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統治庫頁島的是哪個朝代?

用戶2147515142328


非常感謝題主的問題,謝謝!

風景如畫,山青水秀的庫頁島已經被割讓160年了,現在談起此話題,心情確實非常沉重!

庫頁島位於亞洲東北部,黑龍江出海口以東,面積約7.6平方平裡(如下圖一)。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從原始到現代,從弱小到強大的。在人類社會力量薄弱時,庫頁島上是有原居民的,只不過那時沒有人到庫頁島去宣示主權。

唐朝之前的歷史,中國只知道在那地方有個庫頁島,以後宋朝、金朝、元朝還是明朝,都對庫頁島有所紀錄,但並沒有對庫頁島實施主權。

一直到清朝建立,對庫頁島的歸屬和變遷實行管理,才算實施了統治。

庫頁島原居民,中國說是中國人,日本說是日本人,但跟俄羅斯是沒關係的。清以前庫頁島都是自生自滅,而清朝統治庫頁島時,日本還在忙著打內戰。也有很多人說原住民阿伊努人來自日本,還有13世紀未,日本北部的蝦夷人佔了庫頁島還侵入了黑龍江,這些都是說不清楚的。當然有時我們對庫頁島關心不夠也是原因。

所以說,最早統治庫頁島的是中國!

接著的事就不多說了,離題了。

現在庫頁島歸俄羅斯管轄,叫哈薩林島。

期待著它恢復古老而優美的名字:庫頁島。

謝謝!





讀史的狗先森


庫頁島俄譯名“薩哈林島”,它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北部,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東為鄂霍次克海,西隔韃靼海峽及涅韋爾斯科伊海峽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相望,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的北海道相望。面積7.64萬平方公里,南北長達984千米,東西寬6-160千米。為俄羅斯聯邦最大島嶼,屬薩哈林州管轄

庫頁島北部地勢較低,較為平坦,中南部以丘陵山地為主,西薩哈林山脈(最高點奧諾爾山1330米)和東薩哈林山脈(最高點洛帕京山1609米)橫穿庫頁島沿岸,把特米-波羅奈斯克平原和蘇斯奈斯克平原分開。南部由東薩哈林山脈和西薩哈林山脈組成,最高峰為1420米,由於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頻繁。庫頁島屬於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半年,冬季的平均氣溫都在-19℃至-24℃之間,北方地區氣溫最低可到-40℃。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8個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庫頁島上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較大的河流有:波羅奈河(350公里)、特米河(330公里)、維阿赫圖河和柳託加河(各為130公里)。島上有俄羅斯聯邦境內最大的瀑布伊里亞-穆羅梅茨瀑布,瀑高為141米。此外,庫頁島上擁有眾多的湖泊和沼澤地。

庫頁島上森林資源豐富,其北部為針葉林地帶,有薩哈林冷杉、魚鱗松、闊葉藤本松。高山上有石樺灌木叢和偃松。此外,還有石油、天然氣、煤、黃金等礦產資源。沿海地區水產資源豐富,是大馬哈魚的主要產區之一,漁業發達,水產大部分為蟹、鯡魚、鱈魚和鮭魚。島上的最早居民有基裡雅克、鄂溫克、阿伊奴等民族。

庫頁島原本是中國領土,也曾是中國最大島嶼。在地理發現史上,中國是最早知道庫頁島的國家。中國也是最早管轄庫頁島的國家。最遲從唐朝開始,中國就管轄著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下游地區。當時庫頁島上的流鬼國(阿伊努族)向唐朝政府進貢,唐王還加封其使者佘志為騎都尉。公元725年,唐朝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黑水府,對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窟說等部落等實行有效管轄。公元10世紀,遼朝的五國部節度使管轄著庫頁島。12世紀,庫頁島在金朝的管轄之下。1264年,蒙古帝國派3000大軍攻佔庫頁島,當地住民“骨嵬”向蒙古人朝貢。1285年,蒙古帝國在奴兒干地方設置東征元帥府,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元朝復置遼陽行省,以控制東北州縣。轄境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這是中國首次將庫頁島納入行政範圍。

1412年,明朝征服苦兀,在庫頁島北部近海處設立囊哈兒衛,在中部波羅奈河流域設波羅河衛,東部駑烈河流域設兀烈河衛,隸屬於奴爾幹都司。1616年,根據魏源所著《聖武記》記載:“清太祖遣兵四百收瀕海散各部,其島居負險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庫頁內附,歲貢貂皮,設姓長、鄉長子弟以統之”。清朝建立以後,庫頁島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1715年之後,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庫頁島上的居民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向清政府進貢貂皮。

因此、庫頁島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各朝代直接或間接統治。1689年9月7日,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1858年和1860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條約迫使清朝政府割讓庫頁島。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日本於次年佔領庫頁島全島。1905年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朴茨茅斯和約》,沙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1909年,沙俄在庫頁島北部建立薩哈林州,首府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1918年至1925年間,庫頁島全境被日本統治。1945年,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佔領庫頁島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南樺太(北緯50°以南)主權。

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聲明他們佔有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群島。在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建立南薩哈林州。1947年1月2日,蘇聯將庫頁島北部與南薩哈林州合併為薩哈林州,並改由聯邦直接管轄。1951年9月8日,日本發表宣言,宣佈全面放棄庫頁島的主權。自此日本在庫頁島上的開拓史結束。蘇聯正式控制庫頁島全境。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歷史遺產——庫頁島,此時這塊中華故土被俄羅斯稱為薩哈林島快200年了。









小老鼠的救贖


庫頁島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島,現在為俄羅斯實際控制,更名為薩哈林島。緊鄰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庫頁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曾受到唐、金、元、明、清多個朝代的間接或直接管轄。欲問庫頁島是如何接受古代中國管理的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741年的唐朝疆域示意圖,右上角有窟說部。

唐朝統一全國後,當時東北地區的靺鞨各部紛紛歸附。在靺鞨諸部中,有一支叫作黑水靺鞨的部族在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開始和中央政府有了直接的接觸。公元731年唐朝開始在歸順的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都督府,並派遣長史來負責監督。在《新唐書》中記載在黑水靺鞨諸部中有“窟說”部,窟說是庫頁同音的異譯。



雖然唐代已經與庫頁島上的民族有了往來,但畢竟道路遙遠,難以直接管轄,因此唐和當地民族事實上是處在鬆散的聯繫狀態。史書上說“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而屈設不能自通。”,就是表明當時庫頁島上的族群要取得和唐朝的聯繫十分困難,想來在當時也不具備直接遠距離管轄的能力,唐的最遠勢力範圍也只能延伸到黑水都督府一帶。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至遲在12世紀的金代時,庫頁島已經屬於中國版圖。據《金史》記載:“金之封疆,東極吉里迷、 兀的改諸野人之境。”,東極吉里迷就包括了庫頁島在內,這一點也到了相關考古發現的證實。1919年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當地發現了當地人稱為“卡拉霍通”的城池遺址。而卡拉霍通經過歷史語言學家的分析,正是女真語中“姓氏”的意思,而霍通則是“城池”的含義,卡拉霍通這個名稱流傳於當地極有可能證實在金代曾在此築城戍守。


而元代文獻上則留下了“內豁通”、“吸剌霍通”的城池的名稱。元代城池使用的是女真語名稱,也可證實最晚在金代已經開始在今天庫頁島南半部進行軍事駐紮和直接管轄。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元代以前的唐、金時代對庫頁島管轄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只能根據考古發現的殘餘城址和文獻的隻言片語勾勒出一個大概。

但進入元朝後,中央政府對庫頁島的管理力度明顯加強,這表現在元對庫頁島派兵征討和課稅這兩個方面。

蒙古人建國之初,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了胡裡改等五個千戶所用以鎮撫北邊諸族。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因為當時庫頁島上的蝦夷人和鄂溫克人還沒有歸順,蒙古軍發動了針對庫頁島的軍事討伐。


到了二十多年後的1286年,經過不斷地討伐,庫頁島終於全部歸順蒙元,被納入王朝版圖之內。當時的島上主要有三個不同的族群分佈,首先是前文所提到的吉里迷人,他們是費雅喀人的祖先;餘下的則是蝦夷人(當時稱作嵬)和鄂溫克人(亦裡於)。



元代的庫頁島

元朝管轄庫頁島的直觀表現除了多次軍事征服外,還有就是課稅。當時每年冬天酋長們要趟水到奴兒干繳納毛皮稅,進貢獵鷹。到來年夏天,鮭魚洄游的時候再啟程回鄉。由於獵鷹的貢賦索要的過多過急,酋長們也曾多次反抗,打捕鷹人。

從文獻記載來看,元代正是通過遼陽行中書省或徵東行省來直接負責對庫頁島居民的管轄事務的。在當時,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定期參覲制度。

繼元朝管轄庫頁島一帶的明朝對當地的管轄更為完善,在當地首領去北京朝見明代皇帝后,明軍在庫頁島上設置了衛所屯駐。1409年永樂帝命人建立了奴兒干都司以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的管轄,並立碑標註。在奴兒干都司建成三年後,就在當時人稱為苦兀的島上西北部建立了囊哈爾衛(即現在俄羅斯庫頁島西北部的朗格里)。


囊哈爾衛和兀者揆野木千戶所,是奴兒干都司派遣的在庫頁島上直接管轄當地居民的軍政單位,負有鎮御邊疆、收繳當地貢品的功能。到了15世紀中葉的明宣宗時期,還曾數次派遣使臣慰問當地酋長民眾,順便查看徵收的土貢的情況。一般島上居民繳納的貢品主要是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皂雕、鹹魚等,實際上是一種賦稅,標誌著明代對庫頁島的有效管理。



明代庫頁島,囊哈爾衛在庫頁島西北端

雖然明代在庫頁島上設置了囊哈爾衛等衛所進行管理,但客觀來講還是在這一地區進行羈縻統治,以朝貢的方式要求周邊部族效忠。

對庫頁島較為成熟的管理還是出現在清代。清代對庫頁島的管轄,是從它的前身後金政權開始的。努爾哈赤起兵後不久,後金就派軍迅速接佔明朝在東北原有的羈縻區域,其中就包括庫頁島。島上的居民費雅喀人也自此成為了一支效忠於清廷的部落。清政府將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劃歸寧古塔章京管理。


1732年庫頁島又被劃入了當時吉林將軍下轄的三姓副都統轄區,在康熙年間抗擊沙俄的戰鬥中,清廷多次召集島上能征善戰的費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為保衛邊疆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

在清朝管轄下的庫頁島,既不屬於八旗之一,也不歸理藩院管理,那這些島民歸誰管呢?史書記載是各自任命當地的姓長、鄉長分戶管理,很有點基層村民自治的意味,說到底是一種羈縻的變型形式。根據當地的統計,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被編為六姓一百四十八戶。


這種由當地人管理的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減少行政開銷。清廷要求島上的姓長鄉長們要向清朝的中央政府繳納貂皮作為貢賦,並按時向費雅喀人贈送賞賜,以示“皇恩”。當時清廷要求繳納的主要是貂賦,以徵收毛皮為主。同時還要求島上酋長到京城娶媳婦以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上層的籠絡。



清朝中央政府與庫頁島上的居民之間的關係,在清代中期的18世紀就暴漏了很多問題。由於當時清軍主要作戰的方向是對付西北的準葛爾蒙古人,東北邊防往往是在邊界設立哨所,然後一年甚至數年去巡視一次,這就給了沙俄覬覦的機會。



沙俄對庫頁島的佔領侵吞和當時對黑龍江流域的探險侵略是幾乎同時展開的。俄國人在19世紀初派遣了克魯森斯特倫為首的所謂“環球航行探險隊”,沿著庫頁島的西北海岸一路探索到黑龍江下游入海口。作為外來的入侵者,克魯斯特倫倒也是有些心虛不敢繼續深入,他吹噓自己發現了庫頁島的重要戰略價值,但堅持認為庫頁島是個半島與黑龍江下游河口相連。隨後幾十年內,沙俄不斷派遣所謂勘察隊勘測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的地形,並最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非法佔據了中國的庫頁島。


北漂小宋


最早在西漢初的地理書《三海經》中記載了庫頁島上的居民“毛氏”也就是庫頁島上的原住民吉烈迷人,《後漢書》進一步記載:在北沃沮“海中有女國”也就是庫頁島。這些的記載證明很早以前中國就知道了庫頁島,並對島上住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最遲從唐朝開始,中國就已經開始與庫頁島有過直接聯繫,當時庫頁島上的流鬼國(阿伊努族)向唐朝政府進貢了,唐王還加封了其使者設志為騎都尉。725年,唐朝設黑水府對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窟說等部落(庫頁島原住民)等實行了有效管理。遼與金也曾直接管轄著庫頁島。

公元十世紀,中國遼朝的五國部節度使管轄著庫頁島。

12世紀,庫頁島在金朝管轄之下。

1246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徵東招討使塔匣刺討伐庫頁島上的骨嵬部(阿伊努族),1264年,蒙古帝國派3000大軍攻佔庫頁島,當地住民“骨嵬"向蒙古人朝貢。1285年,蒙古帝國在奴兒干地方設置東征元帥府,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及庫頁島等地的管理。1308年,骨嵬王善奴等遣人來請求歸降。元朝將其納入遼陽行省,是中國首次將庫頁島納入行政範圍。

1412年,明朝征服苦兀,在庫頁島北部近海處設立囊哈兒衛,在中部波羅奈河流域設波羅河衛,東部駑烈河沆域設兀烈河衛,隸屬於奴爾幹都司。

明朝政府為了更有效的管理黑龍江下游地區及庫頁島,曾先後十次派太監亦失哈出巡奴兒干地方,並建立永寧寺,樹立《敕修永寧寺碑記》和《重建永寧寺碑記》兩塊石碑,以記載管理當地之事。

1430年,明宣宗遣都指揮康旺、王肇舟、佟答敕哈等前往奴兒干都司,撫卹軍民。

清朝建立以後,庫頁島歸寧古塔副都統管理。1715年之後,歸三姓副都統管轄。庫頁島上的居民每年到黑龍江下游的普祿鄉向清政府進貢貂皮。1689年,清朝與沙皇俄國簽定《尼布楚條約》,當中規定:外興安嶺以南為中國領土,中國方面的認知是將庫頁島包括在內。庫頁島在法理上歸屬中國,但是由於清朝統治者的不重識,導致庫頁島實際上被俄國遠征軍所控制。

1709年,康熙皇帝派遣三位耶穌會修士測量全國版圖,耶穌會士得知有一大島,翌年第二支由滿族人組成的測量隊成功地橫渡韃靼海峽到達了庫頁島。

1785年,江戶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5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得出給論:"庫頁島是隸屬於中國清朝的"。

庫頁島海域是中國的傳統漁場,中國漁民世世代代在該海域從事漁業生產活動。

在鴉左戰爭後,滿清政府再也無力列強俄國對抗,於1858年和1860年,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中俄瑗琿條約》和《 中俄北京條約》中,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

庫頁島的原民是赫哲人,在島上過著漁獵的生活,1616年我國就曾派兵到島上巡邊,因沒有外部司威脅而撤回。而貪婪的俄羅斯認為庫頁島是他們插足太平洋的最好的出海口,早就想佔領,他們自十八世紀初便偷偷派由士兵和囚犯組成的遠征隊襲去庫頁島北部,屠殺我們赫哲同胞,修起營舍,開採煤礦,建立了侵佔全島的基礎。到1789年佔領庫頁島全部,島上的赫哲同胞被逼回了大陸。

早在1295年時,庫頁島上就出現了日本人的蹤跡,在1644年,日本繪製的地圖中,庫頁島則是被劃入了日本的疆域之中。

1875年日俄《樺太千島交換條約》中沙俄把千島群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此後全島歸沙俄管治。1904年,日俄戰爭後戰勝的日本於次年戰領庫頁島全島,直到二戰末期的1945年蘇聯進攻庫頁島並全面控制該島,1951年日本宣佈放棄庫頁島的主權。

現如今庫頁島所在的總人口五十多萬人,俄羅斯移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其中尼夫赫人佔0.3%,鄂羅奇人0.03%,埃文人0.03%。

庫頁島全島面積為7.6萬平方公理。


活好自我


庫頁島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島,現在為俄羅斯實際控制,更名為薩哈林島。緊鄰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庫頁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曾受到唐、金、元、明、清多個朝代的間接或直接管轄。欲問庫頁島是如何接受古代中國管理的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741年的唐朝疆域示意圖,右上角有窟說部。

唐朝統一全國後,當時東北地區的靺鞨各部紛紛歸附。在靺鞨諸部中,有一支叫作黑水靺鞨的部族在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開始和中央政府有了直接的接觸。公元731年唐朝開始在歸順的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都督府,並派遣長史來負責監督。在《新唐書》中記載在黑水靺鞨諸部中有“窟說”部,窟說是庫頁同音的異譯。



雖然唐代已經與庫頁島上的民族有了往來,但畢竟道路遙遠,難以直接管轄,因此唐和當地民族事實上是處在鬆散的聯繫狀態。史書上說“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而屈設不能自通。”,就是表明當時庫頁島上的族群要取得和唐朝的聯繫十分困難,想來在當時也不具備直接遠距離管轄的能力,唐的最遠勢力範圍也只能延伸到黑水都督府一帶。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至遲在12世紀的金代時,庫頁島已經屬於中國版圖。據《金史》記載:“金之封疆,東極吉里迷、 兀的改諸野人之境。”,東極吉里迷就包括了庫頁島在內,這一點也到了相關考古發現的證實。1919年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當地發現了當地人稱為“卡拉霍通”的城池遺址。而卡拉霍通經過歷史語言學家的分析,正是女真語中“姓氏”的意思,而霍通則是“城池”的含義,卡拉霍通這個名稱流傳於當地極有可能證實在金代曾在此築城戍守。


而元代文獻上則留下了“內豁通”、“吸剌霍通”的城池的名稱。元代城池使用的是女真語名稱,也可證實最晚在金代已經開始在今天庫頁島南半部進行軍事駐紮和直接管轄。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元代以前的唐、金時代對庫頁島管轄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只能根據考古發現的殘餘城址和文獻的隻言片語勾勒出一個大概。

但進入元朝後,中央政府對庫頁島的管理力度明顯加強,這表現在元對庫頁島派兵征討和課稅這兩個方面。

蒙古人建國之初,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了胡裡改等五個千戶所用以鎮撫北邊諸族。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因為當時庫頁島上的蝦夷人和鄂溫克人還沒有歸順,蒙古軍發動了針對庫頁島的軍事討伐。


到了二十多年後的1286年,經過不斷地討伐,庫頁島終於全部歸順蒙元,被納入王朝版圖之內。當時的島上主要有三個不同的族群分佈,首先是前文所提到的吉里迷人,他們是費雅喀人的祖先;餘下的則是蝦夷人(當時稱作嵬)和鄂溫克人(亦裡於)。



元代的庫頁島

元朝管轄庫頁島的直觀表現除了多次軍事征服外,還有就是課稅。當時每年冬天酋長們要趟水到奴兒干繳納毛皮稅,進貢獵鷹。到來年夏天,鮭魚洄游的時候再啟程回鄉。由於獵鷹的貢賦索要的過多過急,酋長們也曾多次反抗,打捕鷹人。

從文獻記載來看,元代正是通過遼陽行中書省或徵東行省來直接負責對庫頁島居民的管轄事務的。在當時,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定期參覲制度。

繼元朝管轄庫頁島一帶的明朝對當地的管轄更為完善,在當地首領去北京朝見明代皇帝后,明軍在庫頁島上設置了衛所屯駐。1409年永樂帝命人建立了奴兒干都司以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的管轄,並立碑標註。在奴兒干都司建成三年後,就在當時人稱為苦兀的島上西北部建立了囊哈爾衛(即現在俄羅斯庫頁島西北部的朗格里)。


囊哈爾衛和兀者揆野木千戶所,是奴兒干都司派遣的在庫頁島上直接管轄當地居民的軍政單位,負有鎮御邊疆、收繳當地貢品的功能。到了15世紀中葉的明宣宗時期,還曾數次派遣使臣慰問當地酋長民眾,順便查看徵收的土貢的情況。一般島上居民繳納的貢品主要是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皂雕、鹹魚等,實際上是一種賦稅,標誌著明代對庫頁島的有效管理。



明代庫頁島,囊哈爾衛在庫頁島西北端

雖然明代在庫頁島上設置了囊哈爾衛等衛所進行管理,但客觀來講還是在這一地區進行羈縻統治,以朝貢的方式要求周邊部族效忠。

對庫頁島較為成熟的管理還是出現在清代。清代對庫頁島的管轄,是從它的前身後金政權開始的。努爾哈赤起兵後不久,後金就派軍迅速接佔明朝在東北原有的羈縻區域,其中就包括庫頁島。島上的居民費雅喀人也自此成為了一支效忠於清廷的部落。清政府將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劃歸寧古塔章京管理。


1732年庫頁島又被劃入了當時吉林將軍下轄的三姓副都統轄區,在康熙年間抗擊沙俄的戰鬥中,清廷多次召集島上能征善戰的費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為保衛邊疆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

在清朝管轄下的庫頁島,既不屬於八旗之一,也不歸理藩院管理,那這些島民歸誰管呢?史書記載是各自任命當地的姓長、鄉長分戶管理,很有點基層村民自治的意味,說到底是一種羈縻的變型形式。根據當地的統計,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被編為六姓一百四十八戶。


這種由當地人管理的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減少行政開銷。清廷要求島上的姓長鄉長們要向清朝的中央政府繳納貂皮作為貢賦,並按時向費雅喀人贈送賞賜,以示“皇恩”。當時清廷要求繳納的主要是貂賦,以徵收毛皮為主。同時還要求島上酋長到京城娶媳婦以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上層的籠絡。



清朝中央政府與庫頁島上的居民之間的關係,在清代中期的18世紀就暴漏了很多問題。由於當時清軍主要作戰的方向是對付西北的準葛爾蒙古人,東北邊防往往是在邊界設立哨所,然後一年甚至數年去巡視一次,這就給了沙俄覬覦的機會。



沙俄對庫頁島的佔領侵吞和當時對黑龍江流域的探險侵略是幾乎同時展開的。俄國人在19世紀初派遣了克魯森斯特倫為首的所謂“環球航行探險隊”,沿著庫頁島的西北海岸一路探索到黑龍江下游入海口。作為外來的入侵者,克魯斯特倫倒也是有些心虛不敢繼續深入,他吹噓自己發現了庫頁島的重要戰略價值,但堅持認為庫頁島是個半島與黑龍江下游河口相連。隨後幾十年內,沙俄不斷派遣所謂勘察隊勘測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的地形,並最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非法佔據了中國的庫頁島。




有趣的是由於歷史上與清廷的密切聯繫,當地的費雅喀人並不喜歡遠道而來的沙俄哥薩克,而仍然堅持對清朝的上貢,這事實上是當地人對清朝認同的一個重要標誌,也被視為是清朝對庫頁島有效管轄的重要證據。隨著19世紀中期清朝影響力逐漸消退,庫頁島就成為了沙俄和日本爭奪的舞臺。20世紀之初日俄戰爭之後,俄國戰敗,被迫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庫頁島被一分為二,南部成為了日本領土,庫頁島上風雲再變。二戰之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將南部庫頁島重新佔據,並一直控制至今。



一座遠東的大島牽扯了中日俄三國上百年的歷史恩怨,島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今日較往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回顧歷史我們仍不禁感嘆庫頁島的命運浮沉和歷史的波瀾雲詭。


賈大智


庫頁島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島,現在為俄羅斯實際控制,更名為薩哈林島。緊鄰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庫頁島在歷史上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曾受到唐、金、元、明、清多個朝代的間接或直接管轄。欲問庫頁島是如何接受古代中國管理的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741年的唐朝疆域示意圖,右上角有窟說部。

唐朝統一全國後,當時東北地區的靺鞨各部紛紛歸附。在靺鞨諸部中,有一支叫作黑水靺鞨的部族在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開始和中央政府有了直接的接觸。公元731年唐朝開始在歸順的黑水靺鞨地區設置都督府,並派遣長史來負責監督。在《新唐書》中記載在黑水靺鞨諸部中有“窟說”部,窟說是庫頁同音的異譯。

雖然唐代已經與庫頁島上的民族有了往來,但畢竟道路遙遠,難以直接管轄,因此唐和當地民族事實上是處在鬆散的聯繫狀態。史書上說“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而屈設不能自通。”,就是表明當時庫頁島上的族群要取得和唐朝的聯繫十分困難,想來在當時也不具備直接遠距離管轄的能力,唐的最遠勢力範圍也只能延伸到黑水都督府一帶。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至遲在12世紀的金代時,庫頁島已經屬於中國版圖。據《金史》記載:“金之封疆,東極吉里迷、 兀的改諸野人之境。”,東極吉里迷就包括了庫頁島在內,這一點也到了相關考古發現的證實。1919年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當地發現了當地人稱為“卡拉霍通”的城池遺址。而卡拉霍通經過歷史語言學家的分析,正是女真語中“姓氏”的意思,而霍通則是“城池”的含義,卡拉霍通這個名稱流傳於當地極有可能證實在金代曾在此築城戍守。

而元代文獻上則留下了“內豁通”、“吸剌霍通”的城池的名稱。元代城池使用的是女真語名稱,也可證實最晚在金代已經開始在今天庫頁島南半部進行軍事駐紮和直接管轄。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元代以前的唐、金時代對庫頁島管轄的具體情況我們不得而知,只能根據考古發現的殘餘城址和文獻的隻言片語勾勒出一個大概。

但進入元朝後,中央政府對庫頁島的管理力度明顯加強,這表現在元對庫頁島派兵征討和課稅這兩個方面。

蒙古人建國之初,在黑龍江下游地區設置了胡裡改等五個千戶所用以鎮撫北邊諸族。到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年),因為當時庫頁島上的蝦夷人和鄂溫克人還沒有歸順,蒙古軍發動了針對庫頁島的軍事討伐。

到了二十多年後的1286年,經過不斷地討伐,庫頁島終於全部歸順蒙元,被納入王朝版圖之內。當時的島上主要有三個不同的族群分佈,首先是前文所提到的吉里迷人,他們是費雅喀人的祖先;餘下的則是蝦夷人(當時稱作嵬)和鄂溫克人(亦裡於)。

元代的庫頁島

元朝管轄庫頁島的直觀表現除了多次軍事征服外,還有就是課稅。當時每年冬天酋長們要趟水到奴兒干繳納毛皮稅,進貢獵鷹。到來年夏天,鮭魚洄游的時候再啟程回鄉。由於獵鷹的貢賦索要的過多過急,酋長們也曾多次反抗,打捕鷹人。

從文獻記載來看,元代正是通過遼陽行中書省或徵東行省來直接負責對庫頁島居民的管轄事務的。在當時,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定期參覲制度。

繼元朝管轄庫頁島一帶的明朝對當地的管轄更為完善,在當地首領去北京朝見明代皇帝后,明軍在庫頁島上設置了衛所屯駐。1409年永樂帝命人建立了奴兒干都司以加強對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的管轄,並立碑標註。在奴兒干都司建成三年後,就在當時人稱為苦兀的島上西北部建立了囊哈爾衛(即現在俄羅斯庫頁島西北部的朗格里)。

囊哈爾衛和兀者揆野木千戶所,是奴兒干都司派遣的在庫頁島上直接管轄當地居民的軍政單位,負有鎮御邊疆、收繳當地貢品的功能。到了15世紀中葉的明宣宗時期,還曾數次派遣使臣慰問當地酋長民眾,順便查看徵收的土貢的情況。一般島上居民繳納的貢品主要是黑兔、黑狐、貂皮、獵鷹、白兔、皂雕、鹹魚等,實際上是一種賦稅,標誌著明代對庫頁島的有效管理。

明代庫頁島,囊哈爾衛在庫頁島西北端

雖然明代在庫頁島上設置了囊哈爾衛等衛所進行管理,但客觀來講還是在這一地區進行羈縻統治,以朝貢的方式要求周邊部族效忠。

對庫頁島較為成熟的管理還是出現在清代。清代對庫頁島的管轄,是從它的前身後金政權開始的。努爾哈赤起兵後不久,後金就派軍迅速接佔明朝在東北原有的羈縻區域,其中就包括庫頁島。島上的居民費雅喀人也自此成為了一支效忠於清廷的部落。清政府將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劃歸寧古塔章京管理。

1732年庫頁島又被劃入了當時吉林將軍下轄的三姓副都統轄區,在康熙年間抗擊沙俄的戰鬥中,清廷多次召集島上能征善戰的費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戰鬥,為保衛邊疆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清代費雅喀人向地方官員納貢場景

在清朝管轄下的庫頁島,既不屬於八旗之一,也不歸理藩院管理,那這些島民歸誰管呢?史書記載是各自任命當地的姓長、鄉長分戶管理,很有點基層村民自治的意味,說到底是一種羈縻的變型形式。根據當地的統計,庫頁島上的費雅喀人被編為六姓一百四十八戶。

這種由當地人管理的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減少行政開銷。清廷要求島上的姓長鄉長們要向清朝的中央政府繳納貂皮作為貢賦,並按時向費雅喀人贈送賞賜,以示“皇恩”。當時清廷要求繳納的主要是貂賦,以徵收毛皮為主。同時還要求島上酋長到京城娶媳婦以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上層的籠絡。

清朝中央政府與庫頁島上的居民之間的關係,在清代中期的18世紀就暴漏了很多問題。由於當時清軍主要作戰的方向是對付西北的準葛爾蒙古人,東北邊防往往是在邊界設立哨所,然後一年甚至數年去巡視一次,這就給了沙俄覬覦的機會。

沙俄對庫頁島的佔領侵吞和當時對黑龍江流域的探險侵略是幾乎同時展開的。俄國人在19世紀初派遣了克魯森斯特倫為首的所謂“環球航行探險隊”,沿著庫頁島的西北海岸一路探索到黑龍江下游入海口。作為外來的入侵者,克魯斯特倫倒也是有些心虛不敢繼續深入,他吹噓自己發現了庫頁島的重要戰略價值,但堅持認為庫頁島是個半島與黑龍江下游河口相連。隨後幾十年內,沙俄不斷派遣所謂勘察隊勘測庫頁島和黑龍江下游的地形,並最終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非法佔據了中國的庫頁島。

有趣的是由於歷史上與清廷的密切聯繫,當地的費雅喀人並不喜歡遠道而來的沙俄哥薩克,而仍然堅持對清朝的上貢,這事實上是當地人對清朝認同的一個重要標誌,也被視為是清朝對庫頁島有效管轄的重要證據。隨著19世紀中期清朝影響力逐漸消退,庫頁島就成為了沙俄和日本爭奪的舞臺。20世紀之初日俄戰爭之後,俄國戰敗,被迫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庫頁島被一分為二,南部成為了日本領土,庫頁島上風雲再變。二戰之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將南部庫頁島重新佔據,並一直控制至今。

一座遠東的大島牽扯了中日俄三國上百年的歷史恩怨,島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水平今日較往昔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回顧歷史我們仍不禁感嘆庫頁島的命運浮沉和歷史的波瀾雲詭。





華嚴


庫頁島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北部,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目前是俄羅斯最大的島嶼。全島森林資源豐富,其北部為針葉林地帶,地下蘊藏石油、煤炭和黃金等礦產資源,沿海地區水產資源,是大馬哈魚的主要產區之一。

庫頁島,在我國的古代歷史文集中的稱謂有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這是在不同歷史時期下的不同叫法,因此也可以佐證出庫頁島在歷史上曾為中國朝代直接或間接統治。目前我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其次是海南島,但是在元明清三朝,中國第一大島嶼是庫頁島。

因為歷史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響,導致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島嶼,目前僅僅只有海南島在中央政權的統治之下,而曾經的第一大島——庫頁島已經永久的脫離了華夏母親的懷抱。

中國對庫頁島的絕對有效的統治是以元朝為一個分水嶺的,分為元朝以前和元以後。元朝以前,從隋唐時期起,中國對包括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下游地區開始行使行政管轄權。但是此時的管轄是有條件的管轄,更多的是一種依附的關係,庫頁島上的郡利、窟說和莫曳皆等部以及其它部族,臣服於唐朝,向其朝貢接受唐朝的統治。

庫頁島真正納入中國的統治是在元朝,1264年,蒙古帝國派3,000大軍攻佔庫頁島,當地住民骨嵬向蒙古人朝貢。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之後,庫頁島納入到元的統治之下,不過骨嵬隨後反元,庫頁島又一度脫離了元朝的掌控。

不久,元朝設立了遼陽行省以加強對東北地區及庫頁島的管轄,1308年,骨嵬王善奴等遣人來請求歸降,元朝將其納入遼陽行省的管轄範圍,這是中國首次將庫頁島納入行政範圍。


史海孤翁


漢景帝,周亞夫


cw138888


漢朝


阿建的創業之路


往前推都是間接統治,放任不管的態度,直到元朝對其進行45年的用兵,打服了上面的土著,每年向朝廷繳納水獺、海豹皮等。

明朝時期設立奴爾幹都指揮使司(大明風華里朱棣經常提到),並在庫頁島上設置了衛所駐兵。

清朝時期,1689年9月7日,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並在之後的25年裡進行了3次人口統計。1858-1860,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100餘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自此庫頁島在法理上和實際上,都已經徹底脫離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