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主導型公募“折戟” 13家公司去年投資虧損均超百億

基金公司自身的營收是一方面,各自能否在去年的市場行情下為投資者賺到錢,同樣受到關注。《證券日報》記者最新梳理發現,在129家基金公司的投資收益上,共有55家基金公司在去年艱難市場行情下,仍取得正收益,實現了對持有人資金的保值增值回報。

天弘基金憑藉其貨幣型基金的優勢,仍然是2018年投資收益最高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在去年共取得投資收益578.84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建信基金、中銀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興業基金、招商基金等銀行系基金公司。

這些基金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固收產品的總規模在所有產品總規模中佔比較高,所以才能夠在去年市場行情下,仍然為其基金持有人帶來正收益。另一方面,權益產品佔比較高的基金公司,在去年的投資收益自然會有較大虧損,即便是管理能力突出的老牌公募基金,也未能倖免。

固收產品主導的基金公司

2018年對A股市場來說是艱難的一年。這一年,A股市場主要指數持續調整,公募基金市場上的權益基金遭遇了普遍的虧損,基金持有人也經歷了心態的煎熬和考驗。不過,就整個公募基金市場而言,其投資收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誇張,公募基金市場上逾5000只產品的總體投資收益並未虧損很多。

《證券日報》記者最新梳理發現,擁有開放式產品的129家基金公司中,有55家基金公司在去年全年的投資收益均為正,55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的合計投資收益達到1833億元;另外74家基金公司在投資收益上虧損,這74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的投資收益合計為-3060億元,這也意味著,129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的整體投資收益,合計虧損了1227億元。

最具賺錢能力的基金公司仍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由於其龐大的貨幣型基金基礎,在去年全年的投資收益高達578.84億元,緊隨其後的3家基金公司分別是建信基金、中銀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該3家基金公司去年的投資收益分別為186.54億元、165.02億元和110.2億元,銀行系基金公司固收產品的賺錢能力立現。

實際上,無論是天弘基金還是建信基金、中銀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基金公司,這些固收產品佔主導的基金公司,在去年的管理費等收入也十分可觀,這也是基金公司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包括管理費、託管費、客戶維護費在內,天弘基金在去年全年的費用合計共達到111.19億元,其中管理費收入就有52.28億元。僅次於天弘基金的是易方達基金和工銀瑞信基金,兩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的費用分別達到71.14億元和61.79億元,而這兩家基金公司也均有規模龐大的貨基產品,易方達益理財貨幣和工銀貨幣。

13家基金投資虧損均超百億元

最多的虧損286.8億元

面對去年A股市場的長期調整行情,權益型產品面臨著較大幅度的短期虧損,公募基金市場上以權益產品佔主導的基金公司,也面臨著去年投資虧損的尷尬。《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去年的投資收益排名中,共有13家基金公司的投資虧損均在100億元以上,最多的基金公司在去年投資虧損多達28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3家虧損較多的基金公司,均是成立較早且具備相當品牌優勢的老牌公募基金,儘管在去年有效降低了市場波動對權益產品的虧損,但仍然難免權益基金產品的單位淨值出現較大下跌,這些基金公司也有相當大規模的固收產品在為投資者獲取正回報,不過權益產品仍佔有很高的比例,主導了整體的投資收益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於這些基金公司敢於一直保持高倉位運作,旗下的絕大多數權益基金也都趕上了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快速反彈行情,基金淨值快速回升。《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截至一季度末,擁有數據統計的2387只權益基金產品中,回報率超30%的權益基金多達483只。

另外,如果從全年年初開始測算,權益基金的累計回報率能夠很好地看出有多少基金在今年的收益已經覆蓋了去年全年的虧損。記者梳理發現,從去年年初以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有882只權益基金的累計回報率為正。

這也就意味著,從去年年初時便持有這些基金的投資者,已經順利回本並盈利。同時,這個數據的背後還隱含著,相關基金公司在去年全年的投資虧損,已有大部分在今年一季度被“填平”,權益產品佔主導的基金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投資收益毋庸置疑地排在前列。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