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隨著人們對“教育改變未來”的認知越來越深刻,以及教育資源的分配極度不均,學區房一度被吵得火熱。

近幾年,學區房已經成為孩子上名校的硬核條件,許多家庭砸鍋賣鐵購置學區房,就為了讓孩子能接受相對好的教育。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家長們揹負巨大的生活負擔,省吃儉用、疲於奔命、日沒夜的忙碌、高額的還貸壓力……

一所學區房幾乎耗盡了一個家庭的生活品質。

01 被學區房逼瘋的那些年

去年四五月份,發生在中投君身邊的幾件有關學區房的事情,至今提起來還覺得瘋狂。

當時,一個房產中介和我說,他的一個客戶,看中了兩套一線學區老破小,晚上回家和老婆商量了一下,第二天兩套都被人買走了。後來又有一套房子出來了,房主當天不在家,只是在樓下遠遠的指了指房子的位置和樓層,他就說“要了要了”。

4月中旬,一個朋友看中了市中心一套老破小,學區一流,南京前三,每個平方85000元,總價480萬。準備草簽合同那天,房東突然翻臉,說要加10萬,不然不籤。朋友準備玩拖延戰術。第三天中介通知,493萬賣了。

陪朋友去看一套有雙學區的房子,二胎傷不起。小區一般,沒有裝修可言,一樓返潮。當天除了房東,還有6箇中介和5個意向客戶,房間擠爆了,最後在門外現場抬價。不少鄰居都來湊熱鬧,準確說,想知道自己的房子能賣多少錢。

最經典的就是北京的中關村三小,北京的老司機或許都知道,這是一所多麼“牛氣”的學校,“每學年開學的時候,它都會引起周邊交通堵塞,多少開名牌車的家長都在想方設法把孩子塞進這個學校”。

周邊學區房均價達到12.5萬/㎡,每平米高出隔河相望的世紀城片區3萬左右。

中關村三小周邊學區房房價分佈

當時的學區房,真真已經瘋狂到“單價8萬元買了一個豬窩”的地步。

網上一度流傳著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世界上最貴的車是購物車,最貴的房是學區房。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一個看似雲淡風輕的段子,卻透漏著無數買不起學區房家長的無奈,以及孩子們被“一房定未來”的尷尬局面。

02 學區房,再也不見

幸運的是,國家看到了家長們的無奈和孩子們的未來,終於在今年的1月1日開始行動了。

北京海淀區出新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區新登記並取得房屋不動產權證書的住房用於申請入學的,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也就是說,2019年以後新買的房子將不再對應固定的學校。

“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僅一字之差,就大幅降低“擇校”可能。

也就是說,“多校”中既有傳統的“名校”,也有一般學校,買“學區房”並不一定能進入“名校”就讀。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另外,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小區配套招生宣傳工作方案也在相應小區廣而告之。

方案指出,為落實海淀區的文件要求,穩妥推進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特告知育新花園小區、新康園小區業主,2019年起在海淀區新購住房不再對應一所學校,實施多校劃片。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看來,動真格了!

有人或許會說:不就是北京這麼搞嘛!子彈打到我們這裡,還得飛好一會呢!

別忘了,北京可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具有很大的樣板作用。

北京突然出手,打響公平教育第一槍,必將引發全國一片效仿的風潮。

實際上,上海的多個區域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多校劃片”,目前仍在不斷普及中,只是不像北京一樣被政策性執行而已。

上海的長寧區、徐彙區和靜安區早在十年前就開始陸續使用“電腦派位”和對口入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小升初教育資源分配。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長寧,全區除了建青實驗、少體校2所一貫制學校外,都採用電腦派位,搖號入學。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大體上看,上海家長對於學區的嚮往同北京家長又有些不一樣。因為上海有大量私立學校,民辦教育也相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於學區房的熱衷程度。

而對於是否跟進北京的政策,上海的態度很明確——暫不跟進。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朱蕾曾回應說,各個省市將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制定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不一定都要採取“大學區”的形式。

不過,暫時不跟進,並不代表以後不會被強制跟進。

去年6月以來,國內樓市的氣息已經弱到只有呼沒有吸。

再加上這麼一重錘下來,本已經膨脹到天際的學區房,真要被摔個稀碎嗎?學區房還值不值投資?

03 真正決定高房價的是經濟基礎,而不是學區

我們必須意識到的一點是,學區房之所以比普通商品房高出幾十個百分點,學校絕對功不可沒。

如今政策一改,學區房基本上失去了頭頂的附加光環,躲不過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下來的宿命。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一套房子,原來對口A重點小學,但之後學區劃分變了,對應的變成B普通小學,小區加持的光環消失,誰還會傻乎乎地掏出高於普通房子20%的價格去買呢?只能坐等環比上漲20%的時候才能回本了。

不過,真正決定高房價的是經濟基礎,而不是學區。

也就是說,只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才有學區房,貧窮的地區教育資源普遍都不咋地,雖然不同學校有差距,但並不大。

學區房新政“單校劃片”“多校劃片”區別在哪

這是事實,不是論證。

因為經濟發達,GDP產值高,對應的是遍地高薪工作,購房需求高,最終導致高房價。

學區自然對一個地區的房價有加持效果,但只是很少一部分,就算沒有學區,房價依然很高。

再比如教育資源分配本就相對比較均勻的上海,學區房受到的衝擊就不會很明顯。

因此,學區房,即便是跌也不會跌破當地房價的地平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