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大股东准备转让控股权,董明珠可能接盘上位成格力老板吗?

义枫刀


今天格力电器因拟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进行停牌,格力的停牌让市场各界人士进行猜测,董明珠会不会被替换?现在这个问题就更加可笑,董明珠可能会接盘成为格力老板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董明珠是不可能成为格力老板的。

我们首先来看看格力电器的情况,截止上周五格力电器收盘价位47.21元,截止周五收盘格力电器总市值为2840亿元,而流通市值为2818亿元;格力电器目前总市值已经在2000多亿元,接近3000亿元的市值,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董明珠想要成为格力电器的老板必须要收购格力电器才行。

下面再来看看格力电器的十大股东情况,如下图,在格力电器十大股东当中,珠海格力集团持格力电器总比股本的18.22%,排名第二的是很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8.91%的股份,持股比例排名第三的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7.86%的比例;而董明珠在格力电器持股比例排名第十,总共持股数量为4448.85万股,持股比例占比为0.73%。

根据上面对于格力电器的分析可以得出数据,目前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2840亿元,周五收盘股价为47.21元;董明珠在十大股东排名第十,总共持股数量为4448.85万股,持股比例占比为0.73%;

再来分析董明珠会不会成为格力的老板呢?

董明珠要想成为格力的老板,最起码也要持股格力电器51%的股份,而目前董明珠仅持有格力电器0.73%的股份,也就是还需要购买格力电器股份50.27%的股权才有可能成为格力的老板,下面可以通过计算一下:

50.27%*2840亿元=1427.668亿元,董明珠想要购买格力电器50.27%的股份,必须还需要花1427.668亿元现金;而董明珠明确持有格力电器总市值为:4448.85万股*47.21元=2100302085元,约为21亿元,董明珠目前持股格力电器总市值约为21亿元,董明珠想要继续购买格力51%的股权还需要出资约1400亿元,这是属于一笔举款啊。

通过这些分析和计算,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的老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董明珠有这么多钱买格力电器股份,而格力电器的大股东也未必肯卖这样一块肥肉呢?更可况董明珠个人也是拿不出这个钱;所以董明珠是不可能成为格力电器老板的。


老金财经


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格力集团要将控股权转让出去,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谁来接盘成为新的控股股东,或者说未来还有没有控股股东,现在还不清楚,但根据格力具体的情况,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董明珠等格力管理层上位。格力电器可能实施MBO(管理层收购),即董明珠等格力管理层自己筹钱也好,或者找金融机构借钱也好,成立一个法人实体(可能是一家公司,也可能是一家基金),然后由这个新的法人实体收购格力集团转让的股权。鉴于格力集团面临的接班人问题,如果由国有控股变成私有企业,那这种接班人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即董明珠就是终身制。另外,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是由格力的经销商组成的公司(董明珠就是格力做销售起来的),如果MBO完成,那么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都是董明珠的人,无论是股权还是经营上,董明珠都可以实现对格力的绝对控制。


联想到2017年宝能入股格力,董明珠非常剧烈的反弹,是不是和董明珠的长远规划有冲突?


第二种可能性,外部战略投资者入股。我们都知道,格力现在也面临转型的问题,卖空调卖到2000亿已经是极致了,很难再有大的空间。而董明珠以及珠海国资方面的规划是要将格力做到6000亿营收,不多元化发展是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的。除了小家电,格力目前的多元化整体不太成功,格力手机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格力的智能工业装备以及芯片还处于草创时期,也看不到有什么优势。所以,格力需要寻找外部资源,而战略投资者可能会提供这样的资源——比如有平头哥芯片公司的阿里,比如有产业互联网基础的腾讯,还有AI能力的百度等等。这些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如果入股格力,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种可能性,珠海国资内部资源整合。国资内部进行资源整合是比较常见的,比如珠海国资旗下可能和格力有优势互补的产业,可能会先在股权层面进行整合,然后再进行业务整合。


有人会说,无论是哪种可能性,都要走国资固定的流程,比如股权需要公开挂牌转让,价高者得。但这一点其实也不难规避,比如可以对竞标人进行条件限制:如果想卖给董明珠,那么可以设置一条“在空调行业有**年经验”;比如想卖给BAT,可以设置一条“营收**亿的互联网公司”等等。


格力这么一块优秀的资产,珠海国资为什么要让出去?一方面,卖掉毕竟是可以拿到现金的,只是资产形式的转换(从股权变为现金);另一方面,如果格力将来发展得更好,从2000亿元做到6000亿元,那么国资持股减少一半也能保证将来的股权价值大于现在,只要是蛋糕在做大,即便分配比例小了点,国资仍然是赚的。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这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格力电器(上市主体公司)是珠海市国资委控制的企业,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格力集团,原来董明珠还是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前两年退了下来,仅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不过在2018年5月份本该到了董事会换届的时间最后延后了半年才完成董事会换届,对于董明珠去留的问题一直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董事会换届没多久,现在格力集团要出让持有格力电器的部分股份,这更是可能涉及到实际控制人变更的事项,格力电器做为珠海市的明星企业,做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企业,这一消息是很惊爆的。

首先,什么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1、持股50%以上这个肯定是了。

2、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30%以上。

3、通过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董事会半球以上成员选任。

4、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5、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目前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18.22%的股份,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担保公司)持有格力电器8.98%的股份,其实只要格力集团把超过4.12%的股份转让给第二大股东,那么格力集团做为实际控制人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化,原来的第二大股东持股超过13.1%,成为最大股东,格力集团持股降低到13.1%以下,成为第二大股东。

河北京海担保公司和董明珠有什么关系?这是格力电器的经销商联合持股的平台,也是董明珠的铁杆盟友,当年和国美黄光裕叫板就是因为有这些经销商的鼎力支持,后来在董明珠投资银隆的10个亿也是经销商对董明珠个人的借款,可见这些经销商对董明珠的支持和认可。

格力电器现在市值3000亿,4.12%的股份也是124亿现金,这个钱董明珠是肯定拿不出来的,经销商倒是有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格力电器将变为一个通过MBO(管理层收购)方式变成由管理层控制管理的企业。

这种方式会实现吗?我个人认为很难,格力集团要转让股份的事情,既然已经发布了公告,做为国企肯定是不会随便说的,但是至于转让给民企还是其他国企,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各种缘由我很难推测,但是转让给民企尤其是涉及到实际控制人的转让,我认为可能性为零,格力电器又不是不赚钱,经营良好,现金流好,分红慷慨,品牌知名度高,没有转让的理由,所以,如果是涉及到实际控制人变更的股权转让,对方是国企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是名企的可能性。

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壹号股权


你们怎么不猜是雷军呢?前几天我还在喊着在一起。

开个玩笑。

不太可能是董明珠,如今国有控股单位珠海格力集团占股比18.22%,如今市值是2840亿,这个控股股东市值是517亿左右。公告内容是转让,而不是增发,那么这部分市值对于一个全新的投资人,需要马上拿出至少250亿。转让价格本身不得低于收盘价的90%。

董明珠如今占有的格力电器股份为0.74%,如果让董明珠拿出200亿,这一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其投资银隆10个亿都有些捉襟见肘,需要拉着一大票老板捆绑投资。所以其应该没有这个实力。

而如今格力电器股东,看得见部分比较大的如下几位:

格力集团18.22%

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8.91%(由格力电器下属几家销售公司组成)

香港中结算7.86%

证金2.99%

前海人寿1.99%

汇金1.4%

中国人寿1.23%

从上面各方看,我们总结如下几种可能性:

1国有股内部划转或者转让。最大的可能不是民营来接盘,而是从珠海国资委转让到其他国资委,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整合效果。

2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二股东翻身做主人。这不是没有可能,说是二股东,而实际上这家企业属于格力内部代持公司,其出资方来自于格力下属多家公司。我们截取了天眼查上面部分信息:

我们看到这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依然不大,这就像格力下游一个庞大的经销商集团,但是暂时这个集团拿出上百亿暂时感觉有困难,只是说二股东变为大股东距离最近,其需要购买的股份也最少。大概再买4.6%既可以获得控制权,大概需要118亿资金。

3也许推格力全员持股计划。有可能,但是格力十万员工,每个员工拿出2万,看着挺美好。实际上很难统一。因为员工持股基本不是这样来的,你先要征询员工的同意,再有国有资产的转让审批。

4小米?BAT?宝能?阿里已经否认了,倒是不能排除其他大型企业来买,但是问题是,买入超过5%是需要公告的,这种一次性的收购,能拿出200亿的企业,前海人寿的确有可能,但是前几年那种交锋,再加上宝能被处罚,感觉可能性也不大。

所以,最有可能还是国有对国有和二股东。其他可能性尚在。但董明珠似乎没有那么多钱来吃下,董明珠要控股,必须动员工持股计划的心思。


凯恩斯


董明珠是没有可能了,职业经理人终究是职业经理人,占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股票就算很不错了,不可能更多了,再说,如今格力市值近3000亿元,真要成为拥有股份更多的人,也要掏真金白银买呀,董明珠去哪筹这么多钱呀。

即便像雷军一样,董事会通过给个8、9亿的奖金,对要买多点的股票来说,也是毛毛雨呀。所以,我想这次格力控股权的变动,不会是董明珠冲到前头,也不太可能整个管理层收购,不可能的。

珠海国资委是大股东,国资变成某个国企了?只是小小的变动吧,大家猜测是董明珠,是故意搞大新闻的呢。

有没有可能混改改到了格力这块试验田?真的像阿里出来否定的那样,阿里或者腾讯,或者百度投资格力了?那可是不小的新闻,又将给格力带去新的翅膀,新的想象,坐等这两天相关新闻落地吧。


财经作家邱恒明


左右倒右手而已,类似的事情多的去了。

目前珠海格力集团是最大的股东,占比18.22%,持有人为珠海市国资委,持有的市值为2840*18.22%=517亿,大概77亿美元,国际上这么大的收购也有,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可是国资委会出售么?显然不会,因为格力已经成为珠海的一张名片。虽然业务增长潜力不足,但是不失为一只现金牛,放弃岂不是可惜?


同时,格力的业务未来的增长潜力并不高,操作起来风险很高,517亿贷款的利息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按照5%的利率来计算,每年就有25亿的利息。


作为国有企业,类似的国资委左右到右手的案例很多,在民营企业中也有,比方说最近的中炬高新的股东变更,其实也是宝能系内部的左右手互倒而已。


以股易金


评论的水平就是其人的水平,有些人真的很有远见卓知,做了很多功课,颇有独到见解。也有各别人太小儿科,类似同行业的水军,简直就是在胡搅。个人认为:格力已经经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优质品牌企业,资金流充足,连续二十几年银行无贷款,仅此一条就不是一般企业能比。格力空调已经做成了行业标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在某些方面技术领先独占鳌头,在洗衣机、冰箱、模具、机械人、芯片,新品开发研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都已取得喜人成果,势头强劲,已经引起了足够重视,特别是国家层面的重视。大家还记得习主席去年下半年对格力考察时对格力的肯定和赞誉吗?近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一行多人又到格力调研,格力重组的这些被景我们必须予以考量。(1)国家对民族制造业一直十分重视,格力在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不容小觑!(2)格力的国企身份不能忽略!(3)格力的经营现状和国内外的营响。基于以上原因,格力集团的控股权的出让不是谁都能决定的,格力集团不能,深圳国资委也无权随便做出。它必需服从于格力的长远发展,必须服从于国家的产业步局,只能使格力更好更强大,这一条是硬道理硬指标。所以,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入主格力。格力电器现在缺少的并不是钱。入主者一定比出让股权的格力集团更强大。那么到底谁才有资格入主格力呢?谁才能给格力更新的动力和智慧呢?让格力电器越走越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常健77544927


不可能,董明珠在厉害,也是能力上的而不是资金实力上的!并且对于格力电器这样的国企来说,也是不允许个人持股比例超越国资比例的,所以无论怎么样董明珠都不可能接盘成为格力的老板,想多了!

而格力电器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战略性整合!在目前的股票市场里其实是倡导重组,并购,甚至收购等行为的,鼓励的是1+1>2的战略,所以格力电器进行外部的整合,拉拢更具实力,地位,甚至能够擦出新的火花,在新领域拓展的投资方,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其他国有机构或者国资接盘!目前格力电器是受珠海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受珠海市国资委委托,那么不排除未来有其他地区国资进入的可能!


那董明珠的地位呢?其实对于董明珠来说还是大概率留守在格力电器的董事位置上的,毕竟董明珠未来几年的部署和策划刚刚开始启动,换人的话等同于将计划推到重来!而董明珠的领导能力和地位还是深受董事,以及员工爱戴的,所以被换掉的概率不大!


同样的,如果进入了一个新的股权分配周期,董明珠的格力持股反而可能会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也算是一种激励机制吧。毕竟你要让马儿跑,你得给他吃草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董小姐两者都具备呢!


这不经让我们回想起董小姐前不久在2018年所制定格力的下一个5年计划,目标达到6000亿营收的事情。而当时的格力营收只有2000亿出头!所以想要有一个3倍的跨度,就必须做出企业的转型,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成这个目标是很难的,但是如果通过出售转让部分的股权,达到一个1+1>2 的策略,那么还是很有希望的!

也许现在回头来看,董小姐当初的豪言壮语并不是空穴来风,拍脑袋随便说说的妄想!而是早就有了一个对策和一个计划,而这次格力电器大股东准备转让控股权,是不是就是一个铺垫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不作为操作建议,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董明珠终于如愿以偿,不把格力电器弄到手誓不罢休!不把格力搞垮就不姓董!有格力股票的复牌后趁着这个“利好”快跑,以后没有国企光环,没有爱国情怀,格力将一塌糊涂,一地鸡毛!


无语石1


这算不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大家可能都误认为格力是因为董明珠的存在才发展的这么好,实际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就算没有董明珠也会出现张明珠、李明珠。老董得拎得清自己的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