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是怎樣從清朝割讓出去的?

一葉茶1982


福垊認為從法理上唐努烏梁海和庫頁島還是我們的一部分,因為清朝、民國時期的邊界條約根本沒有涉及到這兩個地方。清朝的《中俄北京條約》並沒有規定庫頁島的明確歸屬。也就是說庫頁島不是清朝割讓過去的,而是沙俄搶去的,參與搶奪還有一個國家那就是日本。於是庫頁島有三個名字:俄國稱薩哈林島(Острова Сахалин)、日本稱樺太島(樺太|からふと)、我們稱呼庫頁島。

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庫頁島

根據俄國權威資料顯示:俄聯邦“薩哈林州”面積87101平方公里,人口(2019年1月1日)489380人。“薩哈林州”範圍包括兩部分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含俄國強佔的日本的北方四島),其中庫頁島的面積面積為76598平方公里。地處北緯51度,東經143度。

庫頁島資源豐富,位置重要。她像一把利劍懸在日本頭上,雄視著鯨海(日本海)和少海(鄂霍次克海),只到今天日本還對庫頁島念念不忘。她是我們北方的臺灣,然而卻被俄人所佔。其實從清中期就成了沙俄與日本的垂涎兵爭之地,日俄“戰爭”早在1806年就開始了。

我們歷代對庫頁島的管理

有人認為清朝之所以喪失庫頁島是因為沒有對庫頁島設立行之有效的機構進行管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歷來強調自古以來,其實這個自古以來正是強調了對於領土取得四大要素: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經營、最早管理。

最早發現:庫頁島是我們在西漢就發明的,當時稱之為女國,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女兒國。

最早命名:在唐朝我們稱臣服大唐的島上民眾為窟說部,對該島稱之為窟說(yue)島。

最早經營以及最早管理:728年在外東北設立黑水都督府,其管轄範圍就包括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而且在後來的遼金元時期,也對庫頁島進行了有效的管理。

明太宗(成祖)永樂七年閏四月初七(已醜),即西曆1409年5月21日,星期二,明政府在努爾干城設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以遼東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軍職,從二品),千戶王肇舟、佟答拉哈等為都指揮僉事(軍職,正三品),駐軍少則500,多則3000人,由狗站歲貢明政府海東青。

<strong>

在清朝更是設立了姓長(哈喇達)、鄉長(噶珊達)、子弟、白人等四級機構對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外東北進行有效的管理。並建立聯姻結親、貢貂制度,在庫頁島建立了7個噶珊(鄉)居民點。它們分別是:普隆靄、伊對、特肯、拉喀、薩依、皮倫岡、額裡野(《庫頁島志略校釋》、《康熙皇輿全覽圖》)噶珊就是屯子的意思。

俄國是怎樣佔據庫頁島的?

前面說了,俄國1806年為了庫頁島跟日本發動“戰爭”。這個戰爭之所以引號是因為只是衝突。1806年10月10日,沙俄艦隊摧毀了日本稅務所,宣佈獨佔庫頁島。其實《尼布楚條約》53年後(1742年)沙俄才發現庫頁島,隨即南下。而日本因為距離較近的原因,1297年小諸侯就開始侵略庫頁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歷代雖然管轄庫頁島,但很少甚至沒有在島嶼上駐軍,這就導致日俄在庫頁島上爭搶我們卻還不知道。

鴉片戰爭前我們的確是不知道日俄雙方在庫頁島上的勾當,而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朝雖然知道卻也無可奈何了。因為日俄已經實際控制庫頁島,並商議如何分割。1905年日俄戰爭,結果俄國戰敗,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日俄兩國以北緯50度為界,分割了庫頁島,日本還獲得了整個千島群島。1918年日本趁十月革命佔領全島,1925年5月15日,日本取得北庫頁島油田、煤礦一半的開發權才撤回50度以南。

二戰時,蘇聯於1945年9月2日佔領了南庫頁島、千島群島。1951年9月8日,日本宣佈全面放棄庫頁島歸屬權。

中俄所有的邊界條約都沒規定唐努烏梁海、庫頁島兩地的歸屬,也就說這兩地對我們來說是名副其實的飛地。



<strong>


福垊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第一大島是臺灣島,面積是3.6萬平方公里。但在歷史上,我們的第一大島不是臺灣島,而是庫頁島。

不用說,大家就知道庫頁島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說庫頁島上豐富的自然資源,就他的地理位置,就擁有著非常大的戰略意義。如果庫頁島還在我們手中,那東北就有了出海口,就可以盤活整個東北的經濟,東北就不用繞路,可以直接跟韓國,日本,加拿大,還有美國的阿拉斯加進行經濟貿易。

而且所謂的第一島鏈,也將不攻而破。更何況,只要我們在上面進行駐軍,修建海軍、空軍基地,那俄羅斯對我們的態度就會好上非常多,日本也不會天天這麼蹦躂,叫囂著軍國主義。

但歷史沒有如果。要不是清朝的腐敗無能,我們也不會在1860年,失去非常重要的庫頁島。

早在西漢時期,我們就知道在北邊有一個庫頁島。到了晉朝,庫頁島的具體位置我們也弄清楚了。但我們真正對庫頁島進行行政管轄,那是在唐朝。在725年的時候,唐朝設立黑水都督府,當時庫頁島就屬於黑水都督府管轄。

到後來的遼,金,元,庫頁島也還是我們的地盤。等到明朝,庫頁島的首領還專門跑到北京面見皇帝,等面見完後,明朝就設立努爾幹都指揮使司,並將庫頁島交給這個部門管轄。

只不過1616年之後,因為滿清的崛起,庫頁島就被努爾哈赤給搶走了。等清朝建立,清朝便將庫頁島交給寧古塔副都統管轄。

康熙當清朝老大的時候,跟沙俄打了兩場架,所以在1689年,清朝跟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但也正是這個《尼布楚條約》,便體現出清朝官員的不嚴謹,自以為是,甚至是沒文化。

《尼布楚條約》中說: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好的,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這都是在陸地上,要劃出一條線來比較好劃。但這個直到海,海面上的國界線是要怎麼劃?

直到海,是到海邊呢,還是將陸地上的國界線延伸到海上?如果延伸到海面上,這條國界線是要往北偏一些,還是要往南偏一些?

像這麼重要的問題,清朝都沒有跟沙俄講清楚,都不知道該說清朝不嚴謹,還是沒文化。

當然了,沒文化不要緊,只要在上面駐軍,至少在當時沙俄還不敢對我們做什麼。但偏偏清朝十分不重視庫頁島,一兵一卒都沒有往上派。這可把沙俄高興的,《尼布楚條約》還沒簽訂多久,沙俄就組織了一支遠征軍登陸庫頁島,開始了他征服庫頁島的進程。

可不要忘了,不僅是沙俄,日本也盯上庫頁島,而且他對庫頁島滲透的時間,還要比沙俄早幾百年。

早在1295年,日本的日蓮宗就派人到庫頁島進行傳教。1297年日本更是在上面建立根據地。到1593年,豐臣秀吉甚至還派遣軍隊侵略庫頁島,經過幾十年的侵略,到1644年日本在繪製日本地圖的時候,甚至將庫頁島納入日本的版圖之中。

時間就這麼的到18世紀末。雖然鴉片戰爭還未爆發,但清朝已經顯示出疲憊之勢,曾經天朝上國的根基也出現不穩定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1789年,沙俄在庫頁島北部大肆屠殺,還將島上的不少居民驅逐到亞洲大陸。在第二年,日本再次派出一群人登陸庫頁島,很快日本和沙俄就在庫頁島上碰面了。

其實在1732年,雍正便設立三姓副都統來管轄庫頁島,還規定庫頁島要按時上供,清朝也會時不時派出軍隊去島上轉一圈。但即便是這樣,1790年的沙俄和日本,還是不把清朝放在眼中,兩個國家一商量,毫不掩飾的宣佈,庫頁島的北部是沙俄的,庫頁島的南部是日本的。

可笑,可惜,可恨的是,當時的清朝竟然渾然不覺,甚至是毫不放在心上,任由沙俄和日本瓜分我們的領土。到後來,日本和沙俄都想完全控制庫頁島,兩個國家還在庫頁島上進行戰爭。

什麼?當時鴉片戰爭還沒爆發啊!清朝怎麼就任由沙俄和日本來搶奪我們的土地?當時的日本還沒有進行工業革命,沙俄的實力也沒強到哪去,只要清朝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完全可以將這兩個國家打趴下。

但是清朝沒有,放任不管也就算了,還讓沙俄跟日本在庫頁島上進行戰爭,真不知道當時清朝的統治者是怎麼想的。

因此,雖說是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導致中國失去庫頁島,可實際上應該是1790年。因為在那個時候,沙俄和日本就已經基本控制庫頁島,清朝卻沒有對此作出反應。

雖說名義上庫頁島還是屬於中國領土,但名義上的,跟實際上的能比嗎?更何況,18世紀末的清朝,完全有實力將沙俄、日本趕出庫頁島,但清朝並沒有這麼做。

後來的事情,就更加的屈辱了。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庫頁島被沙俄佔領。但庫頁島南部實際上還是屬於日本控制的。為此1875年,沙俄用千島群島北部為代價,換取整個庫頁島的主權。再到1904年,因為沙俄在日俄戰爭中失敗,日本就順勢將整個庫頁島據為己有。

但是1905年,他倆湊在一起討論了下,於是就恢復之前的南北控制。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作為二戰的戰勝國,便宣佈庫頁島都是他的,日本因為是戰敗國,也只好無奈接受。

但最無奈的,還是我們中國。明明是我們的領土,在近代歷史中,卻被沙俄、日本爭奪來爭奪去。一說到近代的屈辱歷史,我就想到那句話,

列強無不懷念我大清。


狼群講歷史


說到庫頁島,我最先想到的是80年代小學課文裡貌似有過,覺得很遙遠。

其實庫頁島從來都不是割讓出去的,而是清政府眼睜睜的看著沙俄拿走的。因為清政府從未有效管理過庫頁島,以至於沙俄和日本在庫頁島上為佔領權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清政府還是一無所知。至於說是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中,均未明確提到庫頁島的歸屬問題,只是對陸上邊界的管轄進行了說明,這個是不包括海上與島嶼的。

(庫頁島)


那麼庫頁島是怎麼丟的呢?

先介紹一下庫頁島。庫頁島是一個面積為7.5萬平方公里的島嶼,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領土。庫頁島的大小相當於3個臺灣,2萬個釣魚島,島上資源極其豐富。它是北太平洋上最大的島嶼,西臨俄羅斯,南朝日本北海道,緊扼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出口,戰略位置尤其重要。庫頁島猶如一顆釘子,牢牢的牽制著日本和俄羅斯。



中國史書對庫頁島的最早記載出現在西漢初年。唐朝開元十三年,在黑龍江下游設置黑水都督府對庫頁島進行管理;在公元12世紀,金朝對庫頁島進行了有效管理;明朝永樂九年,庫頁島原住民組團朝見明成祖朱棣,隨後明朝派宦官亦失哈為欽差率領官軍千餘人,乘坐大船巡視女真部族聚居地。到了清朝,庫頁島先後歸寧古塔副都統和三姓副都統管轄管理。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庫頁島是屬於中國的。但在這之後,清政府對庫頁島的管理放鬆,幾乎是放任的方式,於是俄羅斯就乘虛而入。



雖然庫頁島在清朝時已屬中國,但由於地處偏遠,人煙稀少,沒有進行有效管理,給了喜歡佔領別國領土的國家沙俄機會。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外強中乾,加之當時沙俄在歐洲爆發戰爭,無暇顧及庫頁島。日本又進行了實際佔領,直到這兩個無恥的國家於1867年簽訂了《庫頁島暫行規定》後,庫頁島再次歸沙俄佔領。這種現狀一直維持到現在,這就是庫頁島的前世今生。



中國和俄羅斯分別在1991年、2004年簽訂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已經完全確定了東部的邊界。但這只是劃定了中俄之間的陸上邊界,而沒有涉及海上島嶼。因此庫頁島的歸屬問題沒有提到,因此可以說,庫頁島在大家心裡還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從未割讓國庫頁島。



當然了,這也不能把原因全推給列強,由於中國60年代之後就沒有主張過對庫頁島的主權,這在國際法上構成了俄羅斯以時效的方式獲得領土。再加上俄羅斯和日本也簽訂過多個條約規定庫頁島的歸屬,事實上已構成了的割讓,而中國對此也未表異議。目前出於國家戰略的需要,只有維持現狀。但是大家要記住,中國以前有一個地方叫庫頁島。


野史也是史


天朝上國嗑著瓜子,搬一隻板凳,坐在家門口,看著日本和俄羅斯搶得天昏地暗。

上國不是很理解,這破地兒有什麼好搶的?果然是鄉下來的,沒見過世面,鄙視。

就這樣,在看熱鬧的心態下,庫頁島丟失了。也可以說,就是被當成垃圾一樣,被大清給扔了。

庫頁島處於亞歐大陸東北部,是黑龍江的出海口,其戰略地位異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著長達1.8萬千米的海岸線,然而,卻被牢牢鎖在了陸地上,我們沒有出海口。這讓我們在貿易、交通、軍事等領域備受壓制。

如果庫頁島還在,它不僅會是我國最大的島嶼,也會是我們用來突破封鎖的有力武器。

然而,也僅僅是如果了,一百多年以前,它徹底從我們的領土中劃分了出去。

西漢初年,我們就已經對庫頁島有所瞭解了,此後2000年,無論政權如何更替,它始終都處在大一統王朝的控制之下,直至咸豐元年(1851年),我們仍實際擁有著庫頁島的控制權。

擁有歸擁有,清政府實在是不待見這個地方,不待見到了什麼地步?不派一兵一卒,不設行政機構。

島上的原住民們,你們自治吧,逢年過節的,進貢點貂皮啥的就行。

清朝不待見,但是它的鄰居們可是眼饞得不行,最早表現出佔有慾的,便是日本,1295年時,日本便已經開始在庫頁島傳教,而俄羅斯和清政府簽訂《尼布楚條約》時,毛子們都還不知道庫頁島的存在,那一年,是1689年。

當然,1738年俄羅斯還是發現了這個島嶼,於是派兵,屠殺驅趕原住民。這一下,就跟日本正面碰上了。

日本虎視眈眈已久,早已在島上有所佈置,當然不可能放任俄羅斯去佔領,於是雙方矛盾不可調和,在庫頁島上進行了一場大戰,意圖以戰爭決定庫頁島的歸屬。

當然,作為主權國的大清選擇了作壁上觀,彼時還沒有發生鴉片戰爭,它有能力去打趴這倆侵略者,但是,它懶得出兵。

日俄劃分庫頁島經歷了一段時期,那時還是不合法的,畢竟庫頁島是清政府所有,俄羅斯也知道這一點。

1858年和1860年,俄國先後通過《瑗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正式迫使清朝對庫頁島進行割讓。

就這樣,這塊近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脫離了清朝的統治。
此後俄羅斯與日本也圍繞庫頁島進行過紛爭,不過這都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了。如今的庫頁島歸屬於俄羅斯,隸屬薩哈林州。


浮沉於史


正式割讓是在1860年,但在此之前,清朝早已失去了對庫頁島的管轄

首先先明確一點,庫頁島確實是清朝領土,這個在國際上是公認的,你去查哪個國家的歷史圖冊都將庫頁島標註為清朝領土,這一點沒有爭議,當然俄羅斯人可能不這麼認為。

(美國教科書中清朝的版圖,庫頁島明確的標註為清朝領土)

雖然庫頁島曾經屬於清朝,但在歷史上清廷從來沒有直接向庫頁島派遣過任何官員。在俄羅斯人佔領該島之前,島上居民基本都是處於自治狀態,當地部落首領只是定期渡海向清朝官員繳納貢品,至於島民的內部管理問題,清廷則一般不予以干涉。

現在網上對於庫頁島的爭論非常大,尤其是關於“庫頁島是何時丟失的?”的問題,更是吵得天翻地覆。在此僅表達下本人拙見,有疏漏之處,還望大家指正。

在文章開頭我也說了,庫頁島確實是清朝領土,清政府對此肯定是知道的,但清廷對庫頁島確實不重視。

清朝輕視庫頁島的原因有二:

第一,庫頁島地處苦寒之地,人口稀少,農業不發達,社會也比較落後,這對於處於農業社會的清王朝來說沒有大多價值。

第二,清廷認為這裡地處偏遠之地,沒有什麼國防壓力。

綜合以上兩個因素,清廷對於庫頁島的重視程度真的不高。試想,如果廣州伶仃洋海面突然飄來一艘英國商船,清廷馬上就知道了。或者緬甸人騷擾雲南邊境,清廷也肯定會立馬知曉。

但早在乾隆年間(1756年),俄國人就登陸過庫頁島並與當地人發生衝突,可清廷對此卻一無所知。而日本人更是在明朝末年時就前往庫頁島進行貿易,對此清廷還是一無所知。所以清廷不重視庫頁島是肯定的,如果重視,咋會啥都不知道!

正是由於清廷對於庫頁島的重視程度不夠,才給了俄國人和日本人以機會。

當年俄羅斯與清廷簽訂《尼布楚條約》時,俄羅斯並不知道有庫頁島的存在,所以在俄國人的歷史中,《尼布楚條約》僅僅是劃分了中俄在大陸上的邊界,並不包含庫頁島。俄國人是在1738年才發現庫頁島的,並且在發現庫頁島初期,俄國人曾將它當成一個半島,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一個大島。

俄國人在登陸庫頁島後並沒有遇到清軍的抵抗,因為島上根本就沒有清軍!但在勘察庫頁島的過程中,俄國人卻與從南邊而來的日本人發生了衝突。到1806年10月10日,俄國人的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亞庭灣襲擊了日本松前藩主的稅務所,宣佈庫頁島為俄國所有,這是俄國人第一次對庫頁島發出主權聲明,也加劇了俄日衝突。

面對俄國佬的咄咄逼人,日本德川幕府也在1808年派出了一支考察隊前往庫頁島。

(日本人考察路線,這兩次考察均由日本著名探險家間宮林藏主持)

雖然在19世紀中期以前俄羅斯的國力是強於日本的,但當時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實力並不強,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俄國也希望有日本和談解決此問題。最終在1855年2月7日,日俄雙方簽訂了 《日俄下田條約》,條約規定:在庫頁島問題上是“不劃邊界,維持原狀”,這是日俄首次對庫頁島進行瓜分。注意,這時庫頁島在名義上還是屬於清國的,但日俄都對此視而不見。

1860年,俄國人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強迫清廷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中國東北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在中國的歷史中,庫頁島才正式脫了祖國的懷抱。但在真實歷史中,此時的庫頁島歸屬仍舊尚存在爭議,由於日本的反對,俄國並沒能完全佔領庫頁島,日俄關於庫頁島的爭議一直持續到1875年,也就是《中俄北京條約》簽署15年之後。(《北京條約》割讓的領土)

為了解決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領土爭端,1875年日俄在聖彼得堡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羅斯將整個千島群島割讓給日本,以此換取庫頁島主權。

至於日本方面,其實日本人很早就知道這裡是清朝屬地,日本人甚至也從當地土著手中購得了許多朝貢時清廷賞賜的物品。但從德川幕府的態度來看,日本政府似乎並不承認清國擁有庫頁島全部主權。

此後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敗俄國,沙俄被迫又割讓半個庫頁島給日本。之後到了二戰末期,蘇軍通過“八月風暴行動”重新奪回了整個庫頁島,而日本也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放棄了庫頁島主權,至此日俄圍繞庫頁島百餘年的爭奪才正式謝幕。


千佛山車神


中國第一大島是哪個島?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說,中國臺灣島。現如今這麼說自然是完全正確的,但事實上,早在清朝時期,中國的第一大島並非臺灣島,而是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庫頁島。

紅色的即為庫頁島

庫頁島是位於鄂霍次克海與日本海之間的一座大島,面積為7.6萬平方公里。這座曾經屬於中國的大島,不但具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位於中國、俄羅斯和日本三國交界之處的庫頁島,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這座比臺灣更大的島嶼,卻不再屬於中國,反而成為了俄羅斯聯邦的最大島嶼。

中國是怎麼丟失庫頁島的呢?

眾所周知,早在清朝康熙年間,俄羅斯就因為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與清朝打了兩仗,即著名的雅克薩之戰。兩次雅克薩之戰失敗後,戰敗的沙俄被迫收斂野心,與清廷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暫時停止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

尼布楚條約劃分的中俄邊界

然而,貪婪成性的沙俄,絕不可能因為兩場戰鬥的失敗,就永遠放下在遠東地區的領土擴張。只不過,實力暫時不足的沙俄侵略改變了方向,先後將堪察加半島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納入了統治範圍。但是,這些地區領土雖然廣泛,但卻環境極為嚴酷,比之資源豐富,又沒那麼嚴寒的黑龍江領域,自然遠遠不如。

因此,沙俄政府始終念念不忘著黑龍江和黑龍江出海口,他們甚至並一再向清政府要求在黑龍江上自由航行,只不過,沙俄政府的這些無理要求,全部被清政府斷然拒絕。

沙俄對西伯利亞的入侵

但是這絲毫改變不了沙俄向東擴張的野心。公元1803年,即清嘉慶8年,沙俄舉辦了所謂的“第一次環球航行”探險隊。俄船“希望號”在完成赴日之旅後,該船船長就向沙俄政府提出了“迅速侵佔中國庫頁島”的殖民計劃。隨後,沙俄又多次提出了進佔庫頁島並最終佔領黑龍江的侵略目標。然而,懾於當時中國的實力和名氣,沙俄一直“有賊心沒賊膽”。

不過,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後,大清遠東帝國的虎皮被英國撕下。看到清政府的虛弱之後,1853年4月23日,清咸豐二年,貫會趁火打劫的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佔庫頁島。沙俄殖民者乘坐一艘輪船抵達庫頁島,並在庫頁島西岸建立了第一個侵略據點——伊利因斯克哨所。登陸的俄國侵略者無恥的向當地中國居民宣稱:薩哈林島,也就是庫頁島,屬俄國所有。

庫頁島

在與英法聯軍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失敗,損失慘重,同時又失去了向西擴張的可能後,沙皇俄國為彌補損失,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遠東地區。

19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後,趁清政府內憂外患,沙俄趁火打劫,不但侵佔了中國外東北的大片領土,同時採取外交訛詐、武力威脅等多種方式,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割佔了中國黑龍江以北60萬多平方公里土地。

美麗的庫頁島

即便如此,沙俄的貪婪的胃口依然沒有滿足,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北京之後,沙俄以調停有功為名,再次趁火打劫,逼迫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原屬於中國的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這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包括當時的中國第一大島——庫頁島。

面積高達7.6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庫頁島,從此離開了中國,成為俄國的領土。在這之後,愈發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自然無力收回,至今,庫頁島仍被俄國佔據,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鳶飛九天2018


庫頁島的面積面積為76598平方公里,是北太平洋上最大的島嶼,相當於3個臺灣,2萬個釣魚島。西臨俄羅斯,南朝日本北海道,緊扼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的出口,猶如一顆釘子,牢牢的牽制著日本和俄羅斯。

中國對庫頁島的最早記載出現在西漢初年,當時稱之為女國。唐朝開元十三年,設置黑水都督府對庫頁島進行管理,當時稱之為窟說(yue)島,在公元12世紀,金朝對庫頁島進行了有效管理;

明太宗(成祖)於1409年5月21日在努爾干城設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以遼東東寧衛指揮康旺為都指揮同知(軍職,從二品),千戶王肇舟、佟答拉哈等為都指揮僉事(軍職,正三品),駐軍少則500,多則3000人,由狗站歲貢明政府海東青。

清朝設立了姓長(哈喇達)、鄉長(噶珊達)、子弟、白人等四級機構對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外東北進行有效的管理,並建立聯姻結親、貢貂制度,在庫頁島建立了7個噶珊(鄉)居民點。

國際上是公認庫頁島是清朝領土,各國的歷史圖冊都將庫頁島標註為清朝領土,這一點沒有爭議,雖然庫頁島在清朝時已屬中國,但由於地處偏遠,人煙稀少,雖有管理但不是十分到位,島上居民基本都是處於自治狀態,當地部落首領只是定期渡海向清朝官員繳納貢品,至於島民的內部管理問題,清廷則一般不予以干涉。

正是由於清廷對於庫頁島的重視程度不夠,才給了俄國人和日本人以機會。

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中俄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中,只是對陸上邊界的管轄進行了說明,均未明確提到庫頁島的歸屬問題。

1855年2月7日,日俄雙方簽訂了 《日俄下田條約》,條約規定:在庫頁島問題上是“不劃邊界,維持原狀”,這是日俄首次對庫頁島進行瓜分。這時庫頁島在名義上還是屬於清國的,但日俄都對此視而不見。

1860年,俄國人趁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強迫清廷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中國東北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庫頁島才正式脫了祖國的懷抱。

但此時的庫頁島歸屬仍舊尚存在爭議,由於日本的反對,俄國並沒能完全佔領庫頁島,1875年日俄在聖彼得堡簽署《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羅斯將整個千島群島割讓給日本,以此換取庫頁島主權。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敗俄國,沙俄被迫又割讓半個庫頁島給日本。

蘇聯於1945年9月2日佔領了南庫頁島、千島群島。1951年9月8日,日本宣佈全面放棄庫頁島歸屬權。

中國60年代之後就沒有主張過對庫頁島的主權,這在國際法上構成了俄羅斯以時效的方式獲得領土。再加上俄羅斯和日本也簽訂過多個條約規定庫頁島的歸屬,事實上已構成了的割讓,而中國對此也未表異議。

中、俄分別在1991年、2004年簽訂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已經完全確定了東部的邊界。但這只是劃定了中俄之間的陸上邊界,而沒有涉及海上島嶼。因此庫頁島的歸屬問題沒有提到。


美麗青春您真痘


其實從法律上來看,清朝並沒有割讓庫頁島,也就是說,庫頁島一直是清朝及其繼承國的外飛地。

(庫頁島位置)

我們一直認為清朝是通過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庫頁島的,其實《中俄北京條約》中只規定了如下內容:“此後兩國東界……順黑龍江下流至該江、烏蘇裡河會處。其北邊地,屬俄羅斯國,其南邊地至烏蘇裡河口,所有地方屬中國……烏蘇裡及松阿察二河……東之地,屬俄羅斯國;二河西屬中國。”

(一般認為是《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庫頁島)

有人說了,庫頁島位於烏蘇裡及松阿察二河的東邊,當然被包括在了《中俄北京條約》裡呀。其實不是——《中俄北京條約》中所針對的土地只包括東北亞大陸地區,而不包括庫頁島這一座島,因為當時的俄羅斯人根本就沒把這個島當做清朝的領土。

(俄國人和很多西方人認為《尼布楚條約》中規定的清朝領土不包括庫頁島)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下令制《皇輿全覽圖》,這幅地圖中是包括庫頁島的,但清朝皇帝對庫頁島疏於管理,導致18世紀末俄國人、日本人紛紛上島勘察。在俄國人眼中,這個島不算《尼布楚條約》中規定的清朝領土,因為它屬於“新大陸”。於是,清朝還沒有對俄國人、日本人擅自登島行為發表意見,俄國人與日本人倒是先爭鬥起來了。

(《皇輿全覽圖》中包括庫頁島和朝鮮半島)

也因此,俄國人與日本人均將對方視為庫頁島的唯一敵人,而將清朝這個庫頁島真正的所有者忽視了,1850年,俄國人宣佈:“現在阿穆爾河(黑龍江)口、薩哈林島(庫頁島)和韃靼海峽(間宮海峽)沿岸地帶已納入俄國版圖,它們不可侵犯並受到武力保護”。所以《中俄北京條約》與庫頁島完全無關。

(庫頁島在清朝沒有放棄的情況下成了日俄爭奪的地盤)


切割地球


庫頁島(Sakhalin)的割讓,其實是19世紀俄國在遠東黑龍江流域的探險和殖民擴張的直接結果。

17世紀以來,俄國大帝彼得一世就對黑龍江流域表達出垂涎之意,他訓諭後人道:如果阿穆爾河(黑龍江)能成為去往勘察加和鄂霍次克海領地運送糧食的通道,那麼就必須要佔領這座河流。

因此,庫頁島自然會落在俄國人眼中。就地理位置而論,這座島嶼與黑龍江的關係極為密切,它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東面,北面有鄂霍次克海,西面隔著韃靼海峽與東北大陸相望,南面隔著宗谷海峽接壤日本。

1849年,俄羅斯軍官涅維爾斯科依(Gennady Nevelskoy)率領貝加爾號前往庫頁島東岸進行考察後,這座島嶼正式加入到俄國人的殖民計劃中,開始大批量的移民。

由於當時清朝內憂外患,對此島疏於管理,因此沒能制止俄國在事實上佔領庫頁島。1858年《璦琿條約》簽訂時,俄國取得了法律上的佔有名義。

隨後就是俄日之間圍繞此島的競爭,這與清朝無關了。


HuiNanHistory


滿人在1644年入關以後,基本上是對東北是不怎麼上心的,滿人大量進入關內過上了更好的生活,對於東北既不準漢人去開發,清朝自己也不好好管理,基本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因此中國在東北的邊遠地區的統治,很多時候有名無實,留下很多權力真空地帶,庫頁島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歷史地圖集·清代卷的庫頁島


所以清朝是怎麼丟了庫頁島的,清朝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在法理上清朝是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承認把庫頁島割讓給沙俄,但實際上在這之前,清朝早就管不了庫頁島了。庫頁島成了沙俄和日本的競技場。

最早看上庫頁島的其實是日本,因為近水樓臺先得月嘛。1679年日本的松前藩就派出家臣去探索庫頁島南部,並且在那裡建立了臨時居住點(番屋)。1715年松前藩還向在東京的幕府將軍報告:“我們探得蝦夷地及庫頁島等地,有五、六十人左右,各處皆有頭人,但是沒有總頭人”。也就是當時庫頁島基本上是部落酋長自治狀態,而且還沒有部落聯盟。松前藩在報告中也提到了庫頁島屬於清朝的,但清朝在庫頁島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統治,他們在庫頁島是大有可為的。

  • 松前藩藩廳——松前城


此後一段時間,日本在庫頁島南部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經營,搞漁業,跟當地島民做生意,松前藩甚至還在島上建立了稅務所。完全把庫頁島當成了自己的地盤了。但是很快日本就遇上了比他還要橫的人,那就是沙俄。

  • 俄美公司的旗幟:俄美公司是沙俄組建的遠東及北美地區的殖民機構


1806年沙俄的海軍軍官赫沃斯托克率軍襲擊了庫頁島南部的日佔區,並焚燬了日本的松前藩設在島上的稅務所,還宣佈庫頁島是沙俄的。但是沙俄當時在遠東地區實力有限,搞突然襲擊之後就撤走了。日本立即派人重新控制了庫頁島,並且將庫頁島的管理權從松前藩代管改為幕府將軍直轄。並且還派出了一支700人的部隊駐守島上,並且宣佈只要俄國人敢來,就格殺無論。

日本佔了庫頁島南部以後,沙俄也開始去庫頁島北部下手,1850年沙俄軍隊進佔庫頁島北部,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正式批准了佔領庫頁島的國策,授權在遠東活動的俄美公司進佔庫頁島,此後俄美公司的武裝開始在庫頁島上建立軍事哨所,並且把哥薩克人移民到島上,同時向日本宣佈“庫頁島從來就是俄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1855年沙俄和日本簽訂了所謂的《日俄友好條約》,這個條約規定雙方在庫頁島“維持現狀,不另定國界”,當時日本是想跟沙俄瓜分庫頁島,就是沙俄佔北部,日本佔南部,但沙俄不肯,維持現狀,不劃國界,實際上就是雙方皆不承認對方對庫頁島的佔領是合法的,這個對日本來說是個空頭支票,因為日本根本沒有能力把俄國人趕走,而對沙俄更有利,因為日本當時根本不是沙俄的對手,沙俄可以不受條約的限制,在庫頁島為所欲為。

  • 松前藩藩主及其隨從 1854年銀板寫真


但是,站在清朝的立場,庫頁島是中國的,是清朝的,沙俄和日本都是非法佔領,不過清朝已經沒有力量管這些了。沙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中拿到了清朝官方割讓庫頁島的承認,然後向日本宣佈,庫頁島清朝已經割讓給他了,日本必須承認庫頁島是俄國的,讓日本撤出庫頁島。日本當然拒絕,雙方一直糾纏了很久,但那已經跟清朝無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