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司马狂/文

最初听闻永渡祠,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汪裕仁兄就曾告诉过我,只是彼时对于徽州理解不够,未能深入发掘。去年再度前往此间,找寻三脚牌坊,又一次听闻永渡祠,心里暗自留意。转而写三脚牌坊一文的时候,同王红春聊起此事,在其不厌其烦的考据下,这座位于歙县县城的祠堂的历史面貌方才揭开来。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永渡祠的位置就在五级台阶下来,这里叫做三脚牌楼下,按照如今的地名称谓是十字街和十横街交叉口,门牌号所显示是十字街十五号,这个路口就是当年胡宗宪为其外祖父所立“三脚牌坊”的所在。因为正门和侧门常年关闭的缘故,人们从这里走过,也鲜有驻足的,大抵都以为仅是一座普通的老宅而已。据紧挨着永渡祠的吴柏林老先生所言,永渡祠建于清末光绪年间,是绩溪籍客居徽州府城的邑人共同存放牌位并祭祀的所在。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如今的永渡祠,前后两进被隔开,正门没有钥匙,我未曾入内。侧门可入的后进,产权属于社区,在王红春的协调下,我们得以入内一探究竟。推门而入,那照壁墙最为吸引人的目光,一大面墙上都是木头的门屏设计,还有描金的花瓶。“福禄永长”四个字,对称着分列两边木门上,寄托着先人的美好愿景。冬瓜梁上的木雕,虽然不算繁杂,却也能感受出清末徽商的富足,以及乡人对于祠堂的重视。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打着手电,我们从照壁墙后沿木楼梯攀上二楼。按照常理,我心里做好楼上因为漏水所以一片狼藉的准确。不曾想,上去之后发现,除了因为东西堆放太多显得有些杂乱以外,并没有因为漏水而造成的房屋受损。我心生好奇,举着手电往上照,蓦然发觉这永渡祠不同于往日所见的徽派古宅是直接在木梁上盖瓦,它是木梁上加有一层薄砖,薄砖之上方才是瓦片,这就能够更好的保护房屋不为漏水所侵害。更为让我惊诧的是,二楼窗户那里还有一个“美人靠”,挨着窗户所立,虽被诸多杂物所阻隔,却也能大致看出它的面貌。我只是好奇,这祠堂上建美人靠所为何?亦或者此物另有他用,并非美人靠?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解放后,永渡祠曾经是徽州地区篾匠工会开会的大会堂,这是方有正在安徽省档案馆所查询到的资料。再往后,这里是社区的办公所在地,如今永渡祠内还存有很多社区的相关资料,随手拿起一两本翻阅一下,几十年来的那些尘封往事跃然而来。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关于永渡祠,相关文献上几乎没有记载,所幸毗邻永渡祠的吴柏林老先生的父亲吴观生在1980年留有手写《示儿》文稿,当中详细介绍了永渡祠的来历,以及在绩溪会馆的协调下,吴家让出宅地面积,与永渡祠共用一堵墙的经过。这薄薄的两页宣纸,真的是彻底解除了我对于永渡祠的疑惑,感谢吴老。在永渡祠正门的墙上,有一块横置的方砖,许是因为前段时间雨水冲刷的缘故,方砖上“永渡所业墙”的字迹清晰可见,两相对照,又添一实证。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目前,永渡祠已经列入歙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并准备申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室内存放的那些解放后的社区相关资料也将逐步交由歙县档案局保管。只是这一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祠堂,并且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就如此空置着,实属浪费,恢复一下旧貌,趁着国学大热,改成国学馆也是挺好的。这古宅啊,就怕没有人气,没了人气,也就容易荒废掉……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歙县城里的那座永渡祠,有多少人知道?

附录:关于永渡祠边上“三脚牌坊”,此前曾写过一篇文章,点击下面蓝色标题就能跳转阅读。不过,据目前所知晓的消息,可能三脚牌坊并非是毁于日军轰炸,而是在清代就被毁,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