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云步桥是泰山上最古老的桥,中天门以上泰山盘道缘通天河东岸而上,当行至御帐坪时,河道中一崖突兀,瀑练高悬,东侧悬崖陡峭,无法通行,西侧便是拦住山,山河交接处地势稍缓,登山盘道遂改至河的西岸而行,从东至西盘道相连,需有一桥过渡,于是人们便在崖下的河床上,就地取材,扶正了两块巨石为桥墩,上面搭了几根树干为桥面,解决了往来游人的过河困难,这便是最初的云步桥。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岱庙馆藏的云步桥老照片)

何以名“云步桥”,因此地常年水汽弥漫,云雾升腾,烟水缭绕,游人过河,远望犹如穿行云中,云中漫步,故名云步桥,名称极富诗意。同时,因该桥位于瀑布下面,在气候变暖之前,泰山上的水四季常流,云桥飞瀑常年不断,铺花泻玉,瀑布的雾气、水汽在阳光的衍射下,往往出现色彩斑斓的彩虹,从下游遥望,此桥笼罩在一派红色雾霭之中,故又名“红桥”。1912年,法国人斯蒂芬·帕瑟曾拍摄了一张“红桥”的彩照,拍得美轮美奂,如上图。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御帐坪上的柱础)

游人攀登至此,还未过桥,便先驻足,无不为此地的梦境动情、流连。儒家在此看到了“泉清自洁”、“霖雨苍生”,甚至念起了红尘奔波,到此“思跪乳”的孝道;道家看到了“太古清音”、“月色泉声”的清静世界;佛教看到了“登欢喜地、见欢喜佛、生欢喜心”的境界,连连合掌“妙极”!而且上至帝王、下至逃犯对此地无不钟情。公元1008年10月,宋真宗赵佶登山至此,但见山水相依,云入松端,断崖上面,河床平坦,水流脉脉,想融入山川的真宗便命人在河道上建一帐篷,宿此一夜,故称“御帐坪”,至今16个柱窝仍在,1695年,康熙在此驻跸,接见过普照寺僧元玉禅师。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逃亡二十五日,登此第一高山。共和八年十月十有七日,李半无)

山中无苛政,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38年10月17日,一名叫李半无的人为躲避当局的追捕,便到山中徜徉,饥寒交迫之际,难掩心中豪情,在云步桥下留下了石刻:“逃亡二十五日,登此第一高山”,洒脱的隶书,折服于雄伟的泰山,内心发出真诚赞叹,亦见其胸襟之壮。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泰山酌泉亭)

既然三教九流、皇帝逃犯都醉心于此地,于是,光绪30年泰安县令毛蜀云便在桥头东侧建了一座石亭,以抒心情,名酌泉亭,泰山六大名亭之首,宽3.8米,高5.4米。为方便四观云瀑,亭四周不是围墙,而是别出心裁地采取了镂空的形式,只是立了四根石柱,门朝北,直接面对瀑布,因而额题“观瀑亭”,其余三面柱间均施以坐凳栏杆,可以小坐小酌,以便泉声入耳、云水入眼、月色入户,彻底享受此地的美景、美物和意境,天人合一融为一体。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桥和亭有机结合,升华了云步桥周边的韵味和环境,历代名人登临,留下了大量的吟咏佳作,而且云步桥周边现存80处刻石,真草隶篆,名人荟萃,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简陋的云步桥普渡众生,但每当雨季,山洪常爆发,板桥便冲得荡然无存,游人只得望河兴叹。于是,便有善人做功德,再铺木板,如是循环,往复了二千多年。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岱庙馆藏云步桥老照片)

在上世纪20年代,云步桥曾修复得有板有眼,两侧还有栏杆,从这张老照片可以看出,云步桥的跨度不大,桥洞较小,桥东有一松,垂垂挺立,松下有一亭,露出一角,这便是酌泉亭。亭前和桥上均有一人正在下山,桥西的盘道上,有4个轿夫正抬着2人艰难向前,后边2人抬着行李,滑竿上的达官贵人,面目不清。盘道尽头有一松一牌坊,坊今已不存,原名小天门。牌坊的西侧,有一松偃盖,便是著名的望人松,又称泰山迎客松,树龄500余年,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邀客,一直摆着这个固定的姿势,不知疲倦地站立到今天。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云步桥老照片之新景,可资对比)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杨承训的泰山石刻)

图中的云步桥没撑多长时间,便迎来了它的新生,1937年3月,一座崭新的拱形石桥建成。桥成之日,津浦铁路的路政总办杨承训先生便在桥头西侧的石壁上题刻了三个大字:“云步桥”,如上图,行书,并有一跋,全文曰:“丙子秋,山洪暴涨,旧木桥圯,行者不便。适承训重绾津浦路政,商得中国旅行社之助,鸩工从石重建之。督修者为工程司胡升鸿、安文澜诸君。”另起一列落款为:“中华名国二十六年三月,杨承训题。”后面还缀有一章。泰安是津浦铁路上的重要一站,1922年7月,津浦铁路同仁总工会成立,总部就在泰安,沿途各大站设有分会,因而津浦铁路的领导到泰安的机会较多。下面便对这一石刻进行如是分析:

首先该石刻道明了云步桥的重建原委,丙子年即1936年,原来的木桥冲塌,行者不便。其次是说明了个人的一些情况,杨承训,和聊城藏书楼海源阁的第四代传人重名,“重绾”二字暗示了他之前曾任过路政司长,今又再度接任,而且从能调度“工程司”的行为来说,这次是高升。从落款后钤印章的细节看,杨司长有书法习性,个人名章常伴身边。再次,石刻明确了新云步桥由两单位合作承建,津浦路政派出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胡升鸿、安文澜等人负责了现场施工。而工程的投资人则是中国旅行社。说到中国旅行社,不能不谈它的创始人陈光甫。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潇洒倜傥的陈光甫)

陈光甫(1881-1976),江苏镇江人,留美海龟,我国近代著名的银行家,1915年创办上海储蓄银行,今天银行业的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一元起存均系他的发明,因贴近百姓、方便客户而赢得了公众的支持,在“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服务理念下,上海银行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他和虞*洽*卿成为江浙财团的头面人物,信仰不同,1927年资助了jiang*中正的4月12的*政*变,抗战期间他积极为政府筹措各种政治借款,为蒋所倚重。1949年后,他先寓居香港,静观时局之变,期间字“润之”的mao-主-席托黄炎培送给了他一套签名的mao选,陈则回赠了一份字“润芝”的胡林翼的书信册页。但陈光甫最终还是去了台湾,续开他的银行至今,1976年7月以96岁的高龄在台北寿终。但他在金融界的摩根形象,一如巍然屹立的云步桥,至今仍矗立在上海滩上,今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宁波路的办公大楼便是陈氏当年的上海银行。

最后是石刻中用一词曰“商得”,在协商、商量的背后有丰富的内涵,“得”是得到、成功,在这一过程中,站立着一位穿针引线、襄成盛举的重要人物,便是叶恭绰。

泰山上最美的桥—云步桥

(邮票上自左至右为叶恭绰、徐世昌和靳云鹏)

叶恭绰(1881-1968),广东番禺人,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朝,是交通铁路的开拓人之一,一生官职不断,头衔甚多,中华邮政25周年的纪念邮票上印有他的照片,如上图,个人头像能上国家名片,足见其地位之重。1931年他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津浦路政的杨承训是其属下一工作职员,叶先生创办过交通银行,而陈光甫曾是交通银行的董事,同时他们均是政府委员,不仅相识,而且交厚,何也?因为叶恭绰曾经帮助过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

在那个“外争国权”的时代,先后收回了租界,收回了路权,收回了海关,而陈光甫却产生了收回旅行经营权的念头,因为彼时国内重大公务活动、外国人在国内的行程安排、国人的出国手续等均有外国的旅行社垄断,国人不得染指。在饱受老外不屑一顾的傲慢后,陈想长一下国人的志气,高一下国人的尊严,便于1923年4月向交通部提出了申请,要求代售火车票,办理旅行业务,该请求遭到了身居要职的铁路洋员的反对,叶恭绰时任交通总长,爱国之情浓郁,便动员路政司司长刘景山及各路华员支持,经过会议激辩,在叶先生的暗中支持下艰难获胜,陈光甫对此甚是感激。是年8月1日,上海银行旅行部宣告成立,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银行业务中分割独立,正式定名“中国旅行社”,名称的确定甚至参考了叶先生的意见,并向交通部注册,其时陈光甫已名声大噪,便顺利地于1928年1月拿到了第1号旅行业执照,可以经营火车、轮船、飞机的票务代售,工作更加灵活方便,开启了中国旅游的新纪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