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今天長沙地圖中的原回龍山一帶,有白沙古井、賀龍體育場、體育中心、市廣播電視臺、田漢大劇院等

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東面有一座不算很大的山,以往山脈奔騰,蜿蜒迂迴數里之長,因形似游龍盤旋,故稱為回龍山。

在回龍山北側南大十字路未拓寬為城南路之前,回龍山下有一條白馬巷,巷內曾有一座白馬廟,歷史久遠。明崇禎《長沙府志》中就有"醴陵坡在白馬廟"的記載。傳說中白馬就是龍太子的化身,有呼風喚雨的本領。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民國時期第三次長沙會戰示意圖中標示了回龍山的位置 圖源/《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

民國時期,城郊回龍山一帶還是比較荒涼,山上亂林衰草,山下不平沙石路,低矮民房,菜地,還有粵漢鐵路上奔跑的火車不時將回龍山南北兩側通道阻隔。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白沙街舊影 陳先樞供圖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回龍山下逐步按市政標準,修建了勞動路、芙蓉路、城南路、白沙路,建設了白沙井公園、賀龍體育場館、長沙廣播電視臺、田漢大劇院等,以及學校、機關、居民小區。從前城郊曠野地帶,變成了繁華城市中心。

白沙古井:全國四大名泉之一

白沙古井位於回龍山下西側,白沙路旁,是全國四大名泉之一。古井由四孔泉眼方井組成,明代開始是單孔泉眼方井,後擴為雙孔泉眼方井。民國時增為四孔泉眼方井。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白沙古井與濟南趵突泉、貴陽漏趵泉、無錫陸子泉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泉。圖為白沙古井老照片。 陳先樞供圖

古井泉水是由回龍山山體白沙石中滲出,山體中白沙石層厚,滲出的水味甘甜,四季不盈不溢,清澈見底。尤其井口水位高,蹲下用手瓢就可以取水,而街巷水井是沙卵層滲出的地下水,水位相應低,要用吊桶拉上取水,水質遠不及白沙泉水,就是嶽麓山白鶴泉水,因山石不同,口感也趕不上白沙井水。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白沙古井公園 陶國俊供圖

白沙井水是長沙獨有的特色水資源。長沙酒廠曾在白沙路有制酒車間,取白沙井水釀製白沙液酒,德園等長沙老子號茶樓也挑運白沙井水燒水泡茶。長沙城內居民也遠道趕來取水,大家都自覺排隊取水,不過往往是左起1、2、3號井取水人多。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白沙古井 陶國俊供圖

古井周圍居民對白沙井水特別珍愛,只用來作飲用水用。在自來水未普及的年代,洗衣洗物都在街巷井中取水。賀龍體育場幾次擴建,居民們自發輪班守在工地上觀察,擔心打樁工程破壞了古井水脈。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市民在白沙古井取水 陶國俊供圖

1993年白沙古井被長沙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九十年代後期拆除白沙路鐵道線後,又在古井旁修建了白沙井公園。公園文化長亭內,刊刻有歷代文人對古井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白沙泉水文化魅力描繪的詩、文,繪聲繪色,也是對長沙獨有的水文化的昇華。

長沙市疾控中心還經常對白沙井水採樣檢測,提醒市民維護井周衛生,儘可能減少對白沙井的人為汙染。湖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將白沙古井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賀龍體育場:新中國第一個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體育場

賀龍體育場原叫回龍山體育場,1952年建成對外開放,後多次改建,先後易名為湖南省勞動人民體育場和長沙市體育場。當年體育場建在回龍山山窩中,體育場園弧形拱洞入口,面朝勞動西路。洞口上面是天橋,聯接兩端山體。體育場觀眾席依山體設置,露天水泥檯面坐位。體育場中間是草皮足球場,四周是跑道,南頭還有田徑比賽場。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賀龍體育場大看臺舊影 圖源/陳先樞

五,六十年代我還是學生,但也是足球迷,凡星期天體育場有高水平足球比賽,總和同學從城西步行到白沙井,然後爬山坡到體育場看球賽,在激烈比賽中,吶喊鼓掌助威勁頭,一點也不比現在年輕人遜色。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初的賀龍體育館 圖源/《城南路街道地名記勝》

該體育場是長沙市舉行重大國際、國內賽事的主賽場。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芙蓉路上賀龍群眾文化廣場及摩天輪,火炬塔 陶國俊供圖

該體育場又從1985年起擴建,於1987年10月10日落成。新的體育場以原國家體委主任賀龍元帥名字命名,是新中國第一個以國家領導人名字命名的體育場。後又於2003年再次擴建,現賀龍體育場佔地15萬平方米,看臺面積2.1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5.5萬人,是全國第三大全天候觀看體育賽事的體育場。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賀龍(1896-1969)

賀龍體育場是國家男子足球隊的福地,多次在這裡戰平和戰勝世界強隊。尤其是2017年3月23日晚,中國男足隊1比0戰勝韓國男足隊後,記者採訪韓國男足隊隊長金英權,他承認韓國隊狀態不好,被中國男足隊士氣及觀眾吶喊加油聲壓制住了,可見賀龍體育場人氣是多麼旺盛。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賀龍體育中心的“中國足球福地”紀念碑

田漢大劇院:要聽歌,到田漢

田漢大劇院前身是紅旗劇院,紅旗劇院原位於中山西路,之前是1949年開業的民眾劇院,又於1956年更名為紅旗劇院,規模不大,以演花鼓戲為主。劇場除戲臺子、樂池外,就是幾十排條木長椅,長椅靠背後有可放茶杯的木架,劇院兼賣茶水,觀眾邊欣賞演出,邊喝茶。六十年代我曾在該劇院看過現代花鼓戲《收租院》,益陽花鼓戲團創作演出,現代花鼓戲加入伴奏樂器揚琴,演唱格外動聽。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1964年長沙地圖中的紅旗劇院,位於西長街與中山路交叉口北(福慶街以東)

1980年紅旗劇院遷到勞動西路,規模有所擴大,除花鼓戲演出,還放映電影。九十年代末又在原址投資2億元修建了新的劇院,並用國歌詞作者田漢名字,命名為田漢大劇院。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田漢大劇院 圖源網絡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田漢作詞後被捕,由好友聶耳譜曲,聶耳在歌詞尾增加"前進,進“三個字,提高了歌曲的感染力,該歌極大地鼓午了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新中國成立後,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國歌,2004年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被寫進憲法。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勞動路上,田漢大劇院,門前地鐵三號線正在施工 陶國俊供圖

田漢大劇院分大劇院、音樂廳、田漢紀念廳、田漢文化廣場四部分。劇場和歌廳設施一流,除演出傳統戲劇外,還上演歌舞、雜技、小品,近年來老年春晚、豆蔻年華迎新演出都十分出色。“要聽歌,到田漢“,歌廳深受年青人喜愛,田漢大劇院獲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基地“,長沙市“十大文化消費地標"等多項殊榮。

長沙廣播電視臺:當時勞動西路上的最高建築

長沙廣播電視臺原在五一路市委市政府大樓頂樓,1992年徵用勞動西路上我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及回龍村土地,建起12層高的廣播電視大樓和宿舍。廣播電視大樓在當時是勞動西路最高建築。

長沙電視臺是1985年才開播的,屬後起之秀。但該臺抓住改革開放有利時機,創新開流,很長一段時間電視圖像畫面,比省電視臺都出彩。本世紀前後和中央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雍正皇帝》,《走向共和》及《恰同學少年》都拍得大氣、新穎,收視率很高,給人印象深刻。長沙電視臺後分為長沙新聞頻道,女性頻道,法律頻道等幾個專業電視臺,都顯示了正能量,深得長沙市民的好評。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長沙市廣播電視臺 陶國俊供圖

我曾到該電視臺拍攝廳參加了一次綜藝活動,看到不大的舞臺上,強烈的燈光照射下,主持人滿頭大汗邊唱邊跳,拍攝廳空氣又不好,臺下觀眾都難忍,主持人往往擦下汗後,又繼續工作,電視工作者並不是我們平時認為瀟灑自在。

2016年長沙廣播電視臺搬往湘府東路新的廣播電視大樓,勞動路市廣播電視大樓文廣集團準備另作他用。

黃興小學:一座有百年曆史的學校

黃興小學座落在回龍山山腰處,是一座有百年曆程的小學,她的前身是湖南貧民院,是辛亥革命前驅黃興(克強)先生1912年創辦的。新中國曾易名為回龍山完小等校名,1991年10月8日,為紀念辛亥革命八十週年,學校被正式命名為黃興小學,為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英才。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城南路街道示意圖中的黃興小學 圖源/《城南路街道地名記勝》

黃興小學在德育教育獨具特色,一,二年級開展"聽說黃興故事"活動,三,四年級誦讀黃興詩詞,五年級祭掃黃興墓,參觀黃興故居,六年級撰寫徵文《我是黃興人》。

黃興小學在重視素質教育同時,還積極開發學生智力,第二課堂學習也是該校優勢。1993年起,我們每個星期天都送兒子到該校學奧賽數學,共學了4年,培養了他數學特長,後經過他本人努力和深造,成長為省重點大學教師,博士生導師。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黃興小學 陶國俊供圖

近年來,天心區政府對該校進行了提質建設,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已成為長沙市文明單位,同時也是長沙市城市學校少年宮,是小朋友成長的樂園。

桃花開放的季節,迎著溫暖的陽光,行走在回龍山下,這是我多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親眼看到一條條標準市政大道的修建,看到一個個社區道路提質建設,看到一棟棟高樓大廈平地而起,看到了高架橋的建成,地鐵的通車,以及銀行超市遍地開花。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回龍山社區公園 陶國俊供圖

回龍山下白沙路一帶現已成為了茶文化一條街,勞動西路成為了文體娛樂帶,芙蓉路有大型的賀龍群眾文化廣場、摩天輪、火炬塔等地標建築,城南路矗立著省財政廳、省信託投資公司這些財政金融大腕。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完全超過了想象。

城南迴龍山下的故事

城南路上省財政廳大樓及省信託投資公司大樓 陶國俊供圖

回龍山下的鉅變,說明了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

拓展閱讀

“回龍山”的傳說:傳說遠古時期,此地為平地上的一個村莊。有一天,村裡百姓賴以生存的一股清泉忽然不見了。村裡一對鄭氏兄妹,兄名回龍,妹名白沙,見到一位仙姑。仙姑告訴他們,這是孽龍在地下作怪,佔住了水源。回龍兄妹發誓要奪回清泉,他們在仙姑指點下,每天中午在水源處掘地不止。當挖到第七個中午時,鋤頭正好挖在孽龍的鼻子上,血水噴出地面幾丈高,化為一片汪洋,淹沒了村莊,回龍兄妹也被洪水淹死了。洪水退後,觀音菩薩感其兄妹捨身行善,於是將回龍的軀體點化成山,鎮住孽龍,叫回龍山;將白沙的軀體點化成水井,叫白沙井。民間稱讚回龍為“紅龍”,在回龍山南端建紅龍廟以祀。據清光緒《善化縣誌》記載,長沙舊有回龍庵,在縣南五里,為府龍入脈之處。(資料來源《城南路街道地名記勝》)

“中國足球福地”的“成績單”:

2005年6月19日國足2:2戰平哥斯達黎加;2005年11月16日國足0:0戰平保加利亞;2006年11月國足0:0戰平伊拉克隊;2012年2月國足2:0擊敗科威特隊;2013年3月22日國足1:0擊敗伊拉克;2014年10月國足2:1擊敗巴拉圭;2015年3月國足2:2戰平海地;2015年11月國足12:0戰勝不丹;2017年3月23日國足1:0戰勝韓國隊。

END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佈,作者 | 陶國俊,編輯 | 城小憶,文中標題及圖片為編者所加,未註明出處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