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資的計算與本人上年度的工資是什麼關係?

東方夜雨夕陽紅


退休工資主要與社平工資有關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我的退休前工資那麼高,而退休後工資那麼低呢?

實際上退休工資跟本人的上年度工資實際上關係不大,主要是跟社平工資之類的因素有關。

現在存在著很多企業,為職工交納社保的時候,為了減輕用工負擔,採取的是最低繳費基數方式繳納社保。這樣就會產生繳費基數和本人工資不一致的情況。我們的養老金待遇計算標準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所以就降低了退休待遇。很多人誤以為養老金繳費15年,大家的待遇就都一樣,這是不公平的。



個人繳費基數高低,關係著本人繳費指數的高低,也關係著個人賬戶劃入多少的高低。

本人的繳費指數主要是用於基礎養老金計算,繳費基數除以繳費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繳費指數。

個人賬戶劃入多少,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錢數得量越高,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越高。

本人的工資應該跟繳費基數

職工當年度繳費基數的確定,應當按照職工上年度工資總額的月均值來計算。而職工的工資實際上包含了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6大類。

而且這些公司還沒有扣除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費用,所以遠遠是比很多人認為的到手工資要高很多。



養老金是如何計算的?

目前,我們國家所有地區的退休待遇計算公式一般都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統賬結合以後(一般是1996年)參保繳費的人員,退休待遇就沒有過渡性養老金了,都實行的是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統一標準。主要是因為統賬結合,指的就是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方式,在此之前是沒有個人賬戶的,也就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過渡性養老金是對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時間的一種補償。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實際上各省市並不一樣。

不管怎樣,基礎養老金是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通過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等因素進行銜接。本人的工資只能通過影響繳費基數,繳費基數影響繳費指數,繳費指數影響基礎性養老金,來實現對養老金的影響。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同樣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通過繳費基數來影響高低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60歲是139個月,50歲是195個月。

所以,要想退休工資高,需要繳費基數高一些才可以。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照繳費基數給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費,這實際上是屬於違法行為,職工可以通過勞動維權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我們每一年繳費的養老保險都會影響我們的養老金待遇,所以我們也要保證養老保險繳費的一直比較高,才能保證我們的養老金更高一些。


暖心人社


樓主您好,退休金的計算與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資沒有任何關係。但是退休金的計算與本人所在地區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是有直接關係的,他娶的是這樣一個條件,而不是說你本人的工資取決於你們本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

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們本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僅僅只有5000塊錢。而另外一個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有8000塊錢。那麼你們兩個地區退休的人員,他的退休金就是有一定差距的,因為拿到8000塊錢平均工資的這個個人,實際上他獲得的養老金待遇就要高過,你們只有5000塊錢,平均工資的個人的一個待遇,所以說這個條件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條件。因為它直接會影響到你退休金高低的待遇。

所以這個社會平均工資,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的一個體現,那麼社會平均工資較高的地區,實際上這個地區經濟相對比較發達,那麼獲得的退休金相對也比較高時很正常的一個事情。那麼如果說社會平均工資相對較低,那麼自己退休以後獲得的退休金也相對比較低,這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說它和社會平均工資是一個成正比的關係。


社保小達人


退休工資的計算與本人上年度的工資沒有什麼關係,但與全省(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社平工資有關係,因為上年度社平工資是計算退休時養老金的依據。

根據目前的政策,退休人員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如果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參加工作的中人,還有一筆過渡性養老金。

具體計算公式為: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退休為195,55歲退休為170,60歲退休為139);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指數x視同繳費年限x1.3%或者1.4%。

由此可見,在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中,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都要用到退休地上年度的社平工資。這個社平工資一般要在每年的下半年才會公佈,因此,每年上半年退休的人員會先用上上年度的社平工資來計算養老金,等到下半年社平工資出來後再用上年度的社平工資重新為你計發正式的養老金。


葉公來幫忙


退休工資的計算與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資是什麼關係?

退休工資的說法早已過時了。自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建立後,退休工資已改稱養老金了。養老金的計算與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資不一定有直接關係。如果單位按時足額為你繳納社保,你的收入又介於政策規定的社保繳費基數的上下限之間,就有直接關係。否則,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這種情況下,你上一年度的工資並不一定等於你上一年度的社保實際繳費基數。

影響養老金待遇的直接因素有:退休時本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本人歷年的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含視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退休年齡所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

如果同一年退休,退休時本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大家都一樣。如果退休年齡相同,那麼退休年齡所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也相同。因此,真正影響你養老金的直接因素就剩下了本人歷年的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含視同)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也就是說,養老金和本人的繳費情況才有直接關係。

換句話講,實際工資高,但實際繳費基數低,養老金待遇不見得高。實際工資低,但實際繳費高,養老金待遇不見得低。一句話,繳費水平才是影響養老金的關鍵。即使兩個人的實際收入不同,但如果繳費情況相同,又是同一地區、同一年,同樣的年齡退休,那麼養老金沒有區別。

其實理論上社保繳費基數應該按本人月實際收入確定,但在實踐中卻不一定。為什麼呢?有兩個主因:一個原因是繳費基數有上下限,另一個原因是用人單位不守法,沒有足額為員工繳納社保。

繳費基數上下限,使得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繳費基數和實際工資不符

各地每年的社保繳費基數都有上限、下限,並且都是和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社保繳費基數上限等於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300%,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等於當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60%或40%(各地不統一)。

如果有以下情況就會出現社保繳費基數和本人月實際收入不符的情況。

(1)月實際收入低於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按下限作為繳費基數繳納社保。

例如:當地社平工資是5000元,繳費基數下限是3000元,你的月實際收入是2500元,那麼你的社保繳費基數就是3000元,和你的月工資2500元沒有直接關係。

(2)月實際收入高於社保繳費基數上限,按上限作為繳費基數繳納社保。

例如:當地社平工資是5000元,繳費基數上限是15000元,你的月實際收入是20000元,那麼你的社保繳費基數就是15000元,和你的月工資20000元沒有直接關係。

用人單位不守法,沒有足額申報員工收入,使得員工繳費基數和實際工資不符

很多企業單位都沒有如實按員工的實際收入申報繳費基數,使得月收入介於上下限之間的員工繳費基數打了折。甚至很多單位都是按最低繳費基數,給員工繳社保。

例如:當地社平工資是5000元,繳費基數下限是3000元,上限是15000元,員工月實際收入是6000元,但是單位給你申報的月收入是3000元,那麼你的社保繳費基數就是3000元,和你的月工資6000元也沒有直接關係。

結語

綜上所述,剔除地區社平工資差異因素,以及退休年齡因素,真正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就是實際繳費水平,和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資水平沒有直接關係。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繳費水平高,繳費年限長,養老金就高。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查看更多社保及退休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退休工資的計算與本人上年度的工資沒有直接關係,影響退休金計算的因素如下:

1.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實際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餘額

以社保中心繫統中的數據為準

3.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決定了退休金的計發月數,您可參考下圖:

4.退休時當地的社平工資

以地方人社局公佈的數據為準,北京近10年的社平工資您可參考下圖:

最後,給大家科普一下退休金的計算公式:

  • 基礎養老金公式

J=(C平+ C平*Z實指數)÷2*(N實+同)*1%

  • 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G合計=G同+G實

G=C平*Z*N*1%

  •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計發月數


人力服務智詢師


不可以的公租房用與事企業公職員工用房。


東方天俊


對於中人沒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