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往事:槐與碾

高密往事:槐與碾其實不光在高密,整個山東半島,甚至擴大到全國,多數農家的院門前都是要栽種一株槐的。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縷根深蒂固的情結。並不像民間說諸如“門前一棵槐,不掙自己來”、”門前一棵槐,招寶又進財、”“門前一棵槐,財源滾滾來”之類的吉祥俗語。

重情重義的山東人對於槐樹,有一種特殊的情結。民間流傳,山東人多是從山西大槐樹遷過來。因此,在山東的許多村莊,都能看到上百年的古槐樹。高密往事:槐與碾

碾!是軋碎穀物或去掉穀物皮的石制工具,由圓柱形的碾輪和承擔碾砣的碾盤組成。

通常在山東農村,碾多是在老槐樹下的,代表了懷念(槐碾)的意思。

今天小村的老槐樹略顯了些孤單,因為樹下的石碾被遷到了村西的土地廟前了。

小時候來推碾的人絡繹不絕的,碾天天不停地轉著,“吱扭吱扭”地響個不停,好像奏著一支婉轉的曲子,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大人們一般選擇農閒或晚上來推碾,不推的也前來湊熱鬧,偎著大槐樹閒拉呱;小孩子也圍著大槐樹跑來跑去、蹦蹦跳跳,甚是熱鬧。那時正是生育高峰時期,人口最多,人們雖生活貧窮、缺吃少穿,但碾卻晝夜不停地忙!高密往事:槐與碾

一盤碾,一株槐,幾乎承載了整個小村的生產生活和文娛活動。生產隊號召大夥上坡幹活的鐘掛在老槐上,放映隊放電影也在石碾旁邊,再諸如唱戲,耍雜技乃至各類小販的賣場,儼然成了小村的天安門廣場。

記得那年我推碾是格外賣力的,當然是為了多吃些黃豆碎。碾出來的黃豆碎是用來做醬的,彼時奶奶將壓好的豆餅揉成一個個山峰般的坨,放在後窗上自然發酵至上滿了白毛後才能做醬。有經驗的奶奶是放在堂屋的後窗上,要經灶堂裡的煙火燻上一段時間的,最後將豆坨揉成一個一個滾圓如小拳頭大小的圓球,土話叫醬粸餾,似乎就成了醬了,切成片加上點油放鍋裡一蒸,用饅頭一蘸,那叫一個香。高密往事:槐與碾

石碾從村中挪走的時候,我恰巧不在家,也曾想像這偌大的石碾是如何從村中挪到村外的,是一種驚奇的感覺。當年的歪槐樹也不見了,一幢老屋仍在,立村槐成了保護樹,也斑駁的讓人不忍直視。早晨的雨小了些,誰家飄出來餐桌上豆花香,一如當年碾煮熟了的黃豆般。

碾旁邊好像還有一盤石磨來,是用來磨豆腐的,當我在某個衚衕的轉角處,一座頹敗的老屋前發現它的時候,湧上心頭的卻不是哀傷,而是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做這些好吃的東西都是在年底的原因。曾經熱氣騰騰的粉坊已然沒了蹤影,一棵約兩摟多粗的老楊樹在粉坊前的土坑邊上孤獨的泣。即便如此,我還是隔了幾片葉子看到了一個個雪白的粉坨在一群光著膀,揮汗如雨的漢子中間散發著一陣陣沁人的香。高密往事:槐與碾

目光再次回到這盤石磨,尋找當年煮糊了的豆餷,西鄉的土語叫咯飵,類似於蒸米飯或水煎包底下那層由於火急蒸糊了的那一層,南方人叫鍋巴。年根的豆腐常常引得孩子們無暇顧及其它的遊戲,一旦聞到剛出鍋豆腐特有的香氣,便把手中的沙包一扔,(西鄉的孩子叫毽)擠在門框邊眼巴巴地瞅著豆腐。這時心疼孩子的奶奶便會每人給切上一小塊。

想起了一個叫做瓢的傢什,就是把秋後的葫蘆煮熟,然後一剖兩半,摳出裡面的瓤,便成了瓢,大的用來舀水,挖面,小的用來盛油。而煮熟的籽是可以吃的,我卻不敢吃,原因是大孩子們說小孩是不能吃的,吃了長呲牙。漸漸褪了乳牙,長齊了恆牙才敢吃,卻恍然大孩子是騙我們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根本沒吃夠。論語裡的一段話叫做: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那時候的孩子就是這麼簡單。高密往事:槐與碾

而關於瓢的印象,最深刻的記憶仍然是年根做豆腐的時候。彼時由於嘴饞心急誤食了用來點豆腐的滷水,嚇得大人們一瓢一瓢的往我嘴裡灌豆漿,那叫一個飽。而奶奶那焦慮的眼神,似乎把豆腐全給我吃了也心甘。後來查了一下,滷一般指製鹽時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稱“鹽滷”、“苦汁“。而天然生成的鹽也稱為“滷”,不知道是不是。

現在的碾盤南側有一個瓜棚來,在小村西,後來用碎磚和石塊砌成了看場院的小屋,兼放農具,下雨天放糧食,特別方便。搭瓜棚的時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彼時的父親在鄉委的科協工作,對農作物的研究特別上心。瓜棚前的幾畝地不知傾灑了他多少汗水,很多小村的第一次便在這裡成了試驗田。第一片西瓜田,第一個葡萄園,第一片旱稻試驗田,第一個辣椒種植園,第一個甘蔗試驗園……都是在為小村的致富探路。後來小村成了半島聞名的西瓜辣椒基地蓋源於此!高密往事:槐與碾

對我來說,瓜棚成了我童年無法割捨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盞不起眼的煤油燈陪我看過了不知多少本小人書?承載了多少童年記憶?至今在最近的一次聚會上,一個兒時特要好的同學數落我太有心眼了,這裡的故事就是:有一天夜裡忽然不想在瓜棚裡看瓜了,便把一個軍大衣掛在瓜棚前,煤油燈放在了大衣的後邊便回了家。害得我那位同學眼巴巴地在溝裡趴著望了一晚上的軍大衣,楞是沒敢偷瓜,說這話的時候同學們都忍俊不禁,笑得眼淚直流。

而瓜棚的另一個作用是用來放麥子和打場用具的,又叫場院屋。

碾盤北側便是山青水秀的龍灣溝了,四四方方好大的一座塘,水清且澈。之所以叫龍灣溝,據說和禿尾巴老李有關,先前寫過,不贅敘了。對於孩子們來說倒是一個極致的去處,男孩子們的樂園,女孩子也不甘寂寞,由於水很深,塘是不敢下的,只有在岸邊一面洗衣服一面羨慕地望著我們在塘裡嬉戲。高密往事:槐與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