锋,这样的战局能赢吗?

完善教学中的奖惩制度是一个复杂工程,比如对教师的考核,目前是以他们负责的班级考试排名为考核的主要标准;这带来的后果是应试教育得不到有效的改变,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按监控,如果发现老师在上课时只是走走过场,可以加大处罚来约束!

老师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称谓,我们不要求您孑然一身,但你至少不要耽误孩子们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