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在海中能下潜1000米吗?

第一军情


可以,但是这种核潜艇非常少,特别是军用作战潜艇,能下到1000米以下的就苏联那艘685型K-278“共青团”号。而随着“共青团”号的沉没,现役军用作战潜艇已经没有能够下潜到1000米以下的了。下图就是能潜到1200米的“共青团”号

某些科学实验潜艇(深潜器)下潜深度很大,远远不止1000米。比如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可以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16米。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下潜深度4500米,还曾经帮美国人找到过丢失的氢弹。这些深潜器体积很小,一般就是能带1-2个人和一些机械臂等设备,也不携带体积巨大的鱼雷导弹,水下航速也就是几节。

真正用于作战的军用作战潜艇除了苏联海军的685型K-278“共青团”号之外下潜深度都在1000米以内,K-278“共青团”号在1983年8月5日下潜到1200米深度,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但是K-278在1989年4月7日的沉没,世界军用作战潜艇已经没有能够到1000米以下深度的了。目前常规潜艇下潜深度普遍在200-300米左右,核潜艇普遍在400米-600米左右。美国“海狼”级下潜深度600多米、俄罗斯855型“亚森”级下潜深度极限深度在650米左右、971型“阿库拉”级下潜深度450-600米。下图为俄罗斯“亚森”级核潜艇

至于为什么不把潜艇做的下潜越深越好,虽然从理论上讲深度越深越安全,航速越快越安全,但是超过1000米的下潜深度是要付出极大地代价。上面提到的“共青团”号核潜艇采用全钛合金制造,其造价不亚于同体积黄金,所以被誉为“金子做成的鱼”。能下潜超过1000米深度的潜艇的钱可能足够造3艘普通的核潜艇,但是作战效能根本达不到3艘普通核潜艇的水平。而且这个深度通讯也是个问题。

虽然我们说深度越深确实是越安全,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是绝对的,现代重型鱼雷的作战深度也可以达到1000米。所以与其靠深度和速度来保护自己,不如像B2轰炸机那样想办法干脆把自己隐藏起来,所以各国目前的潜艇发展方向都在朝着“静音”这个方向发展。


雏菊西瓜Peterpan


全球范围内现役潜艇中没有能够下潜到1000米的!包括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一般潜深在300米左右,极限潜深可以达到400-500米。目前各国现役潜艇中下潜深度最大的是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其潜深可以达到600米以上!

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潜深可达600米以上,是现役潜深最大的潜艇!

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到了10924米,人类曾经在1960年1月乘坐深海潜航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著名的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于2012年乘坐深海潜航器潜入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观察深海生物的生存情况。从技术上来说,人类早已掌握了潜入海洋最深处的能力,但是对于作战用的潜艇来说,没有必要要具有如此大的潜深,而且目前也没有建造在水深万米的海底具备作战能力的潜艇的能力。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单人潜航器深入马里亚纳海沟!

人类历史上批量建造的潜深最大的潜艇是苏联于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阿尔法级”核潜艇采用高强度钛合金艇体,并且装备了铅铋金属冷却反应堆,也是历史上第一款批量装备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核潜艇!由于采用高强度的钛合金耐压壳体,“阿尔法级”核潜艇的最大潜深可以达到750米以上!不仅潜深大,“阿尔法级”核潜艇的自动化程度也是非常高,3500吨级的核潜艇仅有36名艇员,比当今很多常规潜艇的艇员还要少!不过由于钛合金加工难度大、且铅冷堆故障率很高,苏联时期虽然共建造了7艘“阿尔法级”核潜艇,但并未真正形成战斗力!


“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
并排停靠的“阿尔法级”攻击型核潜艇,性能指标虽好,但并未形成真正战斗力!

如果单纯的说潜深最大潜艇,那应该是苏联时期的M级攻击型核潜艇,该级艇共建1艘,即著名的K-278艇,其最大下潜深度达1250米,为目前潜艇之最!但是,K-278艇于1989年4月沉没,经典不再!

M级攻击型核潜艇K-278“共青团号”!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是目前潜深最大的潜艇。“海狼级”核潜艇的设计目标是全面压制苏联核潜艇,并且能够在北极冰盖下猎杀苏联战略/攻击型核潜艇,因此,“海狼级”从建造材料、结构设计、武器系统配置上等全部采用“顶级配置”!其采用HY110型高强度钢耐压壳体,而且耐压壳体厚度超高其他型号,使得“海狼级”具备了超强的结构强度和潜深能力,可以在水下600米执行作战任务!不过,高性能也必然导致高价格,因此,“海狼级”也支建造了3艘,其后续型号“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最大潜深只有约400米,价格也少了约一半!


穿透北冰洋冰盖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美国最新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弗吉尼亚级”的最大潜深约400米!

现代重型反潜鱼雷的攻击深度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因此,虽然增大潜深能够提升潜艇的生存/作战能力,但是与付出的代价相比,增大潜深所获得的生存/战斗性能提升幅度实在有限,相应的投入还不如扩大潜艇规模更具实际效果!当然,未来也许会有潜深超过1000米的潜艇批量服役,但是,即使是目前美、英等国研发的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其潜深也没有超过500米,因此,现在预测合适会批量装备1000米以上的潜艇还为时尚早!


美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洗稿!)


威呐解析


目前最为神秘而且威慑力最大的武器应该就是核潜艇了。潜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可以潜在水下的装备,跟水面的战舰不同,水面的战舰要是潜了下去那就是沉没了。而潜艇下潜则是一种必须的手段。那么现在的潜艇可以下潜达到多大的深度呢?是不是潜艇越先进就可以下潜越深呢?

最近,中国已经研发出了蛟龙这种无人潜航器,这种潜航器最多可以下潜到水下7000米的深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水平。但是如果说下潜最深的潜水器,可就不是蛟龙了。马里亚纳海沟,是海洋当中最深的敌方,最大的深度达到了10000米以上,这种深度人类也挑战过。

在1960年1月,人类的潜航器就挑战了这一海沟,潜到了一万米的这个深度。所以说,在技术上看来,潜艇达到1000米的潜深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人类已经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度。不过对于现在的军用核潜艇来说,是不是最大的潜神也是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的呢?

目前不管是核潜艇还是常规潜艇,一般的潜深都在300米左右,最大的潜深可以达到400到500米。美国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在各国现役的潜艇当中可以达到最高的潜深,为600米左右。然而就是这样,还是没有能够突破这个1000米的潜深。所以说,目前世界各国的现役潜艇没有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潜深。

这是什么原因呢?众所周知,潜艇下潜的深度越深,艇壳所受到的水压也就更大。之所以不会下潜太高的深度,是因为考虑到艇壳不能承受如此大的水压。如果要达到1000米以上的潜深,还要用上特殊的材料来制作艇壳。而且在实战当中,下潜太深也没必要,只要足够就可以了。

如果说有什么潜艇可以达到1000米以上的潜深,历史上也是有过的。这就是苏联时期建造的K278艇,这一潜艇最大的下潜深度达到了1250米,不过这一潜艇在1989年就沉没了。目前世界各国在设计核潜艇的时候,基本不会考虑要非常大的潜深,这就跟战机的设计不会考虑要太高的速度一样。


霹雳火军事


潜艇又叫做潜水船,能够在水下运行舰艇,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能够连续潜航数个月之久。自一战后,这种水下舰艇成为世界大国的抢手货,不但在军事上能够进行突破封锁,侦察和潜行等任务,而且在民用上能够进行海洋科学探索,抢救财物,担负开采等各种任务,甚至成为超级富豪的玩具用于水下旅游观光等。

潜艇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以前所认知的舰艇只能在水面上作战的思维,这种战略性武器可以凭借海面的隐藏,将敌人打的措手不及,难以防御。那么潜艇在水下能够潜多深呢?当然这个下潜深度是有限制的,因为越往海面下潜,其压力就会越来越大,不要说潜艇受不了,就是潜艇里面操作的士兵都无法承受深海水压。

当然,潜艇种类繁多,有的是全自动化,无需人员操作,有的民用潜艇仅仅只需要一两个人就能操作。而军用潜艇体积更大,容量也大,大的甚至能够装载一百多人,还能够呆在海底好几个月不冒头。但是潜艇下潜多深跟外壳和内壳材料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内壳承受的压力大,潜艇就潜得深;潜艇潜得深, 在水下活动的范围就大,机动性、隐蔽性就越好,越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并能突然地对敌人实行攻击。目前,潜艇普遍下潜深度为300 ~ 500米,下潜最深的也仅仅只有1000米。

1960年美国装备了北极星战略导弹潜艇,使得潜艇成为了一种水下战略核打击力量。20世纪80年代后,核动力潜艇排水量增大到了2.6万吨,装有导弹鱼雷等武器,水下航速达到了20到42节,下潜深度为300到900米,这还不到问题中所说的1000米。不过对于潜艇来说,下潜越深并不是什么好事。(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各位军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肯定是可以下潜1000米的。不同种类的潜艇用途不同,下潜的深度也不同。

一、科考类潜艇(深潜器)

这类潜艇大多是无人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海底的科考和资源的探查以及海底地形测量和巨大的军事作用。大家都知道的中国“蛟龙号”。设计的载人下潜深度为7000米,但是在2012年7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62米的下潜记录,也是世界同类型潜水器的最大深潜记录。


这意味着“蛟龙号”可以在世界海洋面积的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意义深远。

二、军用潜艇

军用潜艇主要有常规动机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的下潜深度在300米~500米左右,例如我国的宋级潜艇和039B型潜艇等,


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


日本的苍龙级潜艇

核动力潜艇的下潜深度通常也在300~700米左右,主要因为500米左右就可以躲避地方雷达的探测了,但是海底每下潜1米都对潜艇产生巨大的压力,以为着潜艇要加厚不符合实战的需要。


但是美国的洛杉矶级潜艇曾下潜到1600的极限深度,俄罗斯的核潜艇也下潜到1000多米的深度,但是海底这个深度不具备作战意义。


史海看浮沉


目前世界上保持潜深记录的,是以前的一艘俄制685型攻击核潜艇,这艘核潜艇又称M级核潜艇,它是这个级别唯一的一艘成品,该艇浮航排水量为5680吨,潜航排水量则达到8500吨。潜航排水量和浮航排水量差别巨大是俄制核潜艇的一个特点,这可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核潜艇能够潜得很深。事实上M级核潜艇创造的最大潜深记录达到1250米,这一记录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被任何一艘后续艇型所刷新。

为了适应深海高压,M级核潜艇的艇体设计使用了造价高昂的钛合金作为材料,所以整艘核潜艇的建造成本很大,技术难度也很高。M级核潜艇之所以只造了一艘,或许就是和超高的成本有关。全长超过80米的艇身需要消耗大量的钛合金,而且还必须经过精密加工设计,才可以造成非常好的耐压艇体。当然M级核潜艇本身的性能非常不错,它不仅可以潜入到1000米深海规避声呐探测和深水鱼雷,而且也可以携带巡航导弹及大量鱼雷、反舰导弹,在当时而言M级核潜艇堪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

现在的核潜艇已经不再简单追求潜深能力,因为需要衡量到技术及成本的问题。而且实践也证明核潜艇其实并不需要潜那么深,只要核潜艇的静音隐蔽效果足够好,就可以避免被声呐探测到。而且潜得太深的核潜艇在上浮的时候也更费劲,一艘核潜艇要想从1000米深海上浮到水面或者是导弹发射深度,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大的。

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攻击型核潜艇是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和俄罗斯的亚森级核潜艇,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为500米,亚森级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为600米。当然也有数据显示亚森级核潜艇的最大潜深可达800米,这是因为俄罗斯造核潜艇本来就喜欢考虑潜深能力。但是战略核潜艇一般不会潜得太深,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潜航深度为200米左右,而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下潜深度约为400米。常规动力潜艇方面,苍龙级潜艇算是潜深能力比较好的艇型,其潜航深度可能在500米以上。


白虎堂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0米。

“蛟龙号”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240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7062.68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从理论上讲,它的全球99.8%海洋区域都可以是它的工作范围。

从2009年到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海试中接连取得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的成功。迄今为止创下的最高记录是2012年7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的7062米的载人深潜。



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全球载人潜水器中,“蛟龙号”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有90 艘,但是这其中下潜深度能够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更深的潜水器数量就更少了,目前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个国家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也就是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因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的海底,无疑是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能够下潜至海下7000米,这标志着我国能够在全世界99%以上的海洋深处进行载人作业。意味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杨梦实


潜艇是可以在水下运行的舰艇,其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大型潜艇一般呈圆柱形,艇中通常设立一个舰桥结构,内含通讯、感应、潜望等控制设备。双壳潜艇艇体分内壳和外壳,内壳是钢制的承压壳,确保潜艇在水下潜行时能承受与深度相对应的静水压力,而外壳是钢制的非承压壳,不承受海水压力。




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是1960年1月23日由美国人皮卡尔和沃尔什乘“里亚斯特—2”号在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的,当时潜深达到了10916米。1995年日本“海沟”号也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了无人潜水器10970米的潜深纪录。



有的战斗潜艇是可以下潜至超过1000米水深的。如苏联的“共青团员”号核潜艇在试验时创造了战斗潜艇下潜1000米的世界纪录;第685号核潜艇则创下了下潜1250米的纪录。不过,一般的常规潜艇潜深都不超过300米,核潜艇也不过四、五百米,最多六百米,这还都是工作极限潜深,真正作战时还得要上浮至潜深200米左右。


靳长苏


1、耐压壳体的材料:一般的合金刚壳体下潜深度为300-600米不等,而钛合金可达到1000米以上。

2、与潜艇的形状有关:圆的形状受力最均匀,也最耐压,下潜深度可以最深。

3、与焊接质量最重要:再好的客体材料如果没有合格的焊接,海底的压力也可能从最薄弱处压坏潜艇。

4、与耐压壳体上的开孔有关:一是开孔如果过多,壳体呈压能力越差,就不能深潜太深。二是人员进出孔、电池装载口、鱼雷装卸孔等,如果它们不密封好,潜艇下潜深度也不会太深。

5、与海底深度有关:海底深度决定你所下潜深度。

现代潜艇按照动力可以划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的动力装置为柴油机、发电机、电动机、蓄电池等。按照作战使命划分,现代潜艇可分为战略潜艇、攻击潜艇、辅助潜艇。

中国的“蛟龙”号潜艇在2012年7月份,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深度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作业的能力。



当然,潜艇下潜到1000米以后。根据目前潜艇通讯技术推断1000米水下几乎没有任何通讯信号,所以下潜1000米要解决该项难题。

所以,目前军用潜艇是无法下潜深度到1000米的。


萨瓦曼迪卡


如果外壳材料强度足够当然可以!以前我们还没开发出超强合金钢时,外国老说我们的核潜艇潜得不够深,很容易被别人消灭;现在我们有了并超越了它们后,它们又说潜太深也没太大用处啦!哈,嘴长在别人头上,别人爱怎说怎说吧!反正我们当然是让我们的潜艇潜得越深越好啦,因为这样就算让别人发现,它们的武器也够不着,只能望洋兴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