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賞梅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獨家心探


古人為何對梅花情有獨鍾?賞梅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來讀一讀宋代詩人林逋的詠梅詩作吧。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這首詩的第一聯寫梅花具有耐寒的特性。冬天來臨,“眾芳搖落”,只有梅花獨自開放,而且“佔盡風情”。由此可見,詩人非常欣賞梅花耐寒的特性,對梅花可謂情有獨鍾。第二聯正面描寫梅花的美麗。其一,梅花的姿態美。疏落的梅影縱橫交織,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搖曳生姿。其二,梅花的香氣清幽。黃昏時分,淡淡的月光下,梅花暗遞清香。詩人的筆下,這梅花美得讓人心都醉了。第三聯從側面描寫,以鳥和蝶的態度來襯托梅花的美。“霜禽欲下先偷眼”,從其不敢造次,可見霜禽對梅花的尊敬與愛慕。這時節,粉蝶如果知道梅花正在開放,應該如醉如痴。第四聯寫幸有詩人可以親近梅花,梅花不喜歡那些俗氣的東西挨近她。

詩人林逋一生都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喜歡種梅與養鶴,時人贊他“梅妻鶴子”,即讚揚他把梅當妻子,把鶴當子女。可見他對梅花情有獨鍾。古人之所以對梅花情有獨鍾,是因為古人欣賞梅花耐寒的品質,當然了,古人也很喜歡梅花的姿色香韻。古人賞梅,大都懷著欣賞、愛慕和讚美之情,或者託物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與品格。


下面我們再來讀一讀南宋詩人陸游的詠梅詩作。

卜 算 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所詠的梅花,是生長在窮鄉僻壤的一株山野之梅,“寂寞開無主”,自開自落,無人問津與欣賞。黃昏的降臨使她陷入愁苦之中,這時又遭到風吹雨打的摧殘。她“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由此可見,她的純潔自愛,不同流俗。更可貴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她還有香如故。


作者的筆下,這梅花耐得住寂寞,經得起風吹雨打的摧殘,她無意爭春,對於百花的嫉妒不屑一顧,“零落”而“香如故”。這些都是作者欣賞梅花的原因,正是古人對梅花情有獨鍾的原因。這裡,作者是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信念與品格。

古人賞梅時的心情,雖有差異,但會因所賞之物的一致而有共同之處。賞梅之人大都懷著欣賞、愛慕與讚美的心情,或借梅花作比喻,來表達自己的信念與品格。


尋芳11


關於古人為對梅花情有獨鍾,因為梅花在四大君子“梅蘭竹菊”之首,有清麗之花不染塵,不怕嚴寒冬雪的精神,是其它花無法相比的。

當寒冬臘月,風雪交加,百花凋零的季節,梅花傲立於風雪之中,散發淡淡的暗香,所以才會留下千古絕句“梅花香自苦寒來”。

古代詩人酷愛梅花,留下許多“詠梅”詩詞,證明梅花的美,梅花的潔身自好,不怕風霜高貴品質,以博得詩人和文人的讚賞。我很喜歡梅花,因為它是報春第一花。

百花調零曰照斜,風雪行人快歸家。

唯獨寒梅不怕冷,願做報春第一花。

古代詩人寫梅花的詩很多,摘抄其中幾首做為欣賞。

一〔題梅詩〕

明-徐渭

從來不見梅花譜,倍手拈來自有神。

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是春。

二〔王元章倒枝畫梅〕

明-徐渭

晧態孤芳壓俗枝,不堪複寫拂雲枝。

從來萬事嫌高枝,莫怪梅花著地垂。

三〔題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二行,畫空疏影滿衣裳。

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曰東風一曰香。

四〔紅梅〕

蘇東坡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於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寫完古代詩人的梅花詩,盛興自已也寫一首,希望各位老師和詩友批評指教。

無題

我愛梅花數幾枝,花香清麗人共知。

不怕冬寒與傲雪,報春寒梅可入詩。

麗生於2019.3.2





麗生486


“梅花香自苦寒來”。古人對梅情有獨鍾,鍾情的是:梅的錚錚傲骨、梅的不懼嚴寒的精神、梅清新高潔的品質、梅超凡脫俗的氣質………

古人在追求高清品格上遠遠超過今人。

晉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世外名句。

宋有林逋,才華出眾,性情高潔,終身未娶,以梅為妻鶴為子的著名隱士。他的巜山園小梅》在詠梅詩中是居冠: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古人詠梅的詩太多、太美,數不勝數,摘抄我特別喜歡的與頭條好友分享,分享是一種幸福,謝謝交流。

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元代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宋陸游的《梅花絕句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在四君子中以“傲”居首,古人常以它自語作為自己的品格追求,我們今人呢?卻離它越來越遠,除了媚骨還是隻剩媚骨,悲哉!


凌寒獨自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上面一首是毛澤東的寫的詞《卜算子·詠梅》,其中一句"只把春來報"也就揭示了為什麼人們對梅花的情有獨鍾,這種情有獨鍾不光古人如此,今人亦是如此!

為什麼?毛澤東在他的上面的詩句也做了揭示,人們經過了一個“懸崖百丈冰"的嚴冬,突然看到一枝,兩枝,一樹,兩樹的鮮花綻放,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其實人們對梅花的鐘愛,不僅僅是因為梅花的美麗,而更是源於人們對春天的期盼。人們是把這個心情,這種渴望賦予給了梅花,寄託給了梅花,因為梅花的綻放預示了春天的來臨!人們愛梅花,鍾情於梅花,其實是更愛春天。

同樣,梅蘭竹菊四君子也好,松竹梅歲寒三友也好,都是人們把對道德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對嚴寒的不畏寄於梅花等這些植物。把它們人格化,偶象化去訴說,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對高尚道德情操楷模,領袖的期盼和渴望。



人啊人,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神!人們的愛梅之心,其實是心中的神依附在了梅花,於是梅花便也有了靈魂。

人們賞梅花,賞的是梅花,其實是在傾訴自己的渴望…

我想再找一首梅花詩,為本文結尾,想想,還真找不到可以類比於毛澤東的這首《詠梅》的。因為太多的詠梅詩都是抒發的都是個人情懷,而這首高就高在以整個人類的情懷去看待梅花。

我是萬方,熱愛詩詞以及人生哲理。讀過我的文章請賜評、討論、點贊和關注!(如有想互關的朋友請私信與我)


萬方談人生


梅開二月春

吾詩曰:

梅開二月始春風,

蘭立窗臺春意濃。

竹傲蒼穹翠欲滴,

菊唱秋曲意重重。

歲首祥和春雨綿,

寒風冷雨梅獨鍾。

三五暖語驅寒意,

友伴天涯迎客松。

一清早又寫了一首“唐”詩,其實我不懂格律,我也不想研究其詩的格律。只要讀的人能讀懂就可以了。當然唐朝的詩,其格律嚴謹,但又通俗易懂,這才是詩的最高境界。梅、竹,在四君子和歲寒三友中均有其位,可見梅的高潔竹的不阿真的讓人敬仰。

含山唐的我一直對花不敏感。昨天上午到家旁邊的長島公園散步,走到二橋那邊,看到房子牆角邊有幾棵樹開著豔豔的花,綠葉雖沒冒出來,但花兒卻在怒放。我想,這是什麼花,竟開的這麼早。我忙拿起手機拍了個照,細看之,樹幹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紅梅”兩字。哦,原來這是梅花呀。及至回家,猛然發現我家單元門外竟有一株紅梅欣然怒放。

我同學花兒喜歡花。朋友圈裡常看到她曬各種各樣的花。前幾天她又曬她的花了,我問:“花兒這是什麼花兒?”她回覆:“這是梅花呀!”我想,這個季節開的都是梅花吧。我又想,別人家都是花痴,而我是花盲。

梅,有臘梅春梅之稱,有紅梅白梅墨梅綠梅之別。古人對梅花情有獨鍾。北宋王安石的梅花詩小學生都會背,王冕的墨梅詩也許你也會誦。但我較喜歡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已開,春也就要來了。

春天是美好的。在朱自清的眼裡,春風春雨春花春草都是那麼迷人。不像吾輩看見春雨綿綿就煩,連走個路都不方便。梅開後,才有黃色的迎春,嫩黃的柔柳,粉色如霞紅的桃花和各色的鬱金香。小辰光聽大人講,杭州的西湖景緻很好。“西湖景緻綠俏俏,夾株楊柳夾株桃。”那色彩確實是美到極致,但那個時候是無緣見到那美景的,因為去杭州不方便不說,也沒那個閒情逸致。到青年時代,全勞力了,去杭州有機會了,那就是三個人搖只船到杭州扒垃圾,哪有時間去西湖邊觀景呢。

春天的杭嘉湖平原處處是美景。在含山中學教書那會兒,曾組織學生春遊。這春遊不像現在在學校附近的公園遊玩,而是乘輪船到塘棲。塘棲有個超山,那是個賞梅的好地方,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稱。吾等領著學生,在烏杭班停靠塘棲輪船碼頭後,就離船登岸,徒步走超山。來到超山腳下,梅樹上的花已大部分凋謝,只見零星的幾朵。當然我們是領著學生春遊,安全第一,做老師的哪有心情去細細觀景。超山景區那時遊客並不多,不像現在稍微有點名氣的景點遊人如織,哪是觀景,分明是人看人。在大明唐前有古梅兩處,一處是唐梅,一處是宋梅。中國五大古梅,超山竟佔了兩處。唐梅並非唐朝人所栽,據說是紀念宋代義士唐珏而種下的一棵梅樹。宋梅距今有900年左右的歷史,看來真是宋朝人所栽。不過這宋梅看上去很年輕呀,怎麼回事呢?原來宋梅半棵枯死且中空,但每到春天來臨之前仍可開花,堪稱神奇。再後來竟全枯死了。最後沒辦法,用嫁接技術使古梅煥發新枝,仍稱宋梅。

在大明堂前,在宋梅亭裡。學生三五成群,或立或坐或說或笑,少年的天真如這斑斕的春天嫵媚清純。記得當時有一張照片,照片的主人公是學生新兒。她蹲在一株花邊,手撫著花兒,眼看前方,前方似有一片迷人的花海。她面若桃花,清純可愛。不知潘新兒老師還珍藏這照片否。當年這張照片壓在校長辦公桌的玻璃臺板下面。這應該是金國強老師的習作。那時玩相機的只有金國強和阿秋兩位窯里人。

梅花,是歷代文人墨客描述的對象。愛花,愛梅花,是愛梅的高潔,堅毅和頑強。梅花在冷風冷雨乃至冰雪中綻放。其意志之堅,其性格之強可見一斑。

現如今,城裡賞梅之處多了。湖州的龍之夢有個梅園,吾還沒去過。古梅山莊也應該有梅吧。潛山公園也有梅林,曾帶學生去春遊過。城裡人好風雅,喜歡去賞個梅觀個花。吾等鄉野之人沒有那雅興,但並不等於不喜歡花。鄉下人純樸,豁達。直接給女兒家取名梅花,或叫冬梅春梅,或稱紅梅白梅。喜梅之情不輸城裡風雅之人。








含山唐


梅花,在古代文人雅士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它與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又與松、竹並舉為“歲寒三友”。因為梅花盛開在嚴寒之際,百花已殺,唯梅花盛開,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試想一下,在冰雪皚皚的天地間,對面冬日的嚴寒,行人都不願出門,而梅花則是那冰天雪地裡的一點紅,傲嬌地盛放在冰雪中,並像天地間散發著它的清香。它如此高潔、堅強,令多少生靈感到羞愧。

正因為這種不懼嚴寒、高潔的品質,梅花歷來便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

古人詠梅,往往是將梅花自喻,比如陸游。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所詠的梅花,並不是某大戶人家裡自己種的梅花,而是獨自盛開在斷橋邊的野梅花。它因無人照看,在被黃昏時的風雨摧殘著。但是梅花並沒有與百花爭春的意思,而是任由群花嫉妒自己。哪怕是被風雨摧殘到地上,被碾進塵埃裡,那又如何呢?它依舊還是像以前一樣散發著自己的清香。

很明顯,陸游上闕寫梅花的悲慘經歷,下闕託物詠志,將自己比作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強不屈。

說起詠梅,還有一首耳熟能詳的詩,出自王安石之手。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牆角里有幾支梅花,頂著嚴寒獨自地盛開的,遠遠地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暗香飄過來。

此詩語言樸素,沒有對梅花做過多的描寫,但是卻耐人尋味。

王安石在描寫梅花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1076年,王安石辭了自己的宰相之職,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也失敗了,他心灰意冷,隱居鐘山。而自己此時的處境便如同這梅花一般吉艱難、孤獨。他感覺牆角的那幾支梅花便是自己,默默地盛開,無人賞識,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因為梅花與雪不同,梅花有暗香,而自己與世人不同,他依舊堅持自我,屹立不倒。

詠梅的詩有許多,今日便給大家介紹到這裡,還有許多詠梅的詩詞,大家可以在評論區交流哦!


中華詩詞彙


中國古詩詞裡 有許多經典的詠梅名句,比如我們熟知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等等,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古人對梅花青睞有加,情有獨鍾。

古人為什麼那麼喜愛梅花呢?我想原因至少有以下兩點吧,其一是梅花高潔脫俗。 梅花清麗優美,芬芳襲人,花朵清澈,裡外潔淨 ,古人以此借對梅花的吟誦,抒發不趨炎附勢的高潔情操。

其二是梅花堅韌 凌寒不屈的精神。梅花凌霜傲雪不畏嚴寒獨自綻放,在萬木蕭瑟的冬天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和溫慰之情。人生難免遭遇種種艱難困境,梅花的堅韌不屈的精神鼓舞著人們不畏艱辛,戰勝困境奮勇開拓。

古人愛梅,今人也愛,梅花的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一代中國人不屈不撓奮力進取!最後,讓我們以偏愛梅花的毛主席的詞《卜算子.詠梅》來領略一下梅花精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美麗北京掠影


昨日驚聞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仙逝,心情悲傷,今寫此句表示哀悼!祝老人一路走好!

《梅花淚》

晨霧未開朝日遲

青山尚有掛冰枝

逢春雜木喜辭雪

卻是梅花落淚時


蒼天鷹隼1


在數不勝數的繁花中,美麗嬌豔的花很多,卻沒有哪一種像梅花一般,如此讓文人墨客喜愛痴迷,它剪雪裁冰、寒香四溢 ; 它冷豔飛光、優雅芳菲 ,沒有傲氣,卻有一身傲骨,因此才有了不勝枚舉的詠梅、贊梅的絕世佳句,在詩詞的海洋裡靜水流長,頌傳至今。有詩為證:

梅 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喜歡詩詞歌賦


古有喜梅者,踏山尋幽芳,

梅有高潔意,又有奇倔情。

真心自愛梅,假意尋它花,

寒雪獨傲放,清苦培芬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