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资的计算与本人上年度的工资是什么关系?

东方夜雨夕阳红


退休工资主要与社平工资有关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的退休前工资那么高,而退休后工资那么低呢?

实际上退休工资跟本人的上年度工资实际上关系不大,主要是跟社平工资之类的因素有关。

现在存在着很多企业,为职工交纳社保的时候,为了减轻用工负担,采取的是最低缴费基数方式缴纳社保。这样就会产生缴费基数和本人工资不一致的情况。我们的养老金待遇计算标准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所以就降低了退休待遇。很多人误以为养老金缴费15年,大家的待遇就都一样,这是不公平的。



个人缴费基数高低,关系着本人缴费指数的高低,也关系着个人账户划入多少的高低。

本人的缴费指数主要是用于基础养老金计算,缴费基数除以缴费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就是本人的缴费指数。

个人账户划入多少,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钱数得量越高,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就越高。

本人的工资应该跟缴费基数

职工当年度缴费基数的确定,应当按照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月均值来计算。而职工的工资实际上包含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6大类。

而且这些公司还没有扣除社保、公积金个人负担费用,所以远远是比很多人认为的到手工资要高很多。



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

目前,我们国家所有地区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一般都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统账结合以后(一般是1996年)参保缴费的人员,退休待遇就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了,都实行的是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统一标准。主要是因为统账结合,指的就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在此之前是没有个人账户的,也就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过渡性养老金是对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时间的一种补偿。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实际上各省市并不一样。

不管怎样,基础养老金是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通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等因素进行衔接。本人的工资只能通过影响缴费基数,缴费基数影响缴费指数,缴费指数影响基础性养老金,来实现对养老金的影响。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同样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是通过缴费基数来影响高低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60岁是139个月,50岁是195个月。

所以,要想退休工资高,需要缴费基数高一些才可以。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缴费基数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这实际上是属于违法行为,职工可以通过劳动维权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每一年缴费的养老保险都会影响我们的养老金待遇,所以我们也要保证养老保险缴费的一直比较高,才能保证我们的养老金更高一些。


暖心人社


楼主您好,退休金的计算与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退休金的计算与本人所在地区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是有直接关系的,他娶的是这样一个条件,而不是说你本人的工资取决于你们本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们本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仅仅只有5000块钱。而另外一个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有8000块钱。那么你们两个地区退休的人员,他的退休金就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拿到8000块钱平均工资的这个个人,实际上他获得的养老金待遇就要高过,你们只有5000块钱,平均工资的个人的一个待遇,所以说这个条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因为它直接会影响到你退休金高低的待遇。

所以这个社会平均工资,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一个体现,那么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地区,实际上这个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那么获得的退休金相对也比较高时很正常的一个事情。那么如果说社会平均工资相对较低,那么自己退休以后获得的退休金也相对比较低,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说它和社会平均工资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


社保小达人


退休工资的计算与本人上年度的工资没有什么关系,但与全省(市)上年度在岗职工的社平工资有关系,因为上年度社平工资是计算退休时养老金的依据。

根据目前的政策,退休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如果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中人,还有一笔过渡性养老金。

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为195,55岁退休为170,60岁退休为139);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1.4%。

由此可见,在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计算中,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都要用到退休地上年度的社平工资。这个社平工资一般要在每年的下半年才会公布,因此,每年上半年退休的人员会先用上上年度的社平工资来计算养老金,等到下半年社平工资出来后再用上年度的社平工资重新为你计发正式的养老金。


叶公来帮忙


退休工资的计算与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是什么关系?

退休工资的说法早已过时了。自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后,退休工资已改称养老金了。养老金的计算与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如果单位按时足额为你缴纳社保,你的收入又介于政策规定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之间,就有直接关系。否则,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这种情况下,你上一年度的工资并不一定等于你上一年度的社保实际缴费基数。

影响养老金待遇的直接因素有:退休时本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历年的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含视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如果同一年退休,退休时本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大家都一样。如果退休年龄相同,那么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也相同。因此,真正影响你养老金的直接因素就剩下了本人历年的缴费指数、缴费年限(含视同)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也就是说,养老金和本人的缴费情况才有直接关系。

换句话讲,实际工资高,但实际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不见得高。实际工资低,但实际缴费高,养老金待遇不见得低。一句话,缴费水平才是影响养老金的关键。即使两个人的实际收入不同,但如果缴费情况相同,又是同一地区、同一年,同样的年龄退休,那么养老金没有区别。

其实理论上社保缴费基数应该按本人月实际收入确定,但在实践中却不一定。为什么呢?有两个主因:一个原因是缴费基数有上下限,另一个原因是用人单位不守法,没有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

缴费基数上下限,使得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缴费基数和实际工资不符

各地每年的社保缴费基数都有上限、下限,并且都是和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社保缴费基数上限等于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的300%,社保缴费基数下限等于当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的60%或40%(各地不统一)。

如果有以下情况就会出现社保缴费基数和本人月实际收入不符的情况。

(1)月实际收入低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按下限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社保。

例如:当地社平工资是5000元,缴费基数下限是3000元,你的月实际收入是2500元,那么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3000元,和你的月工资2500元没有直接关系。

(2)月实际收入高于社保缴费基数上限,按上限作为缴费基数缴纳社保。

例如:当地社平工资是5000元,缴费基数上限是15000元,你的月实际收入是20000元,那么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15000元,和你的月工资20000元没有直接关系。

用人单位不守法,没有足额申报员工收入,使得员工缴费基数和实际工资不符

很多企业单位都没有如实按员工的实际收入申报缴费基数,使得月收入介于上下限之间的员工缴费基数打了折。甚至很多单位都是按最低缴费基数,给员工缴社保。

例如:当地社平工资是5000元,缴费基数下限是3000元,上限是15000元,员工月实际收入是6000元,但是单位给你申报的月收入是3000元,那么你的社保缴费基数就是3000元,和你的月工资6000元也没有直接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剔除地区社平工资差异因素,以及退休年龄因素,真正影响养老金待遇的因素就是实际缴费水平,和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养老金的计发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水平高,缴费年限长,养老金就高。

我是“水流云在草青青”,认真诚恳的退休顾问,欢迎大家加我的关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愿天下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水流云在草青青


退休工资的计算与本人上年度的工资没有直接关系,影响退休金计算的因素如下:

1.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2.个人账户余额

以社保中心系统中的数据为准

3.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决定了退休金的计发月数,您可参考下图:

4.退休时当地的社平工资

以地方人社局公布的数据为准,北京近10年的社平工资您可参考下图: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下退休金的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公式

J=(C平+ C平*Z实指数)÷2*(N实+同)*1%

  • 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

G合计=G同+G实

G=C平*Z*N*1%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人力服务智询师


不可以的公租房用与事企业公职员工用房。


东方天俊


对于中人没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