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是老大还是老二?

皇黎民


古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孔子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创立者,亳无疑义是伟大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至今仍渗透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他的人,独尊儒术。弃他的人,批林批孔。但究竟如何看待,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过去评论不一,而今争论不休,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圣人当年携子路游历诸国、问津江湖之时,恐怕没有想到这些。

人们对待某种思想的态度,更多反映为一种需求,而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当思想成为政治上的需要,也就不可避免地站立到了风口浪尖,尊崇既至,毁誉亦来。尊崇是因为确实有现实指导意义,毁誉也并不针对思想本身,而是为了对立。

在世界思想史上,孔子是举足轻重的大家,研究世界思想史、研究中国发展史,避不开他。盖因有他,西方研究者才不敢轻视中国思想界。正因有他和他的思想,中国文化传承才多了生生不息活力。

作为人之个体,孔子在他的当世亦是卑微的。因为思想,孔子一直在闪烁光芒,照亮着人世的天空。有了影响世界的思想的人,就是思想家!这个"家"是別人封的,当之无愧。


白鹤书屋


试答: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是老大还是老二?

“老二”。

在批林批孔时期,我上小学三年级。每天几乎不上课,写批林批孔的“批判稿”是每天的主要“课程”。

现在我理解所谓的“批林批孔”,就是把死去2年零4个月的林彪和故去2千4百年的孔子“绑定”之后,进行“评论”和“谩骂”。

那个时候,把孔丘、孔子、孔圣人叫“孔老二”。今天看起来,很是荒唐。

不管怎样去“评说”,孔子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万代宗师”的“礼”念,改变不了。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又生我们,长夜才复旦”可见,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孙庆国的文话旅行笔记


孔子不仅在中国第一,而且在世界也是第一!

文革时期,中华大地流行起了一股批孔潮流,通过妖魔化的侮蔑,迂腐、愚昧、反动、呆板、专制、下流成为孔子的代名词,“孔老二”也成为了对孔子的蔑称。在文革批孔最严重的1974年,甚至还出现出版了由巴金编文,顾柄鑫、贺友直绘画的《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连环画。对孔子进行了颠倒黑白的人身攻击,对儒家文化进行妖魔化的侮蔑。

真实的孔子是全人类第一个圣人,全世界第一个老师!

儒家思想自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34年开始,一直被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用做国家一元化的指导思想2045年。

一、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是一种既有道德功能、又有政治功能的全能文化

我们之所以说儒家文化是一种全能文化,就是因为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的封建社会既是百姓“修身齐家”的道德文化、做人文化,践行文化,也是帝王“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文化、治国文化、实践文化。

孔子的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宣扬他的“仁学”,并在周游列国时不厌其烦地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仁政”,可惜没有一个国君理睬他,却遭受了不少白眼、委屈、耻辱。

孔子主张的理想社会模式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得其所、人人为公、人尽其力的世界大同。孔子把脑海中梦想的社会理想模式拿出来与春秋时代的统治者交流时,只能得到统治者的耻笑、嘲笑;

孔子开办了私塾的教育模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再过一万年也不会过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主体思想是以人为本的的人学,人学思想有两个基本概念:人与仁。

第一,什么是人?

西方人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进化的。所谓人,就是具有仁义礼智信五条做人品德、做人品质、做人品行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否则,就是有人形、没人性,披人皮、没人格,穿人衣、没人品的衣冠禽兽。

第二,什么是仁?

西方人认为人是罪恶的化身。人的一生就是向上帝忏悔的一生,人生过程就是赎罪的过程,是上帝拯救灵魂的过程。

中国人认为人是善良的化身。

仁者爱人,最低限度不害人;

义者助人,力所能及帮助人;

礼者敬人,放下傲慢尊敬人;

智者明人,明辨是非聪明人;

信者诚人,光明正大不欺人!

由此可见,

儒家文化是明明白白的道德文化、做人文化、践行文化。和神神叨叨的神学文化、神秘文化、修行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董仲舒既是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也是儒家文化的篡改者

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文化,“三纲”、“四权”思想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五常”思想是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献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从而结束了秦汉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思想文化混乱局面。为封建社会提供了正统的社会主流文化,为汉唐盛世提供了统一的国家指导思想。

至此,儒家文化不仅成为汉唐王朝的国家指导思想,而且成为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指导思想、社会主流文化。从此,儒家文化彻底解决了国家指导思想始终如一的问题。儒家文化如同国家的灵魂,国家政权可以推翻,皇帝可以消灭,但新的国家政权、新的皇帝仍然沿用儒家文化的两大功能治国安邦。这就是儒家文化不朽的魅力,这就是儒家文化如铁的软实力,这就是儒家文化神奇的凝聚力、吸引力、粘合力!

提出这个建议的董仲舒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采纳这个建议的汉武帝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因为他们两个人共同解决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大难题,即国家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国家政出多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当儒家文化成为国家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以后,认识统一了、政策一致了、行动统一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国家的向心力增强了。从而开创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时代巅峰。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观点虽然荒唐可笑,但是却给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政权合法性、合理性的理论依据。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思想观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纲”本来是指父与子,夫与妻,君与臣之间的相互关系。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从伦理道德角度讲是正确的。任何一对矛盾都必然存在主要与次要两个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但是把父与子,夫与妻,君与臣相互之间的道德规范,政治化、制度化、法律化是完全错误的。董仲舒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就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制度问题、法律问题。所以,董仲舒的“三纲”与“四权”是彻头彻尾的封建主义腐朽文化,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儒家文化味道。但董仲舒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五常”思想观点却非常正确,因为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道德标准。圣人孔子只提出“仁、义、礼”三个字,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四个字,董仲舒完整提出“仁、义、礼、智、信”五条道德标准,这是对儒家文化的伟大贡献,这是中国人学思想的伟大成果。由此可见,董仲舒“三纲”、“四权”思想是封建主义腐朽文化。董仲舒的“五常”思想是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

三、朱熹阉割的儒家文化,沦落为彻头彻尾的封建主义腐朽文化

朱熹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禁欲主义谬论,彻底颠覆了儒家文化“食色,性也”的人本主义思想光辉。把人的自然欲望当成社会罪恶,这是禁欲主义的荒唐思想。有资料显示,在朱熹谬论未出来之前,古代妇女为亡夫守节而不肯改嫁的妇女数量不足百人,而朱熹谬论出来之后,妇女就算想改嫁,但受到朱熹谬论毒害之后,也不敢改嫁。此时为亡夫守节的妇女数量成千上万,成为中国妇女的千年噩梦!

附:孔子家训

孔氏家族目前在世的就有200多万人,光曲阜就有15万人。孔家分成20派,有60支,管理这样一个大家庭,既要有硬性规定的严格要求,又要有家庭文化的软性影响。因此,孔家后人就按家规和家风的要求,拟定了一套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自我检点,不扯滥务;

居身简朴,辛勤劳杵;一丝一缕,恒念力物;

粗茶淡饭,慎近酒酤;恪守信义,邻里互助;

忠厚传家,苦读诗书;振振绳绳,繁我孔族。

家风在塑造人的过程中,起到的是奠基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人生一切行为规范的前提。人一来到世间,刚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一直都在推动这个家族不断向前发展。


董海发


说明白一些,凡尊孔者,无一不是满脑子封建等级意识之人,还是倚权得势的中上阶层之话语人。也就是说,国民很少有尊孔者,由于发言权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因此不乏造势条件,便显得气势熏灼,咄咄逼人,显示猖狂。本身这不算问题,因为人各有志,爱好是每个人的权力。问题在于今日之文明的时代,生则平等已经成为了大趋势,还因为它支撑着民主、自由以及公平公正,在此时依然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显然是不合时宜了。况且,我们的历史已经清清楚楚写满了故步自封,自以为是,写满了落后和屈辱,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人会顽固地信从呢?难道可以与事实不顾吗?也许它真的说的很好听,实际则是经历了两千多年,也只是说说,并没有让国人忠义礼知信,也没有叫百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更没有使民众温良恭俭让,表现出太多的德行,等于是浮云,让人倾慕,竟可向往,就是太高,够不着,也只当是听听音乐,捞个心旷神怡,此外毫无意义。关键是,现在是一个务实的时代,人们需要为生存而奔忙,真的没有时间来欣赏音乐。因此,再别张扬这些没有用的陈词滥调了,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太多,它解决不了,不仅过去不行,现在更不行。还有一点很重要,国人还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其尊崇的是人人平等,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是人民为世界的主人,这和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根本不是一个层次。所以,孔子当不了老大,能成为老二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辣眼刺鼻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皇帝,都让孔子当教育部长。

孔子当了2000多年的教育部长,当然是老大了。

孔部长用儒家思想教育老百姓。

在孔部长的亲切教导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变成了愚昧无知,没有思想,没有自我认知的劳动工具。

鉴于孔部长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封建皇帝们世世代代都给孔府很高的俸禄。

今天的某些人还要请孔部长当教育部长。

让孔部长教育现代人。

请问大家,

孔部长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千秋万代家天下的理念,您接受吗?

孔部长用培养奴才的方法培养学生,您觉着合适吗?

为封建皇帝服务了2000多年的孔部长,能为人民服务吗?


用户2514177795319


孔夫子不是没有缺点,有缺点,但wg 小将说不上来,成天说那些老掉牙的维护封建等级制度,那我问你2500多年前还能说些什么?说民主自由?说人们生而平等?在那个年头说这样的话不就是痴人说梦吗?历史有它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一个伟人都会为历史局限所限,拿现代标准去要求古人,你心里还有良心吗?还有公平公正吗?一个接受过现代化教育的人都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的评价一个历史上的伟人,凭什么要求2500多年前的圣人拥有现代人的思想境界呢?孔子说了适合他时代的话,为那个时代所适用就是伟人。对于今天的人们,这些只有参考和启发作用。不可能再在现今社会上使用,用了,那只能证明我们现在的人全都是傻子,而丝毫无损他们是古圣人。尊重我们的伟人,只要你有足够的本事,你也可以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成就你更伟大的事业,创造出你更伟大的思想。那不是一味靠贬损古圣人来抬高自己,那只能显得你更像一坨屎。


yusjldr有想法的人


我觉得好有一比,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皇统从未中断,而且从来没有人觊觎天皇之位,想要取而代之。就算扔了原子弹也不行。

中国虽然王朝家姓换得勤,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两千年来,却基本上也是万世一系,法统从未中断,而且从来没有人觊觎孔子圣人之位,想要取而代之。蒙元尚且尊奉其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满清把祭孔定为每年的年例。

所以,孔子的地位是很明白的了。


齐文刀


对孔子的评价,就是对中国两仟年封建社会的评价;同样,也是对以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下的中国政治的再认识。

认识儒家思想的核心,一个字:礼;将封建制度的社会等级,以不可逾越的文化方式固定下来,维持世袭的王朝统治;这就是礼教。对此,鲁迅先生也用两个字作了对应:吃人!封建制度沦落半封建半殖民地形式下,中国的衰弱以鸦片、中国人以“东亚病夫”、中国的国情以割地租界军阀割据、中国的国力奄奄一息、中国人普遍的麻木不仁,当年的中国、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礼教之于中国,几乎要灭亡中华民族。要论孔子欲罪中华民族,当第一人——第一罪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历史历历在目,独尊儒家、儒家败家已是不争,居然还有人歌功颂德?

我倒是特别赞成将《孔子学院》开遍全世界;但我觉得不靠谱;外国的“圣明君王”民选、选民作主。

儒家极力维护的君权皇纲,虽然把儒家扶上了文化正统,然而,儒家只是皇族达官的奴才和看家狗;儒家的思想没有支撑住一个不亡的朝代,反倒是奴颜婢膝附上一个又一个、越来越没落的王朝,它是当仁不让的头号“扫帚星”,也是数一数二的超级奴才。

说孔子大?说孔子二?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是差点埋葬中华民族的大坟墓;死捧着封建社会思想的脑壳、二!


胡湘闽


孔子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还是伟大的革命家,革命一词本身就是出自孔子笔下,论语,汤武革命,革命的目的就是诛杀独裁暴政,孟子曰,汤武诛独夫,独夫就独夫民贼,孔子倡导革命是中国历史第一人,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第一个提出来的,其思想,观点与革命精神在论语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孔子的法制思想领先古罗马500年,比西方法制思想奠基人孟德斯领先:1800年,尚书五刑疑,赦。就是疑罪从无。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男女平等,子曰男尊女卑,在全世第一个提出,反对人治,提倡法制,君君臣臣,君子以振民育德,奉法以利民,折狱无论,以意为限。在全世界第一个提出民主宪政的人,子曰,天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他的中庸之道,是西方哲学的指导方针,西方那套扛精理论离开“中庸”什么都不是了,都不敢说极端话,包括你的辨证法,辨来辩去你还得回到园心,他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是世界标准,不论全世界任何民族,宗教,团体,个人没人敢说不对,仁即人道主义,信即信誉契约精神,仁即西方的仁慈,人性化管理,孟子的人权大于主权成为西方价值观,仁爱西方学会了叫博爱,孔子不光是中国的财富,还是世界的财富,整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默罕默德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中国。同代西方大思想家摩尼才说除了两只眼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希腊人,其他民族都是瞎子。可想而知,他将希腊的苏格拉底看成了独眼龙,只有孔子才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理论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革命家……。


骑马神鱼


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无疑是老大。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掀起“批林批孔”的高潮,孔子被蔑称为“孔老二”。“孔老二”之称,也并不是有多大的贬义,就如张老三、王老五一样,只是一个排行而已。为什么有人把孔子称为“孔老二”呢?只因孔子是孔家的第二个孩子,名曰“仲尼”,仲也就排行老二,被喊“孔老二”,的确有些不受尊重的意思。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什么都不是,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他的“仁”和“礼”,但几乎没有引起哪个国家的重视。这其中,就是孔子看到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的王们不奉周天子为王,一个个拥兵自重,成了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国王。在孔子看来,这是无君无父的表现,没大没小,没有一点礼节。因此,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他的礼节和仁义。可是,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自己说了算呢?也就没人听孔子的。

后来,秦国商鞅变法,法度严厉,秦国便强大起来,到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建立了秦朝。秦朝便以法家思想为立国思想。由于秦始皇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询问方士,方士多次骗秦始皇海上有仙山,山上住神仙,而方士最后逃跑,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杀了一些方士,并烧了方士的一些书籍。于是便给后世落下了“焚书坑儒”口实。

在汉朝前期,儒家学说并不受用。汉武帝即位之后,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于是,汉武帝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便成为自汉代以后各封建王朝的政治统治思想。而董仲舒,又在儒家思想中掺入了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实际上,董仲舒所推崇的“孔子之术”,就是“君权神授”。而人要分君臣父子,上下尊卑,要懂得各自所处位置。告诉天下人,皇帝是上天的儿子,天子是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任何人不得反抗和亵渎。而关于君臣之礼,孔子曾说:“君使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这句话被后世儒家继承者们解读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王,子不得不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成为中国人两千年的思维羁绊。而儒家学说中的“礼”和“仁”却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假话和伪装。孔子说“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可是帝王家争夺皇位时,兄弟之间却要大开杀戒,父子之间却要逼宫。可见,封建统治者的口是心非。特别是后世出现的《二十四孝》和《弟子规》这类的东西,直接把孩子变成了愚忠愚孝的小傻瓜。到清代中国便落后西方近两百年。

那么,儒家思想对于今天的人是否有用呢?当然有用,完全可以将他作为一种修身的读物。因为它可以让人变得更懂礼貌,更善良。那就是“礼”和“仁”。如果将其解读为服从,绝对服从,那儒家思想就成了害人的东西。因此,对于儒家思想,要看我们怎么理解,甚至是用于什么目的。但无论如何,儒家思想在今天都不能占据每个人的大脑,一旦占据,就会走上极端,极速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