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赏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獨家心探


古人为何对梅花情有独钟?赏梅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来读一读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诗作吧。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首诗的第一联写梅花具有耐寒的特性。冬天来临,“众芳摇落”,只有梅花独自开放,而且“占尽风情”。由此可见,诗人非常欣赏梅花耐寒的特性,对梅花可谓情有独钟。第二联正面描写梅花的美丽。其一,梅花的姿态美。疏落的梅影纵横交织,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摇曳生姿。其二,梅花的香气清幽。黄昏时分,淡淡的月光下,梅花暗递清香。诗人的笔下,这梅花美得让人心都醉了。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以鸟和蝶的态度来衬托梅花的美。“霜禽欲下先偷眼”,从其不敢造次,可见霜禽对梅花的尊敬与爱慕。这时节,粉蝶如果知道梅花正在开放,应该如醉如痴。第四联写幸有诗人可以亲近梅花,梅花不喜欢那些俗气的东西挨近她。

诗人林逋一生都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喜欢种梅与养鹤,时人赞他“梅妻鹤子”,即赞扬他把梅当妻子,把鹤当子女。可见他对梅花情有独钟。古人之所以对梅花情有独钟,是因为古人欣赏梅花耐寒的品质,当然了,古人也很喜欢梅花的姿色香韵。古人赏梅,大都怀着欣赏、爱慕和赞美之情,或者托物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与品格。


下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南宋诗人陆游的咏梅诗作。

卜 算 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所咏的梅花,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一株山野之梅,“寂寞开无主”,自开自落,无人问津与欣赏。黄昏的降临使她陷入愁苦之中,这时又遭到风吹雨打的摧残。她“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由此可见,她的纯洁自爱,不同流俗。更可贵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她还有香如故。


作者的笔下,这梅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风吹雨打的摧残,她无意争春,对于百花的嫉妒不屑一顾,“零落”而“香如故”。这些都是作者欣赏梅花的原因,正是古人对梅花情有独钟的原因。这里,作者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信念与品格。

古人赏梅时的心情,虽有差异,但会因所赏之物的一致而有共同之处。赏梅之人大都怀着欣赏、爱慕与赞美的心情,或借梅花作比喻,来表达自己的信念与品格。


寻芳11


关于古人为对梅花情有独钟,因为梅花在四大君子“梅兰竹菊”之首,有清丽之花不染尘,不怕严寒冬雪的精神,是其它花无法相比的。

当寒冬腊月,风雪交加,百花凋零的季节,梅花傲立于风雪之中,散发淡淡的暗香,所以才会留下千古绝句“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代诗人酷爱梅花,留下许多“咏梅”诗词,证明梅花的美,梅花的洁身自好,不怕风霜高贵品质,以博得诗人和文人的赞赏。我很喜欢梅花,因为它是报春第一花。

百花调零曰照斜,风雪行人快归家。

唯独寒梅不怕冷,愿做报春第一花。

古代诗人写梅花的诗很多,摘抄其中几首做为欣赏。

一〔题梅诗〕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倍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是春。

二〔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晧态孤芳压俗枝,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枝,莫怪梅花着地垂。

三〔题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二行,画空疏影滿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曰东风一曰香。

四〔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于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写完古代诗人的梅花诗,盛兴自已也写一首,希望各位老师和诗友批评指教。

无题

我爱梅花数几枝,花香清丽人共知。

不怕冬寒与傲雪,报春寒梅可入诗。

丽生于2019.3.2





丽生486


“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对梅情有独钟,钟情的是:梅的铮铮傲骨、梅的不惧严寒的精神、梅清新高洁的品质、梅超凡脱俗的气质………

古人在追求高清品格上远远超过今人。

晋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世外名句。

宋有林逋,才华出众,性情高洁,终身未娶,以梅为妻鹤为子的著名隐士。他的巜山园小梅》在咏梅诗中是居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古人咏梅的诗太多、太美,数不胜数,摘抄我特别喜欢的与头条好友分享,分享是一种幸福,谢谢交流。

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代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宋陆游的《梅花绝句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在四君子中以“傲”居首,古人常以它自语作为自己的品格追求,我们今人呢?却离它越来越远,除了媚骨还是只剩媚骨,悲哉!


凌寒独自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上面一首是毛泽东的写的词《卜算子·咏梅》,其中一句"只把春来报"也就揭示了为什么人们对梅花的情有独钟,这种情有独钟不光古人如此,今人亦是如此!

为什么?毛泽东在他的上面的诗句也做了揭示,人们经过了一个“悬崖百丈冰"的严冬,突然看到一枝,两枝,一树,两树的鲜花绽放,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其实人们对梅花的钟爱,不仅仅是因为梅花的美丽,而更是源于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人们是把这个心情,这种渴望赋予给了梅花,寄托给了梅花,因为梅花的绽放预示了春天的来临!人们爱梅花,钟情于梅花,其实是更爱春天。

同样,梅兰竹菊四君子也好,松竹梅岁寒三友也好,都是人们把对道德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严寒的不畏寄于梅花等这些植物。把它们人格化,偶象化去诉说,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高尚道德情操楷模,领袖的期盼和渴望。



人啊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神!人们的爱梅之心,其实是心中的神依附在了梅花,于是梅花便也有了灵魂。

人们赏梅花,赏的是梅花,其实是在倾诉自己的渴望…

我想再找一首梅花诗,为本文结尾,想想,还真找不到可以类比于毛泽东的这首《咏梅》的。因为太多的咏梅诗都是抒发的都是个人情怀,而这首高就高在以整个人类的情怀去看待梅花。

我是万方,热爱诗词以及人生哲理。读过我的文章请赐评、讨论、点赞和关注!(如有想互关的朋友请私信与我)


万方谈人生


梅开二月春

吾诗曰:

梅开二月始春风,

兰立窗台春意浓。

竹傲苍穹翠欲滴,

菊唱秋曲意重重。

岁首祥和春雨绵,

寒风冷雨梅独钟。

三五暖语驱寒意,

友伴天涯迎客松。

一清早又写了一首“唐”诗,其实我不懂格律,我也不想研究其诗的格律。只要读的人能读懂就可以了。当然唐朝的诗,其格律严谨,但又通俗易懂,这才是诗的最高境界。梅、竹,在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中均有其位,可见梅的高洁竹的不阿真的让人敬仰。

含山唐的我一直对花不敏感。昨天上午到家旁边的长岛公园散步,走到二桥那边,看到房子墙角边有几棵树开着艳艳的花,绿叶虽没冒出来,但花儿却在怒放。我想,这是什么花,竟开的这么早。我忙拿起手机拍了个照,细看之,树干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红梅”两字。哦,原来这是梅花呀。及至回家,猛然发现我家单元门外竟有一株红梅欣然怒放。

我同学花儿喜欢花。朋友圈里常看到她晒各种各样的花。前几天她又晒她的花了,我问:“花儿这是什么花儿?”她回复:“这是梅花呀!”我想,这个季节开的都是梅花吧。我又想,别人家都是花痴,而我是花盲。

梅,有腊梅春梅之称,有红梅白梅墨梅绿梅之别。古人对梅花情有独钟。北宋王安石的梅花诗小学生都会背,王冕的墨梅诗也许你也会诵。但我较喜欢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已开,春也就要来了。

春天是美好的。在朱自清的眼里,春风春雨春花春草都是那么迷人。不像吾辈看见春雨绵绵就烦,连走个路都不方便。梅开后,才有黄色的迎春,嫩黄的柔柳,粉色如霞红的桃花和各色的郁金香。小辰光听大人讲,杭州的西湖景致很好。“西湖景致绿俏俏,夹株杨柳夹株桃。”那色彩确实是美到极致,但那个时候是无缘见到那美景的,因为去杭州不方便不说,也没那个闲情逸致。到青年时代,全劳力了,去杭州有机会了,那就是三个人摇只船到杭州扒垃圾,哪有时间去西湖边观景呢。

春天的杭嘉湖平原处处是美景。在含山中学教书那会儿,曾组织学生春游。这春游不像现在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游玩,而是乘轮船到塘栖。塘栖有个超山,那是个赏梅的好地方,素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吾等领着学生,在乌杭班停靠塘栖轮船码头后,就离船登岸,徒步走超山。来到超山脚下,梅树上的花已大部分凋谢,只见零星的几朵。当然我们是领着学生春游,安全第一,做老师的哪有心情去细细观景。超山景区那时游客并不多,不像现在稍微有点名气的景点游人如织,哪是观景,分明是人看人。在大明唐前有古梅两处,一处是唐梅,一处是宋梅。中国五大古梅,超山竟占了两处。唐梅并非唐朝人所栽,据说是纪念宋代义士唐珏而种下的一棵梅树。宋梅距今有900年左右的历史,看来真是宋朝人所栽。不过这宋梅看上去很年轻呀,怎么回事呢?原来宋梅半棵枯死且中空,但每到春天来临之前仍可开花,堪称神奇。再后来竟全枯死了。最后没办法,用嫁接技术使古梅焕发新枝,仍称宋梅。

在大明堂前,在宋梅亭里。学生三五成群,或立或坐或说或笑,少年的天真如这斑斓的春天妩媚清纯。记得当时有一张照片,照片的主人公是学生新儿。她蹲在一株花边,手抚着花儿,眼看前方,前方似有一片迷人的花海。她面若桃花,清纯可爱。不知潘新儿老师还珍藏这照片否。当年这张照片压在校长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面。这应该是金国强老师的习作。那时玩相机的只有金国强和阿秋两位窑里人。

梅花,是历代文人墨客描述的对象。爱花,爱梅花,是爱梅的高洁,坚毅和顽强。梅花在冷风冷雨乃至冰雪中绽放。其意志之坚,其性格之强可见一斑。

现如今,城里赏梅之处多了。湖州的龙之梦有个梅园,吾还没去过。古梅山庄也应该有梅吧。潜山公园也有梅林,曾带学生去春游过。城里人好风雅,喜欢去赏个梅观个花。吾等乡野之人没有那雅兴,但并不等于不喜欢花。乡下人纯朴,豁达。直接给女儿家取名梅花,或叫冬梅春梅,或称红梅白梅。喜梅之情不输城里风雅之人。








含山唐


梅花,在古代文人雅士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又与松、竹并举为“岁寒三友”。因为梅花盛开在严寒之际,百花已杀,唯梅花盛开,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试想一下,在冰雪皑皑的天地间,对面冬日的严寒,行人都不愿出门,而梅花则是那冰天雪地里的一点红,傲娇地盛放在冰雪中,并像天地间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如此高洁、坚强,令多少生灵感到羞愧。

正因为这种不惧严寒、高洁的品质,梅花历来便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

古人咏梅,往往是将梅花自喻,比如陆游。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所咏的梅花,并不是某大户人家里自己种的梅花,而是独自盛开在断桥边的野梅花。它因无人照看,在被黄昏时的风雨摧残着。但是梅花并没有与百花争春的意思,而是任由群花嫉妒自己。哪怕是被风雨摧残到地上,被碾进尘埃里,那又如何呢?它依旧还是像以前一样散发着自己的清香。

很明显,陆游上阙写梅花的悲惨经历,下阙托物咏志,将自己比作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强不屈。

说起咏梅,还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出自王安石之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里有几支梅花,顶着严寒独自地盛开的,远远地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暗香飘过来。

此诗语言朴素,没有对梅花做过多的描写,但是却耐人寻味。

王安石在描写梅花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1076年,王安石辞了自己的宰相之职,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也失败了,他心灰意冷,隐居钟山。而自己此时的处境便如同这梅花一般吉艰难、孤独。他感觉墙角的那几支梅花便是自己,默默地盛开,无人赏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因为梅花与雪不同,梅花有暗香,而自己与世人不同,他依旧坚持自我,屹立不倒。

咏梅的诗有许多,今日便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还有许多咏梅的诗词,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哦!


中华诗词汇


中国古诗词里 有许多经典的咏梅名句,比如我们熟知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古人对梅花青睐有加,情有独钟。

古人为什么那么喜爱梅花呢?我想原因至少有以下两点吧,其一是梅花高洁脱俗。 梅花清丽优美,芬芳袭人,花朵清澈,里外洁净 ,古人以此借对梅花的吟诵,抒发不趋炎附势的高洁情操。

其二是梅花坚韧 凌寒不屈的精神。梅花凌霜傲雪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在万木萧瑟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温慰之情。人生难免遭遇种种艰难困境,梅花的坚韧不屈的精神鼓舞着人们不畏艰辛,战胜困境奋勇开拓。

古人爱梅,今人也爱,梅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奋力进取!最后,让我们以偏爱梅花的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来领略一下梅花精神,“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美丽北京掠影


昨日惊闻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仙逝,心情悲伤,今写此句表示哀悼!祝老人一路走好!

《梅花泪》

晨雾未开朝日迟

青山尚有挂冰枝

逢春杂木喜辞雪

却是梅花落泪时


苍天鹰隼1


在数不胜数的繁花中,美丽娇艳的花很多,却没有哪一种像梅花一般,如此让文人墨客喜爱痴迷,它剪雪裁冰、寒香四溢 ; 它冷艳飞光、优雅芳菲 ,没有傲气,却有一身傲骨,因此才有了不胜枚举的咏梅、赞梅的绝世佳句,在诗词的海洋里静水流长,颂传至今。有诗为证: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喜欢诗词歌赋


古有喜梅者,踏山寻幽芳,

梅有高洁意,又有奇倔情。

真心自爱梅,假意寻它花,

寒雪独傲放,清苦培芬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