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拟录取后,是和导师联系,还是等开学后由导师选定学生?

明月清风43353671


考研和考博有很大不同,一般考研拟录取后,不知道导师是谁,特别是三跨的考生,对学校和导师的了解更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说明内心有点纠结,其实大可不必。简要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提前联系和开学后学院安排不一样吗?

提前联系导师,要对这位导师很了解,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导师的脾气性格,你很了解吗?除非你是考本校的硕士,对任课教师比较了解,想成为某一导师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录取后和老师联系一下,不过也就是说说拟录取后的喜悦心情,希望能成为您的学生。其他的几乎不能说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开始步入研究生学习生活,没有具体的问题请教导师。如果是跨校考研,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你了解考取的院校吗,了解学院的老师吗,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吗,如果不是很了解,又怎么联系呢?

与其纠结,不如顺其自然,开学后学院自会给每位同学安排自己的导师,学院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地给学生安排导师。我觉得,谁是你的导师,你是谁的学生,是一种缘分,美好的缘分。

二、学习要靠自己

硕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看理论书做笔记,看文献做笔记,选题,开题,写论文,都要自己踏踏实实努力,学习期间有疑问可以请教导师,论文中的问题可以和导师商量。所以,提前联系导师是不是很重要呢?显然不是。

三、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听同学说,不要和同学比

既然已成功考取理想院校,你就是佼佼者,要有足够的自信,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听同学说,不要和同学比,尤其不要比导师,于学习而言没有意义。硕士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且能胜任硕士生指导工作。可见,硕士生导师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必担心导师指导不了你,除非你执拗,不听导师的话。

综上,提前联系导师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眼下,你最重要的事是好好放松一下,准备好本科毕业的相关事宜,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实习材料、思想汇报等等。最后,祝你前程似锦~~

当然了,我不是名校的毕业生,可能说得不对,望大家批评指正。


秾丽的时光


师生互选

师生互选顾名思义就是导师和考生进行互相选择!一般这个阶段是由研究生自主决定是否选择导师指导其完成研究型学分,导师自主决定是否接受研究生并指导其完成研究型学分。确定谁将是你的导师,是很重要的事情哦!这几乎决定着你的研究生生活将会过的怎样。考生一定要多注意!

具体操作

师生互选阶段,有的高校,研究生可以在获得新生录取通知后进行预备性师生互选,(当然有的学校是在报名的时候就已选定导师)。正式互选自新生入学复查合格后到第一学年结束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拟录取名单中有你还会被刷?符合这些特点的考生将失去读研资格!

一般来说,拟录取名单中有你的话,基本上就等于正式被录取了。不过也有例外,往年有很多人本来是拟录取状态,但是在之后的正式录取名单中却被排除在外。所以说,拟录取名单中有你并不代表一定能够读研!

在这里说一下,拟录取之后还有被刷的可能,虽然概率很小。“拟录取”不等于正式录取,它是考生经过招生院校复试合格和政审合格,招生院校经过讨论后确定的准备录取的名单。之所以叫“拟录取”,是因为该名单尚未经过所在省(市)教育厅审核,也没有报教育部备案,只是招生院校初步录取名单。

从拟录取到正式录取,名单也会有所改变,主要是有些考生在资格审查的过程中出现情况,导致考生失去读研的资格。符合以下4个特点的考生要注意了,就算已经拟录取了,也有可能会被刷掉。

01、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有些大学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体检会放在第一个环节,有的却放在复试的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体检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大部分的考生都比较健康。然而考生若出现很严重的病(例如传染病),那么将会失去读研资格。无论是初试和复试的成绩有多好,你都不会被录取。

02、考研复试成绩核算错误

在考研复试排名中,有的考生仅仅以零点几分的缘故,导致自己排名靠后,从而被刷。但是有的大学在核算复试成绩的时候会出现失误,拟录取的名单和正式录取的名单稍有出入,这样那个本来拟录取的同学就被刷掉了。

03、资格审查不通过

一些大学的特殊专业需要对考生有特殊要求,达不到的话将不予录取。有时候考生的学历不符合报考研究生的条件(如应届毕业大专生),也一样会取消读研的资格。

04、重大违纪行为或其他

考试作弊已经入刑,考生千万不要以身试法。如果考生在考研复试中出现作弊行为的话,考研成绩将会作废,并且会禁考,读研的资格当然也会剥夺。

以上说的4点情况,其实考生主要要担心的是第一点,另外的都是小概率事件。因为现在考生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好,很少有人经常会每年体检一次检查自己的情况。万一检查到自己身体有异样,也不要担心,就算身上有疾病,只要不是重大疾病或者传染病,一般都会被录取的,这一点考生要放心。


中公考研


研究生好不好有三个重要指标:学校、专业和导师。其中,学校决定你的发展平台,专业决定你的发展方向,而导师则是这两个指标前面的系数,导师好,系数可以远远大于1,导师不好,可能就要打个折扣。

像我所在的高校,随便一个中等偏上学科的硕士点,硕导都会有十几二十个(还不算外聘的兼职导师),这些硕导里面可能会有带称号的高层次人才,有学科带头人,有博导教授,另外大多数是副教授,有的讲师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几篇不错的论文,也可以申请当硕导。不过,讲师硕导已经算是不错的导师了,还有一些老师最近几年没项目没成果,硕士也招不到,下一次遴选时就会被取消导师资格了;一些导师为人比较刻薄,喜欢差使学生做这做那。如果不幸遇到这样的老师,你梦想中的研究生生活多半是无法实现了。总的来说,导师之间的水平和层次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们能给你的指导和帮助也相差很大,对你将来选择读博、选择工作还是选择上天台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生希望选好导师,导师也希望选好学生。大部分导师都不会等到最后才确定自己的学生,特别是好导师。他们会先争夺推免生,如果还有名额,则会在复试的时候选择心仪的学生,有时还会主动联系学生。所以,要想找好的导师,必须先下手为强。如果下手太晚,或者根本就不去过问,那不可能会有好导师剩下了。

联系导师最好的出击时间是拿到初试成绩后。如果考本校,可以直接去实验室找老师谈,如果考外校,最好能马上去一趟,不行的话就打电话,这样反馈速度更快,这个老师不行可以马上联系另外一个。当然,联系的时候老师也不可能给你准信,你只需要了解到这个导师还有名额、需要什么类型的学生就够了。另外,这个时候联系导师不光可以提前预定好导师,还有可能在复试中得到老师的重点关注,给你的面试增加成功机会。

以上就是我们在高校的真实体验,考研,一定要主动联系导师,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会给你的研究生生涯带来重要的保障。


高校人才真经


我觉得这个是可以专业和你的未来发展预期来考虑的,毕竟导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你在前期与老师说好了,就类似于签订了“婚姻协议”一样,老师不会无故抛弃你,同样你也不能随机更换导师。而开学后再由导师选定学生,很有可能都是一些剩下的导师了,但是这里绝不是剩下的导师不好,还是要与自身专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结合考虑一下。

自己想走科研路

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因为大导师真得十分的抢手,对于那些保研的学生可能在大三下,大四上就已经确定好了导师了。

因为如果你想走硕士-博士这样的科研型道路,无论是哪个专业,导师对你的指导作用和未来你的科研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

(1)决定你的毕设论文

毕竟博士的毕设思路和题目很多也是需要来自于老师的课题的,如果老师课题十分狭隘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可能也就预示了你的毕业论文可能会缺乏心意。而如果老师课题很多,研究前沿,你在博士论文开题时就已经赢了。

(2)带你参加多种国际会议

如果老师名气比较大,是该领域比较前端的大牛的话,他在自己参加一些国内外高级论坛的时候也会带上自己的学生,你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眼界而且可以结交很多该领域其他优秀的人才和老师,便于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这基本上就是大神带你飞呀。

(3)工作好推荐

作为博士一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大部分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果导师的地位比较高的话,对于你寻找高校的工作会十分便利。

只想工作的工科生【非计算机专业】

这个同样建议先找老师,因为老师对你的研究生生涯的指导有重要作用,而工科老师真得是良莠不齐呀,即使是同一个学校,老师科研能力还是有蛮大的差别的。

即使你只想工作,但是工科生在研究阶段跟上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的话,对自己的提升真得不是一星半点的。

只想工作的工科生(计算机专业)

这个专业如果只想工作的话,其实提前找老师和让老师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看到的大部分计算机的学生都是在实习中度过了研究生阶段,通过接触实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实习找到更好的工作。

只想工作的经管生

大部分经管学生,我知道的,都是没有固定办公区的,而且一个经管老师一般一年招收7-8个研究生,一个团队算上研一到研三和博士生大概有40多人,老师很多时候连人都没有认全,学生也在研究生阶段去实习。所以该类也是提前找老师和让老师选没有什么区别

希望能帮到你


追长颈鹿的胖兔子


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每个学校甚至学院的规则不同,但依然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之说。

首先,恭喜题主考研拟录取,拟录取之后,接下来就是学校将档案上报教育部,然后待教育部审批,也就是所谓的政审,录取的可能性很大。

所谓规则不同是指有的高校在复试的时候,考生就已经选好了导师,在面试的时候也是以导师组进行面试的;但有的高校是以学院或者院系为单位组织的复试,这种情况下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复试之前已选好导师,另一种是复试无需选择导师,待开学之后,召开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会。

显然,题主的情况和第二大条中的第二小点很相似,也既开学后组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选。但是在暑假这段时间里,各位考生也可以在校官网上面提前了解一下各位导师的研究方向,通过师兄、师姐了解一下导师的性格秉性。如果有适合自己的,也可以提前联系了。这样的好处是避开了开学后学生扎堆联系导师的高峰,也可以让自己提前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复试之前统一组织复试,开学后再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选这样的招生流程还是非常公平的。有利于各位考生同台竞技。如果提前选好导师的话,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印象分在里面。


贝鱼说


提前联系好。因为知道差不多了,自己应该对所选的导师有了大体的了解。如果不去主动联系导师,人家对你没什么印象,而其他学生可能都主动联系了,况且还有本校导师相当熟悉的一些学生选定了这位导师。这样的话,如果自己的实力不是特别突出,人家为什么非你不可?主动联系导师主要是个态度问题,而且可以看出人的处世态度。学习期间善于沟通的人肯定有优势,包括毕业后用人单位也希望有团队合作能力的人加入进来。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室里度过,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我的一个同学,本硕都是211本校的高材生,平时理论课成绩非常好,但是写论文很费劲,他属于死读书一类的人,为人处世也比较死板。我们实验室大部分人都完成了毕业论文,只要他还差不少。如果大家不帮他,真没法毕业。人都是有感情的,好嘴养全家。就算以后工作了,办公室里没事打水扫地这样的活主动干点,跟老员工们多多沟通,都是有益无害的。


飞跃地球上火星


首先,我想说的是选导师的这件事是双方面的,你选导师可以,导师也会考虑到底要不要你。提前联系导师只不过是让导师优先考虑你,最后到学校会有最终决定的。

如果你很优秀,本科期间有很不错的科研经历且发表过优秀的论文,学习刻苦,谦虚努力的一面让老师了解到了,那你可以考虑考虑大牛导师,因为这种导师会有很多人选择,并且他们的名额大部分已经被推免生占据,所以足够优秀可以考虑一下。不过这种导师因为已经功成名就,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管你,他们在你身上不会有太多时间。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特别优秀,但是还特别想学真东西,我觉得选择一位年轻的导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也在事业的上升期,同时他们的学生少,在你身上的精力会很多,你有足够的时间跟老师学习。


绝世风华358



亦正亦邪180166189


可以明确的说,先联系导师,导师的专业方向,人品十分重要,提前抢名额。本人当年就是这样做的,差一天就被另一个同学抢去,事后验证我的导师比他的导师强多了。当然,在学校开会以前,你如果想换导师,还可以换。


道远123


个人建议如果你考在录取名单的前百分之50!你可以去建议你喜欢方向或者名师看他愿不愿意带你!如果愿意带你那就皆大欢喜,复试环节就稍微轻松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