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艱苦樸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歷史公元


隋王朝不是在農民起義的烽火中誕生的,它是北周權臣楊堅採取一系列政治手腕,憑藉外戚重臣的優勢地位,發動宮廷政變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

史載,隋朝初年,文帝楊堅剛登基時,克勤克儉,勵精圖治,常派官員到民間去了解民眾疾苦,當聽說大多數百姓家徒四壁、吃糠咽菜時,他竟慚愧難過的留下眼淚。他曾嚴厲約束大臣們勤儉節約,禁止宮人們濃妝豔抹、穿華麗的衣裳。在隋文帝的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下,隋初社會形成了崇尚簡樸、杜絕奢靡的風氣。隋文帝楊堅勤於理政,常通宵達旦的批閱奏章,不知疲倦,還常常親自到民間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在楊堅的努力下,隋初的社會逐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史稱“開皇之治”。

開皇后期,由於天下承平日久,楊堅漸漸失去了上位早年勤奮進取的銳氣和夙興夜寐打理政事的好作風,變得日益驕奢靡費起來。《隋書》記載,開皇后期,楊堅一改早期簡樸的生活作風,動輒在朝中大宴群臣,縱酒狂歡。開皇十三年,徵調數十萬民伕在歧州為他營建仁壽宮,從國都長安到歧州仁壽宮,沿途修葺行宮十二處,耗掉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尤其到了晚年,隋文帝不僅驕奢淫逸,揮霍無度,還變得好大喜功起來,想用武力征服周邊鄰國,以炫耀大隋的強大國力與絕世武功。史載,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文帝徵調三十萬水陸大軍東征高麗(今朝鮮半島),大軍開至遼東,突遇瘟疫流行,士卒非戰鬥減員嚴重,只好撤軍回朝。

文帝屢次興兵討伐,激起了鄰國的強烈反對,國內民眾苦於頻繁徵調和沉重的賦稅,也對他很是不滿。他大興土木、興師動眾,不僅虛耗了國力,也嚴重的抑制了彼時經濟、社會的發展。

開皇后期,隋文帝對大臣的猜忌之心愈來愈重,他常在宮內和各大衙署、軍中安插耳目,嚴密監視文武大臣。《隋書》記載,當初追隨他篡周建隋的開國功臣動輒得咎,被處死甚至滅族者大有人在,到開皇中後期,“誅夷罪退,罕有存者”。隋文帝這種刻薄寡恩的做法,使他失去了支持的力量,大臣們表面噤若寒蟬,不敢咋的,但背後與他離心離德,到隋煬帝執政時,大臣們各懷異志,人心一散,朝廷內部就四分五裂了。

楊堅少年時被其父楊忠送進太學讀書,但他不喜舞文弄墨,對各種經學只是“略懂”而已,即位後,他不事禮書,厭惡讀書人,死抱過時的門第觀念,史載,隋文帝“不悅詩書,廢除學校”。他這種短視而無知的做法,不僅嚴重的抑制了文化的發展,也打擊了讀書士人的積極性,乃至於朝中盡是粗鄙大漢,知識分子卻無晉升之道,也不被重用。開皇后期,人才匱乏,和文帝的這種理念有莫大關聯。

《隋書》載,晚年的隋文帝不僅猜疑心愈發重,而且“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開皇初年,他要求大臣制定律法要清簡寬平,但到了後期,由於懷疑朝中、民間有不少人都反對他,於是又命人修訂嚴刑峻法。

例如,修改後的隋律曾規定,盜邊(軍)糧一升以上處斬刑,並籍沒家產,誅三族。靠嚴酷的刑法維護統治,必然引起天下人的激烈反抗。

晚年的隋文帝,怠於政事,痴迷佛事,對符瑞、占卜、巫術有極大的興趣。史載,仁壽年間,他曾經頒旨下令全國各地大肆興建寺廟、道觀,耗費了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大量財富。他還下詔,毀壞佛像者,以不敬重罪論處。晚年的文帝,對治國之道興味索然,卻熱衷於佛事,輕視國事,這與登基早期奮發有為的他簡直判若兩人。

文帝晚年,在太子廢立一事上也斷不清是非,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史載,在立太子一事上,朝臣們分為兩派,一派以元老大臣高餜、元旻為首,他們力挺太子楊勇;另一派以獨孤皇后、楊素、楊約、宇文述等實權派為首,他們支持晉王楊廣 ,兩派爭執不下,明爭暗鬥不休。

開皇二十年(600年),懼內的隋文帝在獨孤皇后的堅持下,下詔廢黜了太子楊勇,同時處決了“太子黨”核心成員元旻、唐令則、鄒文騰等大批官員。當時,朝中很多大臣們對此不服,而隋文帝卻無所顧忌地將支持楊勇的朝臣們嚴厲鎮壓下去,丞相高餜因為挺楊勇也被削職為民。

在太子廢立一事上,文帝和獨孤皇后被晉王楊廣的表面文章給迷惑,於是採取高壓政策、卻因打擊面過大,最終徹底失去了人心。兇狠殘暴卻演技精湛的楊廣被立為太子後,他的兄弟們都感到惶恐不安。蜀王楊秀對楊廣的一些做法不滿,楊廣察覺到後將其廢掉。漢王楊諒覺得危機四伏,朝不保夕,被迫舉兵反隋。《隋書》記載,當時響應楊諒舉兵造反的有十九州,總兵力二十萬,雖然這次起事最終被隋王朝給鎮壓了下去,但隋廷也大傷元氣。

圍繞儲君廢立一事,不僅文帝焦頭爛額,也嚴重激化了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隋王朝宗室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刀兵相見,極大地削弱了其統治根基。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隋朝的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已瀕臨崩潰,人心離散,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與恩怨交織在一起,終於導致天下大亂。

隋文帝晚年荒廢了政事,他的很多荒謬舉措,與開皇初年背道而馳,隋朝的迅速覆亡,文帝實在是難辭其咎。但就文帝楊堅本人來說,他統一南北,結束了自晉亡後“五胡十六國”以來中國境內數百年分裂割據的局面,也算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他上位後實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制度改革,尤其是首創了一套新的選官制度——科舉制,使底層士子有了上升渠道,還恢復了之前因戰亂而殘破不堪的社會經濟,成就了被史家讚譽不絕的“開皇之治”,而且為之後的大唐帝國之繁榮昌盛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這是他毋庸置疑的歷史功績所在。在卷帙浩繁的中國歷史上,撇開其晚年的昏昧不明不談,隋文帝總體還算是個比較有作為的君王。

隋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仁壽四年(604年)四月,楊堅病逝(一說被其次子楊廣弒殺),年六十四歲,葬於太陵,廟號高祖。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隋文帝晚年有多荒唐?世人皆關注的是獨孤伽羅死後,他在女色上的放縱。

其實獨孤後死後,隋文帝作為一個鰥夫,就有一兩個女人侍奉也不為過,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呢。

但有史可考的隋文帝后頭的女人也並不多,只有榮華夫人和宣華夫人在冊。如此說來,艱苦樸素一輩子的楊堅,在這方面也並不過分,算不得荒唐。

那他晚年荒唐在哪裡呢?

  • 史書記載,楊堅好猜忌苛察。容易聽信讒言,到了晚年更是濫殺大臣。虞慶則(沁陽縣公,石州總管)、史萬歲(太平縣公,隋朝名將)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

開皇十七年(597年),嶺南李賢反隋。諸將求討。隋文帝皆不許,獨對虞慶則說:你作為丞相,為何不請戰?

虞文則惶恐,趕緊請戰,並以內弟趙什柱為隨軍長史。但這個內弟很不靠譜,與姐夫的愛妾私通,又怕被發現,於是坑姐夫一把,四處散佈流言,說是“虞慶則不想出徵”。流言被隋文帝聽在心裡。等虞去辭行時,臉上不好看,虞也心中打鼓。

嶺南平叛後,虞不曉得小舅子有鬼,還派他回京向皇帝稟報軍務,趙什柱到京後,卻向皇帝誣告姐夫謀反,文帝偏聽偏信,誅殺了虞,並拜誣告者趙什柱為柱國。

名將史萬歲,多有戰功,卻被楊素所妒,數次在文帝面前隱瞞他的戰功,並誣衊他。史萬歲多次上表自陳,文帝皆不細察。

某日,文帝剛廢掉太子楊勇,正嚴防東宮結黨謀變,於是問史萬歲在何處。楊素故意說史萬歲拜訪東宮去了。文帝立即召見史萬歲。史萬歲不知內因,正準備替出征的將士請功。

於是君臣一見面,君心正疑臣,臣卻憤怒於朝廷不給將士敘功。

兩下怒火相向,文帝命武士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

  • 隋文帝晚年,用法“不復依準科律”。

晚年的隋文帝,處事賞罰隨心不隨律。有點想怎麼辦就怎麼辦的意思。一點小過失,即用嚴法。

譬如頒佈這樣的條例:

盜一錢以上皆棄市、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

如此小過皆要人命,令百姓惶恐。

他對百姓如此喜怒無常,對於朝廷大臣,卻又熱衷廷杖,

“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

隋文帝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的文治武功,於後世影響深遠,甚至在某些西方史學界,還認為他是千古一帝。他晚年確有過失,但標之以荒唐,似乎太過。


錢多多讀文史


再好的皇帝都有做錯事的時候,再英明神武的皇帝到晚年都步入昏庸,歷歷數來,個個如此,結束400年分裂,統一全國,建立大隋國的雄主隋文帝楊堅也一樣,雖有開皇之治,其繁榮度讓鼎盛的唐朝都望塵莫及,史學界稱為“勵精之主”,但在晚年時也逐漸荒唐,寵奸臣、迷佛教、殺忠良、易太子等,處處失誤,內亂不已,本來頂著巨大功勳的皇帝在歷史長河中逐漸黯然失色,實在讓人惋惜。

楊堅,在位23年,享年64歲,葬泰陵。

在平陳統一全國後,隋文帝楊堅在盛名之下,心驕志逸,唯我獨尊,失去了以往的銳氣,大臣們開始爭權奪利、朝廷滋長起不良風氣,足智多謀的忠臣李德林,因為敢於進諫,被貶出京城,此事成為朝氣蓬勃的開皇時代結束標誌。開皇14年關中大旱,當時國倉盈溢,可供50年之食,但楊堅不憐百姓而惜倉庫,不開倉賑災,只是宣佈不食酒肉,曰“與民同憂”,而同一時間,楊堅正在大刀闊斧的建仁壽宮。

隋朝莫高窟第295窟壁畫。

由於北周武帝曾經滅過佛,全國的佛教寺院受到嚴重打擊,而楊堅從小是在寺廟長大的,所以致力於興隆佛教,從開皇元年起,不僅恢復了當年北周所廢的諸寺,還令各地大造佛像寺廟,抄寫佛經,僅京城的寺廟就有幾百所,到處招攬名僧,儼然成了佛教中心,隋文帝時期,全國營造和維持寺廟的費用之多,糜費亦巨,不僅如此,當時朝中有大臣對興佛有微詞,楊堅直接把大臣下獄,把壞佛褻神列為十惡重罪之一。久而久之就有投機取巧的僧人來造假取寵,開皇年間的造神運動就是一樁荒唐的鬧劇,開皇十年,長安發生疫情,隋文帝不組織救治,而是招來妖僧徐孝克“作法辟邪”。

隋朝神一樣的人物,楊素。

猜忌心重,濫殺大臣,當年的諫議大夫因朝廷上有武官衣劍不齊說了幾句,被莫名其妙的拉下去砍了;上柱國王景無怨無故被伏誅,史書上連事蹟都沒有;另一上柱國王世積因下屬送了幾匹良馬,被坐誅;宰相虞慶則以謀反枉死;皇甫孝諧被髮配;柱國李徹被毒死;宋國公賀若弼下大獄;鴻臚少卿陳延更荒誕,有小人誣告使節會館沒清理乾淨,有馬糞,陳延在朝堂上差點被打死等等,目的就一個,晚年的楊堅只為把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中,然後就爆發了下面最悲慘的一幕:易太子。

建於隋朝的廈門梅山寺。

楊堅共有5個兒子,均獨孤皇后所生,家庭自應和睦,諸子出鎮各地,太子楊勇本是勤奮好學,後來越來越奢靡又好色,楊堅想廢了他,事前還問了幾個大臣,結果虎將史萬歲被活活打死,宰相高熲被趕出京城,太子被廢,秦王被廢黜,蜀王被軟禁,漢王看著哥哥們這模樣了,決定造反拼命,被楊廣弄死,本來和睦的一家由於家族鬥爭引發廢太子,各方殘害,楊堅難辭其咎。唐太宗想為越王打擊大臣時,魏徵出來說“隋高祖不知禮義,寵樹諸王,使行無禮,尋以罪黜,不可為法,亦何足道?”避免了家庭悲劇的再次上演。


圖文繪歷史


隋文帝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他開了科舉制度之先河;他更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可就是這麼一位一生勵精圖治、艱苦樸素的偉大的開國皇帝,為何到了晚年做了那麼多荒唐的事呢?


歷史總是驚人得相似。隋朝統一全國後,經濟強盛,國家相對富足,一片海晏河清。但誰曾想卻遭遇了和秦朝一樣的命運,經過短暫的二世後就覆滅了。這惡果是隋文帝造成的嗎?

在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推舉發展科舉制度,取得了一系列績效。但在他晚年卻做了很多荒唐事。在隋文帝晚年,他性情大變,一向艱苦樸素的隋文帝卻開始大興土木。一旦這樣做,肯定要花費大量的金銀財寶以及人力。

他於開皇十三年(593年)下詔建仁壽宮於岐州之北,但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需要平山填谷,規模浩大。在他的緊急逼迫下,有很多人因此斷送了自己的生命,民有怒也不敢發呀!而這仁壽宮也只是冰山一角,開皇十八年又再一次大興土木,從京城到仁壽宮一連又建造了十二座行宮,在這上面花得錢,死的人也是不計其數。


《隋書·文帝本紀》寫道:

“天性沉猜,好為小數,不達大體,故忠臣義士莫不盡心竭辭,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

除了大興土木外,隋文帝晚年更是變得非常多疑,對那些小人的讒言更是深信不疑。對於那些有政見不合的官員,他就會認為那是對他的不敬,將他們處死。虞慶則、史萬歲等一些老功臣也都先後被他殺掉。後來發展為殺人成性,根本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眼裡,只要不合他意,就會將其殺掉。


他為了考驗官員是否忠心,甚至採用“釣魚執法”,用金錢賄賂官員,如果官員沒有禁住誘惑收了錢財,那就會將他們殺掉。

隋文帝晚年還隨意更改法律,那些法律條文在他那裡就是一紙空文,什麼事都是由他一人做決斷。刑法嚴苛,百姓整日生活在恐懼之中,人心惶惶。最為荒唐的是,隋文帝晚年昏庸至極,他將楊勇廢黜,立楊廣為太子,楊廣繼位後更是殘暴,從而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隋文帝晚年做了這麼多的荒唐事,為後世隋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做的這些荒唐事,而全盤否定了他在隋朝前期做的突出貢獻。功過皆存,以史為鑑,也算是為後來朝代的發展做了一個錯誤示範!


小姐姐講史


隋文帝楊堅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在其晚年的時候,也開始變得昏庸起來。在很多人眼裡,他晚年有三件事情最讓人詬病:一是濫殺臣民;二是縱情聲色;三是父子相殘。

首先是濫殺臣民,據說楊堅晚年也變得容易聽信讒言,隋朝開國功臣楊素因屢立戰功,深得楊堅喜歡,晚年更是完全信任於他。

後來楊素因嫉妒其他大臣的戰功,便常在楊堅面前胡編亂造,陷害他們,以至於虞慶則、史萬歲等功臣故舊先後被殺。

這虞慶則曾為隋朝經略突厥立下汗馬功勞,是朝中“四貴”之一,官至上柱國、晉國公、右武候大將軍。但是,就因為別人的誣告,隋文帝就將其滿門抄斬,釀成隋朝一大冤案。至於史萬歲,那更是隋朝的最牛的名將之一,結果就因為楊素的誣陷,隋文帝令武士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

更誇張的是,楊堅在晚年特別喜歡在朝廷上用杖打人。據記載,達到了“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的程度。換而言之,楊堅幾乎每天都要在朝堂上仗打大臣,最高時一天打過四個大臣,以至於隋朝很多開國功臣都被他或殺或貶。

不僅如此,楊堅對百姓也變得非常苛刻,據說楊堅曾頒佈“凡是偷盜財物在一錢以上的人,立馬處死棄市”的法令,以至於有三個百姓偷盜了一個瓜,結果就被全部處死,一時間惹得百姓紛紛恐慌不已。



其次是縱情聲色。楊堅在晚年的時候,尤其是獨孤皇后去死後,他開始沉迷於美色,整日與宣華夫人、容華夫人等妃子夜夜笙歌,不再理會朝臣,以至於朝堂都由楊素等奸臣說了算。並且,楊堅為花重金建造豪華的宮殿,只為和妃子們享樂用,致使勞民傷財。

最後,楊堅晚年和兒子變得像不共戴天的仇敵人一樣。根據史書上記載,楊堅一共只有五個兒子,全部都是獨孤皇后所生,為此獨孤皇后還曾自豪的說,自己這五個兒子,都是一奶同胞,所以不會像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一樣為奪取而自相殘殺,他們一定會相親相愛的。

可結果呢,等到楊堅晚年時,她的這五個一奶同胞的兒子,和父親都跟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沒有恩情可講,於是楊堅先是又幽禁了三兒子楊俊,接著又廢掉並幽禁了長子楊勇,後來四兒子蜀王楊秀也被楊堅廢為平民並關進監獄。

楊堅對兒子們的這種做法,讓大臣們都感覺不可思議,於是他們勸諫楊堅,總而言之,你一共就五個兒子,結果三個兒子都被你給幹掉,你這個行為是不是有點太過?到時天下人會怎麼看您呢?

結果呢,楊堅非但不聽勸,反而大罵道,總而言之,老子的家事要你管,什麼叫做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就你事最多。老子現在就讓人割了你的舌頭,我看你還怎麼胡咧咧。於是楊堅直接命令武士將這位大臣的舌頭給格了下來。



再後來,楊堅立二兒子楊廣為太子,結果不僅自己莫名其妙的死掉,隋朝也被推入火坑。從這層意義上說,楊堅晚年的所作所為,確實算得上是昏庸。但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去分析楊堅的行為,就可以發現,楊堅的所作所為,其實真談不是昏庸,他的背後都是有深層次目的的。

我們就說濫殺臣民和父子相殘,表明上看,是楊堅老邁昏庸,但其實,這只是他鞏固皇位的手段而已。在楊堅晚年的時候,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而太子楊勇卻是年富力強,他心中自然會忍不住害怕太子提前上位。

當時太子楊勇不僅總管北齊之地,還擔任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掌管京城的全部禁軍,並且軍國政事他都參與決斷,其勢力足以讓楊堅都感到害怕。

有一次,楊堅發現大臣們竟然以皇帝的禮儀來朝見太子,這讓楊堅非常生氣的罵道,我都還沒有死,你們至於這麼急不可耐嗎?

後來楊勇的勢力大到楊堅晚上起來上個廁所,都害怕會被楊勇給刺殺。在這種背景下,楊堅自然要有所行動,否則他搞不好就要提前下課。於是,他便開始重用楊素,並扶持晉王楊廣與太子分庭抗禮,同時還開始全面打擊太子的勢力。

在這種背景下,和太子走得比較近的文武大臣,比如上面的虞慶則、史萬歲先後被處死,和太子關係比較好的三兒子楊俊也被幽禁,後來太子爺被廢。至於對百姓嚴刑峻法,其實更多是想借此打擊官員,因為屁大點事就會被處死,那皇帝想整治官員時豈不會更容易!

最後,至於縱情聲色,在皇帝之中,隋文帝楊堅真不算什麼。要知道,楊堅一共就不到五個嬪妃,這與那些後宮佳麗動不動就是十幾二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皇帝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而且楊堅也僅僅是和她們尋歡作樂,並沒有讓她們及其家屬干涉國政,所以實在算不得是昏庸的表現。


我是趙帥鍋


隋文帝是歷史上最被低估的一位好皇帝,他創造了許多的輝煌成就,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比擬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但是後期的他沉迷酒色、昏庸無道,也算是把自己的國家給毀了。

隋文帝原名楊堅,是楊忠之子,他小的時候被寄養在寺廟,由一位尼姑撫養。等到他13歲的時候被楊忠給接走,送到太學讀書,其實他只不過是走個形式,憑藉著父親的職位,他一畢業就成了京城的長官,後來也是架著順風車一路升到了驃騎將軍,從此人生開了掛。

他從一個被拋棄的孩子變成了帝國的權力者,這其中的艱辛想必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憑藉著自己的政治頭腦,他一步步往上爬,成功上位。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當上了君主,隨後他又滅掉了當時最為強大的陳朝,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軍,建立隋朝,實現了從漢朝開始就分裂數百年的中國的統一。在位期間,整個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了700萬,呈現出一個盛世。


提到隋文帝的愛情,也不得不稱讚他是一個好男人,因為他一生只娶了一個女人,她就是獨孤皇后,兩人恩愛有加,生下了五個孩子。他們的愛情真的是惹人羨慕,試問歷史上能夠做到這樣的帝王還沒幾個。

不過隋文帝晚年卻是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不僅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妻子獨孤皇后,更是把自己的帝國給推進火坑,自己也被親兒子給害死,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簡直是殘忍。

間接害死了獨孤皇后

年輕的時候隋文帝曾對獨孤皇后說:“此生永矢相愛,海枯石爛,貞情不移,誓不願有異生之子。”所以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一生只愛一個人,這其實也和獨孤皇后對隋文帝的約束有關。獨孤皇后雖然限制隋文帝不讓他找女人,但是在政治上對隋文帝幫助很大,正是因為隋文帝沒有時間沉迷女色,所以隋文帝勤政、節儉、懂得珍惜。


但是獨孤皇后畢竟年老色衰,再加上經常有病,也不能陪著隋文帝。但是隋文帝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人,怎麼能夠忍下去呢。在一次散步途中,他碰到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靈秀活潑的樣子吸引到了他,當天夜裡他們就在寢宮顛鸞倒鳳。但是獨孤皇后卻是心生懷疑,第二天就派人來到寢宮,發現正在梳妝的女子,十分生氣,當即讓人把女子拉出去給打死了。

消息傳到了隋文帝的耳朵裡,頓時傷心失意,轉而又懷恨獨孤皇后,認為自己是唐唐一國之君,竟然被一個女人管教,感覺自己太過窩囊,於是偷偷駕著一匹馬,跑到了寺廟想要出家。結果眾大臣紛紛來請他。最後耐不過“國不可一日無君”,又憤憤的回去了。

隋文帝越想越氣,甚至想要廢掉獨孤皇后,但是轉而一想還是放棄了。但是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大,獨孤皇后也是一個女強人,想到如此,經不過氣憤,加上又患有疾病,結果一下子倒下了,沒多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孤獨皇后這個左膀右臂之後,隋文帝變得荒廢朝政,每天都是沉迷酒色,但是畢竟年紀大了,經不起這麼折騰,結果自己一下子患了重病,只能在病床上躺著了。

立楊廣為太子,毀了隋朝

隋文帝本是按照祖先留下的規律,立自己的嫡長子楊勇為太子,但是楊廣可不服啊,結果這一齣戲就出來了。楊勇也是個傻貨,自己父親不讓做的,他就偏偏要做,再加上楊廣從後面慫恿,楊勇做的是更加的過分。

最後楊廣更是和楊素勾結,一起陷害楊勇,楊勇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依然我行我素,不加節制。而隋文帝卻是看昏了眼,一怒之下就廢了楊勇的太子之位,反而立楊廣為太子,這也是他做的最錯的一件事。

等到隋文帝躺到床上的時候,楊廣露出了原來的面孔,他欺辱隋文帝的妃子。結果隋文帝的妃子給隋文帝訴說,隋文帝才明白楊廣的真實目的。無奈躺在病床上的楊堅已經被架空了勢力,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隋文帝被自己的親兒子給毒死了,想必死不瞑目。


晚年的隋文帝荒廢朝政,沉迷女色。不僅失去了對自己最有幫助的獨孤皇后,更是把江山交給了惡人。最後的他死於非命,而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隋朝也是被人給滅了。

談古論今,學問為上;答人論事,素質為旨。 個人觀點,堅持原創。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謝謝!


歷史清單


作為政治家的隋文帝晚年根據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廢立了太子,另恩寵了獨孤皇后以外的妃嬪,與他嚴以律己、奮發圖強的前半生相比,是有點荒唐,但與其他帝王相比,還真是輕描淡寫的一筆,不值得濃墨重彩!



文帝由於被楊廣製造的假象矇蔽了,廢黜原太子楊勇,改立楊廣為儲君,直接導致了隋朝二世而亡,但如果楊勇上位隋朝的壽命會延期嗎?況且讓楊廣上位是因為他有戰績、生活儉樸、禮賢下士、善待父母,有執政能力,這有偽裝成分;但對隋文帝而言,他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並沒以一己之私來擅行廢立,是國計民生的舉措,這合乎情理的。


隋文帝在獨孤皇后薨逝後,寵愛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對封建社會的帝王來講,不算縱情聲色犬馬,談不上荒淫,也算不得是荒唐。

晚年的隋文帝有昏聵的一面,曾聽信奸佞宰相楊素的讒言,在朝廷上暴殺了史萬歲,史萬歲是開國元勳,為隋朝的建立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創下了不朽的功勳;而上柱國虞慶則在被自己的妻弟趙什柱捏造事實、誣告謀反時,隋文帝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其誅殺了;這種親小人遠賢臣的作派與他早年勵精圖治的風範大相徑庭,沒有了開創“開皇之治”時的謀略與睿智,令人痛心疾首。



隋文帝在晚年推行了苛酷、殘忍的刑法,當京城盜賊四起時,隋文帝很浮躁,竟下旨:凡是偷盜財物在一錢以上的人,都判處死刑;還有,因為御史沒有彈劾官員,並在元旦朝慶之時衣著不整,竟將御史殺死了……


作為隋朝開國皇帝,他早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是有作為的,不僅擴大了國土,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還出臺了和睦民族政策,注重經濟發展,使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功不可沒!必將光照千秋,彪炳史冊。


希望星晨58298869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收拾了近三百年的分裂混戰局面,一統天下,從中央到地方,推動了許多前代帝王想也不敢想或者想不到的革新,因此得罪了很多實權階層的人,恐怕是歷朝歷代被誤會最深的帝王之一。近些年來,隨著清宮戲的流行,都說清朝的雍正帝被冤枉,其實隋文帝恐怕更冤枉。

一、因為隋朝是個短命的王朝,因此對隋文帝的評價只能由唐朝皇帝來定。李淵身為隋朝大臣以及隋文帝楊堅的外甥,奪了隋朝的天下,他和他的後代會怎麼評價隋朝和隋文帝,這想也想得出來。

不說那麼深沉的,只說楊堅在篡位之前,雖在北周朝內輔政,但是四周強敵環伺,宇文家諸王爺都虎視眈眈,很多人都認為楊堅膽敢在這個時候出來輔政是條死路。事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北周大將尉遲迥、司馬消難等人在三方造反,而宇文家諸位王爺在長安想要暗殺楊堅。然而這個楊堅卻迅速撲滅了叛亂,將北周皇室全部幹掉,不過一兩年功夫成就了帝王大業。又在位二十四年,周圍突厥、吐谷渾等強國無不臣服,國家富庶到唐朝貞觀時期也未必能夠相比。這樣一個人,你要說他昏庸荒唐,難道不是冤枉了他?

二、後來歷史評價中的隋文帝,被人評為刻薄寡恩、獨斷專行、流於細碎而不見大體、面明而心暗

這種評價是唐朝統治者,特別是李世民的看法。李世民親口說隋文帝“心暗”,不任用天下賢能之人,自以為是,因此不見治國大體,導致隋朝滅亡,不像他自己以天下賢才為用,垂拱而治,天下歸心。李世民通過貶低隋文帝而抬高他自己這種話,他還真說得出來,好歹楊堅也是他的長輩。

那我們就分析一下:

說隋文帝刻薄寡恩,是因為楊堅對幫助他篡位的那些大功臣都不仁不義,這些人大多沒有好下場,譬如劉昉、鄭譯二人,當初可是他們二人矯詔讓楊堅掌控北周朝政大權的。他們二人的結局,大概與後來幫助雍正奪位的年羹堯、隆科多有點類似。然而,楊堅是認為,劉昉、鄭譯二人,在北周時期深受皇帝器重,可皇帝剛剛一死,兩人為了自身利益,就背叛了北周,擁護自己執政,這種人絕不是什麼好人。再說,與李世民殺兄屠弟娶弟媳來比,楊堅這種行為倒是顯得要仁義得多。

說隋文帝獨斷專行、流於細碎而不見大體,無外乎是楊堅的一系列革新措施,大大觸動了各派實權派的利益,得不到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什麼任用賢能之類的,不過是藉口罷了。楊堅倘若任用都是無能之人,隋朝能夠快速達到繁盛嗎?李世民自己納諫如流,那也就是他貞觀早年的事兒,到了他晚年,獨斷專行並不比隋文帝更少。

說隋文帝心暗,這種貶低有人身攻擊的意思,既是說隋文帝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實際上涉及的是楊堅的帝王心術。沒錯,楊堅這個人的心,隱藏得很深,讓朝臣們都看不透。楊堅的性格也比較陰鬱。這或許和楊堅從小被送入寺院代養,十二歲方才回到父母身邊,和他的兄弟們又多有不和的成長經歷有關係。比較來說,難道李世民的心就很亮麼?玄武門,推倒魏徵的碑,臨死前還給徐茂公設套,李世民可做了不少“心亮”的事兒。

正因為如此,由李世民主導的對隋文帝的評價,其真實性大可懷疑。傳說,貞觀時期,天下蝗蟲四起,李世民捉起一隻蝗蟲生吞下去,說:寧教蝗蟲食朕肺腑,無食百姓之糧。類似李世民這種秀,楊堅是不會做的。

三、不光因為隋朝短命,更因為楊堅的一系列開創性的、具有遠見的革新,隋朝皇室得罪一大批實權階層,這些人當然不會公正的評價楊堅

1、隋文帝大規模的復漢革新,得罪了大批鮮卑、胡人貴族。要知道,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中國北方長期處胡人統治之中,胡化十分嚴重。因此,別有用心的人喜歡把隋唐皇族都說成鮮卑人,只因為楊家、李家都有胡化傾向,而且漢胡混血,還有鮮卑姓名。其實,隋唐父系應該都是漢人。楊堅在建立隋朝後,大力開展復漢革新,改回漢姓,強調民族融合,這些都會觸動當時最高當權者鮮卑人、各族胡人的利益。

2、隋文帝為了促進融合,開始重用一些北齊降臣,大大觸動了掌權的關隴貴族的利益。譬如北齊降臣李德林,一直就是關隴貴族排擠的對象。關隴貴族是北周的當權派,自然也就是隋朝的最高當權派,隋文帝觸動了他們的利益,自然引起他們的不滿。

3、隋文帝在地方上取消中正制,從此地方實權派失去了選官和壟斷地方官職的權力,他又大力裁撤精簡州縣,讓這些更沒法從老百姓頭上攫取好處。這些人,許多人雖不在中央任職,卻是地方實權派,長期享有地方權力,也是國家長久不能統一、造成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隋文帝這項革新,把這些人的怨毒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卻是利國利民的長遠之策。這種事兒,以往的統治者都是反其道而行,多設州縣,讓這些人去當官兒,百姓被反覆盤剝,他們得到好處,自然就支持這些統治者,而隋文帝幹了件利在千秋,卻當時大招怨恨的事兒。

4、實際上,運河工程也是隋文帝開啟的,他先在關中修了一段,後來隋煬帝好大喜功,全面鋪開。不過大家對隋煬帝的評價如何,至少在修運河上,大家都是贊同的,只是說楊廣搞得太快、太大。

5、隋文帝開科舉,有首創之功。本來,科舉若能長久執行下去,全面鋪開,隋文帝得罪當權派的禍害,自然會通過這些士人(包括平民出身的人)的逐漸當權而被抵消掉。由此可見,楊堅的眼光實在非常長遠。可惜的是,科舉制因為剛剛施行,其效果是有限的。唐朝初年,甚至一度開了倒車,唐朝前期關隴貴族再次繁盛,靠家世當官還是主體,直到武則天時期,也不好說科舉就起到多大作用,直到玄宗之後,科舉開始越來越重要。但隋文帝顯然是看不到的。

6、隋文帝關於三省六部官制的革新,長久的影響著古代中國。

可以說,有些西方學者之所以將隋文帝和秦始皇並列,就是因為楊堅有這許多的革新之功,這些措施或許在短期對隋朝的統治是不利的,但卻在長遠上,為唐以後的繁盛奠定了基礎。

四、隋文帝其實一輩子都不昏庸荒唐,但晚年確實做了些讓人詬病的事兒

1、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為太子。然而,星火辰私下認為,楊勇若是當了皇帝,也未必能比楊廣做得更好,此處不討論。

2、寵幸宣華夫人等,乃至於身體都垮了。其實楊堅寵幸個妃子,這也沒啥新鮮的,也算不得荒淫。關鍵是楊堅都六十歲了,身體再好,也要注意分寸。看來都是獨孤皇后對他壓抑得太過造成的。

3、一堆開國功臣都沒有好下場,廢棄千古能臣高熲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隋朝短暫,因此大隋第一能臣高熲不太出名,其實在星火辰看來,高熲的能力應該在後來的名相房玄齡等人之上。高熲文武皆能,眼光長遠,規模局度實在是千古能臣。但到楊堅晚年,因為他的猜忌,將高熲廢棄了。

4、楊堅晚年,漸漸走入奢侈享樂。其實,這個獨孤皇后有一定關係,獨孤年老後,大概也想享享清福了,於是對奢侈享樂開始放縱(但是絕不同意皇子、大臣們養小妾)。楊堅開始興修宮殿,豪華宏大,為隋煬帝的奢侈開了個頭。


星火辰


在西方學者眼中,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皇帝是誰?

是實現中國大一統的秦始皇,還是開創貞觀之治的李世民,抑或中國古代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

答案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算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

但是,楊堅執政期間,做出了很多賢明的決策,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君主。

可惜,楊堅晚年卻做了很多荒唐事,使自己幾乎”晚節不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吧。 據說,楊堅出生時,紫氣充庭。

《隋書》記載,當時有一個尼姑對楊堅的母親呂氏說,楊堅此人不可與常人一樣撫養,所以尼姑將其帶到別館,親自撫養。

楊堅為人心思深沉,謹言慎行,一步步運籌帷幄,逐漸推翻北周,奪取政權,統一南北,建立了隋朝。


(楊堅登基)

統一全國後,楊堅勵精圖治,實行改革,削弱了地方豪強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因此,社會富足,全國安寧,編戶大增,倉儲豐實,南北民眾得以休息,社會呈現空前繁榮景象,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的繁榮景象)

那麼,作為一個雄圖大略的政治家,楊堅的改革都有哪些舉措呢?

首先,在政治上,楊堅廢除了北周六官制,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

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三省六部制)

在經濟上,楊堅推行了均田制度,整頓戶籍,遏制地方豪強勢力;設置糧倉,儲存糧食百萬石以上;統一幣制,廢除古幣和私人鑄造的貨幣,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隋朝的幾個糧倉)

對於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楊堅也積極處理,儘可能使他們臣服,從而維護了國家的穩定。

隋文帝的種種措施,都使隋朝人們從北周的混亂局面中解脫出來,大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但是,這樣一位本可流芳百世的皇帝,是怎麼晚節不保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楊素。



(楊素)

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將領,戰功赫赫,極受寵信。隋文帝曾賞賜王公以下的人射箭,楊素名列第一,隋文帝親將外國進貢來的金精盤,價值萬兩,賜給了楊素。如此賞賜,不可盡數。

楊堅晚年,逐漸變得好猜疑,容易聽信讒言。

楊素因嫉妒老臣史萬歲等人的戰功,便在楊堅面前加以構陷。隋文帝震怒,令武士將史萬歲暴殺於朝堂。許多開國老臣,都被楊堅所殺。兔死狗烹,實在荒唐!



(史萬歲)

另外,楊堅好刑罰,尤其是在他晚年,刑罰過於苛刻,以至於“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

他還熱衷廷杖,“每於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數四”。如此苛刻的刑罰,恐怕不僅僅是為了正法,而是為了滿足他內心的變態慾望罷了。


(古代廷杖)

然而,這些都不算荒唐事。楊堅一生做的最荒唐的事,莫過於廢除了忠厚的太子楊勇,而立了暴虐的楊廣為太子。

(楊廣)

晉王楊廣,心思非常深沉。為了奪取太子之位,他諂媚討好於獨孤皇后,在外廣結朝士,特別是拉攏權臣楊素,又在楊堅面前偽作仁孝。

隋文帝對獨孤皇后寵愛有加,又聽信了大臣們對楊廣的誇讚和對太子的誣告,便將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被立為太子前,早就在朝廷中培養了一大批勢力。獲封太子後,他便露出了真面目,公然調戲楊堅的寵妃宣華夫人。



(公然調戲宣華夫人)

宣華夫人向病榻上的楊堅哭訴,楊堅才醒悟過來自己為人所欺騙,捶床大呼:“獨孤誤我”。

可惜,此時他再說什麼也於事無補了。當天晚上,楊堅駕崩。他晚年荒唐的行為,誤了許多無辜性命,終究也將自己誤了,實在令人唏噓!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隋文帝早期艱苦樸素,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晚年的隋文帝自認天下太平,開始縱情享樂,加上生性多疑,他一手建立的國家,在他手裡埋下了亡國的種子。



1.聽信讒言,廢掉太子楊勇,改立楊廣,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

2.苛責大臣,隨意冤殺大臣,造成政治恐怖局面,人人自危,紛紛尋求自保,沒有了大臣們的提醒,隋文帝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隨意改變法律,之前寬鬆的法律被嚴酷所取代,如規定“三人共盜一瓜,事發即死”。

4.大興土木,營建新都大興城。新城面積達84平方公里,由宮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組成,其中南北主幹道朱雀大街寬達150米,還為自己修建了豪華的仁壽宮,由楊素監修的仁壽宮金碧輝煌,文帝誇他會辦事。

5.寵信佛學而壓制儒學。他停辦了除國子以外的學校,造成人才流失,阻礙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6.享受聲色犬馬之娛。晚年的隋文帝,貪戀女色。他先後封了兩個夫人,榮華夫人和宣化華夫人,美貌動人,善解人意的兩位夫人,把文帝搞的神魂顛倒,不能自拔,夜夜笙歌的生活終於把身體掏空了,一病不起。

那位勤政、仁慈的隋文帝漸行漸遠了,亡國的鐘聲在他死後的第14年,由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敲響了。

隋煬帝巡遊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