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准扶贫扶不起的人该怎么办?

悟空视点


现在,我们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可以说真的是下了大力气,对贫困户的帮扶方式多种多样。没有技术给送技术,没有生产物资给送化肥送猪羊,没有脱贫信心就给鼓励“扶志”……各个帮扶干部为了贫困户脱贫也是各显神通,对贫困户尽心尽力。

但是,在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太严重,不愿脱贫,怎么扶都扶不起来。因为他们觉得不干活国家会来人帮助他们,自己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咋样都行。

其实,在农村,贫困户扶不起来的情况有三种:

第一种是懒汉二流子。他们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根本就没有致富的想法,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动不动跟帮扶干部要这要那,完全没有脱贫致富的意愿;

第二种是没有脱贫信心的这类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没有可行的致富项目,对市场也不了解,害怕一旦搞起了项目就会血本无归(有的也是因为某些原因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第三种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这类贫困户。这种农村里有很多,什么五保户,六七十岁的老人等等,他们根本就没有脱贫致富的能力。

对于这些扶不起来的贫困户,也是有相关的帮扶政策,帮助他们努力奋斗,脱贫致富。

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扶不起来的贫困户,一般会采用思想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打开心中的郁结,然后再结合“八个一批”相关政策帮助他们慢慢地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让他们尝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的甜头;

对于第三类贫困户,因为他们没有劳动能力,一般都是列为兜底保障户,通过政策补助补贴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兜底,确保他们的政策性收入能超过贫困线标准。

国家对于贫困户的帮扶政策真的非常多,虽然说不一定是真金白银,但是技术服务、医疗报销、教育扶贫等等都是非常有用的,贫困户不能说没有拿到现金就说人家对你没有帮扶,学会了技术也一样能脱贫致富!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有个亲身经历的事。之前单位对口扶贫西藏山南地区的一个县,年底为了扶贫统一采购该县的各种农产品,包括鸡蛋、松茸之类,后来员工发现松茸是假的,纷纷吐槽。我找机会去那个县问了一下,人家也很委屈:你们都来扶贫,都要采购,我们县哪有这么多东西卖,只能去外地采购,不小心买到了假货,人家才真是受害者[呲牙]

出发点是好的,很感谢!多走点心,实事求是干实事,从根源解决,扶不起的阿斗就不必太费心了!


卿城笑


我听说过这样一家精准抚贫户的故事。

本来农户家也不算贫困,四个女儿出嫁,儿子也娶了媳妇,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天有不测风云,婆媳宁是不和,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最后媳妇跑了,儿子也成了游民,两天在家十天在外。两岁多点的孙子也的确难坏了老俩囗。

老爷子很有点意思,抓了几百只小鸡喂上,二十五六亩地半分也没送人,全种着。

那时候浇水等一系列事情都有各组小队长管着,老爷子喂大小鸡一个也舍不得卖钱,三天两天宰鸡吃,刚开始是叫队长去家喝小酒,慢慢杀鸡请吃饭,逢节啥的还送队长几只鸡改善伙食。当然了,老爷子二十多亩地水费不用交,队长喑地里分滩到农户头上去了,天不知地不知。

每年老爷子都能领到上面补助下来不掏钱的化肥种地。

天上掉馅饼的事也轮到了他一

村上精准扶贫羊给了他五十只(村上调来没分派完),说是让他代养,老爷子种那么多地,哪有精力放羊,十天卖几只半月卖几只,三个月全卖完,村上领导接到举报去收羊钱,跑三五回熟悉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从此老爷子一家成了精准扶贫户。他们家孙子从小学到中学啥啥全免费,一家人从不打工,日子也过得凑和。

如今没有队长职务了,老爷子也老了,地种成树压上草了,村上每年扶持他养羊,孙子出学去外面打工,儿子也找回了媳妇说是在市区租房过日子。今年精准扶贫户修房子,老爷子新房还不住,在后院住着,三天两头找村干部跑民政局,哭穷没钱无力住新房,听说上面领导很重视,专程来他家考察过几次,说是解决暖气装修房子的事,大概也得三四万元。

修房子国家已给他投资了四万元。

这样的精准扶贫户我是可怜又可叹。人活脸树活皮,没有能力也就算了,能耐倒不少用,村干部应该组织他们去外面学习学习,听听六七十岁还在打工的老农民的生存法则,叫他们知道啥叫自利更生!


开心151933790


我反对扶贫要毎一个人脱贫,这是不客观的,有些人本身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以为国家欠他的,扶贫干部求着他才干点正事。对扶贫对象扶不起怎么办?我的意见是:


一是划线成低保。因为我们的责任,温饱还是要解决他们,用低保制度保障。在海南黎族,扶贫资金给有些扶贫对象喝酒花了,买羊养,羊卖了,帮建房子,自己不干活,懒得动。他自己觉得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好,不需要你去改变。

二是送出去培训。许多人没出过大山深处,视野窄,环境造成他思想闭塞,没有比较就没有触动。许多人习惯成自然了,必须通过改变生存环境来更新他们的理念、想法,走出家门,走进大世界看看。



三是改变下一代。扶不起的扶贫对象一时半会改变难,可以从他们的后代入手,强化孩子们的教育,通过子女反过来改变自己父母的习惯做法。许多事例表明,出门打工的子女由于环境改变,感受到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而变得越来越追求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四是集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弱化,要用亲身经历过的事实来感动、打动他们,用精准扶贫脱贫对象来言传身教,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可能效果更好。


始宁郡主


问题:对于精准扶贫扶不起的人怎么办?

在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是多变的,因为每个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不一样,有的家庭虽然面临贫困,但在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可以改变现有的贫困面貌,比如在我们村,有一户家庭因病致贫,但目前家里还有劳动力,他们也非常勤奋,在外务工,这样在医疗救助政策的帮扶下,即使下次再需要治疗,最起码费用比之前少很多,实现脱贫还是有希望的,可也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出现,就是贫困户自身脱贫动力不足,不愿意积极行动起来,那么面对这些扶不起的贫困户又该怎么办呢?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这类人叫帮扶干部讲来那就是既可怜又可恨的一群人,这里扶不起的人不是指那些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因为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都无劳动能力的将来会有政策兜底,都是一些五保户或者低保户。这里扶不起的人主要指自身具有劳动能力,而却不主动作为,游手好闲,靠在墙角晒太阳,坐等帮扶干部送钱上门的一类人。


其实这样的一类人在每个地方都有那么几个典型,并非普遍现象,农村大多数贫困户还是非常质朴而且勤奋的,面对这样扶不起的人在扶贫工作中是需要对他们进行扶志的,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改变现有对生活的态度,有一个地方在这件事情上做的比较好,他们村上成立道德委员会,定期对村上的这类人与自立自强奋斗的贫困户展开评议,让这些人在群众中亮亮相,让他们看看那些身体虽然有残疾但都能够积极发展产业来脱贫,而自己手脚健全却无所事事,游东家串西家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是全村人耻笑的,人都有个脸面,一旦这个过程中击中了要害,那么这些扶不起的人也是不服输的,也会迎头赶上。


因此,对于扶不起的人需要多交心,多做思想工作,多用身边的比他还困难但能够积极劳动的先进典型来激励他,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进而迎头赶上,实现脱贫。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这个问题真的是让很多村干部和帮扶工作队感到头疼,无从下手。


在我看来,有两种人很难把他们从贫困中扶起来,而且,就是上级下来检查时,问其对工作队帮扶工作是否满意时,答案永远是否定的。

一、一部分人天生懒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想干,而不是干不了。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让我干活并且能给点吃的,饿不死就行,你就是吐到脸上,我也不擦,让太阳慢慢晒干。

二、一部分人在老百姓看来纯粹就是无赖,他们是大法不犯小法不断。经常到村委或者乡政府寻衅闹事,平常百姓更不用说。今天进去(拘留所),不几天就出来,反反复复,靠耍赖谋生,就像瘟疫一样,谁都不敢惹,敬而远之。



对于这种因懒惰、因无赖致贫的贫困户,政府就是给再多的钱也不会把他们从贫困中扶起来。因为,再多的钱总是会花完的,花完后原窝照旧,继续贫困。并且,这种做法也会把好人教坏!相信党和政府下一步会对这两种贫困户采取措施的!


农村行家


扶贫和精准扶贫是国家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一大创举和发明,使大多困难户等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生活水平。

但有些就是扶不起的人怎么办?对此聊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首先,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扶贫也不例外。在贫困户来说,经济及技能身体素质等也是参差不齐。同一个村的两三户贫困户,同等额得到扶贫金额,但过了一年时间来回访检评,效果也是高低不一。张三把资金用到果树发展上,收益比较理想,还有剩余再生产资金;李四是五保户,年龄大,身体差,把资金用于日常开销上,到头来只能保障和解决温饱问题。

可以说,精准扶贫,更是应因地因人制宜,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目的。

其次,精准扶贫,更多的是看整体的效果。一个乡镇,一个县的扶贫成果。而不是少数人的扶不起,而否定整体扶贫措施和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续性。

相反的,整体扶贫措施及项目,整体效益不佳或出现殊多问题,有关部门必须检讨项目的过程,以利修正。

最后,精准扶贫,是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惠民政策,扶贫大多群体生活水平上去了,扶贫就有了丰硕成果。

祝扶贫群体,早日脱贫。



金玉林桂之春


扶贫对象的多样性,促使国家制定了丰富的精准扶贫政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扶贫形势。对村有11项支持整村脱贫的“干货”,如路、水、电、房,产业培育等等,对户有“两不愁、三保障”、教育、医疗等措施支持贫困户如期脱贫,做到了纵向到边;对于不同类别的贫困户,通过对象识别“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既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了横向到底。

如期实现脱贫和扶起来是两个概念,所以,完全没必要担心脱不了,扶不起的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乡野定西


现在国家对于被认定的农村贫困户,都是有专门的人进行扶贫。以前对于贫困户都是以发钱为主,不过很多农民由于文化关系,也没有什么致富的路子,给他们钱也不知道到底要如何才能够脱贫,所以脱贫效果并不好。

如今国家推行精准扶贫,每一户贫困户都是因人而异,制定适合贫困户脱贫方案,不再是搞一刀切,不再直接强制让贫困户统一种植或者养殖什么了,可以说精准扶贫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对于精准扶贫扶不起的农民,要怎么办?还要不要继续扶贫?

不过并不是说精准扶贫就可以扶得起来的,很多农民就由于自身好吃懒做,只知道要钱要物,自己却是一点努力脱贫的精神都没有,对于帮扶人员给的牛或者羊不好好养殖,造成还是长期贫困。

还有的贫困户就是由于本身没有劳动能力,所以无法靠着自身脱贫,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对于这些精准扶贫却扶不起来的农民,要怎么办呢,还要不要继续扶贫呢?

其实还是要继续扶贫的,毕竟这是国家给的任务,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于那些有强烈脱贫意愿,只是自身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改变思路,多找找他们干得了的活,总是可以想到办法的。

而对于好吃懒做,就是不想努力,只愿伸手要钱要物的贫困户,也是需要转变做法。首先不是解决他们物质上的贫困,而是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贫困,毕竟他们认为贫困户光荣,可以一直有国家养着的,就要从他们的思想上进行脱贫。

只要让他们觉得贫困为耻,致富后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才可以让他们有强烈脱贫的意愿,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扶贫打下基础,不然没有解决贫困户思想上的贫困,扶个十年八年都是很难有效果的,是硬扶都扶不起来的。


深山老农民


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我的基地在离市区50多公里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交通还可以吧,这几年想要富先修路已经深入民心,所以现在贵州只要有人住的地方,路基本上是通了的。

这小山村人口不多,就几十人,田土少,人均年收入达不到3000元,是重点贫困村,也是重点扶贫对象。因为没有经济产业,年轻的人都出去外面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孕,我去的时候跟村委打个招呼,可以免费学习食用菌技术,想学的人都可以来找我,隔几天真有人来找我了,问我包不包学会,我说可以的呀,学不会可以继续学,学会为止,人家问我包不包食宿,我说可以包食宿,相应的肯定也要干些活(我的基地很小。基本上不忙,活不多),人家问我,有没有工资,……我很无语,我的本意是如果他们学会技术了,可以带动他们发展,共同致富,这初衷是好的吧,但他们的想法可不这样,他们想着学习要耽误时间,在外打工一天也能够挣几十块钱,在我这学习技术,将来也只能依靠我的渠道卖出产品,挣不挣钱还是个问题呢,现在跟我学习就是给我白做苦力的,现在谁会这么傻,白做。……

然后就没了带学员的心了。

说做工吧,我制种需要木屑,原料跟他们买,他们说1元/斤,2千块一吨,因为砍材很累,一天也砍不了几十斤,要么就雇他们一天吧,70/天就行了,然后我只能自己别的地方买,450/吨,我拉材料回来,要粉碎,这得要一个人工来粉,去找人,人家说木材不好粉,至少200元/天,我有30吨木材,至少要半个月才粉完,所以按天算,我说我的是专用木屑机,怎么就不好粉了,一小时能粉1800斤的转速,30吨也就3天的事,怎么就要半个月时间,机子开着在那玩吗?然后谈不下去,我只能在市里找一个工人自己带去,完全没法在当地找人干活,干活要挑,重活也不干,只干轻松的。

扶贫,不是把钱发给他就完事,而是要扶思想,思想进步了,这些人就脱贫了,一味地去补贴,思想上不上进,他们只会变得更贪婪,这样只会越扶越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