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元路,多少童年的记忆,还记得小时候在里份里串吗?

徐紫诺


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维路、五福路、六合路.......

一元路,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元街(在武汉方言里面,“街“应该念“gāi“)一带,是非常具有武汉特色的街区,;因为就在长江边上,也因此带有不少当年“五口通商”的痕迹。

一元街一带遍布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欧美风格各异。细心观察,你就可以找到当年的德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东方汇理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德明饭店、维多利亚花园等等建筑物旧址,这些建筑物通过不断维修,至今保护完好。

其中的华俄道胜银行在大革命时期被征用做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1927年宋庆龄先生曾经在此工作生活。另外,当年的法国巡捕房在解放后曾为武汉市卫生防疫站(1996年撤除建成金源大厦),1928年向警予烈士被捕后曾被因禁于此。

还有德明饭店(1953年改名江汉饭店),解放后为中南军区行政管理委员会驻地,曾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戴高乐等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滨江公园(也在一元街辖区之内)里面有一座纪念碑——防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建筑。整个纪念碑高37米,占地1161平方米。如果去汉口江滩,可以去一睹此碑的风采。

在整个一元街的辖区里面,有着一些旧式里份的建筑。从武汉开埠的清朝末年一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这一带前前后后建起了20来个房屋式样、结构基本相同的里份,如延庆里、坤厚里、同兴里、伟英里等等。

(武汉的方言没有“里弄,弄堂或者胡同“的说法,他们叫做“里份“。武汉的里份,和汉正街的“五彩八巷”不一样,也不同于上海的“石库门“文化,更有别于北京的四合院)。

比较有名而且有历史研究价值的里份大概有坤厚里,坤厚里位于一元路。1913年建成。全部都是2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商是汉兴昌营造,据说是当时的买办杨坤山和黄厚卿两人的置办的产业。

还有一处昌年里,就在一元路上头,这个历史更早,大约。建筑结构也都是2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一共有26栋。由当时的德商美最时洋行买办王柏年出资。

岁月沧桑,历经近一百多年的变化,这些里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知道当年住在这些里份里头的居民都是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般都是家庭殷实的人家。

走过路过这里,眼里流露出的是羡慕嫉妒恨,抱怨人间的不平等。不过后来当然大都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闲看秋风999


一元路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东到沿江大道,西至中山大道,是武汉租借区旧街巷之一。

一元路这个名字在全国绝无仅有,只此一家,这条路直通江岸一码头,故名“一元路”,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 胜利街将一元路分为两段,往长江方向走的一段主要是住宅区和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聚集地,有市政府礼堂旧址、江汉关监督公署旧址、汉口美最时洋行大楼旧址等;而另一端商业气息则比较浓厚。 武汉市政府大楼是这条路上最漂亮的建筑之一,红瓦灰白墙,西式穹顶,颇有点异域风情。而老建筑最多的便是坤厚里了。

一元路上的美食也很多,最有名的要数那家烧饼店,每天都有许多人排队,还会有人下班特意绕路过来,可见其人气之旺。椭圆形的烧饼煎得金黄,撒着芝麻、葱花,再刷一层辣酱,薄脆、甜辣、润口,吃下去那叫一个爽,而且只要2.5元,堪称价廉物美,是美食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