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谭富英先生晚年pia音越来越严重?

半城烟沙断桥雪


谭富英是“后四大须生”之一。父亲是老生谭小培,祖父则是鼎鼎大名的“伶界大王”谭鑫培。谭富英曾在“富连成”科班学艺,是“富字科”学员中的佼佼者。

这样一位被后世称赞的老生大家,新谭派的创始人,也曾受过许许多多的质疑。但不可否认,谭富英的天赋条件是有的,以至于谭小培倾尽心力去培养他,可谓是呕心沥血。

谭富英的嗓音清脆响亮,演唱起来酣畅淋漓。但谭富英唱戏却不怎么遵循规矩,在舞台上自己认为怎么演就怎么演,打破了许多禁忌,今天上台是这样,明天演同样的戏就可能就变了样。也正是如此,很多人说他太随意,唱戏不讲究。

谭富英也曾拜师余叔岩,余叔岩教了一出《战樊城》,但谭富英上台演出却没按照余师所教的演出,以至让余叔岩十分气愤,也赖得再教。可就是这种随意的台风,嘹亮的嗓音,最后却成就了一代名伶。

《群英会》里的鲁肃,做派率真,随意自然的外表下是深刻的人物。这才是“活鲁肃”,后学者却望尘莫及。《定军山》的黄忠,年纪虽老,心力犹在,刻画的栩栩如生。我想,谭富英的随意是深刻的,是理解人物后的化身,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人物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这种的随意也是旁人学不来的!

听谭富英在二十年代的录音,刚出科未脱稚气,但嗓音已经很是亮。到三十年代后,经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此时的谭富英已经得心应手,艺术特色也稍显。而“谭派”特色是到了四五十年代后才逐渐成熟,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后,谭派艺术已经熟络人心,后学者逐渐壮大。

关于谭富英晚年的pia音。一个人的艺术从青涩走向成熟必定要经过一个过程,而谭富英后期演唱已经将自己的艺术特色发挥到极致,所谓的pia音只不过是其放大的特色而已。同时这种特点也是后学者学谭派老生趋之若鹜所想要表现出的。

学谭派如果只学其特色,那也只能是徒具其表,毫无精神内涵可言,尤其是专业的京剧演员。但反观现在,可能徒具其表也很少有人能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