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深圳外来务工人数减少了,深圳的工厂都到哪去了?

新知传习阁


深圳工厂主要是迁往惠州和东莞:

由于深圳的房价太高,租金成本高,很多制造业企业没有办法,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只能选择搬迁,2018年7月份开始,华为坂田基地,就有3万多名员工,陆陆续续搬到了东莞松山湖基地。这就是深圳工厂搬迁的一个缩影。

就连华为,中国实力最强的民营企业,员工年均工资70万以上的公司,都在搬出深圳,其他企业可想而知。

除了东莞之外,惠州是深圳工厂搬迁的第二大目的地,然后珠海,中山也承接了一部分深圳工厂,根据艾瑞网和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深圳工厂外迁十大目的地城市分别是: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河源、长沙、成都、武汉、重庆。

可以发现,深圳的工厂外迁基本上有两个规律:

1: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河源

2:内地新一线城市:长沙、成都、武汉、重庆。

好了,以上就是深圳工厂搬迁的主要城市,还在深圳打拼的你,是否也想逃离深圳呢?欢迎参与话题讨论!


蒋昊说经济


人力成本、产业升级等因素逼迫深圳的工厂开始走向内地,或者搬迁至国外,这样事情已经很多了。

前几年,西部很多城市都开始承接深圳以及广东的产能,利用本地低廉的人工成本优势,以及土地政策获得不少深圳工厂落地。

随着这批深圳工厂转向内地,原先从内地到深圳工厂打工的人群开始回归内地,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谁都愿意。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产能得到内地城市承接,很多是过剩产能,这其中三高企业特别多,因为内地需要发展,对这些三高产能容忍度比较高。

另外一批产能,选择走向国外,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落地的工厂也比较多,这些国家有多重优势,一是人力成本,比如在越南,人力成本比中国内地便宜一半还多;二是这些国家急需引进这些产能,补缺自身的产能不足,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力度不亚于中国内地城市。

还有就是,落地国外转移产能,更能让产品国际化,鉴于当地国家的出口政策等便利,能让企业更快的获得更大的海外市场。


斑马消费


深圳这几年务工人员的确是大幅减少了,而且制造业工厂也大量外迁。据权威网站发布的信息称,深圳工厂外迁十大目的地的城市分别是: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河源、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

面对深圳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深圳工厂都逐步搬离,专家们解释称:深圳特区成立之初,主要是港资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为主,也就是说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为主,这当然会吸引很多低端产业的进入。而现在深圳的产业不断升级,低端产业逐步搬离,这种格局也改变了来深圳打工人口的结构。纯务工性人口减少,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却在流入。

不过,我们觉得专家们讲得有些过于乐观,有点报喜不报忧,事实上,深圳外来务工人数减少,除收产业结构升级之外,还有以下三个原因,值得我们反思:首先,深圳高房价,使得大量制造业选择搬场走人。就连华为任正非都在抱怨,深圳房价过高,企业房租贵、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最终只能把科研、生产部门都搬到收东莞的松山湖地区。

同时,高房价带来企业各方面的成本急剧上升外,也迫使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按照国际惯例房租和收入比不得超过30%,而一旦房租收入比越过了50%红线以上,打工者挣的钱除了基本生活之后也所剩无几。对于普通打工者来说,收入再高也无挤于事,而在深圳打工收入很大一部分要缴纳房租的,吸引力自然大幅下降。

再者,现在由于内地经济都在快速发展,一些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城镇的经济增速反而更快一些,这使得很多打工者觉得,不如在家乡附近的中小城镇打工或者创业,各种机会也并不比在深圳差,这样生活成本降低,还可以照顾家中老小,反而更好一些,就没必要跑长途去深圳打工了。

最后,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现在外出打工的人群主要是90后。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生育国策,所以80年代出生人口要比70年代少很多,而90年代出生的人口要比70、80后少更多。更关键的是,90后农二代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随便混口饭吃不成问题,更不愿意背井离乡去深圳打工,新一代务工者的吃苦耐劳闯天下的奋斗精神已经全面衰退了。


如果可以,请点一个赞,谢谢你对我付出的肯定。欢迎关注我


不执著财经


作为深圳的企业HR,深感用工压力以及员工的结构变化,我们曾经做过一些调研,专门研究过这类问题,先将我们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成立之初,深圳的企业多以港资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企业为主,这类企业按照现在的术语来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低附加值企业。当时为了搞活经济,在深圳开设工厂的门槛很低,基本上没有一个科学的准入标准。因此当时的深圳可以说到处是工厂,大量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形成了内地大批务工人员蜂拥而至,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时代也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出现了题主提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圳企业升级转型。今时今日,深圳已发展成一个以创新为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各种高科技企业竟相崛起。过往的三来一补企业低附加值,不注重环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因此,深圳鼓励企业升级转型,否则,就以各种严格的措施来规范企业行为,加上现在企业的人工成本大涨,造成了大批这类企业迁出深圳,甚至关闭,因此深圳的务工人员总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二.内地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刮到内地,内地的经济也开始展翅高飞。早先在深圳务工人员饱尝了离乡背井的痛苦生活,当在老家也有工作的机会,大多数的务工人员就选择留在家乡发展,再说,家乡也采取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因此,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减少,深圳也不例外。



三.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劳动力短缺。随着第一代务工人员差不多接近退休年纪,其二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多年的务工,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其子女基本上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大部分已在各地从事了不同于父辈的工作,不一定非得来深圳才能发展。因此,一线的员工已后继无人。


综合以上几点,深圳的务工人员总数相对于前十几年前是减少很多,但是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已不能同日而语,相反其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了以前。企业的升级转型,淘汰了原地踏步的企业,为了生存,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深圳是无奈的选择。


啊泽细


深圳这几年来务工的普通打工者的确是在减少,而掌握一定技能、技术型打工者来深圳人数在不断增加,此消彼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随着深圳的发展,深圳的产业不断升级,高层次产业层出不穷,而低端产业逐渐搬离了深圳,这种格局也改变了来深圳打工人口结构,纯务工型人口逐渐减少,而知识型、创业型人口在不断流入。

2.高房价也是外来务工人口减少的一个原因。深圳的房价这几年涨势迅猛,房租价格不断攀升,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打工挣的钱除去生活成本后所剩无几,对普通人群来说,深圳打工赚钱越来越难,所以吸引力也在下降。

3.内地经济蓬勃发展。这也是导致来深圳人口减少的原因,现在许多地方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工资收入和沿海差距不大,而且可以照顾家,生活成本又低,帐算下来还是在家门口打工划算,这样就没有人愿意去沿海了。

4.中国青壮年人口减少。中国在2012年劳动人口开始进入拐点,劳动人口下降导致各地出现用工荒,包括深圳在内,外来人口流入明显下降。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财经微世界


这是江西一县的企业招聘工业区内很多企业招聘跟东莞一样都是招聘的。深圳以前工厂最多的是沙井福永。很多厂是倒闭或搬了如沙井以前有个三洋电机当年里面都是女孩。深圳房价贵只适合搞房产,房价贵租金贵工资标准在全国最高。那个厂老板也不是傻逼能搬的早晚会搬




我是网红导师


1,深圳产业结构已经成功转型升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的数据,2017年深圳市GDP为224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8%。其中,第一产业增值18.54亿元,增长52.8%,占深圳市GDP的0.1%;第二产业增值9266.83亿元,增长8.8%,占深圳市GDP的41.3%;第三产业增值13153.02亿元,增长8.8%,占深圳市GDP的58.6%。从这份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深圳市的产业转型是非常成功的。由最初集约式的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等现代产业。


2,人才结构实现成功转型升级。随着深圳市产业结构的成功升级,其相应的人才结构,也是相应的成功升级。通过一系列“户籍改革政策”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深圳户籍人口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随迁和挂靠等除外),特别是入户深圳,可以申请租房补贴:(1)本科入户补贴15000元,(2)硕士入户补贴25000元,(3)博士入户补贴30000元。比如2016年9月出台的“1+2”新政,对各行各业的人才的入户政策,进一步放宽。

3,大批粗放型企业的内迁。由于内地经济的起飞,深圳的成本优势不再继续保持,深圳很多企业为了寻求更低的“经营成本”、更高的利润,选择了将公司或者工厂“内迁”。而内地各地区政府的非常诱人的各种“招商引资政策”,也配合着这一大的趋势的形成。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深圳龙华的富士康集团,近几年的大举内迁。有的甚至远迁到东南亚等地办厂。


4,内地各地区政府优厚的人才政策。随着近几年内地经济的起飞,各内地地区政府,也打起了“吸引人才”的这副牌。很多愿意留在家乡的人,可以实现就近创业、或者就近上班。所以,相比前十年而言,来深圳的人才数量,增速放缓。但深圳巨大的吸引人才的魔力,挡不住来深打拼的年轻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

〔腾飞之龙〕欢迎点赞、欢迎加关注,谢谢!


腾飞之龙


你也不看看深圳房价有多高了,低端制造业在深圳无法生存,没实力的倒闭,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迁移到内地或海外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去了,多学点东西吧,简单的重复劳动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


抚弦退仲达


深圳的发展前30年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作为经济特区有天然的优势,全国的劳动力都集中在深圳,机会,金钱,发展等赢得很多创业者有志之士的心。

近10年以来,深圳的发展可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持续在走下坡路,除了人口,更多的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没有找对,前海搞了那么多年,除了炒高了南山的房价(10多万一平),还有什么?自贸区搞的不温不火,直线下降的步伐。经济转型金融,IT的现代化都市也都没有绕开房地产的魔咒,华为要走了,中兴要死了,很多一线企业要去雄安了,特区转型工厂全部搬离市区,到关外,关外的发展看下十年前和今天,除了高楼大厦,人口显然减少,往日的热闹挤破头工厂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华强北,转型升级完成,但是,已经被网络杀的焦头烂额,去看看华强北的商品成排的关门,偌大的广场有几个人?

任何城市的发展都是人的发展,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居住安逸,生活幸福的建立,长久一定是死路一条。内地发展是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是90后的崛起,不愁吃穿,宁可去送外卖谁还进工厂熬时间,浪费人生。

在大环境以房地产为主的时代,实业要兴,深圳要发展,吸引人才,房价一定要降,否则深圳毫无优势可言。


扬望天空


以我的看法我觉得深圳在打造一个香港模式,今后会向着以金融,服务,网络通讯,物流为主的商业化城市,现在应该是在初级价段,会把一些低端产业,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慢慢撤离掉,因为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到处都是开发区,工业园区,排出的生活污水越来越多,随着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是时候亮化治理环境了,所以有必要撤出一些工厂改造成商业区,绿化带,城市观光公园之类的,至于那些撤离的厂都往内地发展了,邻近几个省份都以开放的方式欢迎他们入驻,对于内地来说也是一大利好,当地人可以就近工作,所以出来打工的人少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