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王校长说选大学比选专业重要,你认为呢?

新高考何南


看到这个题目,觉得必须回答,不能让王校长的观点占领了市场,否则会害死考生的。

现在有一种可怕的说法,就是上大学,主要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的,而非去专业的;这也就是大学比专业重要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想想看,考生们参加高考,去大学上学,是为提高综合素质的吗?书生没有做过专门的统计,但从书生周边的人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工作的,如果说上大学只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的话,应该很多人就不去上学了。

其实,有段话说的非常好:

这段话来之《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

在此,书生只想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把专业学好的话,将来如何就业?难道是毕业就失业,还是将来准备找一份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混饭吃?

你的综合素质再高,可是,刚毕业的学生是要工作的,这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应该安排在什么岗位啊?想想看,假如书生综合素质高,不过就是专业学的不好,王校长的学校会招聘我吗?

如图,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首要理由是专业对口,难道这不就说明了专业的重要性吗?

而且,有的人说,招聘单位看重的是学校而非专业,就算是专业好,可是非名校出身,招聘单位可能都不会正眼看你,可问题是,如果不是相关专业,就算是名校学生,用人单位会要吗?

书生特意去看了看王校长所在学校的招聘要求:

这是北京银行的招聘,可以看出,专业范围是有所限制的,并没有因为西安交大是985,就什么人都招聘,专业不对,是不是就没有机会啊!

而且,应聘条件中,有CPA等资格证书的优先考虑,这算是专业呢还是综合素质呢?包括英语专业的要八级证书,这些,不都是专业要求吗?

如果专业不对口,或者专业对口但学习不好,就算你是西安交通大学这样985、211、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北京银行也不会要你的!

难道这些,还不能说明专业的重要吗?

原创不易,请多关注;一介书生945,专门解答你教育方面的困惑,欢迎交流和讨论!

一介书生945


用我自身的例子来谈一谈这个问题。我是北外的大二学生,学的专业是小语种。但是我高中是理科生,当时放弃了很多可以读的985,选择了北外。而且我是一个理科生选了一个文科专业,作为女孩子,高中三年的理科把我学得很累,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总是想着不要再学物理和数学了,而北外一直是我向往中的学府,我最喜欢的主持人杨澜和何炅都来自这里,我还知道它是外交家的摇篮,是那么的神圣和崇高。

2017年,走进北京,走进北外,当我在课堂里学着枯燥单一的语言时,我有些怀恋高中时学过的数理化,我会在纠结中感到迷惘,是否我的选择错了?

但是走过大一,步入大二,我越来越感到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北外这所国际化的大学校,带给我更大的视野,学校致力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在大二上期便开始了经济类双学位的辅修,在大二下期,便开始投递简历,寻找实习。就在前几天,我通过一轮简历筛选、一轮笔试、两轮面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了某著名外企的offer,作为一个北外学生,走出校门,你才会发现,一个好的学校,可以把它的学生培养得非常具有竞争力。

所以,我的观点是,好的学校胜过好的专业,一所好大学,你能学到的,远远不止单一的专业这么简单。它带给你视野和眼界的开阔、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有对北外或者大学生活、求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





星闻侃剧圈


这个是屁股问题。屁股做哪里,就说哪里好。

如果我是西郊大学校长,我也肯定说,选大学最重要,咱的环化生财也是就业吊打其他一本计算机的。
但是回头对自己孩子却说:咱要上金融,计算机。这样才有前途,别去靠那些环化生财


这就是一个人的两面性

校长是西安交大的,肯定忽悠你去学西郊的大冷门啊。千万别去隔壁(西电)学电子计算机啊 ,他实力远不如我们啊,我们的生物,材料,机械就业吊打他们啊。。

对于学生来说,去西电学计算机电子,就业绝对吊打西郊的材料,机械。

你这样祸害学生们,你的良心不会痛么,他肯定不会,因为他是校长。

对于我们普通考生和家长来说,屁股一定要坐在自己这边。

你是代表校方利益 ,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问题

  • 校长什么利益:学校多搞冷门专业,环化生财越多越好,这些垃圾学科才能多发高因子论文,多出院士 多骗国家钱,攒排名,生源当然质量越高越好,研究生越多,论文越多,至于他们毕业死活和我没有关系。

  • 咱学生家长利益:毕业找个好工作,最好多赚钱,工作轻松,社会地位高,什么论文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这俩利益是完全针锋相对的,好发论文的专业一定是垃圾专业,一定不好找工作。

同样:清华也出个这个事。

那是大名鼎鼎的施一公。

为啥啊,因为他是生物教授,生物院士,他屁股必须坐自己这边,否则生物的本科生全跑了,他光杆司令了。其实清华大学学生都知道金融,计算机最有前途。


对于咱考生和家长来说,必须选好专业。选好院校,否则

考上985/211环化生财农林牧副渔名校,高兴的乐开花


学了环化生财,农林牧副渔毕业后是:

这叫:学了环化生财,等于就地活埋。你真想:

其实我也想说:其实化学专业就业最好的方向是当中学化学老师

其他全完蛋

下图不对:而是绝对决定一生,尤其选专业时候


学了冷门专业,你毕业时就知道,那一句:说啥都是泪。
昨日选专业的脑残化作今日的伤心眼泪。




真是,伤心太平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其他我的文章里面很多关于,选专业,选高校的问题,还有关注部分内容列表
  1. 高考考报考的终极准则,大家都要记住啊

  2. 我再次厚着脸皮给你们推荐的学科(没有之一):临床医学

  3. 家长和考生们要记住啊:鉴别专业的钛合金级准则

  4. 电子信息类专业-我唯一推荐理工专业,就业待遇吊打其他大类专业

  5. 保研好?,还是考研好?学长给你好好分析分析

  6. 本科考医科专业,第一选择是211/985类院校,不是非211医科大学


高校专业那些事


首先,这个问题是王校长参加央视著名节目《开讲啦》观众提问环节被问到的题目。

王校长的回答是这样:“专业和学校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要我非得拍个序的话,我把学校排在第一位,因为学生的成才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养成。所以我说如果他在这接触到一些著名的学者、大师,可能和他的专业未来相关性并不强,但是可能这位大师的一句话,可能能点拨他一生。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对他的一生才是最关键的。四年的有限时间所学的知识,不足以支撑你未来一生的发展。其实知识在你毕业之后,还需要不断地去补充。”


回归问题本身,选大学还是选专业,是个优先级的问题,尤其高考填志愿时,绝大部分考生都会面临这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本人现在就读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一直认为学校优先。下面结合我读大学的感悟和体会,主要从学习资源、就业谈谈个人的看法。


1、高校平台背后的资源

所谓的高校平台,通俗点就是高校的层次,背后涉及的是高校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基础建设、学习资源、国家经费支撑等。重点说说学习资源:

首先,大学最重要的是师资,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这话一点也不假。好的大学集合了各行各业顶尖级大师、专家,你有更多的机会跟各专业的大师和翘楚接触,聆听他们的讲座,甚至进一步得到他们的指导,这样的机会你在层次低一点的学校很难得到,甚至没有;

其次,图书馆资源,具体包括专业书籍、课外图书、大师著作,对研究生来讲电子数据库资源也很重要,比如知网论文下载权限;

最后,环境资源。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学风,学风对于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好的学风能够促进学生努力学习。

2、就业

上大学,不管是读到本科,还是读研究生或博士生,最终都得就业。高校平台对于就业来说,真的是至关重要。最简单例子,某大院来高校招聘,一般定点去那几所高校宣讲,档次低的压根不会去。另外,对于研究生毕业找工作,也依然很看重本科出生,本科毕业于一般的学校(比如,非985、211,双非)的话,简历初筛都过不了,投递过去了面试的机会都很难拿到。不能否认,有些二本院校也有很多综合素质很高的学生,但根据学生毕业大学层次初筛简历,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最直接、有效的初选原则,也是这么多年下来的经验。这也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找工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实际找工作中,因为学生学历不好,找工作屡屡碰壁的例子,屡见不鲜。

本人对于王校长,也是通过观看《开讲啦》那期节目才知晓的,后续也网上观看了王校长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视频,个人特别佩服王树国校长,被王校长的风趣幽默所折服,对大学高等教育也有深刻的认识和定义,而且无论是在西安交大还是哈工大,学生们对他评价都很高,对学校发展贡献很大。


写在最后:我的宗旨是:让世界听到属于你的声音。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积极探讨,勇于说出你的所思所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感悟和体会。


风清扬-逍遥子


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大家好,我是缪登峰老师,专注教育研究、升学规划,欢迎关注。我尊重王校长的观点,但我不赞同。站在他个人的角度,他认为大学比专业重要,没问题,但是这个观点不是普适的,也就是说,这个选择适合他,未必适合你。

今天缪老师来批一批,那些高考报考的谬论:“能选985、不选211”?“分高选大学,分低选专业”?“本科是基础,专业无所谓”?来,从头批到尾!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上海财经大学)

能选985,不选211?

真的不懂行,才会这么说,凡是招生分数可以媲美985的211(分数相差太大了,没必要探讨),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两财一贸在财经领域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985,有志于此的孩子,选择他们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语言人才培养上的资源,远超很多综合类985,前者更是外交官的摇篮。中国政法大学作为政法类院校的NO.1,影响力不容小觑。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凭借地利优势,和自身的就业优势,分数也比肩很多的985。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北京交通大学)

分高选大学,分低选专业?

典型懒得动脑子,才会这么说。为啥?第一,两个孩子分数一样,就做同样的选择吗?那生而为人的个性何在?第二,对大学不了解,对专业所学不明确,索性就一刀切好了,这样最方便。

分高的学生,可以对专业有更强的诉求,他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把握明确,认为自己特别适合做计算机,想去BAT发展,取得经验后创业,那选择北京邮电大学,不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完全没问题。

分低的学生,如果对专业的目标感不强,自己分数对应的大学也没什么明显的标签区别,那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有就业资源的城市,反而是个不错的选择。

(晒太阳马拉松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科是基础,专业没所谓?

本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没问题,大学生在校要增强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习,也没问题。但不是绝对的,有些学科,脱离了长时间的学习浸润,要取得成就很难,再者,利用本科4-5年的时间,学习非自己所爱的专业,研究生再跨考?有没有考虑过时间成本呢?

医学、哲学、理学中的大量专业,本科学的是皮毛,但是没有这些皮毛,想一朝就深入学科精髓,也无异于痴人说梦。本科到研究生阶段,如果要跨学科,付出的除了时间成本,有些学科壁垒也很难打的破。

还有,你要不要考虑就业呢?在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专业是很看重的,尤其是一些专业技术岗位,没有这个领域的知识,你就没应聘的资格。当然,考公、去体制内事业单位、普适性和并不要求特殊专业知识的工作岗位除外。

(上图由缪老师拍摄于中国政法大学)

最重要的因素——你!

在高考规划上,选择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恰恰是你自己。你对于自己情况的把握,你对于自己目标的设定,你掌握外部信息的全面性,你对于复杂信息的处理能力,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这里的你,指的是考生和考生的整个家庭。

不要去相信非黑即白的评判标准,把自己看成个性化的独立存在,勤于收集信息,精于分析信息,勇于作出决断,你的高考规划之路,一定畅通无阻。


缪老师妙笔生花


西安交通大学王校长说选大学比选专业更重要,从他的立场来讲,这话并没有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西部第一高校,985工程高校,C9联盟成员,是我国的一流大学。一般而言,对于能考上985大学的同学来说,选大学确实比选专业更重要。

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普及教育,从专业性教育不断向通识性教育发展。说得更直白一点,大学教育已经属于素质教育范畴。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很多课程大家其实都差不多。作为理工科学生来讲,基础的数学、物理、工程知识,大家都一样。真正学专业知识其实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这么点时间也不可能说把哪一门专业学得多么精深,仅仅是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够入这一行而已。真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需要通过读研深造,或者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到实践中去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讲,名校提供的其实是一种文化氛围。凭借名校的资源优势,也不愁毕业之后没出路,为啥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化氛围呢。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选大学比选专业更重要。



但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比如二本类的院校,选学校已经意义不大了。不客气的讲,全国范围来说,普通二本和普通一本类院校不存在谁有名谁没名。但这些学校通常都会有几个实力强劲的特色专业。再者,普通院校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即使为今后的就业考虑,也得优先选专业。

能上985、211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对于普通院校的同学来说,可以在本科期间选一个比较好的专业,然后再通过考研进入名校。这也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路径。如果一开始专业选的不好,考研又去跨考,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究竟是选大学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能上985、211名校优先选学校;普通地方院校的同学,则应该优先考虑专业选择。


上庠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的问题,困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站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的角度来说,选大学比选专业重要,这句话没有问题,因为大学确实不仅仅是专业传授,还有人文素养的养成,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名校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但是对于考生来说,面临着高考分数高低,未来就业去向等较为实际的问题。一般面临选择学校还是专业的问题,多是成绩没有太强的竞争力,或者说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的同学。碰上这样的情况,个人觉得还是要结合实际来进行考虑。

分数高有上名校的可能建议优先选学校

这里的名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985、211、双一流高校,因为这些学校除了有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优秀的师资和考研平台,还有更多的机会。不管是保研率,出国率,就业去向,就业平均薪酬等都明显由于普通院校,而且名校有较多转专业的机会,入校时专业不理想,之后是有机会调整的。


分数不高只能进普通院校建议优先选专业

对于分数只够上普通院校的同学来说,学校在就业深造等方面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帮助相对较小,学校之间的差别不是太大时,专业的优势会非常凸现,不同专业之间的就业形势和职位薪酬往往有非常大的差别,这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面临家庭经济困难等现实问题时建议优先选专业

对于这类同学来说,需要解决的首先是生计问题,往往需要毕业后就立刻能投入工作,找到理想的职业,虽然说名校的牌子是一块更好的敲门砖,但是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在就业上并没有太大优势,他们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深造及深造之后的发展。


象牙塔里讲故事


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大学比专业重要。

其实在高考报志愿,选大学的时候,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地域>学校>专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1.一所北京的211要比一所东北的985更吃香(不带有任何地域歧视)。一所大学看似是大学综合实力的对比,其实它所在的地域更重要。在北京,依托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很多资源,就单单从校内实习来说,你的可选择性就会很大,而在校招的时候,地理优势也会无形中帮你带来很多资源;

2.别人更关心你毕业于哪所大学,而不是毕业于哪个专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毕业的这个专业不仅是我们学校最好的,而且专业排名在全国同专业来看也是最好的,但是有什么用呢?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人力关心的是你毕业于985还是211,关心你的学校在全国排名多少,关心你的学校历年来就业满意率是多少,至于你的专业,只是锦上添花的。


师兄说教育


看了一些回答,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甚至否定王校长的言论也有。对于这句话我们先探其来源,在分析一二。央视开讲了栏目,王校长被观众提问的题目。王校长的回答原话是:专业和学校都很重要,但是如果要我非得排个序的话,我把学校排第一位,因为学生的成才不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养成。所以我说如果他在这接触到一些著名的学者、大师,可能和他的专业未来相关性不强,但是可能这位大师的一句话,可能能点播他一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对他的一生才是最关键的。

这句话,我们看全了后,是不是觉得王校长说的很客观,并且很有道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大学,就是一个使人明心见性的地方,是青年人初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毫不否认,好的大学,好的氛围,这样的客观条件会带给人正能量。

好的大学,大师多,接触大师的机会也多。这对于大学生正确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很有好处。简单的举个并不恰当的例子,北京的高校燕园、清华园、人大、师大、科大、理工、交大你走一圈,能够感受到的氛围绝不相同。

当然,大学仅仅是学习知识,那就枉费了大学。其实大学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知识肯定会更新,但是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思想是要慢慢培养才会有的。

在一定程度上,王校长说的没错,全面理解。


学院路五道口


选大学比选专业重要我认为是个荒唐的说法:

1:所谓大学的优秀,完全是品牌专业,优势专业积蓄积累形成的名校效应,所以理论上讲所谓选名校,不过是选一个一个著名专业的集合。

2:学生入读大学能否毕业,关联一生的发展和成长,能否毕业,首先取决于——是否愿意学?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选错专业,约等于背着鼓找锤——自己找敲,后果就是连进入社会门槛的条件也被摧残,因为没有能力毕业。

3:实话说,入错行比选错郎还可怕,你将无谓浪费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华。有再多的大师文化也改变不了你当下的郁闷与烦恼。

4:企业去大学招聘,通常会选定专业,不会因为你所在的学校有多牛就选会你,你是什么专业与是否选择给你应聘机会约等于绝对值。名校的光环等于被青睐,这种思路要不得,等于自娱自乐。

5:专业调整或者跨专业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讲充满艰难和痛苦,未雨绸缪比亡羊补牢强一百倍。换专业,跨专业哪有那么容易?假设学生无所不能就是不负责任。

6:选择专业,关乎未来就业和自己的成长,是否朝阳方向,还是日落黄昏对学生学业至关重要。选错了遗憾终生。

搜狐最值得信赖高考志愿规划师王为愿,为您出谋划策,欢迎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