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介绍下二战时日本的北上号重雷装巡洋舰?

且听风吟154201046


前身·二等巡洋舰

(二等巡洋舰时代的“北上”)

旧日本海军的"北上"舰,是建造于1921年的二等巡洋舰,即轻巡洋舰,属于“球磨”级的3号舰,其初造时期的主要参数如下:

标准排水量:5100吨

垂线间长:152.4米

宽:14.2米

平均吃水:4.8米

航速:36节

武备:140mm炮×7,76mm高角炮×2,533mm双联装鱼雷发射装置×4,“一号”水雷48枚。

该型军舰的7门140主炮可以转向同舷射击,另外比较有特点的是,这型巡洋舰具备水雷布设能力,可以在战时快速于敌前布设水雷带。


变身·重雷装舰

(重雷装舰状态的“北上”二视图,可以看到密布舷侧的鱼雷发射装置)

“北上”被改造为重雷装舰,缘于日本海军鱼雷技术的发展。1936年,日本“九三”式鱼雷制式化,这种鱼雷直径610mm,全长9米,射程可以达到惊人的20至30公里,航速则能达到40-50节。由于这种超远射程、高航速、高威力的鱼雷诞生,日本海军在战术领域“沉渣泛起”,主力舰队决战思想抬头。在这种战术背景下,设想未来可以在敌方不易察觉的远距离上,对敌方发动秘密鱼雷攻击,具体则设想由巡洋舰、水雷战队在距敌35000米左右的距离上,密集发射“九三”式鱼雷,消灭敌方主力舰队的有生力量,打乱敌方主力舰队的编队,从而为己方主力舰队最后一举获胜创造条件。

为了使巡洋舰舰队能拥有密集大量发射“九三”鱼雷的能力,日本海军于是挑选了两艘老巡洋舰进行改造,即“球磨”级的“北上”和“大井”。

具体的改造方法是大量撤去舰上原有的火炮和鱼雷发射装置,而在舰体中部两舷共安装多达10座610毫米鱼雷4联装发射装置,如此单舷一次最多可以发射20枚“九三”鱼雷,是日本海军中乃至世界海军史上鱼雷战力最强的军舰,称为重雷装舰。

“北上”改装后的参数情况:

武备:140mm炮×4,25mm双联机枪×2,610mm4联装鱼雷发射装置×10。

航速:31.7节

终曲·回天母舰

(改造为回天母舰后的“北上”)

(回天母舰状态的“北上”二视图)

“北上”和姊妹舰“大井”在1941年完成了重雷装改造,随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但是海战的态势没有按照日本海军的想象发展,主力舰队会战被以航母为主的航空作战而取代,重雷装舰“北上”“大井”并没有得到发挥特长的机会。


(“北上”甲板上的回天鱼雷搭载情景)

到了1944年,“北上”被拆去了大量武备,改造成了搭载自杀式武器“回天”鱼雷的母舰,可以同时搭载8艘“回天”,此后主要在日本本土用于“回天”的训练,后被美国飞机轰炸重创,日本战败后被拆解。

改成回天母舰后的“北上”参数情况

武备:127mm双联高角炮×2,25mm三联机枪×12,25mm单装机枪×31,回天鱼雷×8。

航速:23.8节


海研会


史上最强雷击舰,没有之一! 二战鱼雷哪家强,本子九三酸素雷!最大射程40000米,最高航速50节,装药量490公斤,而且尾迹不明显!远射程、高航速、大威力、高隐蔽,你问有什么缺点?有点不够稳定,容易自爆!不过本子不在乎,这种大杀器绝对能让英美鬼畜吓破胆!在太平洋战争前,本子海军的主力巡洋舰、驱逐舰基本全都换装了九三雷,还专门开发了远程隐蔽雷击战法。不过,小鬼子并不以此为满足,又挖空心思地改造了2艘空前绝后的重雷装舰,准备配合水雷战队在夜战中糊美国人一脸酸素雷!

何为重雷装舰?就是玩命地往军舰上插鱼雷发射管。有多少根呢?40根!40根!40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日本人选择了2艘服役多年、有点鸡肋的球磨级轻巡洋舰“北上”、“大井”号作为改装舰,把舰体中后部来了个彻底翻修,主炮、副炮、鱼雷管,能拆都拆,把中间一段甲板加宽,然后一口气加装了10座四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每舷5座!一次舷侧齐射能发射20枚鱼雷,掉个屁股再来20枚!敢问对面美帝怕不怕?按照本子的想法,一定要找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重雷装舰偷偷地潜入、开炮地不要,隔着20公里悄悄地释放“鱼雷海”大招,给美国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紧赶慢赶,总算在开战前把2艘重雷装舰给改好了。坐等美帝上门吃雷吧!哪知山本大将不按套路出牌,一开打就让六个航妈直接把美帝太平洋舰队钉死在珍珠港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北上”、“大井”空有满身凶器,却无释放机会。鱼雷射程再远、速度再快,能快过飞机么?等到美帝航妈们组团报仇来了,本子也就没咒念了。“北上”、“大井”后来拆了部分鱼雷客串起高速运输舰的角色,“大井”号在1944年7月在南海被美军潜艇送下海底喂鱼了。“北上”号在战争后期被改为回天搭载舰,搭载8枚“回天”自杀雷,不过还是没啥表现机会,最后在1945年7月被炸瘫在港内,好歹捡回半条命。总而言之,本子海军的重雷装舰看着真的很强,然并卵!


崎峻战史


北上级巡洋舰,原本是日本于1921年制造的球磨级轻巡,在1941年在改造中将后部的武备拆除,在两侧各安装了5座610毫米四联装的93式氧气重型鱼雷发射管,一舷可以齐射20枚鱼雷。



为什么日本会这么重视鱼雷呢?鱼雷是二战时期威力最大的反舰武器。是小国对抗大国的不对称实力对抗的重要武器,和美国等欧洲国家对驱逐舰定位不一样,欧美主要是用于侦察和反潜,日本的驱逐舰则是“九段渐渐邀击”战术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依靠驱逐舰投放大量鱼雷来袭扰对方,希望用小船来搏大船,给最后的战列舰决战减轻压力。

而北上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驱逐舰都拥有非常强大鱼雷反舰能力的原因。但是随着航母飞机的出现改变了海战机制,从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这种产物从一出生就落后了。因为鱼雷射程有限,而且命中率贼低,比舰炮命中率还低,在只能在肉眼视线内投放才能保证命中率。但是肉眼内攻击这种几乎自杀式的攻击生存率非常低。而且敌人是不会让你靠近的。北上在实战中根本就没有施展拳脚的舞台,只能充当运输舰使用。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鱼雷的出现是因为十九世纪后半段装甲技术的发展快于火炮、炮弹技术的发展,攻落后于防,于是有人对船底动起了脑筋。而鱼雷尽管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其威力巨大,所以成为了弱国海军极为重视的武器。日本在甲午和日俄战争中的鱼雷艇、驱逐舰袭击都获得了不错的战果,而且一战后日本被条约所限制只能专精于小型军舰的高威力化。于是出现了龙骧啊友鹤这样的悲剧舰艇。

(当时日本军舰普遍头重脚轻)

在航空技术和导弹出现以前,最具杀伤力而均衡的身管火炮在技术有重大突破之前总是一份重量一份威力,但是在二十世纪初发现的纯氧作为助燃剂可以让鱼雷获得更好的性能,而且总的来说鱼雷发射器总比大口径炮要轻便的多。虽然纯氧发射危险很大,但是对于弱国来说,如果想要对抗更为强大的对手,放弃防护优先追求杀伤力是必然选择。(空潜快也一样)所以当西方国家普遍放弃了危险的纯氧助燃剂的时候,日本还是加紧研究,并且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靖国神社的93和使用93为基础研制的回天)

另一方面,由于《华盛顿条约》不完善以及设定的不甚合理,各国在20世纪20年代展开了重巡洋舰竞赛,日本专注于重巡的发展,忽略了轻巡洋舰的发展,大部分还是5500吨的一战属性的轻巡,到三十年代极为落后,而且受排水量影响改装潜力不大,所以与其费劲提升其战斗力,不如研制新型轻型巡洋舰而凑合将传统的三级(实际比较类似,此处统一称之为5500吨巡洋舰)巡洋舰当作驱逐舰领舰或是进行特战化。

(5500吨轻巡系列普遍无力对抗三十年代欧美八千吨级巡洋舰,对抗奥马哈都费劲)

随着93长矛鱼雷的研制成功,日本有了少数技术上领先于欧美的武器,此时飞机的作战能力还有待实战的考量,所以日本当然寄期望与仰仗超级鱼雷再创佳绩。参考日俄战争的经验,日本直到自己实力弱于美国,但是广袤的太平洋上距离日本更近的岛群更多,方便日军设伏和维修,而美军基本上属于打掉一搜少一艘的状态,那么最好的作战方式就是层层抵抗削弱美军舰队实力,因此日军重巡以下普遍重视鱼雷攻击,希望在野战中夺取佳绩。所以日军甚至练出了依靠眼球侧面感光度更好的原理而出现的斜眼夜间观测技术(各国都没想到雷达发展可以这么快,总用后见之明批评日本的雷达技术就没意思了。用后见之明评论历史那历史上所有人都是SB)就是希望可以用鱼雷海淹没美军的舰队。

(高雄级巨大的舰桥就是野战司令部,而且配备单舷两座四联装93鱼雷发射器)

不过对于日本而言,即便是重巡也不是轻易可以损失得起的,而且93毕竟比较危险,所以这时候已经老旧但是跑得快,船体长(相对而言5500吨巡洋舰169的体长就很大了)方便布置更多鱼雷管而且相对损失得起的5500吨巡洋舰就被赶鸭子上架了。毕竟你造岛风还得造新船呢,用5500吨改造也方便,而且损失了也不那么可惜。(于是15艘岛风级仅完工一艘)

结果呢就出现了这么个货——单舷5座四联装610鱼雷发射器的特种船。

然而随着海空作战模式的变化,虽然战争初期93大发神威,但是后期并没有用武之地。历史上看,一些“走极端”的武器只能在特殊环境下发挥大杀器的作用,那么一旦有了这种环境,他就是大杀器,但是一旦没有这种环境,立刻变成咸鱼。其实如果大家打打坦克世界或者战舰世界,场次够多的就能体会到——对于大多数普通玩家来说,还是均衡的车和船好用。没错,神车代代都有差涤纶,但是这种特殊性过强的车,一般玩家也驾驭不了,一梭子没打完暴毙的事太多了。现代化作战大部分人也不是战神,没那么好的操作能力,则必然是均衡的装备更有用。北上大井也一样。而且终究是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如果他们在一战出现,或许真就是功勋舰,不过技术发展也是有发展顺序的,你没赶上自然就是坑了,59扔二战还是绝对的神车呢。但是即便我们YY一下历史,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一两次夜战爆发一下,干沉了美国五六艘重巡甚至两三艘战列,无非也是延迟一下战争的进程,毕竟双方实力差距巨大——1943年两国没有大战,都在后方爆兵,可是1944年局势对于日本只能说是“急转直下”,这就是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导致的。


现代舰船杂志社


我是随谈君,那我就结合网络上一些资料来谈一谈吧!

北上号原本属于轻巡洋舰球磨级的一艘,旧日本海军第一批五千吨级的轻巡洋舰,,装备的是五十三公分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些五千吨级轻巡洋舰已经算是旧式舰艇,需要进行一些改进,而日本海军决定要拿其中的两艘来开刀,装上大量的六十一公分鱼雷发射管,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具备强大鱼雷打击能力的重雷装舰。

如何具体改造的呢?

日本海军将舰上一部分14 cm单装炮和53 cm鱼雷发射管变更为61 cm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左右两舷各5座,总计10座,一侧20个鱼雷发射管,共40个鱼雷发射管。该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旧日本海军研制的93式酸素(氧气)鱼雷,此型鱼雷射程远并且隐蔽性极好,对当时的美军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武器。

太平洋战争开战后,为了准备能及时参加舰队决战,重雷装舰一直跟随着战列舰部队行动。但是海战已经进入了航空机时代,航空母舰迅速的登上了舰队中心的地位,而重雷装舰的初次作战即是中途岛作战,伴随着山本大将的主力战舰群到了中太平洋晃了一圈。战争末期,为了解决各方面战舰不足的问题,日军再次对这生不逢时的雷巡动刀,将一部分的鱼雷发发射器拆除,改为运输舰使用。1945年本土作战时,日军放手一搏,将北上编进海上挺近部队并在其身上重新安装鱼雷发射管,搭载着可怕的特功兵器·回天。可是于1945年7月24日,在吴海军工厂中的北上遭到美军的轰炸而航行不能,经过修复在战后充当运输舰,最终于1946年10月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走下历史的舞台。


随谈君


生不逢时啊,好不容易堆满40根“威力巨大之九三酸素鱼雷”,雄赳赳气昂昂出门准备找美帝晦气,结果一抬头发现美帝已经开始步入航空时代,黑压压一片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飞过来,鱼雷打出去当水漂玩吗……


深蓝防务


旧日本海军“北上”和“大井”号重雷击能力轻巡洋舰,“渐减作战”的产物,和“阳炎”级“吹雪”级一起实施夜间雷击战的专门作战舰艇,而且能作为雷击战队的旗舰使用。但珍珠港一役,美军战列舰部队损失惨重,使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无法实施,进而被改装为部队的快速运输舰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