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好友


清朝的军制,大体可分为八旗与绿营两种。其中,八旗相当于国防军,主要用于征战和平乱的,绿营则主要是用于维护地方治安、剿匪之类,相当于现在的武警部队。

但在近代以后,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战斗力都严重下降,八旗的职能已经形同虚设,绿营也只是苟延残喘。

由此,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在湘淮军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练军和防军(也有一些是绿营改造而来)。

这批新军队中,其中又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代表,因为他们肩负保卫京畿的重任,所以实力相当比较强大。

之后,在甲午惨败后,事实再一次证明,就算是李鸿章的半新半旧的军队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又有了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这就是后来的新军。



清末新政后,清廷实行的军事改革有三个主要内容,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以袁世凯的北洋军为模范发展新军,而除北洋外,其他各省也都负有编练责任,即规划中的36镇新军。

这计划中的36镇新军,也就是所谓的国防军,是用来抵御外来侵略的。但可惜的是,因为辛亥的原因,实际只练成了24镇不到,即使练成的,最后也都打了内战。

不过也没啥,因为这个辛亥本就是日本军部勾结革命党借以削弱分裂中国、以便其上下其手的勾当,这个不多说。

清末军事改革的第二个内容是将之前的残存的绿营、练军、防军等改为各省的巡防营,这个是换汤不换药,反正还是执行维护地方治安的职能,没有太高要求,也不必报太高指望。

维护地方治安,反正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嘛!



第三个内容就是裁撤八旗,化旗为民。众所周知,旗人之前说白了就是军户,生下来就是要当兵打仗而不许从事其他行业,作为回报,就是朝廷负责养活所有旗人。

然而,在两百多年后,八旗已经证明毫无用处而徒废粮饷,于是清末新政开始实行裁撤驻防。但是,因为涉及到内部人的问题,这项改革进展十分缓慢。

是啊,吃官饭两百多年了,现在让人下岗再就业,这种问题一向是十分难解决的啊!

当时的驻防八旗,其实近半都在京城和京畿一带。东北的驻防,半兵半农,也不必说,边境的如蒙古新疆,也有。

这里说说辛亥年的情况。当时的八旗驻防,并不是哪里都有的,而主要驻防以下地方:

广东的广州、福建的福州、四川的成都、湖北的荆州、浙江的杭州、江苏的南京和镇江、陕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山东的青州。

其中,像江西、湖南、贵州、广西、云南五省是没有八旗驻防的。



至于说辛亥年的风暴。最开始是武昌,大概杀了七八百人,但那不是驻防八旗,而是抽调的一些旗兵和在武昌工作或办事的旗人及其家属。这个是搜杀比较厉害的。

其次是陕西西安的满城,这个几乎就是屠城,大约有两万旗人(旗兵及其家属)全部被杀,这个性质是十分恶劣的。

再次是山西太原的满城,基本也杀了个七八成,不过没有西安那么恶劣。

其他各地的满城,有一些小冲突,但总体还算平和,如福州将军自尽,还带领其他旗人有一起自尽的,被革命党杀的也有,不过不多。

类似福州的情况在南京、镇江和荆州都发生过,其中荆州是抵抗比较坚决的(因为武昌被杀的旗人很多来自荆州)。

但总的来说,这些地方虽然有一些抵抗和冲突,但死人是很少的。

至于广州和成都,基本是和平解决,没有发生什么冲突。而山东青州还有京城、京畿及东北,因为革命党势力没有触及,所以没有什么影响。



此外就是边疆地区的,如外蒙古的驻防没有什么影响,但外蒙独立后被驱赶回来,也算是撤防了(不过那时清廷都没了)。

不过在新疆的伊犁,那里的驻防因为有原湖南湘军的驻兵,结果也闹起了革命,伊犁将军志锐(也就是光绪珍妃瑾妃的哥哥)给杀了,于是那里也就一直乱到49年。

至于革命地区的那些驻防,那些旗人在民国年后大多离开了满城,因为当时被敌视与谣言得很厉害,旗人们害怕再发生类似西安的事件。

再说了,清廷也没了,没人发粮饷了,还驻什么防,各自逃命谋生去吧!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回了京城,或者改名换姓,泯然众人矣。

由此,八旗驻防,也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哦,忘记说宁夏革命了,当时的革命党去攻打满城,结果反被打得抱头鼠窜,这也是革命党在辛亥年唯一失败的案例,就当是笑料听吧。

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改革太迟缓,如果真按当时的规划裁撤八旗,旗人离开满城,也会就不会发生辛亥年的屠杀了。


坑爹史册


这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这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这八旗驻防被一个个的干掉,那也是有原因的。要先解决题主的问题,咱呀先得从这根上说起。

首先一点,咱先了解一下,啥是八旗驻防?

当年顺治起了个头,干掉南明的福王,敲死了在北京城里嘚瑟了小四十二天的李自成。这一路上为了保证大兵的一路推进,打到哪里,这八旗大兵就驻到哪里。这个时候也就是个形式,随驻随撤,也没啥固定形式。


这到了天下没啥大的战事了,满清一帮子贵人,这脑仁疼,为啥?这汉人多如牛毛,八旗大兵这撒进去,就像那虱子进了牛毛里,你不仔细瞅都瞅不出来,这可咋整?

得了,这像种庄稼一样,每一个点都让八旗大兵来守,那也就是三俩人守一城,这也不像回事,也干不了嘛事。于是就在全国各地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险要之地,派上为了八旗大兵来驻防,这就是八旗驻防的由来。

一开始的时候,顺治手里撒到全国的八旗兵丁也就一万五千来人,这到了康熙和雍正的时候,就增加到了七万九千人,到了那十全老人的手里,就已经达到了十万来人,全国八旗驻防的地就有九十七处,性质和小日本修的炮楼差不了多少。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就在于这八旗驻防和历史上的一般人不一样,不是简单兵丁入驻防守,而是一帮子旗人,拖家带口吆五喝六的去驻地。

而且这满清皇帝一直想要保持自己满人血统,他的纯洁性和独特性以及高贵性,还有那最为重要的战斗性。这八旗驻大兵到了地头上,要么在一座城里建一堵墙,将城市一分为二;要么另找一地建一座新城,将来驻防的旗人以及家眷都塞里头,这就形成了一个驻防点,按照满人的说法,这就叫“满城”。

这重点可就来了,这满城里有满人自己的衙门口,不是满城里的汉人用咱汉人的衙门口,这有了事,满人找自己的衙门办事,汉人犯了事被自己的衙门口修理。

汉人的罪行有详细的划分,笞、杖、徒、流、死,那叫法度亲民。回头看看满人这块,您别管多大点事,撑死了,套一枷锁,好吃好喝住牢饭里待一段时间,啥事没有这就出来了,至于汉人头上最严厉的流和死,您从那字典里抠了就成,根本就没有的事。

而且满清的皇帝还规定,这旗人不能务农或经营啥小生意,每月都有朝廷提供钱粮,每个旗人就是一铁杆庄稼,都是饿不死的。

好吗?这一趟下来,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积怨可就积攒下来。

这小日子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这就戛然而止了,满人和汉人的矛盾也就迸发出来了。这就分成三种情况出现,一种八旗大兵坚决抵抗,然后被革命家搞死了,另一种八旗大兵坚决抵抗,还成功了,再有一种就是举小白旗投降,咱好事好商量。

那么这三种情况,老梁就给大家伙唠唠。

第一种坚决抵抗被消灭了

咱先从武昌这块说起,当时在最先运动起来的是工程营,就有这么两条“勾结满人者斩”“私藏满人者斩”。

好吧武昌城内,八旗会馆没了,四个大姓的满人家族也被杀了个差不多,据说满人死了八百人。

那有人要问了,咋这么少呢?武昌这地他不是八旗驻地,满人他也不多,但形式是很严重的,只要确认是满人,那没话说,直接枪毙。

就这么折腾了三天,军政府下达了命令,这一行为这停了下来。

最搞笑的是,有大约一百名八旗大兵得到了释放的命令,其中有七个回家的路上又被人干掉了。(有来受训的八旗大兵,他们还没开始就被革命家给俘虏丢大狱里头去了)

武昌这地不算啥,咱拿西安这地说事,西安满城占了整个西安一半的面积,里头的满人人口达到了两万多人,城墙那叫个高啊,可架不住满人自甘堕落,抽着大烟喝着小酒自废武功啊。

革命军一天一夜就拿下了这满城,这一半的满人可就没了。这过程咱也没必要细说喽。

第二种坚决抵抗没有被拿下的

这首推宁夏八旗驻防,革命军进攻并不顺利,革命军刘先智战死。为啥不顺利呢?

这宁夏他就不是个安生地,这驻防八旗平时打仗的事也不少,所以这手上打仗的手艺可没落下来,所以革命军并没有讨了便宜。

这不宣统退位诏书一下达,宁夏八旗瞅了瞅自己个城了没人理的野娃子了,这才举手投降。

第三种搞小白旗投降的

这首推当然就是四川成都的驻防八旗,万事好商量,四川的革命军给了八旗大兵,被清政府拖欠的六个月的军饷,还给发了房产证,并集资搞了一工厂,派专人教这帮人啥叫工厂技术,让这帮人有了一口饭吃。

至于啥秋后算账,各位您可真心想多了,没有的事,这真叫以德报怨啊,当年满人在四川这地可是杀了不少人的。

最后说一句,成都那个宽窄巷子就是当年八旗的驻地,现如今被当做成都的明信片来使唤。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辛亥革命爆发后,面对革命大势,满清各省八旗驻防部队反应不一,虽然最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并非所有的八旗驻防军队都是因武力抵抗被消灭的,这些“世受皇恩”的驻防八旗,有的坚决抵抗,有的则直接投降。




作为满清八旗“立国”的根本,也是他们最信任的军事力量,清末年间,八旗军高达20余万。这些八旗军分为北京的禁旅八旗和驻扎全国各地的驻防八旗,人数各半,也就是说,清末年间,驻防八旗兵力约十万。

公元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满清的驻防八旗将军级驻点为:绥远、西安、江宁、杭州、福州、广州、荆州、成都、宁夏、伊犁等,除此之外,驻防八旗还有京口、乍浦、扬州、荆州等副都统级驻点。八旗驻防各地,根本目的当然也是为了控制地方战略要地,稳固统治。

武昌起义爆发后,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多地的驻防八旗和平解决,并没有与革命军发生冲突。四川成都的驻防八旗,更可堪称和平解决的典范。

在成都将军玉崑的努力下,四川革命政府与成都驻防八旗达成了“一次性发饷3个月,以后陆续再发3月,住房发给执照,准予自行买卖,再拨款20万兴建工厂,容纳穷苦旗民学习技术,解决生计问题”等等一系列协议后,成都驻防八旗缴械投降。

而广州、乍浦、镇江、杭州等地,虽然也有旗人试图抵抗,但是面对革命大势和革命军的强大压力,最终,驻防八旗与革命军签下了城下之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当然,有顺应大势,和平解决的驻防八旗,也有冥顽不灵,试图坚决抵抗、为满清殉葬的旗营。这其中以驻防南京、西安、福州、荆州、宁夏等地的旗营为主。

南京的驻防八旗,是在满清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重新派旗人驻扎的。辛亥革命后,时任江宁将军的铁良率领南京驻防八旗,和时任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南提督张勋等人组织忠于清政府的军队,坚决抵抗革命军。



但是作战意志薄弱,疏于训练的八旗驻防军队,终究无法与革命意志高涨的革命军对抗,虽然多次抵抗,但最终,南京驻防八旗部队投降革命军,而张人俊、铁良等人则逃往上海。

而且,最奇葩的是,当时坚持抵抗的人中,最忠诚于满清的,并非这些旗人,而是汉人张勋。没错,就是后来进京发动“张勋复辟”的辫子军统领。


其他抵抗的各驻防八旗,西安驻防八旗由于反抗非常激烈,满城被革命军攻破,最终“所有满人,潜逃一空”。而福州旗营在经历巷战后,最终被迫缴械投降。位于革命首义之地湖北的荆州,经历了激烈的野战,最终被革命军击败,统领恒龄自杀,荆州驻防八旗投降。

唯一抵抗住革命军进攻的,就是宁夏旗营。这是由于宁夏地处偏僻的西北,进攻宁夏旗营的革命军并非起义新军,而宁夏旗营由于环境恶劣,本身也有一定的战斗力。袁世凯上台后,宁夏旗营接受了袁世凯的委任,民国三年被裁撤。




作为满清入关占领天下的根本,满清八旗早在康熙年间已经开始衰微,清中期,除少数驻扎东北等地的八旗部队,作为军事力量,八旗集团已不堪使用,而到了清末,八旗更是彻底堕落。

面对辛亥革命的大势,虽然也有福州、江宁、荆州、西安等地驻防八旗试图武力抵抗,但由于其衰微到极致的武力,使抵抗毫无意义,而曾经被用来稳固满清皇朝统治的驻防八旗,也因此在辛亥革命中毫无任何作为,也没有对挽回清朝的崩溃,起到一丝一毫的作用。


鸢飞九天2018


其他答案里已经把大体的情况说过了:

一,成都、青州、杭州、乍浦、京口、广州等多地的驻防八旗和平解决

二,广州、乍浦、镇江、杭州则发生了零星的抵抗,但最后还是投降的下场。

三,武昌,南京、西安、福州、荆州、宁夏则发生了激烈的交战,死伤惨重。


而我就说一下当时的一些细节:


一,武昌起义时期,申报分时段报道,让我们看到当时的战争状况变化:

“武昌兵变,革命党进攻总督署,拥进上房大肆搜寻……凡操京音者俱被枪毙”

“武昌仍在战斗,惟目下大都从事搜寻满人。”

“据北京电称,中国革党势力大张,汉口防军五百名业已变志,闻满人被杀者共有三百名。”

“武昌汉口汉阳三处今日除有革党搜杀满人外尚觉安静。”

”武昌“各处皆有满人尸体,计满人被杀者八百人,现革命军仍在搜杀满人。”


二,驻防八旗的报复行为:

辛亥年10月26日,北京八旗学堂学生及旗制处人员联合禁卫军进行秘密会议,认为汉人排满气势汹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将京中汉人屠尽然后自杀,会场气氛激烈,民部尚书桂春也非常赞同。后来被汉族大员知晓并向朝中官员汇报才得以遏制。但消息传出后,北京汉人又纷纷惊恐出逃。


荆州驻防八旗因驻防官员被杀,,出队至荆州沙市, “逢人便杀,大屠两日”


还有各种旗人投毒的消息漫天飞,但真实性可疑,


例如:在上海,沪军都督曾探得有三名留日旗籍学生妄立敢死队名目,希图混入武昌行刺民军重要人物,已有满人三名及“汉奸”多人到沪,都督遂悬赏捉拿,捉到者每名赏洋二千元,因报密而捉获者每名赏洋五百元。

报纸还披露了留日满洲学生从外洋购得毒药返回中国拟将药倒入黄浦江及扬子江实行暗杀的消息,并致函自来水公司,请通知各捕房严加防范,延请西医在各处水池中细加化验。(嗯,朝江里投毒,这个厉害)


闭家锁的红枫


历史中真正毁灭明朝的并不是清军,而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正是在李自成内部的席卷下,明朝这个大帝国才如同堤坝被蚁蚀一般崩溃开来,数百年的江山延续,自此化为了乌有。

清军是在明朝的江山倒塌后,才趁着这个难得的历史时机顺势夺走了中原江山的。


如果说他们跟灭掉明朝有什么关联的话,那唯一关联的地方就是他们灭掉南明残余力量的事情了。

不过在清军占据了中原江山后,他们开始遇到了一个让他们恐慌的处境。

他们本身的人口是非常稀少的,满汉蒙八旗的士兵人数相加起来也才仅仅只有十几万人,人口顶了天的也才仅仅几十万人左右徘徊。

这个时候面对着人口数量达到数千万、上亿的汉人,说不恐慌其实是假的。

在这种恐慌的促使下,他们就做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清朝各省的八旗驻防细节

入关后,他们把八旗军队一半的兵力留在了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重要关卡,用来拱卫他们的核心地带。

除此之外,他们把另一半的八旗兵力分散在了全国各地的重要省会、战略意义重大之处,用于监视当地的绿营兵。


而绿营兵,就是由大多数明朝降兵降将们构建而成的军队,长期人数保持在60万左右,他们的结构和八旗军队是差不多的,采用的是父死子承制度,士兵的来源是世袭制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铁饭碗。

在清朝入关后,他们也被分布到了全国各地之中,如果当地有什么叛乱或者战事,第一个冲上去出兵出力的就是他们。

而驻防在全国各地的八旗军队,则就是专门监督他们、防止他们造反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督战队。

至于清朝都在哪些地方驻扎下了八旗驻防军,大家可以通过以下一张图片了解一二。


清朝八旗驻防的旗民分治

而这些八旗驻防军在驻扎各地时,除了坡甲的士兵之外,他们的家人也会跟随他们一起来到驻防地居住生活。

清朝时期,清朝一直奉行着旗民分治的原则。

一般在八旗军民驻扎于当地的时候,他们都会在驻防的城市中修建一个城中之城,专供旗民居住,这些城中之城通常也被我们称之为满城。


而如果不修建城中之城的话,他们则会在当地设置一个只能由旗民们居住的特区,用来分隔开旗民和汉民,保持他们自认为的高贵性。

清朝各省八旗驻防的下场

而在清朝灭亡的过程中,清朝驻扎在各地的八旗驻防军们遭遇到了几种不同的结局。

其中有的在清朝灭亡的过程中保持了他们对清朝的忠诚,在战争中死伤惨重。

也有的在清朝灭亡过程中,选择了对清朝朝廷视死不见,轻易的就向革命军投了降,其中有不少还加入了民国后来的军阀部队中。

在这所有的八旗驻防地中,损伤最为惨重的是西安驻防地和荆州驻防地,在西安的满城所在地,几乎大多数士兵和旗民百姓在动乱中丢掉了性命。


荆州驻防地在经过长时间的抵抗后,最终选择了投降,而在此过程中,他们有4/5的士兵和旗民死在了战争之中。

至于其他地区的八旗驻防地虽然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伤亡,但都不如西安、荆州这般严重。

在这众多驻防地中,受到损伤最小的是宁夏驻防地和成都八旗驻防地。

在那次浩大的动乱中,宁夏驻防地因为敌人弱小、自身实力强大,所以他们的根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动摇,他们是凭实力保下自身的。

而成都驻防地有些不同,成都驻防地的八旗子弟们在遭遇到危机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了投降,所以在后来受到了四川方面很妥善的对待。


除了以上这些案例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凶狠的驻防地,比如福州的驻防地在动乱爆发的时候,就先下手为强杀了他们驻防地周围不少的汉人百姓。

不过在福州驻防地被打下来后,相关军队并没有对他们实施报复,而是采用温和手段安抚起了他们。

所以说这就是清朝各省八旗驻防在清末动乱中的大概结局,他们中有些在动乱中差不多全员灭绝,也有不少并没有被消灭掉,而这些驻防地,一般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结局,第一种是在投降的情况下完整保留了下来,第二种是在自身实力充足的情况下,凭借实力完整保存了下来,第三种则是最开始进行了抵抗,但是实力又不充足,因此在遭受到一定损失后,投降保存下了部分实力。


孤客生


革命的浪潮一浪胜过一浪,从最初的辛亥革命开始,全国范围内都展开了一种叫做革命的斗争,清朝真的就没有丝毫抵抗吗?

并不是,清朝入关时靠着一股军队,那是他们的本土势力,正是八旗军,这支军队也不是当时中原实力可以阻挡的,毕竟东北地区环境比较恶劣,是中原地区不能比较的,所以八旗军的战斗力一向都比较高,当时的中国内地军队面对敌军的侵犯,完全没有反抗的实力,毕竟,两边的战斗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而明朝也已经到了覆灭的边缘。

这样一支厉害的军队,在清朝倾覆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守卫皇权呢?

虽说这支军队一直受到了皇室的重点关注,但毕竟他们也在内地生活了几百年,没有了当初刚来时的那般健壮,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再说鸦片之类的物资进入中国,影响到的可不仅仅是普通百姓,也不仅仅是普通的军士,八旗军的待遇一向很好,自然更容易被这些东西影响到,加上多年没有经历过战火的历练,这支军队如今的战斗力已经落入了冰点,不及全盛时期的一半,而科技的发展更是让这支军队落后于时代。

这支八旗军队在国内遍布,虽然数目也不算少,但是分配到各个地方就不多了,正经的皇室的八旗军只占了一半,这一半的战斗力也很差,在与侵略者斗争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这支皇室专属的军队只有被吊打的份,在被侵略过后,拱卫皇室的八旗军战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已经担不起守护皇室的责任了。

革命中,虽然各地多少都有八旗军的存在,但他们大部分都是直接投降新政权的,毕竟清朝都倒了,这时候不乖乖的投降还要做什么呢?抵抗的当然也有,却还是少数。

抵抗的八旗军也大多都是做做样子,真正开始打起来,他们战斗力差的缺点就透出来了,许多地方实行的是和平演变,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和平的取得八旗军的阵地。

像是南京,荆州等地的却都是战斗道最后一刻,他们因为战斗力差,即使是顽强的抵抗过了,在面对革命军的时候还是被迅速的击败,成为了一抔黄土,真正能抵挡住革命军炮火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很少,比如宁夏,这里因为战斗力还有一定的规模,革命军也不够强大,暂时在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就算是抵挡住革命的炮火,但面对清朝已经覆灭的事实,他们也不可能继续抗争下去。辛亥革命对于清朝来说是致命的,慈禧去世以后这个政权就已经只有表面上的权益了,各地的军阀几乎没有信服他们的,八旗军更是表现惨淡,面对革命的浪潮,清政府已经完全没有了抵挡下去的可能,各省的八旗军发挥出来的作用近乎可以忽略,八旗军受尽了皇室的恩宠,但皇室覆灭时,他们却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魏青衣


有网友问:辛亥革命时,各省八旗驻防是怎样一个一个被消灭的? 在湖北荆州,革命军从11月19日开始就与荆州驻防八旗军开始了激烈交战,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10日,经过近1个月战斗。

荆州驻防八旗军已经弹尽粮绝,随后左副都统恒龄自尽,到12月13日,清八旗将军连魁被迫投降,12月16日,革命军占领荆州,当地的八旗军和家属一共25000人,只幸存4000人。

青州八旗驻军则没有爆发战斗,也一直保持着武器。一直到后来张宗昌收编了这支八旗军,发给粮饷,武器和被服,一直到1929年张宗昌战败,这支八旗军才解散。

杭州则在光复的时候,革命军就以炮兵对准八旗军营地,同时,出动1个步兵团包围八旗军营地。西安则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当时,西安八旗军和家属一共有2万人,有1万支老式步枪。

革命军出动2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营为主力参战,八旗军武器多为:“前口装火药扳机上扣火帽的来福枪”,不如新军的后装连发步枪先进,也没有大炮。经过激烈战斗,革命军攻破了满城,八旗将军文瑞、副都统承燕投井自杀,副都统克蒙额阵亡。

南京八旗军则与江防军一起与革命军,也就是新军第9镇爆发战斗。从9月17日爆发战斗,一直战斗到10月初,革命军组成了浙江和江苏联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旗军1个营和江防军3个营,携带马克沁重机枪60挺和火炮20门,死守在南京天保城。最后抵挡不住,革命军答应可以放这些人一条生路,战斗才结束。

福州驻防八旗,在战斗爆发前,临时给13岁以上男性发一只枪和几发子弹,给女性一人一把小刀。随后战斗爆发,新军很快占领制高点炮击满城,到11月9日,革命军冲进满城,总督松寿自杀。次日晨,八旗兵发动反攻。

500名八旗大刀队冲击革命军于山炮兵阵地。但是,革命军山炮集中火力进行近距离炮击,很快革命军就击败旗兵大刀队, 总督松寿自杀,朴寿被擒,不久被杀。

宁夏八旗驻防则是革命军刘先智带领民兵首先发动进攻,但是进攻不顺利,刘先智阵亡。随后,根据宣统退位诏书,宁夏驻防八旗投降。

四川成都八旗驻防则解决的最好,当时经过谈判,一次性支付给八旗军6个月军饷,所住房屋发给房契。再投资20万兴建工厂,招聘八旗士兵为工人解决生计问题。没发射一发子弹就解决了问题。


深度军事


关于八旗兵,很多人有一个认识方面的误区,认为到了清朝后期,自打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八旗兵就让位于地方汉族武装湘军、淮军;八国联军又打垮了僧格林沁的满蒙铁骑,八旗彻底熄火;后来又随着新军练成,旗兵就全部废止、解散了。

其实不然,八旗兵虽然到了清朝后期缺乏存在感,但人家确实还存在,慈禧太后的亲弟弟桂祥就担任过镶黄旗副督统,到了民国初年,在五族共和的纲领下,民国政府为了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仍然让他担任正蓝旗满洲都统,都统手下当然要有些兵,这些兵大部分还是旗兵,不过发薪水的老板换成了民国政府。

清朝后期,八旗兵的战力的确是废了,但建制没变(汉军旗大部被逐步撤销),一直到大清覆亡之际,全国的八旗兵丁还保有12万人的规模,其中官员6680人,满族八旗佐领681个.兵力多驻扎在京师周边和满蒙地区,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或战略位置重要的城市多有驻扎。北洋六镇新军中的第一军和后期成立的禁卫军也基本是以旗人为主组建而成,不要以为清廷只准备依靠这两只嫡系部队保命,原先的旗兵在当时也一样跟着与时俱进,各地旗兵经常被成建制的组织到当地新军中受训,接受新的军事思想、战法和枪械武器,只是总体来说难挽颓势,无论从精神面貌还是火力配备都比新军要差很多。

清廷之所以愿意死马当作活马医,是因为旗人才是永保江山统治的基石,汉人相对靠不住,再加上你不让他们当兵,也一样要发工资吃劳保,这份“铁杆庄稼”是祖制,不能停止输血,一点也不省钱,所以不想用也得用。

辛亥革命时,东北和京畿、中原一带,起义者、新军和八旗兵的交锋规模不大,流血冲突并不太多,但是其他的铁血十八省,旗兵的命运就惨得多,不光是旗兵,就连普通的旗人也跟着受连累。

革命者跟洋人侵略者不一样,洋人来了是要钱,旗兵可以假装看不见,不会硬着头皮往上冲,而革命者很多可是来要命的,旗兵在保命的前提下,困兽犹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有战斗力。

试举几例:

武昌固然是九省通衢的战略要地,但省内八旗驻扎地却是在地理更加重要的荆州,清末此地的旗兵驻扎有7000多人,统帅是连魁。

武昌起义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荆州旗兵正在武昌新军受训,人数大概占到新军百分之十的比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军的战友,但是这些旗人战友却大部分被民军分批处死,旗兵也组织过零星抵抗,但更是激起革命者的杀戮之心,很多旗人百姓也被尽行杀死。三天之后,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才得以改变。

荆州的八旗兵选择了抵抗,随着民军在武昌、宜昌、襄阳逐步站稳阵脚,荆州也成了民军的眼中钉,必须予以拔除。11月,宜昌的革命军开始进攻荆州,迅速扫清外围,随着湖南等地民军赶来支援,人数越来越多,形势对荆州旗兵十分不利。总攻发起之前,民军给予旗兵最后通牒:再不投降,则“必以昔日清政府对于嘉定、扬州之手段对付荆州”,但荆州旗兵仍然负隅顽抗。

总攻开始后,战斗非常激烈,旗兵阵亡者众,主战派荆州副都统恒龄饮弹自尽,参谋长德霈、将领恩霈都自杀身亡,也有旗兵投河自尽。都统连魁求和,旗兵全部放下武器,连魁被民军释放后北归,旗兵被解散。

相对武昌、荆州的战斗,陕西西安的旗兵与民军的战斗规模更大,结果也更惨重,主要原因一是旗兵抵抗行动坚决,另一方面是民军阵营中的会党成员太多,杀戮心太重。西安满城被攻破后,2万多人的满城人口锐减一半以上,一座北美教会也遭到攻击并被焚毁,8名外国教士和学生被杀。

由于满清统治时期旗对汉民的压制太久,可以说,越是在战斗激烈的地方,起义的民军牺牲越大,报复心就越强,旗兵旗民的下场就比较悲催。相反,主动反正、和平交接的旗兵基本得以保全。所有地区的报复屠杀式行动,基本都能在短时间内加以修正。总体来说,东南地区各省的旗兵抵抗意志最弱,那毕竟是革命党人的大本营,而西北地区的旗兵抵抗意志较强,形势也显得残酷一些。随着清帝逊位,北洋政府上台,在五族共和的新背景下,这种滥杀行为基本绝迹。


历来现实


消灭掉?哈哈,你想多了。八旗子弟被大清养了几百年,早就养废了。八旗兵就是吉祥物。辛亥革命时候,革命军根本不用以武力消灭八旗。直接派个代表过去,八旗兵就缴械投降了。真正抵抗比较坚决的,通常都是汉人士兵,比如巡防营等。

武昌起义时,旗人士兵看到革命党要起事,都不敢来管,跑的比谁都快。

湖北荆州驻扎有2000旗兵,数目不算少了。但当宜昌革命军前来进攻时,荆州旗兵没有做抵抗,选择投降。

杭州的旗兵倒是抵抗了大半天。但是当杭州各地全部光复后,旗营已经被起义的新军和巡防队包围。革命军答应保护旗民生命财产后,旗营选择缴械投降。

镇江新军起义后,准备进攻旗营。在士绅的劝解下,副都统载穆放弃抵抗。载穆同意在保全旗兵生命的条件下缴械。

广州方面,旗兵在广东将军松寿的带领下,抵抗了一阵子,有数百人伤亡,算是不错的了。但革命军一去招降,旗兵就纷纷逃亡。松寿自杀身亡。

辛亥革命时期旗兵的表现基本就是这样。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投降的,毫无亮点可言。

八旗兵要是指望的上,消灭太平天国时,大清何必指望湘军、淮军呢!


国史拾遗


这个问题很好,辛亥革命爆发之际,正是满汉冲突激烈之时,当时仇满、仇汉的情绪在民间蔓延,所以当革命爆发后,满城首当其冲受到威胁。而如何处理满汉之间的关系,也成为革命军面临的主要问题。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消息传到京城,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普通旗人无不惊慌失措。当时一些京城的满洲贵族带头出逃,据《大公报》报道,虽然清廷下令阻止,但京城满人出京者有增无减,“人烟稠密之精华,将有十室九空之叹”。满人出逃的去处,就是大清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当时去往奉天的火车一大半是京城亲贵。

京城满人的恐慌很快蔓延到北方各城市,当时谣言四起,有人声称革命党正在全国血洗满城,京城也有沦陷的风险。与此同时,还有人声称清廷命令各地政府军屠杀汉人,以示报复!

实际上,辛亥革命期间,虽然有八旗军与革命军发生了激烈交火,但大部分满人还是采取了合作态度,而革命军在此后的安抚工作,也进一步降低了满汉之间的冲突。当时清廷多次颁发懿旨辟谣流行于民间的排汉政策,对消除国内各族人民的矛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是一次东亚版的光荣革命。

以武昌起义为例,最初革命军曾经一度在武汉城中搜杀满人。但是很快军政府就颁发了禁止擅杀满人的命令,并且在清帝退位后对被俘满人释放或遣返回原籍。

在满汉矛盾较为激烈的福州,由于总督松寿和将军朴寿仇视革命党,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动员满城内13岁以上和50岁以下男子,并组织杀汉队对周围居民进行屠杀,但当革命党攻城后,双方仅进行了短暂交火,第二天城内即恢复秩序。大多数被俘的满人,革命军不仅在收缴武器后准许其回家,还保证了他们的财产安全,同时向满人发放口粮维持生计。为了进一步安抚满人,福建都督府对外宣布“满汉一视同仁”。

满汉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双方多以较为和平的方式达成了共识。比如成都地区,辛亥革命爆发后,满城一度陷入混乱,大家对主和还是主战争论不休。革命政府为此与将军玉昆多次协商,并作出保证,在满人投降后给予保护。同时为了维持满人生计每人发3个月军饷,筹措资金开办工厂解决满人就业问题。在各方的努力下,军政府得以和平接收满城城防。

所以,在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中,虽然满城作为清廷的暴力机关曾与革命军爆发过冲突,但大多数满城在与革命军对立中,和平解决是主流。

在此期间,除了革命党的和平努力,清廷的作用也不可不提。

革命爆发后,清廷否定了某些满族大臣的排汉主张,同时对满人将要屠杀汉人的谣言及时辟谣,为这次光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