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学宫街,是长沙市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与通泰街,北正街,营盘街齐名。

这条街的分支,曾经有一条巷、二条巷、三条巷、杨家潭、希圣园、潮音旧里、盘乐园巷、砲竹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希圣园,杨开慧的兄长杨开智先生就曾住在希圣园的最深处。另外就是三条巷内的伍家井,这口古井深达十几米,终日清不浊底,百分之八十的住户都在这洗衣浆裳,淘米洗莱。后来有自来水了,才不作为饮用水。

另外,与学宫街相交集的尚有民主东街、民主西街、成功街、文星桥,以及最东端的蔡锷路。

学宫街四方通达,交通十分便利。街上最大的企业当属长沙围巾厂,即长沙毛纺织厂的前身。街上最令人生畏的大院当属学宫街派出所,那威风凛凛的大盖帽简直就是小明友的“止哭剂”和“止闹药”。

街上最大的店铺,当属“学宫街南食付食品店”就在学宫街与民主东街交汇的西北转角上,几乎囊括了整条街道的生意。街上最古老的巷子当属“潮音旧里”,历经战争与‘文夕’大火以及城改的考验,至今还保留了部分原貌。

学宫街,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古老街道,一个让我有着童年和少年味道的街道。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长沙围巾厂东北角厂大门。

75年我在这里招工进厂,学徒三年,每月工资18元。三班倒的工作制,我最喜欢做晚班。外面夜深人静,厂内机声隆隆,让人亢奋。而且作为机械维修工,晚上可以单独操作,体现水平啊!

从进厂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的青春巳不属我自己了。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这道夹缝,以前就仅容俩个人并排行走。从夹缝中进去,居然住着十户人家。我的第一个家就在之一,当时祖母在世,一家六口,三代同居一室,也算是一个家。后来我们长大了,不方便,才在临街的梁伯家租了一间楼房。纯木构造,上楼时“登登”直发抖。梁伯家隔壁是一家舒氏裁缝店,裁缝店的老板有个女儿,大眼睛,长辫子,居然和我同读一个小学班。下雨时,俩人同撑一把洋布伞去上学校,半半子,也算是青梅竹马不?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后来这个地方被长沙围巾厂征收,我们家便正式开始搬迁。

这里是民主西街民主村,我们的第二个家。

七十年代的房子,如今已有点不成竖线了。祖母巳过逝,一家五口就住在两室一厨的直筒式住房内,三兄弟都巳参加工作,按当时水准,我们家还算是中等水平了。

现在这栋楼巳是46岁高龄啰!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老大,还记得你的母校不?

门楼尚在,门后的树巳经参天。

门后的操坪也还在。

操坪旁的平房教室也还在。

只是岁月无情,沧桑巨变,

你的母校容颜巳衰矣!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民主西街小学的操坪。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这栋四层楼房,曾经住着我的一个老同学,从小学到高中。十年同窗时,还同过桌,但没划过三,八线。因为她一直是班上的文艺,宣传委员,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分子。她的舞蹈很美,她是历届的班花,她是所有男同学心中的“女神”。跟她同桌,我只能缩紧本来就瘦小的身躯。

如今,这栋六十年前的房子依然耸立,佳人却巳远嫁她乡。十年同窗的岁月早已流逝,但有份情怀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人生究竟有几个十年?

蝴蝶兰:有空回老家多看看!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随着北正街拓路征地的进度加快,成功街莱场已变成了断壁残垣。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住在菜场隔壁的范可夫同学哟,你曾经的住房,已变成了一片废墟。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砲竹巷”,就像砲竹一样的长窄巷子,几经碾转,我终于想起来了。

亲爱的沙白,莫怪我“贵人多忘事”,这条巷子太不招眼了。而且现在已经是这个模样;楼房巳取代了你所在的巷子,包括开图书馆的谢建萍家。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住在蝴蝶兰对面的毛小毛同学,你还能找回到自家的平房么?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盘乐园巷,

巷内有个著名的“盘乐园小学”。

出了个著名的老实学生――张建明。

臭美!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是老实人的头面不?

反正老师是这么一齐肯定的。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这是民主东街,狹窄的路面只允许单线行车。

但它居然连接着“湖南省总工会”和“新民民主党协会”二大府邸。

真是一条光荣的街道。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历史悠久的“潮音旧里”,

左边已拆除,成为了社区办公大楼。

右边基本未动,只稍微搞了一下外部美化。

往里走,历史的痕迹昭然。

(请看下图)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印象最深的是这道门,进去,左拐上梯,一道防君子的破木门出去,就到了营盘街――一鸣惊人的家。

杜第,安琪,争鸣,你们是否还认识这道门?是否还记得我们的学生步伐在这里走了多少个来回?

一道历经动荡而未改容颜的古老的门。少说点,一个世纪吧!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潮音旧里的最深处。

满满的苍桑感。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仅存的三条巷巷牌,

犹如一本泛黄的旧书,有点风化,却有更多的故事。

……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三条巷内的民宅,

在发达国家,我们肯定会称之为“贫民窋”。

同学中,有王克宁,胡罗生等住在这有巷内。

不知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杨家塘,以前也只是一条巷子加一条死巷子。

巷口住着贺孝武,贺孝珍,肖瑞云三位同学。

巷尾住着毛新明,雷xx等同学。

以前的死巷子已修建了楼房,更名13号,但12号的平房加了一层顶楼,却把老墙留了下来,很可能是主家的怀旧感使然吧!

(见下图)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承上文)

弄不明白,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扩建洪流中,大把的资金投入到征收耕地,山林之中,却没有资金和精力用于旧城改造,或者是建设城市中心的“古街,古巷”等。

总的来说,对于学宫街的全貌,笔者的记忆有点支离,阴雨下的镜头也不全面,但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手机摄影――张建明

文字――张建明

手机机型:ViV0 丫37

后期处理――遵重客观事实,没有后期处理。

提议:如有知情者认为与情不符的,或有需要补充的,请及时反馈,以便于完善。

觉得有同感的,请点个赞再走吧!本人万分感谢!

支离泛黄的学宫街记忆


  • 本文经作者张建明授权长沙生活集发布。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发送:[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