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意味什么?

闲酌云端


2019年4月1日,日本宣布了新年号“令和”,5月1日,“令和”将取代“平成”被正式启用,日本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对于“年号”,我想我们国人并不陌生,因为“年号”是我们首创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所创的“建元”,从此历朝历代的君主在位期间均取年号用以纪年,直到清末宣统帝退位后,延续了两千年的年号纪年才正式被废除(袁世凯和溥仪复辟不被正史所承认,故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而日本历来效仿中原文化,公元645年,日本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效仿大唐制度与文化进行改革,并创造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大化”,从此日本也进入了年号纪年的时代,而孝德天皇所进行的改革就是著名的“大化改新”。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历代所取年号无不出自我国古典文籍或者完全照搬我国历史上曾用过的年号,比如“大化”,源自《尚书》里的:“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像《尚书》,《易经》,《史记》等我国古代文献都是日本定取年号的主要出处。

但随着日本的崛起,尤其是近现代,日本的民族自尊心极度膨胀,他们急于消除国内中原文化的影响,而此次更改年号,便是日本人这种心理的直接体现。因为“令和”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出自日本传统书籍而非我国书籍的年号。



按照官方的解释是,“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原句是:“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令和”的意思其实也远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么深奥,《仪礼·士冠礼》有言:“令月吉日,始加元服”,“令月”即吉月,美好的时候;“和”可以解释为《兰亭序》里的“惠风和畅”,风和丽日,而且日本以大和民族自居,对“和”字也多情有独钟。所以“令和”其实只是表达了日本人的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寓意,这个年号比较的接地气。

虽然,日本人更换年号终于脱离了我国的古典书籍,但这也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不说《万叶集》成书于隋唐时期,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单说“令和”二字的出处,在我国很多书籍文章中也都有提到:

如《黄帝内经》里有:“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之句。

东汉文学家张衡的《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还有唐代的《九成宫醴泉铭》中有“气淑年和”之句,与《万叶集》里的“气淑风和”一脉相承。

《清史稿》里有:“乃赐令和珅自尽”的记载。

这虽然是某些朋友的戏谑之言,不可当真,但以上我国文献作品里的记载描写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日本想要彻底摆脱我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你如何绞尽脑汁的去定年号,我们分分钟都能从我们的文献古籍中找到出处。

日本,你,傻不傻眼?


咸鱼闲聊


令和是安培政府精心挑选出来的年号。

日本冈山大学的近代史学者姜克实教授指出,这个年号“从骨子里象征着日本复活中的国粹主义”。

为什么要这么说?

我们都知道令和取材自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万叶集》,集中第32首的序文部分有这样一句话:

初春(しょしゅん)の令月(れいげつ)にして、気淑(きよ)く風和(やわら)ぎ。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初春令月之时,气淑风和。其中,令字出自“令月”(れいげつ),和字来源于風和(やわら)。

在年号公布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感言,直称令和意味着“在人们相爱的美丽心灵中,诞生并滋长文化“。

这些词语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另有一番含义。

首先,这是日本史上首次选取出自日本古籍的年号,它的政治意义(去中国化)是很明显的。像是前一个年号平成,平字出自《史记》的“内平外和”,成字出自《诗经》的“地平天成”。

其次,正如姜克实教授所言,“令和”还有“美好大和”的意思,和字可以理解为大和民族,也就等同于“美しい国”(美好的国家)——

对安培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在初次就任首相前曾于2006年出版过《美しい国へ》(《迈向美丽之国》)一书。

这本书讲述了他所有的政治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情怀。

由此可见,令和并不是一个“小确幸”的年号,代表着安倍的个人政治理念。


HuiNanHistory


围绕这个年号,其实主流意见还是不错的。木叔认为这也体现了日本的精明之处。

可以谈2点:

第一,令和被视作是日本文化第一次出现在千年的年号中。

“令和”的出处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歌集《万叶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令字也有‘好’的意思,可能现代中文用的少,觉得这个字比较生硬,但古文意思还是挺不错的。

所以“令和”简而言之,就是又友好又平和。

而且这是日本古籍第一次选入年号,意义重大。

比如高冈市万叶历史馆馆长坂本信幸就评价称:从万叶集中引用得非常巧妙,有别于迄今为止出自中华古籍的年号,也给人以柔和的印象,方便书写。

第二,虽然表面不是来自中华古籍,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华文化。

令和的出处虽然来自《万叶集》,但比《万叶集》还要早的中方古籍《文选》中有类似的文章。而《文选》是古代日本上层非常熟悉的中国古籍。

中央大学教授水上雅晴就认为,虽然年号出自日本古籍是具有划时代和开创的意义,但还是由受到中方古籍影响的文章当选。

这个态度木叔是赞同的。

简而言之,只要用汉字,其实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在这点保留的还不错。

看看其他邻居,韩国、越南、缅甸等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还有几个有汉字?

更何况这个令和确实也受到中华古籍的间接影响。

从挑选这个年号来看,体现了日本微妙的外交心思——

既要有日本独立自主的精神,也要表达文化融合以及和邻居的历史关系。

还是挺聪明的。


木春山谈天下


“令和”汉语发音为“烈娃”(拼音是瑞娃),出自日本的《万叶集》。这一新年号一出,大家顿时议论纷纷,各有各的解读。有人认为内含安倍晋三的姓的;有人认为神的启示的;也有人认为是零和的,而福垊也有个人的看法。

【一】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名为安倍晋三,日语平假名:あべしんぞう,片假名为アベ シンゾウ,发音为啊,别新作。而这个令和竟然被人发现暗含日本首相安倍姓氏アベ的玄机。

【二】日本学者金田一秀穂认为:令乃神的启示之意,和为不争和谐之意。令和就是受神启示,睦邻友好,和谐共赢。

【三】有些人突然想到了跟“令和”想近的零和。取“零和博弈“之意思,更将“令和”解释为“命令”恢复“昭和”时代。

【四】其实出自《万叶集》的令和,本意却是春天里享受人生。这个在东汉张衡的《归田赋》、南朝梁昭明太子文集中都有类似的描述。严格来说日本的新年号还是出自我们的典籍。

【五】令和这个词是新造的,但和令这个词早在南北朝都有了,就是和善的意思。那么令和应该也有和善之意,同时令月乃农历二月,而二月份是未来天皇的生日。福垊认为还有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国之本在于和,这个令和应该有很较深的意味。


福垊


过度的解读“令和”两个文字所包含的寓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但是日本作为世界范围内十分重要的一个国家,国内经济总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三位,日本天皇更是在日本国内拥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令和”作为新一任天皇的年号,这两个字显然不是随意制定的,其背后必然包含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含义。



通过“令和”二字,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更长远的一个发展方向和意图。同样也可以看出日本国内目前占据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导向。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字。

“令和”,很多人说这两个字是日本天皇年号第一次从中国古代文献中选取,而是从日本自己的文献《万叶集》中摘录出来的年号。所谓的令,我们可以理解为时令,也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意思。所谓的和则有很多意思,包含了:“和平、祥和、和善、和气、和谐、和好”等诸多意思,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大和民族。



也就说“令和”二字,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文字。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下一任天皇的年号。其寓意包含着一个美好时期的开始,或者是鼓励国人享受着美好的时代。因此,日本有关政客选此为年号。颇有一点自我吹捧的意思。有一种歌颂在自己执政下的日本风景这边独好,享受美好生活的意味在里面。


其实日本自从上个世纪末遭遇经济上遭遇泡沫危机以来,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十分缓慢,而且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几乎同时的还有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同样日本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适龄劳动力的不足等问题,而且日本国民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存空间问题。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日本国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同样伴随着日本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日本也在积极主动的寻求着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大国地位。但是受限于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因素,日本有关政治大国的诉求一直不被国际认可。而军事上日本又不得不依赖于美国的保护和受限于二战结束后日本签订的投降协议书。而且日本对于那段历史一直采取不承认和美化的方式试图掩盖历史罪行。



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和缓解,日本倘若继续不承认侵略历史和获得周边国家的原谅和认可,都意味着日本根本无法实现“令和”的美好愿望。所谓的美好生活和美好的时代,最终恐怕只不过是日本政坛有关政客的一厢情愿。


珞珈山的猫


1、“令和”是文言,“令”的意思是“美好的”(和“令郎”的“令”同义),“和”的意思是“和平、祥和”,“令和”的意思自然是“美好祥和”,符合年号“讲究口彩”的传统。

2、迄今日本用过247个年号,这是第248个,“令和”典出号称“日本第一部日文诗歌集”的《万叶集》,系其中卷五《梅花歌三十二首.序》中“時、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氣淑く風和ぎ、梅は鏡前の粉を披き、蘭は珮後の香を薫す”,翻译成汉语就是“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这也是日本首个不采用中国传统典籍中典故,而是从日本典籍中寻找典故的年号,算是开创了历史。

3、国人经常渲染、强调日本“保持中国文化传统”、“学习唐文化”、“借鉴中国典籍”,但其实事物从来都是两面的,隋代时日本就不满大陆的强势,给隋炀帝写了封让后者火冒三丈的“日出处天子致意日没处天子,无恙乎”的信,而在中国历史课本里一直当做“积极学习中国文化”正面典型的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他也是日本有史以来政治级别最高的遣唐使),实际上回国后就一直公开、努力地抨击和排斥唐文化,强调日本本土文化,他也是创制日本文字、力图弃绝汉字影响的代表之一。“唐影响”在日本表面上的复兴,是德川幕府创建过程中,德川家康父子孙三代为巩固德川家专政,将对幕府政治巩固有利的明朝理学改头换面、换药不换汤引进的结果,而非“自古以来”,更不是“理应如此”。

吉备真备


4、日本虽然一衣带水但终究是外国,年号制度虽然借鉴自中国但中国自己都已经放弃,人家爱用什么典故也是他们的自由。此次新年号名义上是国会、皇宫和宫内厅三家合计,但实际上主要体现的是国会的意思,这显然有投合日本新一代、争取新生代选票的意思(日本新一代中很多连起名都懒得用汉字,认为写起来太麻烦,如影星长泽雅美其实就只有汉字姓氏而无汉字名字,“雅美”只是对其假名名字的汉字音译而已),也没必要过多吐槽————只是某些同胞别整天自作多情嘟囔什么“唐文化在日本”就好了。

5、但这个年号在日本遭到不少老人和文化人士的吐槽,因为《万叶集》里这句相当于当年书信之类文书抬头惯用的大水词儿,类似小学生作文里那句“今天秋高气爽.,.天空万里无云”,从这样一句大水词儿里摘取年号,也难怪有点学问底子的日本人不满,觉得“丢份儿”,中国人懂行的吐槽也是不吐白不吐。

6、在新年号出台前,凤凰卫视李淼说他们在东京街头访问民意,支持率最高的年号是“永和”,原《看历史》的唐建光笑称“永和、庆峰什么的好像都不错”,我觉得既然要用纯日本典故,那还不如叫“和牛”——可以解读为“大和民族真牛”,又应景又祥瑞。

7、其实弄来弄去新年号仍然没能摆脱中国典故——《万叶集》固然是日本作品没错,但具体到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却是典出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集》中《锦带书十二月启.序》中的”伏以节应佳胡,时登令月。和风拂迥,淑气浮空“。


陶短房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日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布了新年号为“令和”,2019年5月1日起将正式启用。而“令和”取自日本古籍《万叶集》,是日本首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作为引用来源。

年号制度发源于中国,是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每个皇帝一个,但也有一个皇帝数个年号。中国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比如我们熟悉的万历、康熙、乾隆等。从7世纪后期年号制度传入日本,孝德天皇创建了日本的第一个年号“大化”,从此以后一直延续至今,日本一共有了247个年号,这次公布的“令和”为日本的第248个年号。

不过引人注意的是,此前的247个年号一直都来自于中国的古籍,但这次为了去中国化,同时也为了弘扬日本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从日本古籍中找寻年号。这次采用的“令和”两字来自于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汇编《万叶集》,出处的是《万叶集》卷五的〈梅花歌卅二首并序〉。

序文原文如下: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後之香。

这个年号一经公布,眼尖的中国网友就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改编自中国的诗词,其出处是东汉张衡的《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很明显两者有继承关系,而时间上明显张衡在前,因此,谁继承谁应该不用解释了吧。

更有网友经过考证认为,该词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灵枢.終始》篇。

书曰:"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

看来这次日本年号最终还是逃不过来自于中国古籍的命运。

“令和”的原意,即“令月”+“风和”,令月是吉月的意思,风和就是风和日丽的意思。大体意思就是初春时期,风和日丽。但因为带有一个和字,也有期盼和平的意思,但愿新继位的天皇在此能够为全日本做出表率。


大国纵横


令和,引用了日本古籍《万叶集》中“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中的“令和”。

“令和”是什么意思?尽管这次年号出自日本典籍,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的《万叶集》受到唐风影响是肯定无疑的。

这不是中国人民族主义泛滥,不是自夸,这是事实。

可惜我们中国很多人对古代文化丢了太多,像我这样古汉语基本荒废差不多的人,很难用典雅的词汇来形容“令和”的含义,

令和到底是何种意思,我们还是看看日本人自己的回答吧。

这次年号发布,首相安倍晋三亲自发表讲话,阐明新年号含义。

安倍首先说《万叶集》“是象征日本丰富的国民文化和悠长传统的日本古籍”,突出这个年号不是出自中国典籍的哟。

然后说它寓意着“在人们的美好心灵的相互依靠之中,会有文化的诞生与成长之意。”

安倍晋三进一步说道:“悠久的历史和书香馥郁的文化,四季交替中绝美的自然。希望如此美好的日本国底蕴能够传承到后世。我相信凛冬过后必有春,每一个日本人都会带着未来的希望,如盛开的梅花一般,绽放于世间。”

安倍晋三还说:“我们饱含对未来日本的热情期望,决定使用《令和》作为新年号。新的年号再一次重申了我们应心存感激。”

好像听了他的解释,和我之前预想的意思有些不是一样。

总之,是美好的意思。


微史春秋



新年号“令和”是选自日本古典《万叶集》第32首《梅花之歌》序言(初春(しよしゆん)の令月(れいげつ)にして、気淑(よ)く風和(やはら)ぎ、梅は鏡前(きやうぜん)の粉(こ)を披(ひら)き、蘭(らん)は珮後(はいご)の香(かう)を薫(かをら)翻译如下:“于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在这里,令和是吉利、暖和的意思。用以期盼日本幸运和正能量的未来。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珮後之香。”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初春,春天之初是也;令月呢?令月在中国的阴历里边是二月的意思,而在日本令月却是正月的意思。所谓气淑风和,气是天气,淑是温和、清澈之意,意思是天气晴朗温和的意思。风和就是和风习习,何谓“梅披镜前之粉”呢?就是说,梅花批垂下来,就像镜前略施粉黛的美女一样,这里的粉是粉黛,代指美女。何谓“兰薰珮後之香”呢?兰就是兰花,薰是花草的香气,珮是玉佩的意思。珮是谁戴呢?美女戴。所以,珮后之香的意思就是带着玉佩美女的体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兰花的香气就像美女的体香一样。正月的初春,风和日丽。怒放的梅花披散下来,就像那镜前梳妆略施粉黛的美女;兰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就像佩戴美玉背后的少女的体香。

所谓令月,此处是指正月、一月,其引申义就是第一、最初的意思,所以这个“令”字第一个含义就是第一、最初之意。令字,其含义是律也,法也,告戒也,再进一步延伸的含义就是命令、役使支配之意,当然还有美好的意思。“和”字太容易理解了,和谐、和平、平衡、平稳、平和等,可以说是字意非常好的一个字。和的意思主要是和谐、平衡、和平之意,但这里还有另一个更深的衍生意,那就是基于和谐、平衡的秩序。 并且还是日本的大和民族之和。“令和”两字连在一起,其政治内涵就是:由日本大和民族作为领导者、可以支配的美好和谐的秩序体系。

笔者马上让同事观察欧美通信社是如何翻译这个年号。因为“平成”年号是“achieving peace”(达成和平)。那么“令和”呢?BBC对于“令”就用了“order”(秩序)以及“command”(命令)同时“和”的翻译是“peace”(和平)以及“harmony”(和声)。而英国的《卫报》是“fortunate”(幸运)“auspicious”(有前途)而“和”字的翻译与BBC完全一样。其他的英文报纸的翻译基本上是这个套路。当然BBC在介绍新年号时也介绍了日本的年号体系,特别强调现在日本日常使用年号的人只有人口的30%左右。

而安倍首相发表的谈话,“令和”是人们美好心灵合在一起,在文化中出生成长的意思。本次新年新年号的出处是《万叶集》,这本是日本1200年前编撰的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其中不仅有天皇,贵族的和歌,还有军人,农民的作品也有,从《万叶集》中选年号,是为了表示日本丰富国民文化以及悠久的传统。但是实际上在中国汉典的“四书五经”中的《礼记·经解》中“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所以所谓的“令和”是日本古籍中选出,是摆脱汉典的影响说法,不过是日本某些文人与政客的自欺欺人的做法。



桥本看日本


“令…和”……再多的官方解释,也掩盖不了字面的本意!

日本新年号“令和”的出处,网友真的别迷信解读,解读一般就是尽量让大家接受它,人家安倍认为是继承了东亚正统的传统文化,假装去“中”。

【本义】

令,本义:当面受命,强力指示。令,“今”与“丶”联合起来表示“上级指示当面生效”,强力指示,不同于可打折扣的那类指示。引申义:强力指示(司令)、役使、使(令人喜欢)、支配(命令)。

不是去🀄️,而是希望骑在🀄️前面了。

个人认为它选择“令和”不是企图脱中,而是设局插了个队:他们希望未来几十年能“发号出令”……插在了“和”的前面。而“和”是谁提出来的呢?

到底要令谁和呢?

《礼记·经解》:“發號出令而民説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

而“发号出令”确是这样的:

《史记·苏秦列传》:“今 趙 之攻 燕 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 東垣 矣。”

大家都不想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但偏偏就是这么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