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血戰鋼鋸嶺》這部戰爭片非常好看,關於這部片子的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我的社會觀點


《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素材來自於美軍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歷史背景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發生的著名的沖繩島戰役。

講一講沖繩島戰役,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這次戰役徹底的消滅了小日本海軍和空軍力量,為二戰的勝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而這次戰役也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小日本的10萬駐軍被消滅乾淨,而美國也死亡了超越8萬人次,這還不算死亡的民眾,人數會更多。這應該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沖繩島戰役結束後,不久後美軍就向小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兩原子彈,而這裡就是原子載機的起飛點。

而鋼鋸嶺戰役就是美軍士兵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部隊所發生的戰爭,鋼鋸嶺就是沖繩島上的一個小山丘。道斯是個虔誠的基督教教徒,他參軍不帶武器,也上過軍事法庭,跟電影的情節是一樣的,而戰爭的殘酷不是電影所能描繪的,它更加的殘酷,道斯參加這次致命的戰鬥之前已經救了很多人,而在鋼鋸嶺他一天就救下了75人,成為了第一個在戰爭中沒有拿過槍,沒有殺死過一個人的士兵英雄。以至於被戰友成為“保護神”,甚至開戰前,都要道斯先祈禱一下。

戰爭是殘酷的,不是我們常人所能想象的,珍惜和平,保衛我們的家園


阿三影視


《血戰鋼鋸嶺》描述的是發生在1945年4月底到5月初的一次真實的陣地攻防戰,美日兩軍圍繞這個並不大的高地展開了反覆拉鋸式的爭奪戰。這也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呈現的規模最大、耗費時間最長、同樣損失最重的最後一次戰役。

所謂鋼鋸嶺戰役其實就是日本和美國對抗的沖繩戰役,在當時鋼鋸嶺是沖繩島上的一個普通的小山頭。這場戰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第一是因為沖繩島是日本領土,第二是因為在沖繩島上,美軍新建的機場起飛轟炸機可以完全裝在滿配裝備,以至於能夠精準彩摧毀日本的任意目標。而且最終結束戰爭的原子彈載機B-29,就是從沖繩機場起飛的。

當時日本的指揮官戰前動員中命令士兵,每一個士兵都必須做到在自殺前必須至少殺死三名以上的美國士兵才算是合格。因為戰役的重要性日軍都相當忠實的執行這個變態的命令,最終給予了美國士兵重創,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數字和損失。這也是最終讓杜魯門政府最後下了使用原子彈的決心。

同時沖繩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次大規模兩棲作戰,它敲響了日本帝國的喪鐘。在它結束之後不到兩個月,日本就吃了兩顆原子彈,然後投降了。

根據現在所能查到的資料和名單,美軍在沖繩戰役中的死亡人數至少包含美國陸軍5522人、同盟海軍陸戰隊3263人、海軍5193人、其他30人。總共14008名美國士兵死亡。另有82名英軍戰死。除了死者外,美國士兵在沖繩的傷病損失達到66039人,其中61471人直到戰役結束也未能重返部隊。綜上所述,美軍陸軍、海軍在沖繩戰役中的損失,總共超過8萬人,其中死者超過14000人!這一數字是“瓜島戰役”和“硫磺島戰役”總損失的的兩倍!這場戰役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歷史中經歷的最血腥最慘烈的戰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僅次於突出部戰役之後最血腥的戰役。

同樣參加沖繩戰役的10萬日本士兵,如美國人所說,只有兩種下場:死亡或被俘。傷員幾乎沒有,因為沒有辦法把他們送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只能等死。生存下來的有18000人,而死者則約80000人。

沖繩地方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得出最終報告,認定沖繩戰役日本軍民死亡總數為188136人。

在美國軍方佔領下的沖繩島,日軍和島民的屍體長時間大量荒棄於野,後來才逐漸被居民掩埋。1954年一個當年的美軍日裔翻譯重返沖繩,和居民一道收埋了12000具日軍屍骨,並且樹立了慰靈碑。從那以後這樣的慰靈碑越來越多,有些按籍貫區分,有些按部隊和單位區分。今天日本的沖繩縣,是日本慰靈碑最多且最密集的地區。

雖然很多戰爭片看上去非常可怕,但是在真正歷史上的戰役和這些相比要可怕的多!雖然戰爭是殘酷的,但是以殺止殺彩是對這些施暴者最好的還擊!同樣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不論對於日本或者是美國,更加包括我們中國!只有銘記歷史才能讓人珍惜和平的可貴。


大橙看電影


本人看過影片,確實是一部有內涵解決令人暢快的電影,聚焦於戰場上的醫療兵,讓人看到原來醫務兵在戰場上也可以是英雄。

講述二戰期間一個基督徒去當兵,當時拒絕拿槍,當軍營要踢他回家之際,在其父親的努力下終於在軍營裡當了一個醫務兵,在殘酷的鋼鋸嶺戰爭中靠其不屈不撓、不放棄的精神,救下了幾十、上百個傷兵,其一次次從山頂用繩索放下傷員時的鏡頭一次次敲打著觀眾的心靈。

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最後片尾還採訪了主人公的原型和獲救的一些士兵代表。通過觀看電影可以看到戰爭的殘酷,也看到了男主角人性的光輝,所以不要小看每一個小人物,小人物也可以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